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对全球挑战:中欧合作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的世界上,国家间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以独自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强调,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够仅仅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中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至关重要。
  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赋予了中欧应对全球挑战的国际责任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贸易大国。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对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负有特殊的责任。欧盟作为具有27个成员国的超国家组织是独特的国际行为体,是最大的贸易集团和拥有发达国家最多的区域组织。欧盟中有两个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欧盟积极参加多边机构的活动,是有影响力的国际行为体。
  二、国际秩序的不确定性凸显了中欧合作的必要性
  我们一直在谈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事实上新的国际秩序尚未形成。围绕国际秩序的讨论中,新构想层出不穷。从G2、G3到G0。当G2概念提出后,欧洲的观察家抛出了G3的概念,强调“我们生活在G3的世界,即将美国的军事力量和消费、中国的资本和劳动力和欧洲的规则和技术结合起来”。两年前,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和经济学家鲁比尼在《外交》杂志撰文,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G0的世界中,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有政治和经济力量或意愿去推动真正的国际议程”。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指出:“在过去25年间,我们已经从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世界转向一个超级大国主导的世界,现在转向无领袖的多极世界。尽管我们会谈论G7,G8或G20,更加恰当的描述是G0。在新的世界中,我们必须学习如何生存与成长。”有人片面地将全球经济治理的僵局归咎于主要国际行为体的无所作为,如美国不能发挥领导作用;欧洲不愿推动真正的改革;金砖国家则搭国际体系的便车,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而不承担责任。未来的全球秩序存在着不确定性,中国和欧洲需要在新的国际秩序的构建中加强合作,有所作为。
  三、全球力量的转移为中欧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了机会
  美欧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新兴国家的地位有所上升。1998年欧盟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30.5%,中国占3.4%,美国占29.0%,而2010年欧盟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25.9%,中国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9.1%,美国占22.9%。2001年奥尼尔提出BRICS(金砖国家)的概念,2009年金砖国家合作起步,开始举行金砖国家峰会,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金砖国家占世界人口的43%、世界领土的25%,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1%。在过去15年间,金砖国家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增长了3倍。不久前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金砖国家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全球力量转移的重要因素,美欧一些人士称中国经济的崛起本身就是全球挑战。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指出“历史已经加速,加速带来了世界的深刻变化”,“英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用了155年,而对美国而言50年就足够了,中国在15年实现了翻番”。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是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2013年初,有报道称中国已经超过美国,跃升至全球第一贸易大国。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2年美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8200亿美元。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8700亿美元。中国商务部以统计口径不同,否认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美联社比较了2006—2011年中美最大贸易伙伴国的数量的变化。2006年美国是127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为70国。2011年中美两国出现了逆转,美国为76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为124国。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达到8536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到2013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达到了3.44万亿美元。全球力量的转移无疑将为中欧合作应对危机提供机会。
  四、全球贸易体系的碎片化对国际贸易体系的冲击需要中欧共同应对
  由于多哈回合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全球范围内双边和多边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方兴未艾。美国近年来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以形成新的国际贸易规则。美国与欧盟就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展开谈判,也涉及贸易规则的变动。美欧试图为竞争、贸易便利化、劳工、环境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制定新的规则,重构国际贸易的格局。面对国际贸易体系的新变化,中欧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国际贸易体系碎片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希望尽早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适时开展中欧自贸区的可行性研究。
  应对全球挑战:
  使中欧关系更具战略性
  在近年来关于中欧关系的讨论中,一些学者认为尽管中欧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但是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掘。欧洲的一些学者则不太看重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这种伙伴关系并不反映当前的现实,而是一个长期目标。
