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发现意识的培养

来源 :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师生与中外智者的心智交融的过程,强调师生的主动参与,在参与中敢于发现,乐于发现,善于发现。发现知识,发现问题,质疑思辩,合作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现意识的培养
  “阅读不但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而且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行为”(曾祥芹)。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及其背后的作者对话。阅读的过程就是与古今中外智者进行心灵交流的跨越时空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发现、思考、探究、体验的心智过程。
  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提出“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发现知识,发现问题,质疑思辨,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敢于发现。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总爱以“讲”为主,喜欢“一言堂”,当然就出现学生等待观望、不去发现、有疑不问的情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敢于质疑思辨,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便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敢问。其次,应当对学生的发现、发问、见解给予重视。由于学生的思维、知识不同于成人,有时提出的问题可能过于简单,有时可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有时可能与教材内容不贴边的天南海北的问题,教师都不应该有责备语言,而应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养成发现疑问,有疑必问,有疑敢问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在褒扬和鼓励的时候,应注意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偏离主题。特别是对那些在课堂不恰当的驳问、发难、新解,师生都不能冷嘲热讽,对他们的胆识和精神要予以充分肯定,多鼓励,多引导,多总结,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思辨,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有生命力,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展现,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
  二、培养兴趣,让学生乐于发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亦是如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关键不在学生,而在教师。我们要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发现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创新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竞赛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质疑,思辨的最好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完全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有效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合作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争论,这时教师要深入其间,巧妙引导,甚至在争论中要善于火上浇油,让学生大胆设想,乐于质疑。尽力给学生一个学习讨论,发表见解,彰显个性的空间。
  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学生提出在第42节中“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中的后面两句能否删掉?”,我没有及时解决,而是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辩、争论:这默念中,从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最后又加上“亲弟弟”,看起来有些啰唆,但实际上是‘我’对亲情的呼唤,是对叔叔的哀怜,对父亲的愤懑。如果删掉,语言就显得平淡而没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这种通过学生讨论、激辩得出不同的情感体验,不仅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理解,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发现。
  学生发现,质疑,思辨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学生受知识局限,不知道如何发现,怎样质疑。为了避免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主题,教师应为学生指点质疑的方法,发现的途径。
  从课题发现质疑。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有学生对课题提出了质疑: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为此,我让学生分正反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明白了道理,理解了内容,也提升了学习能力。
  从重点词发现质疑。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有学生发现在写一家四口户外散步的情景时用了“分歧”、“责任重大”等词语,觉得有些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针对学生的发现,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从中明白了这几个词是作者写作深意的最好体现,他要表达的意思远超出了事情本身,作者要表现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大传统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
  从看似矛盾处发现质疑。课文中有些内容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是作者的落墨着力之处。让学生在这些地方质疑,可以把课文理解的很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有学生对课文结尾产生疑问:“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者用“大约”和“的确”矛盾的模糊语言,孔乙己到底死没死?,我们可抓住机会,让学生思辩,最终得出要符合文章主旨必“死”无疑。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结构发现质疑,从课文插图发现质疑,从表达技巧发现质疑等。我们在教给了学生发现质疑的方法后再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完全能够由依赖型转变成发现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敢于发现,乐于发现,善于发现,是很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提出问题。在新“课改”指导下,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质疑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一定能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不管时空怎么变幻,形式怎么改变,我认为理想的作文课,应该是师生幸福愉悦的课堂,是师生真情觉醒、真情分享、真情流淌的舞台。  众所周知,许多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如何让作文课成为幸福愉悦的理想化课堂呢?我开始用自己的真情作文,来带动学生对作文的爱,让他们开金口,吐金言,抒真情,写真意。  一、理想作文之真情觉醒: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不是被动的老师“要我写”、“逼我写”,而是学生主动、热情地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可以说是教学的生命。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学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发展?值得我们积极的思考和追求。  一、解读教材是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
期刊
每当上作文课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这是许多老师所关注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层次的要求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同,在指导写作时,我努力做好以下三点:  1、命题适度放开。  
期刊
【摘 要】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近年来,数学考试中不断出现阅读理解、规律探索等应用题,学生在解这类题时丢分比较严重,普遍出现“题没看懂”、“理解错了”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学生阅读不仔细导致思路方向错误或对题目理解不了,无从下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期刊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
期刊
伴着初升的朝阳,我们迎来了“晨诵”。听,教室里那朗朗的读书声,是课代表正在带领大家朗诵新教育读本里的小诗呢!很多时候,是我和同学们一起朗读背诵。有时,还给大家分好角色,我当然也在其中,师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诵。晨诵的内容以区教研室编发的《让读写像呼吸一样自然》为主,还辅以学校推荐的一些适时性材料,如在教师节之际,让学生朗诵关于教师的精美文章,在国庆节来临时,又让学生品读国庆的美文诗句等等。至于读的形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朗读,发挥朗读对理解语文内容、陶冶情操的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朗读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朗读也就是有声语言——普通话表情达意的再现作品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作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研究。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主要对象,因此,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内阅读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进行指导。  现代语文教学“活”的迫切性、可行性的重要不言而喻,发挥师生的教学互动性,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融融。本文
期刊
【摘 要】教学过程中,只要一提到阅读能力,人们总认为是语文学科的事情,与其他学科无关。实际上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是不可或缺的技能。长期以来,困扰学生成绩的“题没看清”“理解错了”等因素,归根结底还是数学阅读能力差所致。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过多地追求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却忽视在语言文字中理解数学。  殊不知“数学阅读”也是现代数学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
期刊
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以一定知识作基础的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规律和预见未来。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一个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会思考,尤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教学中适当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提倡“好问”,是提倡思而后问,是自己能力确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