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位性格偏激小学生的案例分析,总结出针对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法——应从心灵上关怀,建立信任关系,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加强家校沟通,逐步帮助孩子改变偏激性格。
关键词:关爱;尊重;沟通
一、事件回放
“叮铃铃”下课了,孩子们站好队准备放学了。这时,队伍中两个小男孩互相推搡着,好像发生了什么矛盾。我马上走过去,想了解一下情况。还没等我开口,我们班最调皮的小刚就大声嚷起来:“是他先打我的,是他先打我的……”虽然很多同学目睹是小刚先动手打人的,但他依然极力否认,并开始歇斯底里地喊起来“不是我,不是我,就是他先动手的……”
我把其他孩子安全地送到马路对面,马上返回校园,想进一步了解情况。看到他激动的样子,我打算带他到办公室,等他心平气和了再沟通。可小刚根本不跟我走,他边哭边闹,大喊大叫,还用力撕扯自己的头发、嘴巴,衣服纽扣也被他用力撕扯了下来。为了避免孩子再伤害自己,我试图把他带到离我们最近的传达室里。可是,倔强的他依然大哭大闹。我拿出电话,打算通知孩子的父母来学校接孩子。谁知正在哭闹的小刚竟然冲过来,试图抢我的电话,并大声嚷道:“老师,你别打电话,我死定了,我死定了……”电话没抢到,他竟然冲到传达室旁的大理石前,一头撞了上去。我吓出一身冷汗,一把抓住了他,把他带进了传达室,用身体挡住门口。“我死定了,活不下去了……”小刚边哭泣,边自言自语道。
看到孩子的表现,我知道,在这个时候,无论说什么都是不起作用的。于是,我沉默着等待他冷静下来。过了一会儿,孩子的爸爸来了,孩子眼中流露出一丝恐惧,安静下来。下午,孩子按时来上学,依然说说笑笑,仿佛中午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過。
二、案例分析
通过对小刚行为的观察和思考,我发现,这个孩子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大吵大闹,面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敌对情绪比较严重。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沟通,我了解到,小刚是家里几代单传的孙子,全家人都非常疼爱他。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性格。对于大人批评的话一点都听不进去,动不动就在家里摔盆摔碗。家长有时也失去耐性,对孩子拳打脚踢。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性格变得急躁、叛逆、难以接受批评。
三、应对策略
1.心灵上关怀,用爱与尊重消除隔阂,建立信任关系。小刚的表现让我陷入沉思。这些特殊孩子,只有真正地亲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消除他们和老师之间的隔阂,教育才能取得成效。于是,我决定给孩子更多的爱与尊重,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第二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看到小刚也来了。“今天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呀?”我主动和孩子接近。“老师,今天我是值日生,怕迟到。”看到孩子拿起扫帚,吃力地清扫地面的情景,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拿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今天你第一个来学校值日,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谢谢你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我把纸条悄悄地塞到他的课桌里。同学们都来到教室里开始上早自习了,我把小刚一大早来校值日的事情告诉大家,并公开表扬了他对班级事务尽职尽责的行为。这时,他看到了我的小纸条,眼中泛着感动的泪花。在大家的掌声中,他被评为了值日小队长。从那以后,孩子明显愿意和我亲近了,我也感受到了孩子对我的信任,而且,他对待老师的教导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偏激和逆反。
2.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帮助孩子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自从上次的事情发生后,我就经常和孩子的家长沟通,我们约定一旦孩子又出现歇斯底里发脾气等偏激行为,老师和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愤怒、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而且说话更要谨慎,不要进一步激怒孩子。耐心等待孩子平静下来后,再帮助他客观分析具体情况,从而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一天,我来到小刚家家访。孩子见到我来了,有点胆怯地看着我,担心我向他妈妈告状。我把孩子搂在身边,对孩子妈妈说:“小刚这两天表现可好了,每天早晨都带领小组的同学认真读课文。这两天的生字本写得可好了,得了好几颗小五星呢!”孩子听到老师一通表扬,害羞地低头笑了。见孩子消除了戒心,说:“除了报喜,我还想向你认错呢!那天中午放学的事情老师还没有了解清楚,可能误会你了。孩子,你愿意把事情的经过说给老师听听吗?”小刚一听老师是向他承认错误来了,立马来了劲头,把那天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说完后,我提议和孩子做一个游戏,我们互换角色表演那天发生的事情,小刚一听很高兴。于是,我极力模仿孩子那天的表现,演着演着,孩子说:“老师,别演了,我知道了,我不应该那样发脾气,我……”看到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了,我拍拍孩子的肩膀,告诉他,每个人都有委屈、生气、愤怒的时候,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而每一人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小主人,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老师相信你一定懂得怎么做。孩子懂事地点点头,家长也会心地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刚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那个经常乱发脾气,无理取闹令老师头疼的孩子不见了。小刚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小刚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令人刮目相看。我们的爱心、耐心与恒心,在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取得了成效,作为教师,对此感到非常欣慰。
