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巧问善导”,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chao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问是中学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但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形式追求高于效果追求,课堂提问沦为体现新理念的工具,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提问是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提问技巧,提高设问质量,并积极引导,做到“巧问善导”,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巧问善导;思维品质;历史思维能力
  笔者曾在一次市优质课评比中上了《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课,在设计时,也认为较充分考虑到通过设置情境、提供背景材料并设问等多种方式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导入环节使用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西风送,西欧日本强”,下联是“东风吹,第三世界醒”,横批是“新兴力量崛起”。预想通过展示上联,设问:哪位同学能对出下联呢?这样先引发学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从西风东风引出新兴力量崛起的背景:欧日强、第三世界醒等表现,再结合相关材料分析,本以为这样设计既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出自己的意料,学生看了上联后对下联茫然不知,没有想法,也不知道对联反应了什么内容,所以学生参与不积极,导致后面整节课上都不太配合教师的引导,一直都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能上下来已算不易,更不用说能对他们的思维养成有多大帮助。课后,笔者对一这不成功的结果进行了深刻分析,总结出虽有学生不适应教师师教学风格、高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较欠缺等客观原因,但更主要原因是出在笔者自身设计的“课堂提问”上,问题设计、引导都不到位,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巧问善导”,吸引学生主动思维。结合这次教训和教学实践中所观察到的历史教学现状,笔者更加深刻感觉到了“巧问善导”对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学科思维能力是学科能力的核心,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要使历史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目的,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思维品质,那我们在提问时具体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怎样做到“巧问善导”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表及里,启导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又叫抽象逻辑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思维活动的深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一些看似“浅显易懂”的内容不求甚解,轻易放过,其实并未真懂。这种“思维惰性”使一些学生对学习中的疑点、难点浅尝辄止,从而导致其思维表现出较大的肤浅性。为此,课堂上应提出恰当的问题,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使其深入思考。比如,在讲必修三专题四的《三民主义》时,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学生根据表格在课本上落实下来,从学生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对这块内容似乎“无疑”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设问:(1)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2)新、旧“民权主义”到底不同在哪里?(3)既然新三民主义弥补了旧三民主义中这么多不足之处,那是否就意味着新三民主义就完美了,就适合当时的中国了呢?为什么?问题设置后,学生即处在心理失衡以至剧烈冲突而又积极渴求解决矛盾之时。对此,教师应及时相机诱导,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就变得深刻而全面,而且使学生领略到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乐趣。
  二、巧设“陷阱”,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它是中小学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智力基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提出似是而非的观点,给学生的思维设置“陷阱”,意在诱发学生的思辨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以求见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三、纵横对比,拓展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发挥作用的广阔程度。历史学科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应有一定的广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解、组合,进行前后对比、左右交叉联系,变学生的狭隘性思维为广阔性思维,以增强教学效果。如,在讲到必修一专题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中的“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时,由于考虑到前一个专题《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已经讲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学生可能会把顺序搞混,所以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历史上国共第几次合作?”不出所料,学生齐刷刷地回答:“第二次!”我顺势问下去:“那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抗日战争时期!”我又问:“那全面抗日战争是在什么时候?”这时候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国民党一大时期的合作是第二次合作,然后进一步设问,引导学生总结国共两次合作的时间、背景、目的,过程、结果,通过联系、对比的方法,学生基本上能区分两次国共合作,思维也一下子就开阔了。
  四、一问多解,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为使学生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克服思维定式的束缚,打开新的思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灵活性,还要有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以此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真正的“活”起来。如,笔者在教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课时,就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了如下问题:“假设当时,你就是一名想做生意的普通中国商人,你将如何选择和经营你的生意?”有学生回答:“人人都要穿衣,所以,我会投资纺织业,因为那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又不高,比较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有学生回答:“针对当时的国情和我的经济经济实力,我会开办小型机械厂,既可以赚小钱,又没有太大的风险。”有学生回答:“民以食为天,我会投资开一家餐馆,不管社会政治如何发展,我的餐馆都不会受其制约。”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笔者可以感受到,这个比较灵活的问题已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回答一定程度上已经上升到了理性高度。长此以往,学生必然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了心能潜力,可以更加积极地思考。
