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ish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将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而基础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音乐融知识性、趣味性、技术实践性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多方面创新能力教育,有利于发展孩子们的聪慧,发掘潜在能力,因此说,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教学应面对全体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音乐的美好与快乐。要实现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采用科学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孩子能主动参与乐于学习积极表现。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这是把音乐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必要的先决条件。”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对健全儿童的音乐审美心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重视课堂趣味化教学,注重音乐语言的使用
  音乐教师要利用儿童阶段好奇好动的生理心理特点,注意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使之生动有趣。比如将往常学生随优美音乐进教室时,再加一个动作展示,即当学生听到音乐后以即兴动作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感悟到曲调节奏后进行律动,这样做不仅调整了学生们的情绪,进入音乐学习的角色,还提供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音乐教学中除教师要生动、风趣有启发性外,还应借助“音乐语言”,如发声练习,编写师生对话、分组歌唱,用不同的和弦或用不同的手势指挥课堂活动等。使全体学生在唱与动、说与静中愉快主动地参与训练学习,表达情感,表现自我,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二、在课堂中建立一个创新氛围
  我们知道,创造力是没有办法教会的,但是可以培养的。为发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教学中构建一种愉快和谐创新的氛围丁分必要。其一,要改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锻炼学生思维想象力的表达意识。要打破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大胆应用讨论式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把所感悟到的歌曲表达出来,让全体同学分析判断。老师也不例外是其中一员,也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其二,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特别要保护那些有求异思维的学生,音乐比较语言来说本身就是模糊的、抽象的,人的思维方式感情音乐的角度各不相同,对某一乐曲的内含理解也会不一样的,往往“这个不一样”有可能就是这位学生富有想象的萌芽,如果老师加以指正,确认是错误的,那这位学生以后就不会大胆的表白自己的想法了。如果老师对不同理解的学生予以表扬,发现他的可取之处,加以表扬,不仅激发了这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大家也是一种启发。
  三、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兴趣
  1、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了教学中的活动性,而音乐课又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音乐课上的音乐游戏是一种融艺术情趣与生活娱乐相结合的,可充分调动儿童积极性参与的集体活动。在游戏时他们可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因此,有目的的运用音乐游戏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比如,节奏训练时采用的语言游戏:爸爸(XX)哎呀(XX)甜甜的(XXX)……利用语言节奏与音乐节奏相吻合的特点,不仅减少了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更富有情趣化宜于学生掌握。
  2、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以多元性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听觉、视觉的感知能力。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热情,使儿童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如在《粉刷匠》一课时,可以设计活动的投影片,活动的景物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歌曲的意境。还可以用录音机录下他们自己演唱的歌曲,儿童们听到自己的声音会十分亲切,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怡情悦心,陶冶情操的目的。
  3、运用动作表达音乐形象,启发儿童想象力、创造力
  在音乐课中“舞”则被理解为歌表演,它形式生动活泼,适合儿童好动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学会歌曲后,再来学表演,很多时候老师为了美观一致,通常把动作固定下来,甚至加上技巧性,艺术性很强的舞台动作,老师的“灌”往往束缚了儿童想象音乐意境、情绪的能力,在他们的认识到中唯有老师的是正确的,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谁学得象谁就是好学生,长此以往就会淡化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因此我们要把这种灌输式改为启发式,让学生自由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尽管他们的“答案“与”课题“不符,甚至千奇百怪,但是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创造情绪的表达就足够,老师应给予表扬。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窗口,教师就是开启这扇窗口的保护者、陪伴者,让孩子们自己去完成、去探索,教师要给他们创造美好的环境,教育他们要有勇气和自信。相信他们有独立走向成功的能力。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其中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发挥其动力、调节、导向等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地理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的几点做法,以抛砖引玉。  一、设置问题情境,授予思维方法  教学中,教师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提出问题,使学
期刊
探究行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熟悉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涉及到提出问题 (或者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试验计划,进行实验,记录整理实验现象(或数据),结论和解释,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环节。  一、要精心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  由于课时有限,要精心选择探究强强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初步把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获得乐趣。  如氯水成分这一知识,探究性强,操作也比
期刊
人类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的作用产生了质的飞跃。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必须发生变革,而且由于互联网的渗透,知识的传播方式,课堂的概念、教师的作用和行为、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发生巨大变化,教育的模式必须顺应这些变化,才能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人才。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初中物理这一学科
期刊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然而,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相对滞后,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学生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直接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
期刊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逐渐深入,本文就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 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的功能  1、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
期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正在与国际接轨,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评价标准和传统的教学思想理念,在认识和理解上,会发生很大变化,产生很大的疑惑和出现理解的误区,需要我们去重新适应和理解。  如何让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形式、评价机制真正全面的深入落实和实施,扭转传统教育思想不良部分的束缚,用新课程的思想观念,冲洗传统教学观念不良部分的污泥浊水,挣脱束缚我们几十年的影
期刊
在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观察、实验操作和模拟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合理地、有计划地组织开放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开放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目的  1.学生科学方法论的引导和培养  生命科学和其他科学一样,对一个问题的科学思考模式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或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复习→发现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假设
期刊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
期刊
【摘要】 教育学生分析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实验分析的方法,培养实验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 实验分析方法;四步分析法;提高分析能力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是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而外,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