关键词:关爱;尊重;沟通
一、事件回放
“叮铃铃”下课了,孩子们站好队准备放学了。这时,队伍中两个小男孩互相推搡着,好像发生了什么矛盾。我马上走过去,想了解一下情况。还没等我开口,我们班最调皮的小刚就大声嚷起来:“是他先打我的,是他先打我的……”虽然很多同学目睹是小刚先动手打人的,但他依然极力否认,并开始歇斯底里地喊起来“不是我,不是我,就是他先动手的……”
我把其他孩子安全地送到马路对面,马上返回校园,想进一步了解情况。看到他激动的样子,我打算带他到办公室,等他心平气和了再沟通。可小刚根本不跟我走,他边哭边闹,大喊大叫,还用力撕扯自己的头发、嘴巴,衣服纽扣也被他用力撕扯了下来。为了避免孩子再伤害自己,我试图把他带到离我们最近的传达室里。可是,倔强的他依然大哭大闹。我拿出电话,打算通知孩子的父母来学校接孩子。谁知正在哭闹的小刚竟然冲过来,试图抢我的电话,并大声嚷道:“老师,你别打电话,我死定了,我死定了……”电话没抢到,他竟然冲到传达室旁的大理石前,一头撞了上去。我吓出一身冷汗,一把抓住了他,把他带进了传达室,用身体挡住门口。“我死定了,活不下去了……”小刚边哭泣,边自言自语道。
看到孩子的表现,我知道,在这个时候,无论说什么都是不起作用的。于是,我沉默着等待他冷静下来。过了一会儿,孩子的爸爸来了,孩子眼中流露出一丝恐惧,安静下来。下午,孩子按时来上学,依然说说笑笑,仿佛中午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過。
二、案例分析
通过对小刚行为的观察和思考,我发现,这个孩子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大吵大闹,面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敌对情绪比较严重。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沟通,我了解到,小刚是家里几代单传的孙子,全家人都非常疼爱他。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性格。对于大人批评的话一点都听不进去,动不动就在家里摔盆摔碗。家长有时也失去耐性,对孩子拳打脚踢。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性格变得急躁、叛逆、难以接受批评。
三、应对策略
1.心灵上关怀,用爱与尊重消除隔阂,建立信任关系。小刚的表现让我陷入沉思。这些特殊孩子,只有真正地亲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消除他们和老师之间的隔阂,教育才能取得成效。于是,我决定给孩子更多的爱与尊重,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第二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看到小刚也来了。“今天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呀?”我主动和孩子接近。“老师,今天我是值日生,怕迟到。”看到孩子拿起扫帚,吃力地清扫地面的情景,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拿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今天你第一个来学校值日,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谢谢你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我把纸条悄悄地塞到他的课桌里。同学们都来到教室里开始上早自习了,我把小刚一大早来校值日的事情告诉大家,并公开表扬了他对班级事务尽职尽责的行为。这时,他看到了我的小纸条,眼中泛着感动的泪花。在大家的掌声中,他被评为了值日小队长。从那以后,孩子明显愿意和我亲近了,我也感受到了孩子对我的信任,而且,他对待老师的教导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偏激和逆反。
2.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帮助孩子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自从上次的事情发生后,我就经常和孩子的家长沟通,我们约定一旦孩子又出现歇斯底里发脾气等偏激行为,老师和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愤怒、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而且说话更要谨慎,不要进一步激怒孩子。耐心等待孩子平静下来后,再帮助他客观分析具体情况,从而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一天,我来到小刚家家访。孩子见到我来了,有点胆怯地看着我,担心我向他妈妈告状。我把孩子搂在身边,对孩子妈妈说:“小刚这两天表现可好了,每天早晨都带领小组的同学认真读课文。这两天的生字本写得可好了,得了好几颗小五星呢!”孩子听到老师一通表扬,害羞地低头笑了。见孩子消除了戒心,说:“除了报喜,我还想向你认错呢!那天中午放学的事情老师还没有了解清楚,可能误会你了。孩子,你愿意把事情的经过说给老师听听吗?”小刚一听老师是向他承认错误来了,立马来了劲头,把那天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说完后,我提议和孩子做一个游戏,我们互换角色表演那天发生的事情,小刚一听很高兴。于是,我极力模仿孩子那天的表现,演着演着,孩子说:“老师,别演了,我知道了,我不应该那样发脾气,我……”看到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了,我拍拍孩子的肩膀,告诉他,每个人都有委屈、生气、愤怒的时候,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而每一人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小主人,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老师相信你一定懂得怎么做。孩子懂事地点点头,家长也会心地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刚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那个经常乱发脾气,无理取闹令老师头疼的孩子不见了。小刚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小刚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令人刮目相看。我们的爱心、耐心与恒心,在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取得了成效,作为教师,对此感到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