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程序性知识教学探索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uange0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问题提出的意义
  现代知识观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怎么想”“怎么做”的问题.
  获得程序性知识的过程体现了知识学习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体现了能力的养成途径,因此,对于克服传统教学中技能与知识相脱节的形式主义倾向及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很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典型案例
  基于高中学生的特点,下面以《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为例,采用科学探究和变式练习教学对物理学科中的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进行探索.
  首先明确任务是科学探究a与F、m的定量关系.由于任务比较复杂,学生没有头绪,所以我们采用“小步子”教学引导学生将任务分为三步来探究.
  第一步,大胆实验,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初步实验方案如图1.小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小车上增减砝码改变小车质量,小车受到的拉力大致是钩码的重力,通过增减钩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拉力F及小车质量m的关系.
  3 几点体会
  3.1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和相互转化的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陈述性知识,当学生能够复述出定律时,表明学生已经完成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但是,不能被学生用言语陈述的表象所蒙蔽,更不能以言语陈述为最终教学目的,应促进学生相应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问题情境,以如何获得新的陈述性知识来设计教学策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究、去理解、去讨论,将静态的陈述性知识由动态的程序性知识获得.接着,教师提供适当的变式练习,让学生又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技能,掌握程序性知识学习的高级阶段——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又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
  3.2 科学探究是获得程序性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如果学生只是记住了物理概念和定律的内容,至于结论怎么来的、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都没有体验、没有思考,那么只能说明学生对概念和规则的学习还处于陈述性阶段,尚未转化为能力和技能.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至于如何让学生理解,与此相关的程序性知识还需要教师自己总结开发.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是获得程序性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新问题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习得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将原有的知识进一步推进,建立一种新的陈述性知识.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程序性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技能.学生在已经具备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情景中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改进装置、实验操作、记录数据、总结结论等等,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批判性、逻辑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3.3 变式练习是程序性学习非常关键的一步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对一些公式、定义、定律说得头头是道,但一旦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了,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缺乏练习的结果.这时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和规则主要以一种静态的方式存储,要使这种静态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技能”,则需要通过适当的变式练习来完成,将命题网络方式存储的知识转化为以“产生式”为表征的程序性知识.
  解答物理练习的最初阶段,适宜选择与原先学习情景相似的问题情景进行练习,随着知识逐渐稳定和巩固,问题类型要有变化,可以逐渐演变为与原先学习情景完全不同的新情景,以促进学生习得的概念和规则的纵向迁移.
  利用F=ma求解实际问题,如果没有真正理解其物理思想和方法,当遇到新的物理情景时,就觉得“无从下手”或者“丢三纳四”.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是机械化的模仿和简单记住解题步骤,而是真正做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呢?通过变式练习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应用F=ma求解的变式练习如下:
  例题 通过“汽车刹车”问题,初步体会F=ma中的F是合力,以及定律的矢量性.并提炼“已知力求运动”的解题思路.(图4)
  变式1 “吊车对缆绳的拉力要求”,将水平运动变为竖直运动,将一个力变为两个力.并提炼“已知运动求力”的解题思路.(图5)
  变式2 设计“加速度计”的原理图,进一步将两力共线变为不共线求合力.提高解题的难度.(图6)
  通过教师提供适当的变式练习,让学生熟知规则适用的各种不同情景,并能在情景中,通过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分析问题,并且通过串接和回顧,将产生式的条件与问题解决相联系.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正确寻找解题思路的能力,才真正有可能在以后碰到不同的情景时,一旦识别了产生式中的条件,就有可能迅速地作出相应的行动反应,从而正确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实现触类旁通.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才有可能避免将程序性知识当作陈述性知识来教,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要求,也才有可能避免大量的重复练习.科学探究和变式练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紧密、和谐地结合起来.
  总之,突破传统知识观念的束缚,理解和深化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分类的理论,探讨程序性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对于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知识与能力的错位,以及如何在知识学习中发展能力的问题,将是一个实际的解决措施,有利于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物理实验是物理课程的重要部分,科学探究是物理实验中最具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现和培养在科学素养、学识经验、交流合作和创新决策等不同方面具有足够潜力和修养的科技人才.笔者认为实验探究应该是这些人才能够被早期发现和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此,笔者参与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初中专项重点自筹课题《基于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的初中少年科学院发展新模式的实践研究》.采取课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规律和实验教学的延续和深化.通过对习题的讲解,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模拟和演练,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训练思维能力、运用物理思想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都包含习题教学环节.  虽然很多教师都知道习题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學过程中,常常遇到数量大于质量、机械大于灵活、疲惫大于收获的情况.本人在多年
科学方法教育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纵观我们的教学,培养思维能力方面,科学方法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在科学方法教育取得某些局部的重大进展的同时,初中物理教学仍然存在的浮躁心理却给科学方法教育的深入发展带来了困难.把科学方法当作灵丹妙药,企图用它解决有关思维能力的一切问题,已经对一些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了严重影响,使本已陷入误区的物理教学雪上加霜.那么,具体该如何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呢?如何推进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根本.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其他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能力,真正算得上是初中物理,尤其是农村物理教师永恒的研究课题.作为物理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有感于农村中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偏颇,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  1演示实验学生不该是看客,应积极参与其中  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
在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物理教学有了全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进而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新形势,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完善学习策略,并根据高中物理学科特点,作出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很有必要.本文就高中物理学习策略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若干意见,以期能给高中物理教师有所
初中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效率,因此怎样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从而更加有效地实施物理教学是教师工作时必须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对此有这样一些思考.  1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征及教师的作用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的开始,正是精力最为旺盛、思维最为活跃的年龄段,同时也是最为敏感、最具可塑性的阶段.从物理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的孩子首先是充满好奇,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
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汹涌的今天,每一所学校都在思索如何提高办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这一重大课题。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基于多年的办学积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脚踏实地、守正固本的治校精神,积极探索、锐意创新的办学追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固本强基,开创了优质的办学局面,也积累了丰硕的育人成果。一、立德树人:从常态开展到生态建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期刊
科学探究是物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时应该始终贯彻这一思想.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以推动学生更为全面地提升科学探究的相关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科学探究教学的开展.  1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应该不局限于实验活动的探究,还可以是基于物理学史的探究和立足于理论层面的探究.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认识科学探究,我们还需要
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物理是很有趣的 ,但学好非常难 ”是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老大难”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优生就物理学科而言,造成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因素,但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物理学科特点、学生自身的动机及教师素质的原因等.对于中学教学来老师的更多精力也花在了后进生上,相反,成绩较好的优生却只得到很少的关注.因为大多数老师认为优生、心理素质优良、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