  本人认为,中欧合作应对全球挑战将有助于加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
  一、中欧在塑造新的世界秩序中可加强合作
  中国和欧洲都致力于多极世界。多数西欧人相信多极比单极更有助于全球的安全,有助于增进欧洲的安全和经济利益。贝尼塔·费雷罗—瓦尔德纳指出:“作为全球事务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和欧盟显然对21世纪全球政治的性质感兴趣。一些人在谈论建立多极世界。对欧盟而言,重要的不是极的数目,而是这些极运作的基础。我们的理念是由规则治理的世界,而这些规则由多边机构制定并进行监督。我知道中国也赞成此建议。”欧盟认为,欧盟不仅要寻求多边世界,而且要寻求治理多边世界的多边机构。联合国则是多边机构的中心。中国在国际秩序的理念上与欧洲很接近。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支持多边主义,主张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重视文明的多样性和宽容性。
  中国主张多极化,在术语上偏好多极化。多极是指世界的权力主要分布在三个以上的权力中心,是对现状的描述。导致多极的过程便是多极化,多极化是对愿景的展望。而欧洲则喜欢多边主义的术语。多边主义是一个过程,是许多国家合作参与全球事务的行为方式。中国更多强调多极化的工具性,而欧盟则强调多边主义的规范性。中欧合作既要看到双方的契合点,也要看到双方理念上的差别。   二、中欧在全球安全中的合作有待加强
  核扩散、恐怖主义、海盗和国际冲突对国际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欧应当在全球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如防扩散、反恐、反海盗、冲突预防和维和行动。中国在伊朗核问题等问题上与欧盟保持密切沟通,在亚丁湾反海盗行动中中欧密切合作。迄今为止,欧盟尚未解除对华的武器禁运,这直接影响到双方的战略互信。欧洲如何回应美国要求欧盟在东亚安全上密切合作的请求也值得关注。
  三、全球经济治理是中欧合作的重点领域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国际组织的无能为力,迫切需要新的全球治理机制。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需要主要国际行为体的共同努力。金融危机后,20国集团成为了凝聚主要经济体、推动国际金融危机解决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平台。中国与欧盟在20国集团进行了良好的合作。2012年6月,中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430亿美元。中欧经济团队保持密切的沟通,在欧盟委员会经济和金融事务总司、内部市场总司和欧洲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发改委和人民银行之间定期举行宏观经济和金融对话。在债务危机肆虐欧洲的背景下,中国购买欧元债券,力挺欧元,支持欧元的稳定。中国和欧盟在多极货币体系的形成,在欧元和人民币国际化上进行了合作。巴黎和伦敦成为了香港之外的人民币境外交易中心。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汇率、资本账户和中央银行的地位等问题均可以进行坦率的讨论,但是欧洲不应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四、中欧应共同应对全球问题
  中国和欧盟在共同应对传染病、全球变暖、环境恶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问题上具有共同的利益。中欧在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上的合作卓有成效,欧洲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在中国得到应用。中国和欧盟占全球能源消费的约32%,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35%。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30年中国和欧盟大部分的石油需求需要进口来满足。加强中欧在提高能源效率,利用再生能源上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中国和欧盟在环境领域的技术合作仍有发展空间。2012年9月中欧第15届峰会举行,中欧双方同意就解决环境、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挑战进行合作。
  五、中欧之间的战略对话有助于中欧应对全球挑战
  战略对话有助于增加政治互信,扩大共识。2005年12月中国和欧盟启动了战略对话机制,中欧高层定期战略对话机制将进一步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夯实基础。2008年3月起,中欧启动了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2010年4月之前,历次中欧战略对话都是由欧盟轮值主席国副外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共同主持。之后,中欧战略对话升级为中国国务委员和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参加的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迄今已举行了三次高级别战略对话。中欧双方最高级别的政治磋商机制——中欧领导人会晤已经举行十五届,对深化中欧的战略合作发挥了建设性引领作用。
  欧盟是一个具有超国家权力的区域组织,中国则为一个主权国家。作为不同的国际行为体,如何在应对全球挑战中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对双方均是一个挑战。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无疑会涉及到国际规则的变化。国际规则的形成需要充分的协商,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兼顾各方利益,决不能自恃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强加于人。
  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一样源远流长,均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有人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本人对此并不赞同。中国无疑会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主导全球。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国际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将是新的世界秩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女士强调,欧盟与中国关系应当成为21世纪国际合作的典范,外交部宋涛副部长最近提出中欧要建立互尊互鉴、全面合作、共同繁荣的新型伙伴关系。只要中欧双方有足够的政治意愿和政治智慧,秉持合作共赢的精神,就一定可以有效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中东欧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娟娟)
  应对全球挑战:
  中欧合作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的世界上,国家间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以独自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强调,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体能够仅仅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中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至关重要。
