语文朗读教学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它也是师生用来表现阅读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然而,总结身边的教学实践,我们对朗读教学的理解还存在严重的偏差,一些历史的和新生的问题,亟待我们共同关注,语文课应该重新审视其最本源的教学方法——朗读。
  一是偏了分析解读,轻了吟诵感悟,语言文字的独抒性灵需要通过朗读体悟。随着高效课堂、优质教学等关注质量的新思想、新观念的提出,语文教学较之于其它学科,在其内容、形式、容量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可否认,为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和大容量,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明显增加,学生们神采飞扬、声情并茂的朗读越来越少。没有熟读就开始讲解,没有熟读就开始提问,没有熟读就开始讨论……这些已成为大多数语文课堂的主流。所以,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课堂上常常会有听而不闻、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
  对一篇文章而言,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与其多“讲”,不如让学生多朗读。语文学习要注重过程,靠朗读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无须长篇累牍地讲解。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读出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和深邃哲理,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乐趣,岂不更好?
  二是偏了过程速度,轻了内涵效率,文理表达的深层境界需要通过朗读感知。一堂课就40分钟,完整朗读文本,教学时间是不够用的,教学任务也绝对是完不成的。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很多人习惯采用让学生默读速读课文的形式,默读、速读代替了朗读,成为课堂上阅读文本的主流形式。
  有关研究表明,阅读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默读所能记下的内容大概只有五分之一,而朗读一遍则会对二分之一的内容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尽管朗读的速度比默读慢,效果在某些方面却大大超出了默读、速读,确实是学习中事半功倍的好方法,也才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尤其在诗歌、散文和文言文的教学中,更应重视课堂朗读教学。当然,课堂上采用何种阅读形式,要依文体而定,依学生而定,灵活对待,既要突出朗读的重要,又不能总让其在课堂上“一统江山”,更不能千篇一律地通读课文。
  三是偏了媒体介质,轻了真情体验,师生情感的互动共鸣需通过朗读碰撞。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教师范读愈来愈少见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普通话不够规范为理由,或以自己的声音不够完美为借口,动辄就是“请听录音”、“请看视频”,习惯于“二传手”或指派读得好的学生范读,孰不知,并不是所有的时候媒体的效果都是最佳的。
  其实,教师在每篇课文开讲之前,如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给学生范读一遍(当然要依篇幅长短而定),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了美的享受,那么,他的教学目标就差不多达到一半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范读往往更容易让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文本达成共鸣,陶醉其中,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产生对语文的浓浓兴趣。当然,用媒体创设必要的情境加以辅助,也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一定要辅之有度。
  语文教学呼唤真正的朗读。语文课堂里的朗读,能将静态的语言变为动态的语言,能将文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和感悟能力;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个性体验和多元解读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在读中自己寻求一种解读之法,释放个体的创造力,打下深刻的语言烙印,获得一种终生的启示。
  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避免形式化的朗读,克服教学存在的片面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并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将语文教学从枯燥的解读和无聊的形式中解放出来,把“朗读”这一国文教学的“看家本领”锻造和锤炼的日益精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文本的生长点,让全体学生在与文本直接的对话中获得情感、智力和能力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立定三级跳远类似于疾行三级跳远,由连续三次跳跃的动作组成。主要反映人体的协调性、节奏、下肢爆发力和弹跳力的一个项目。它是要求从原地双脚起跳,依次完成单足跳、跨步跳和腾空双脚同时着地的动作。如何能够使学生完全掌握正确的动作,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我追求的目标。笔者参与高考训练数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分述如下,与同行探讨。  一、学生一定要先掌握立定三级跳的动作要领  立定三级跳的动作,主要体现在一个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方法。  一是利用跟文本的对话,开展品德教育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
期刊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信息载体,既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工具和手段。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又养成良好的读图能力呢?  一、看图、识图  认识地图是地图能力培养的第一步。首先,要求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能够在图中辨认方向、会换算比例尺、懂得各种图例和注记,其次是让学生分清地图
期刊
爱学生作为师德的核心内容,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每个环节。从我们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爱的内涵和力量,并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进行了诠释、延伸。酒泉三中的学生,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远离父母,缺少父母的关注、关爱、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爱,这时师爱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多的关爱,得到健康和谐、充分的发展,从而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并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矛盾即问题。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
期刊
在写作教学中,要避免学生“闭门造车,低头写作文”,要把学生的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真实性、趣味性、生活性。这就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培养学生观察兴趣,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身边的人、事、景、物。  1.要有目的的激发兴趣。有意
期刊
人教社小学语文专家崔峦老师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简单实用”,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我在遵循教育规律、学习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下面谈谈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把好“识字”第一关  读书必从识字开始。无论简单的条据、书信,还是洋洋数万言的宏篇巨著,都是由一个个的字组合起来的。不识字,何谈读书?小学阶段是学生识字的主要时期,需掌握3500多个汉字,这个问题解决不
期刊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渠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实践者。所以,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而教学设计,是教师实践课堂教学的关键,它是决定有效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就是它直接决定着学生到底能走多远。那么,怎样才能构成有效的教学设计呢?  首先要了解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内涵,因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的理念是
期刊
对于农村初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偏差以及教育策略,需要考虑两点:第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重点到底在哪里;第二,面对学生的心理偏差应如何给予一个良好的教育和矫正。  一、心理偏差的表现形式  (一)学习偏差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学习压力大、考试焦虑以及学习困难等。(二)交往偏差表现为孤僻、狭隘、早恋、自高自大、不能正常与人交往等。(三)情绪偏差表现为易激动、多疑、抑郁、孤独、自我控制力差、负面情绪不
期刊
近十年的书法教学经验使我体会到,书法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除技巧训练外,我积极发掘其潜在的育人功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达到既指导学生习字又同时培养他们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德育功能  1.以中国书法的艺术地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到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