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中拓展与延伸是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以及学生实际而展开的旁征博引。这看似不经意间的拓展与延伸,却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起到深化文章主旨与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文章围绕语文课堂中如何旁征博引进行阐述,旨在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拓展 延伸 教学 阅读
语文是人文学科的基础,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极大的塑造功能,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品格的形成。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的安排,旁征博引,为学生适时地介绍一些与所学篇目相联系的背景资料,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知与了解,融入文本所构建的场景,让语文课堂变得富有生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营造拓展氛围,实现拓展阅读教学
拓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培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拓展氛围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一定要发挥好环境的烘托作用,让学生在一个提倡拓宽阅读视野的氛围中阅读文章,使他们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充满幸福感的事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从而使他们爱上阅读,爱上语文。拓展氛围的营造需要语文老师的正确引导,需要一些充满新意的内容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江之歌》前,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世界著名大河?能否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呢?又有哪位同学了解中国有哪些的著名河流?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河流是哪两条?”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教学内容,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拓展了教学深度,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同时也帮助学生学习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点,让他们拓宽了知识面,变得见多识广,这有助于他们提高思维能力。
二、课堂即兴引用,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能够即兴引用,把与之相关的重要内容介绍给学生,并且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让他们通过教师的引用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更深入的情感交流,从而让他们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了解文章的主旨。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拓宽学习视野,不断增加知识储备量,这样才能够把文章想表达的意思理解到位。例如,在学习《孔子游春》一文时,小学生由于年纪太小,思想不够成熟,掌握的知识也不够多,他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还不够彻底,老师便乘机向学生介绍孔子的一些故事,介绍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和言论,增加他们对孔子的了解,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的相关内容。又或者,教师也可以就孔子的一些语录进行专门的解释和介绍,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类似的名句,恰好和课文中关于水的片段结合到一起,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孔子会对泗水有着这样的感想。
三、激发学生情感,实现课堂中真情拓展
从某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关于情感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懂得人类的七情六欲,感受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情感教育是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的灵魂,假如脱离了情感去学习语文,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同样要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验文章中的情境,去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獲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拓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与文章中的主人公同悲欢、共哀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情感上的互通。例如,在讲解《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有的学生对彭德怀杀死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而感到困惑万分,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红军过草地时的知识,让他们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面临的艰难困境,从而理解了彭德怀要杀大黑骡子的原因是:战士们因为饥饿与疲惫已经危在旦夕,为了解救他们的生命,彭德怀不得不忍痛割爱,下令杀死大黑骡子,从而为革命保留了希望的火种。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是无奈之举,是被现实的严峻形势所迫,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这种复杂的情感。
四、不妨深度引用,提升旁征博引的厚度
由于时间或者空间上的限制,教师在旁征博引时往往浅尝辄止,只是向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样就造成学生也只有浅层次的了解,没有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有的时候就达不到引用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文本,做出适当的深度引用,让学生深入感受文章的主旨与中心,挖掘作者的思想内涵,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史实,为同学们介绍一些廉颇与蔺相如的历史掌故,并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从这些有趣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经过对教师讲述的故事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与思考后,学生立即意识到,廉颇虽然是一介武夫,性格难免有鲁莽的时候,但是他更加拥有一颗爱国之心,并且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而蔺相如也拥有宽广的胸怀,不会计较廉颇此前的种种挑衅,他二人共弃前嫌、握手言和之后,成为赵王的左膀右臂,共同保卫赵国。
总之,拓展阅读有助于学生打开视野,挖掘自身潜能,增强语文素养,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内容,提高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控制好拓展的度,不能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要记住拓展阅读是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服务的,切不可本末倒置,影响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治华.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6)
【2】张艳茹.恰切评价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J】.宁夏教育,2016(06)
【3】余开题.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2017(09)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中拓展与延伸是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以及学生实际而展开的旁征博引。这看似不经意间的拓展与延伸,却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起到深化文章主旨与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文章围绕语文课堂中如何旁征博引进行阐述,旨在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拓展 延伸 教学 阅读
语文是人文学科的基础,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极大的塑造功能,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品格的形成。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的安排,旁征博引,为学生适时地介绍一些与所学篇目相联系的背景资料,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知与了解,融入文本所构建的场景,让语文课堂变得富有生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营造拓展氛围,实现拓展阅读教学
拓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培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拓展氛围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一定要发挥好环境的烘托作用,让学生在一个提倡拓宽阅读视野的氛围中阅读文章,使他们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充满幸福感的事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从而使他们爱上阅读,爱上语文。拓展氛围的营造需要语文老师的正确引导,需要一些充满新意的内容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江之歌》前,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世界著名大河?能否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呢?又有哪位同学了解中国有哪些的著名河流?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河流是哪两条?”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教学内容,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拓展了教学深度,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同时也帮助学生学习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点,让他们拓宽了知识面,变得见多识广,这有助于他们提高思维能力。
二、课堂即兴引用,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能够即兴引用,把与之相关的重要内容介绍给学生,并且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让他们通过教师的引用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更深入的情感交流,从而让他们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入了解文章的主旨。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拓宽学习视野,不断增加知识储备量,这样才能够把文章想表达的意思理解到位。例如,在学习《孔子游春》一文时,小学生由于年纪太小,思想不够成熟,掌握的知识也不够多,他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还不够彻底,老师便乘机向学生介绍孔子的一些故事,介绍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和言论,增加他们对孔子的了解,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的相关内容。又或者,教师也可以就孔子的一些语录进行专门的解释和介绍,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类似的名句,恰好和课文中关于水的片段结合到一起,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孔子会对泗水有着这样的感想。
三、激发学生情感,实现课堂中真情拓展
从某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学实质上就是关于情感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懂得人类的七情六欲,感受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情感教育是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的灵魂,假如脱离了情感去学习语文,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同样要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验文章中的情境,去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獲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拓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与文章中的主人公同悲欢、共哀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情感上的互通。例如,在讲解《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有的学生对彭德怀杀死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而感到困惑万分,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红军过草地时的知识,让他们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面临的艰难困境,从而理解了彭德怀要杀大黑骡子的原因是:战士们因为饥饿与疲惫已经危在旦夕,为了解救他们的生命,彭德怀不得不忍痛割爱,下令杀死大黑骡子,从而为革命保留了希望的火种。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是无奈之举,是被现实的严峻形势所迫,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这种复杂的情感。
四、不妨深度引用,提升旁征博引的厚度
由于时间或者空间上的限制,教师在旁征博引时往往浅尝辄止,只是向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样就造成学生也只有浅层次的了解,没有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有的时候就达不到引用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文本,做出适当的深度引用,让学生深入感受文章的主旨与中心,挖掘作者的思想内涵,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史实,为同学们介绍一些廉颇与蔺相如的历史掌故,并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从这些有趣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经过对教师讲述的故事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与思考后,学生立即意识到,廉颇虽然是一介武夫,性格难免有鲁莽的时候,但是他更加拥有一颗爱国之心,并且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而蔺相如也拥有宽广的胸怀,不会计较廉颇此前的种种挑衅,他二人共弃前嫌、握手言和之后,成为赵王的左膀右臂,共同保卫赵国。
总之,拓展阅读有助于学生打开视野,挖掘自身潜能,增强语文素养,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内容,提高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控制好拓展的度,不能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要记住拓展阅读是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服务的,切不可本末倒置,影响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治华.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6)
【2】张艳茹.恰切评价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J】.宁夏教育,2016(06)
【3】余开题.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