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识教育课程知识讲授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要求,是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积极探索,也是对课程思政综合教育理念的践行。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能源开发概论”课程为例,探讨了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改革的意义与难点,分别对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进行了探索,以有助于在通识课程教育中做好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从而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大学生。
[关键词]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识教育;思政元素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能源开发概论B”(2020-2);202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能源开发概论’通识教育课课程建设”(J200105);202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能源开发概论B’通识教育课程考核模式与题库建设”(J200106)
[作者简介] 张锦旺(1989—),男,山西中阳人,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层控制及放顶煤开采研究;潘卫东(1982—),男(满族),辽宁宽甸人,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方法、矿山压力控制理论、绿色矿山建设研究;李 杨(1982—),男,河北唐山人,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方法、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多煤层开采及破坏区煤层开采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2-0057-04 [收稿日期] 2021-05-0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就是育人,是教师工作的第一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元素,应当渗透到各类课程的教学中[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通识教育课程作为高等学校低年级的基础教育课,相比高年级的专业课,具有面向不同专业、较多学生授课的特点,其与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要求的落实[5-8]。“能源开发概论”是煤炭专业主体高校具有鲜明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分为16学时(能源开发概论A)和32学时(能源开发概论B)两种,均为通识教育导学类必修课,使我校非采矿专业本科生对煤炭、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开发等基础知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目前课程的教学以能源相关知识的讲授为主,若在知识讲授的同时融入相关思政元素及思想引导,通过16学时/32学时的耳濡目染,能够达到一定的“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文从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和教学方式的角度,探讨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改革途径,以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完成通识教育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任务[9]。
一、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改革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不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要求和期待。而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高校多数大学生觉得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相对枯燥乏味,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不够、师生互动积极性不足、情绪调动较难等。通识教育课程作为面向学生范围广、与专业课较为相关的课程,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往往比思想政治课程较高,为响应“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号召,通识教育课程也应当在专业概论知识讲授的同时,适当地融入一些思政元素[ 10-12 ],在课堂的一点一滴中将思政元素渗透进学生的学习中,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 13 ]。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
通识教育课程针对的往往是低年级的大学生,他们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和政治觉悟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能否顺利进行,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和谐、广大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注入红色基因,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受到优良传统的熏陶。
(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导学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往往能够激发起大学生对于某一具体行业领域知识的探索兴趣,在该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典型模范和英雄的光荣事迹,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物化具化,而非枯燥泛泛地接收爱国主义教育,更能够激发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融入爱国情感,利用前辈们的伟大爱国精神来影响自身的行为。
(三)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进行能源开发概论基础知识讲解的同时,介绍我国能源发展的历史与曾遇到过的一些问题,讲述老一辈科学家面对科学难题不懈钻研的“科学救国”精神和对国家行业发展的伟大贡献,从而给学生们树立榜样,激励同学们努力学好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本领,在未来利用所学的专业技能为我国新时代伟大复兴的发展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将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二、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难点
通识教育课程与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显性的,而通识教育课程其本质还是要以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讲授是隐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元素融入效果,是目前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难点所在,特别是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面对的是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在思政元素融入过程中更需要讲求技巧、注重方法,不能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累加到原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要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有侧重地对思政元素相关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识教育;思政元素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能源开发概论B”(2020-2);202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能源开发概论’通识教育课课程建设”(J200105);2020年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能源开发概论B’通识教育课程考核模式与题库建设”(J200106)
[作者简介] 张锦旺(1989—),男,山西中阳人,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层控制及放顶煤开采研究;潘卫东(1982—),男(满族),辽宁宽甸人,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方法、矿山压力控制理论、绿色矿山建设研究;李 杨(1982—),男,河北唐山人,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煤炭开采方法、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多煤层开采及破坏区煤层开采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2-0057-04 [收稿日期] 2021-05-0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就是育人,是教师工作的第一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元素,应当渗透到各类课程的教学中[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通识教育课程作为高等学校低年级的基础教育课,相比高年级的专业课,具有面向不同专业、较多学生授课的特点,其与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能够有效促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要求的落实[5-8]。“能源开发概论”是煤炭专业主体高校具有鲜明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分为16学时(能源开发概论A)和32学时(能源开发概论B)两种,均为通识教育导学类必修课,使我校非采矿专业本科生对煤炭、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开发等基础知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目前课程的教学以能源相关知识的讲授为主,若在知识讲授的同时融入相关思政元素及思想引导,通过16学时/32学时的耳濡目染,能够达到一定的“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文从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和教学方式的角度,探讨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改革途径,以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完成通识教育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任务[9]。
一、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改革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不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要求和期待。而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高校多数大学生觉得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相对枯燥乏味,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不够、师生互动积极性不足、情绪调动较难等。通识教育课程作为面向学生范围广、与专业课较为相关的课程,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往往比思想政治课程较高,为响应“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号召,通识教育课程也应当在专业概论知识讲授的同时,适当地融入一些思政元素[ 10-12 ],在课堂的一点一滴中将思政元素渗透进学生的学习中,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 13 ]。在通识教育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
通识教育课程针对的往往是低年级的大学生,他们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和政治觉悟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能否顺利进行,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和谐、广大人民的幸福息息相关。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注入红色基因,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受到优良传统的熏陶。
(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导学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往往能够激发起大学生对于某一具体行业领域知识的探索兴趣,在该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典型模范和英雄的光荣事迹,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物化具化,而非枯燥泛泛地接收爱国主义教育,更能够激发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融入爱国情感,利用前辈们的伟大爱国精神来影响自身的行为。
(三)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进行能源开发概论基础知识讲解的同时,介绍我国能源发展的历史与曾遇到过的一些问题,讲述老一辈科学家面对科学难题不懈钻研的“科学救国”精神和对国家行业发展的伟大贡献,从而给学生们树立榜样,激励同学们努力学好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本领,在未来利用所学的专业技能为我国新时代伟大复兴的发展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将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二、通识教育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难点
通识教育课程与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显性的,而通识教育课程其本质还是要以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讲授是隐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元素融入效果,是目前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难点所在,特别是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面对的是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在思政元素融入过程中更需要讲求技巧、注重方法,不能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累加到原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要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有侧重地对思政元素相关内容进行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