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是人类创造世界文化的源泉。凤凰镇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河阳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富。根据近年来的搜集整理,凤凰镇现已有18项项目被列入《张家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1项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非遗传承人20位。丰富多彩的河阳文化以及卓有成效的传承使该镇先后获得了“中国吴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美誉。
菊花酒是古代河阳一带的民间著名饮料,它传承了千百年,直到现在,始终是民间喜庆节日的佳酿。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武将兵丁喜饮的佳品。酒不醉人人自醉,延年益寿活血通经。
1 菊花酒的渊源
晋代的葛洪又在《西京杂记》中记述:“戚夫人侍高帝(刘邦)……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此段文字说明了菊花酒早在汉初就有,至今已有二千二百余年。古代人,从皇宫贵族与民同乐,庆重阳节,所有习俗与现在相同,而且就知道饮菊花酒会长寿,在制作佳酿时稍有不同。菊花酒饮用习俗仍然沿用着,它的产生与发展,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然而它是中国勾兑酒及蒸馏酒的师祖。
随着历代文人对菊花的赞美,也使菊花酒扶摇直上。晋代的陶渊明,他作诗咏之:“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在隐居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了元末明初,施耐庵在黄泥岗智取生长纲时,白胜卖的白酒即是当时的民间菊花酒。在夏天又能解渴用。他唱着山歌卖酒,也成了河阳一景。那些古代的货郎担,挑着菊花酒,吹着箫,唱着山歌,走乡穿巷的叫卖,打开酒缶彭,一股微香,一色清澈的菊花酒总是使人陶醉。
2 菊花酒的选用原料
不是所有的菊花都可成为佳酿的前提,水质清的河岸、水道、路边的菊花,生长在黄泥,铁屑黄泥上的最上等。
粮食的选用,在宋代产部酒坊,一般严格选用清水产稻区,即太湖水与胥湖围垦区,如凤凰的夏市村、清水村、西参村、魏庄村、双塘村、栏杆村。特别是胥湖围垦区的腐植质丰富,生长的稻谷饱满,在霜降时,稻干乃旧青色,俗称老来青或河阳青。成熟期较晚,吸足天地之精华,这时收割上场,入仓最好。
3 菊花酒的色香味与营养价值
菊花酒上缶彭时,还要放入其他一些佐料,如藏红花,吴茱萸、枸杞子等,贮藏二十天左右开缶彭。
上等菊花酒其色透碧,民间说的如鸟眼一样清澈。并有淡淡的春草色,若是用血糯酿制,有一点淡紫色。瓶底有些沉积物,是酒糟的微笑颗粒,在容器内仍旧有发酵的作用。会使酒逐步的变老,酒精度在8度至12度左右。
据晋代葛洪记“令人长寿”。《神农本草经》中说“菊服之轻身耐老”,轻身即现在的减肥,耐老即延寿。古代人认识也是经过实践而取得的。河阳野黄菊花有药用的价值,清热解毒散风、平肝明目、降低血压。酿酒后其药用价值也在其中。汉代初,每年九月九重阳节就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4 与菊花酒相关的民间故事
相传宋代韩世忠在江东担任抗击金兵的重任。那时河阳城是常熟州县的分署,成了抗金的前沿阵地。又是他们军粮的仓库。河阳百姓就是用菊花酒慰劳兵将。乡亲们烧造了韩瓶,内盛菊花酒。上盖木塞红布相系。这种韩瓶有四系,可随身带在身边,每当上阵出战,连喝三口,勇气倍增,将军身先上卒,士兵个个神勇,数次把金兵赶过江去。
考古发现在河阳山的水井中,都有大量的韩瓶,其中一个韩瓶的木塞还未烂掉,可惜一见太阳便裂成灰。证实这个故事是有历史依据的。
5 菊花酒制作技艺的传承关系及代表性人物
近年来,在普查中了解到,凤凰镇夏市村张福(1936一2010)擅长酿制菊花酒。之后由张福生之子张建明继承。张建明是河阳菊花酒制作技艺张家港市级非遗传人,师承父辈张福生,早年学习酿造菊花酒技艺,曾祖父张根根原先是村中的酿酒师,专门生产各种米酒、黄酒、菊花酒等,方圆百里都向他买酒,父亲张福生从1957年开始学做菊花酒,从他祖父张阿培手中接过酿酒的技艺。他所酿造的菊花酒选材采用山边的野菊花作为原材料,口感棉、糯、爽口、带点甜,清碧飘香,长期饮用可抵御寒冷,活血明目,本地的酿酒师也会向他请教菊花酒的酿造技艺,拜他为师。掌握原生态的民间传统酿造技法,制成品味纯、性温,口感好。而在其父辈的技法上,张建明现根据传统技艺已与旅游产品相结合,酿制菊花酒、酒酿、酒糟等一系列产品,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包装整合,尝试生产性推广。
菊花酒酿造技艺自2014年被列入张家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建立传承人档案资料数字库以来,传承人張建明通过每年酿制菊花酒并且进行包装后进行售卖,现在凤凰农家乐、旅游景点等地方进行推广流通,2017年菊花酒被评为“凤凰传统特色小吃”、张建明被评为“传统手工艺人”。2019年更被苏州确立为苏州市第七批非遗保护项目。