  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赋予了中欧应对全球挑战的国际责任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贸易大国。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对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负有特殊的责任。欧盟作为具有27个成员国的超国家组织是独特的国际行为体,是最大的贸易集团和拥有发达国家最多的区域组织。欧盟中有两个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欧盟积极参加多边机构的活动,是有影响力的国际行为体。
  二、国际秩序的不确定性凸显了中欧合作的必要性
  我们一直在谈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事实上新的国际秩序尚未形成。围绕国际秩序的讨论中,新构想层出不穷。从G2、G3到G0。当G2概念提出后,欧洲的观察家抛出了G3的概念,强调“我们生活在G3的世界,即将美国的军事力量和消费、中国的资本和劳动力和欧洲的规则和技术结合起来”。两年前,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和经济学家鲁比尼在《外交》杂志撰文,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G0的世界中,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有政治和经济力量或意愿去推动真正的国际议程”。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指出:“在过去25年间,我们已经从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世界转向一个超级大国主导的世界,现在转向无领袖的多极世界。尽管我们会谈论G7,G8或G20,更加恰当的描述是G0。在新的世界中,我们必须学习如何生存与成长。”有人片面地将全球经济治理的僵局归咎于主要国际行为体的无所作为,如美国不能发挥领导作用;欧洲不愿推动真正的改革;金砖国家则搭国际体系的便车,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而不承担责任。未来的全球秩序存在着不确定性,中国和欧洲需要在新的国际秩序的构建中加强合作,有所作为。   三、全球力量的转移为中欧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了机会
  美欧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新兴国家的地位有所上升。1998年欧盟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30.5%,中国占3.4%,美国占29.0%,而2010年欧盟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25.9%,中国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9.1%,美国占22.9%。2001年奥尼尔提出BRICS(金砖国家)的概念,2009年金砖国家合作起步,开始举行金砖国家峰会,讨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金砖国家占世界人口的43%、世界领土的25%,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1%。在过去15年间,金砖国家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增长了3倍。不久前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金砖国家决定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全球力量转移的重要因素,美欧一些人士称中国经济的崛起本身就是全球挑战。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指出“历史已经加速,加速带来了世界的深刻变化”,“英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用了155年,而对美国而言50年就足够了,中国在15年实现了翻番”。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是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2013年初,有报道称中国已经超过美国,跃升至全球第一贸易大国。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2年美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8200亿美元。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8700亿美元。中国商务部以统计口径不同,否认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美联社比较了2006—2011年中美最大贸易伙伴国的数量的变化。2006年美国是127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为70国。2011年中美两国出现了逆转,美国为76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为124国。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达到8536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到2013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达到了3.44万亿美元。全球力量的转移无疑将为中欧合作应对危机提供机会。
  四、全球贸易体系的碎片化对国际贸易体系的冲击需要中欧共同应对
  由于多哈回合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全球范围内双边和多边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方兴未艾。美国近年来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以形成新的国际贸易规则。美国与欧盟就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展开谈判,也涉及贸易规则的变动。美欧试图为竞争、贸易便利化、劳工、环境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制定新的规则,重构国际贸易的格局。面对国际贸易体系的新变化,中欧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国际贸易体系碎片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希望尽早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适时开展中欧自贸区的可行性研究。
  应对全球挑战:
  使中欧关系更具战略性
  在近年来关于中欧关系的讨论中,一些学者认为尽管中欧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但是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掘。欧洲的一些学者则不太看重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这种伙伴关系并不反映当前的现实,而是一个长期目标。
  本人认为,中欧合作应对全球挑战将有助于加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
  一、中欧在塑造新的世界秩序中可加强合作
  中国和欧洲都致力于多极世界。多数西欧人相信多极比单极更有助于全球的安全,有助于增进欧洲的安全和经济利益。贝尼塔·费雷罗—瓦尔德纳指出:“作为全球事务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和欧盟显然对21世纪全球政治的性质感兴趣。一些人在谈论建立多极世界。对欧盟而言,重要的不是极的数目,而是这些极运作的基础。我们的理念是由规则治理的世界,而这些规则由多边机构制定并进行监督。我知道中国也赞成此建议。”欧盟认为,欧盟不仅要寻求多边世界,而且要寻求治理多边世界的多边机构。联合国则是多边机构的中心。中国在国际秩序的理念上与欧洲很接近。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支持多边主义,主张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重视文明的多样性和宽容性。
