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章多一些“亮点”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uhu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文章,如果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只会使读者昏昏欲睡,这样的文章自然不能吸引人。如果在你的笔下出现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语段,我们称之为文章的“亮点”,你的文章就会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因此我们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力争语言出彩,谋篇创新,内容见情,让文章多一些“亮点”。
  
  一、语言出彩
  
  1.形式美
  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方法,使语段具有形式美。如统考作文《我长大了吗?》开篇就运用排比、比拟、对偶等手法,诉说“我”的成长历程。多种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实现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这种语言的形式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高考作文《昭君的选择》开头就用生动的比喻吸引了读者的目光,结构整齐的短语排比和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昭君忧愁、痛苦的心绪;文中用“一腔愁绪,两弯蛾眉”的对偶句,形象地写出了昭君愁苦的形貌,使读者对王昭君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2.思想美
  闪光的语段,闪烁着智慧的、哲理的火花,或深沉,或豪放,启迪情思,生发豪情,在内容上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如一位同学谈成长过程中对失败的认识:“失败可能成为你的绊脚石,使你难以成功;但失败也可以成为你的垫脚石,让你看得更远,望得更高。”对“失败”的深沉的思索,使文章的内容变得深刻了。又如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长城的美在于其雄浑、壮阔;长江的美在于其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那是气势磅礴的中华魂。塞外的美在于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高窟的美在于其凝聚了历史经典,展现民族文化,它是炎黄子孙的心灵交汇,是华夏儿女亿万颗心灵撞击出的火花!”抒写了“心灵选择”的伟大与使命感,激发了“为民族昌盛而选择”的豪情。
  
  二、谋篇创新
  
  创新,指打破俗套,让文体或内容布局新鲜贴切。
  说到“创新”,有人就以为作文愈奇愈好,愈怪愈新,把这类“新”囊括为“创新”,这是十分片面而危险的。我们认为谋篇之新,能“平中见奇”、“旧中见新”即可。例如作文《一朵红花》,写儿子不肯削铅笔,父亲为儿子削,一不小心,父亲的手被刀子割破了;这时,父亲的手抖了一下。“噢,削好了!”儿子跳了起来。一滴血滴在儿子的作业本上,溅开,成了一朵鲜红鲜红的小花。
  看了半天,平平淡淡,可最后一句话让人心酸不已,心酸之后又是一番沉思:这样的父爱,如何评价?独生子女如何教育?所以说,作者在十分平常的素材中挖出新意,本文亮点在文末。
  因此,创新,不能只是对文体或语言作刻意的追求和生硬的盲目的模仿。创新,要立足于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新意,寻觅到亮点。
  谋篇怎样创新呢?
  1.标题创新
  把看似毫不相干的几个事物放在一起,与众不同,夺人目光。如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
  2.文体创新
  抛开一般议论、记叙文体,而采用一般人似乎不大采用的书信、对话、童话、日记、小品、小小说等类文体。如一同学巧用“妈妈的日记”反映“我”的成长过程,视角独特,别出心裁。
  3.构思创新
  如微型小说常以其结局的“出人意料”构成亮点,但须“全在情理之中”。亦可采用相声小品中的设包袱、抖包袱的方法,让人在扑朔迷离中豁然开朗。
  4.开头或结尾创新
  结尾创新如《一朵红花》。开头创新,要求有较吸引力。如上海高考作文试题“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一考生这样开头:“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面对大海,面对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作者以张潮的话引出“海以何人为知己呢?”这一问题,紧扣命题,巧妙而新颖。
  当然,任何一种创新,都必须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以内容的性质为需要,而不能在此之外盲目追求,牵强附会。否则,会适得其反,或是造成邯郸学步的严重后果。
  
  三、内容见情
  
  见情,指显露真情实感,写出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心,感染读者。
  有些学生的作文失败之处就在于内容不能见情。人云亦云,胡编乱造,矫揉造作,毫无真情,面目可憎,令人生厌。实际上,这些学生的基本功尚可,倘能写出真情实感,则未必不能写出好文章。
  因此,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独具个性的人生感悟,是写作成功的捷径。
  (责编 李 晔)
其他文献
正确、流利地运用英语写作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高中英语写作的教学目的为:表达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培养规范的写作习惯。而且规定了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写作能力要求: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信函等;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和感情;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得当、用词准确;能填写各种表格;能写个人简历和申请
培根说过,人类主要是凭借机遇或直觉而不是逻辑创造了科学和艺术.教育学家著名数学家布鲁诺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直觉这种天赋”.数学直觉是一种非逻辑的、自发的和“不可解释”的思维形式,它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是一种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这种思维形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构筑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语言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因此英语词汇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词汇量的扩大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前提。词汇教学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是英语教学中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词汇,学生常常苦于记忆单词效率低,遗忘速度快。因此作为一个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我,不得不去思考是什么因素影
未来国力的竞争就是今天教育的竞争,未来民族的命运就掌握在今天的教育者手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特性就是目的性,这种目的性正是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曾经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任何一门学科都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初中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努力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在实施新课标中,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把先进的理念转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那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教学方式,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还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在任何时候都适用,只有当它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时,才有可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可笔者发现,不切实际地照搬照抄新教学方法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必须有一种独特的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那就是: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优秀教法的优势以及自己学生的特点,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有忧患意识,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英语语言是在
中国近代出现的反动政府有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这些政府代表中国历史上的最反动阶级的利益,其政策是反动的,但具体问题又需要具体分析,有一些政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从整个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客观上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性、进步作用。    一、清政府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政策上做了重大调整,设置总理衙门,举办洋务运动。就总理衙门来说,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
一、引子中国文化中固有的"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不作赘述。本文只就"天人合一"与色调谈几点心得,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已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堂气氛也日趋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常常会提出一些“怪问题”或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内容广泛而且紧密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情况的可能性也就加大了。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技巧,能运用教育机智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    
传统的历史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着一些弊端,它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运用新的理念设计、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使之既能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又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从而真正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那么如何确定一堂历史课的教学目标呢?本文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历史课程标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