菊花酒深受历代劳动人民的赞赏,是如今年节的必备饮料之一。河阳山歌中多次唱到,如一首《河阳菊花酒》:
河阳菊花酒,
喷香绿油油,
叔伯兄弟聚一淘,
田稻收势靠双手。
河阳菊花酒,
喷香绿油油,
叔伯哥嫂齐举杯,
公话家常庆秋收。《中国·河阳山歌集》第71页
菊花酒是古代河阳一带的民间著名饮料,它传承了千百年,直到现在,始终是民间喜庆节日的佳酿。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武将兵丁喜饮的佳品。酒不醉人人自醉,延年益寿活血通经。
1 菊花酒的渊源
晋代的葛洪又在《西京杂记》中记述:“戚夫人侍高帝(刘邦)……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此段文字说明了菊花酒早在汉初就有,至今已有二千二百余年。古代人,从皇宫贵族与民同乐,庆重阳节,所有习俗与现在相同,而且就知道饮菊花酒会长寿,在制作佳酿时稍有不同。菊花酒饮用习俗仍然沿用着,它的产生与发展,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然而它是中国勾兑酒及蒸馏酒的师祖。
随着历代文人对菊花的赞美,也使菊花酒扶摇直上。晋代的陶渊明,他作诗咏之:“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在隐居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了元末明初,施耐庵在黄泥岗智取生长纲时,白胜卖的白酒即是当时的民间菊花酒。在夏天又能解渴用。他唱着山歌卖酒,也成了河阳一景。那些古代的货郎担,挑着菊花酒,吹着箫,唱着山歌,走乡穿巷的叫卖,打开酒缶彭,一股微香,一色清澈的菊花酒总是使人陶醉。
2 菊花酒的选用原料
不是所有的菊花都可成为佳酿的前提,水质清的河岸、水道、路边的菊花,生长在黄泥,铁屑黄泥上的最上等。
粮食的选用,在宋代产部酒坊,一般严格选用清水产稻区,即太湖水与胥湖围垦区,如凤凰的夏市村、清水村、西参村、魏庄村、双塘村、栏杆村。特别是胥湖围垦区的腐植质丰富,生长的稻谷饱满,在霜降时,稻干乃旧青色,俗称老来青或河阳青。成熟期较晚,吸足天地之精华,这时收割上场,入仓最好。
3 菊花酒的色香味与营养价值
菊花酒上缶彭时,还要放入其他一些佐料,如藏红花,吴茱萸、枸杞子等,贮藏二十天左右开缶彭。
上等菊花酒其色透碧,民间说的如鸟眼一样清澈。并有淡淡的春草色,若是用血糯酿制,有一点淡紫色。瓶底有些沉积物,是酒糟的微笑颗粒,在容器内仍旧有发酵的作用。会使酒逐步的变老,酒精度在8度至12度左右。
据晋代葛洪记“令人长寿”。《神农本草经》中说“菊服之轻身耐老”,轻身即现在的减肥,耐老即延寿。古代人认识也是经过实践而取得的。河阳野黄菊花有药用的价值,清热解毒散风、平肝明目、降低血压。酿酒后其药用价值也在其中。汉代初,每年九月九重阳节就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4 与菊花酒相关的民间故事
相传宋代韩世忠在江东担任抗击金兵的重任。那时河阳城是常熟州县的分署,成了抗金的前沿阵地。又是他们军粮的仓库。河阳百姓就是用菊花酒慰劳兵将。乡亲们烧造了韩瓶,内盛菊花酒。上盖木塞红布相系。这种韩瓶有四系,可随身带在身边,每当上阵出战,连喝三口,勇气倍增,将军身先上卒,士兵个个神勇,数次把金兵赶过江去。
考古发现在河阳山的水井中,都有大量的韩瓶,其中一个韩瓶的木塞还未烂掉,可惜一见太阳便裂成灰。证实这个故事是有历史依据的。
5 菊花酒制作技艺的传承关系及代表性人物
近年来,在普查中了解到,凤凰镇夏市村张福(1936一2010)擅长酿制菊花酒。之后由张福生之子张建明继承。张建明是河阳菊花酒制作技艺张家港市级非遗传人,师承父辈张福生,早年学习酿造菊花酒技艺,曾祖父张根根原先是村中的酿酒师,专门生产各种米酒、黄酒、菊花酒等,方圆百里都向他买酒,父亲张福生从1957年开始学做菊花酒,从他祖父张阿培手中接过酿酒的技艺。他所酿造的菊花酒选材采用山边的野菊花作为原材料,口感棉、糯、爽口、带点甜,清碧飘香,长期饮用可抵御寒冷,活血明目,本地的酿酒师也会向他请教菊花酒的酿造技艺,拜他为师。掌握原生态的民间传统酿造技法,制成品味纯、性温,口感好。而在其父辈的技法上,张建明现根据传统技艺已与旅游产品相结合,酿制菊花酒、酒酿、酒糟等一系列产品,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包装整合,尝试生产性推广。
菊花酒酿造技艺自2014年被列入张家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建立传承人档案资料数字库以来,传承人張建明通过每年酿制菊花酒并且进行包装后进行售卖,现在凤凰农家乐、旅游景点等地方进行推广流通,2017年菊花酒被评为“凤凰传统特色小吃”、张建明被评为“传统手工艺人”。2019年更被苏州确立为苏州市第七批非遗保护项目。
菊花酒深受历代劳动人民的赞赏,是如今年节的必备饮料之一。河阳山歌中多次唱到,如一首《河阳菊花酒》:
河阳菊花酒,
喷香绿油油,
叔伯兄弟聚一淘,
田稻收势靠双手。
河阳菊花酒,
喷香绿油油,
叔伯哥嫂齐举杯,
公话家常庆秋收。《中国·河阳山歌集》第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