  五、引入辩论,激发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对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评定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对某些特殊的历史问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诱导学生争论,以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比如,在讲《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课时,讲最后的影响时,原来是通过材料直接去提炼的,简单直接,没有思考性,经过课后总结,可以这样改:先展示一组图片,反应新兴力量崛起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然后设问:“新兴力量的崛起给世界带来的是什么?是和平?”学生基本上会从积极地角度去分析,这时再展出第二组,反应新兴力量崛起给世界带来的消极影响,设问:“新兴力量的崛起给世界带来的仅仅是和平吗?还是威胁?”通过这样的设问,就会引起学生的争论,在学生争论的基础上,我及时点拨、诱导、总结。这样,使学生在争论中形成统一,并很快获得正确结论,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综上所述,优化历史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但同时教师应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结合学生已有的思维水平和知识结构,为学生进行思维铺路搭桥。总之,只有真正做到巧问善导,才能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邵志芳.思维心理学[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3.
  [2]雒启坤.中学历史创新教法:教学情境创设[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06.
  编辑 韩 晓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一)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面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还提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些都在要求我们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而搭建积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区域活动,它是幼儿通过操作不同形体、大小的积木等
摘 要:作为体育教师,在学生考试前的一个月经常与学生“不辞而别”,为其他文化课的老师腾出时间备考。从学生方面看,学生考前处于一种极度的焦虑状态,因此,體育教师不应过早地退出“备考”的舞台,而应发挥特长,帮助学生调整考前心态,帮助学生减缓压力,使学生考试能够进入最佳状态,为学生交出满意的答卷助一臂之力。从学生考前状况和体育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理论,设计教学,达到帮助学生适度调适的目的。  关键词:考前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现实中考的压力,初中生掌握的地理知识基本都是在课堂上接受的。但是初中地理学科的课时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教育;地理;学科效率  一、巧妙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地理教育教学的催化剂,
摘 要:在推行信息技术作为中学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中,所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围绕学生的生活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自主研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创作作品,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就会富有生机并且充满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效课堂;构建;做中学  “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都在追求的教学目标。所说的“高效课堂”就是指教学效
摘 要: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割裂开是一种错误的理念,以数学教学为例提出素质教育就蕴含在应试教育中,搞好应试教育本身就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正确路径。不存在应试教育之外还有另一种所谓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数学  素质教育倡导了多年,但从其执行效果看,迄今依然差强人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三大方面:(1)什么是素质教育,基本概念的界定不清晰,目标的不确定性,以及目的
摘 要:随着江苏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业水平测试对于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学业水平测试是对高中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学业水平测试、语数外科目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构成完整的高中生综合评价体系。怎样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通过何种手段帮助学生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是教师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学困生;学业水平测试;办法  自2006年江苏省开始了新课程改革之后,学业水平测试在学生的高
摘 要:英语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习内容中深层次的感情因素,充分发挥知识中特有的教育力量,从教材的特点和性质出发,将德育有机地渗透进教育的每个环节。从英语教师兼任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德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特色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专业性指导各个方面,探讨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英语教师;班主任;德育  班主任是班级事务组织者,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校领导、科任教师和家长、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理论性的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解题、学习反思的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数学学习。  关键词:教学反思;解题反思;教师指导  曾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每天要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不仅要“三省吾身”,还要从自己教学的角度进行反思,不仅自己反思,还要引导学生和自己一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
摘 要:新的美术教材都加入了美术语言方面的内容,在新课标下,也强调了“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教学应体现美术语言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美术语言;美术教学;课堂效率  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我们发现,新的美术教材都加入了美术语言方面的内容,在新课标下,也强调了“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那么,在我们平时面对一些小学生时,该怎样去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