  中国主张多极化,在术语上偏好多极化。多极是指世界的权力主要分布在三个以上的权力中心,是对现状的描述。导致多极的过程便是多极化,多极化是对愿景的展望。而欧洲则喜欢多边主义的术语。多边主义是一个过程,是许多国家合作参与全球事务的行为方式。中国更多强调多极化的工具性,而欧盟则强调多边主义的规范性。中欧合作既要看到双方的契合点,也要看到双方理念上的差别。
  二、中欧在全球安全中的合作有待加强
  核扩散、恐怖主义、海盗和国际冲突对国际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欧应当在全球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如防扩散、反恐、反海盗、冲突预防和维和行动。中国在伊朗核问题等问题上与欧盟保持密切沟通,在亚丁湾反海盗行动中中欧密切合作。迄今为止,欧盟尚未解除对华的武器禁运,这直接影响到双方的战略互信。欧洲如何回应美国要求欧盟在东亚安全上密切合作的请求也值得关注。
  三、全球经济治理是中欧合作的重点领域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国际组织的无能为力,迫切需要新的全球治理机制。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需要主要国际行为体的共同努力。金融危机后,20国集团成为了凝聚主要经济体、推动国际金融危机解决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平台。中国与欧盟在20国集团进行了良好的合作。2012年6月,中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430亿美元。中欧经济团队保持密切的沟通,在欧盟委员会经济和金融事务总司、内部市场总司和欧洲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发改委和人民银行之间定期举行宏观经济和金融对话。在债务危机肆虐欧洲的背景下,中国购买欧元债券,力挺欧元,支持欧元的稳定。中国和欧盟在多极货币体系的形成,在欧元和人民币国际化上进行了合作。巴黎和伦敦成为了香港之外的人民币境外交易中心。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汇率、资本账户和中央银行的地位等问题均可以进行坦率的讨论,但是欧洲不应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四、中欧应共同应对全球问题
  中国和欧盟在共同应对传染病、全球变暖、环境恶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问题上具有共同的利益。中欧在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上的合作卓有成效,欧洲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在中国得到应用。中国和欧盟占全球能源消费的约32%,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35%。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30年中国和欧盟大部分的石油需求需要进口来满足。加强中欧在提高能源效率,利用再生能源上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中国和欧盟在环境领域的技术合作仍有发展空间。2012年9月中欧第15届峰会举行,中欧双方同意就解决环境、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挑战进行合作。
  五、中欧之间的战略对话有助于中欧应对全球挑战
  战略对话有助于增加政治互信,扩大共识。2005年12月中国和欧盟启动了战略对话机制,中欧高层定期战略对话机制将进一步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夯实基础。2008年3月起,中欧启动了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2010年4月之前,历次中欧战略对话都是由欧盟轮值主席国副外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共同主持。之后,中欧战略对话升级为中国国务委员和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参加的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迄今已举行了三次高级别战略对话。中欧双方最高级别的政治磋商机制——中欧领导人会晤已经举行十五届,对深化中欧的战略合作发挥了建设性引领作用。
  欧盟是一个具有超国家权力的区域组织,中国则为一个主权国家。作为不同的国际行为体,如何在应对全球挑战中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对双方均是一个挑战。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无疑会涉及到国际规则的变化。国际规则的形成需要充分的协商,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兼顾各方利益,决不能自恃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强加于人。
  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一样源远流长,均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有人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本人对此并不赞同。中国无疑会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主导全球。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国际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将是新的世界秩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女士强调,欧盟与中国关系应当成为21世纪国际合作的典范,外交部宋涛副部长最近提出中欧要建立互尊互鉴、全面合作、共同繁荣的新型伙伴关系。只要中欧双方有足够的政治意愿和政治智慧,秉持合作共赢的精神,就一定可以有效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娟娟)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不同视角为学生提供学习契机。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内容和学生兴趣点形成多重观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对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度,塑造学生美术品质有重要帮助。  一、文化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思想充满灵动性,教师对教学情境进行优化设计,自然能够
1999年,根据克林顿总统的提议,美国拨出12亿美元,用于帮助地方社区在今后七年中雇佣10万名老师.此举的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小学1-3年级的班级学生人数减少到18人.往后每年教
一、中国南海风波不断,稳定中美关系之锚考验战略智慧  2016年1月30日,美国“威尔伯”号驱逐舰闯入中国西沙群岛中建岛区域12海里内,中国海军舰机快速反应,迅即予以警告驱离。2015年10月、11月美国已派军舰和战机进入中国南海水域及空域。2016年2月16日,美国—东盟峰会在美国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东盟有4国与中国存在岛屿主权纠纷,美国希望东盟能够配合其在“南中国海”问题方面达成共识,因东盟内部
<正>作文评语的书写是作文批改中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兴趣和技巧,因此,老师下笔一定要再三推敲,反复斟酌,千万不能大笔一挥,三言两语草率从事。根据多年批改作文
因为气候变化而濒临灭绝的第一个物种是北极熊。紧接着也许就是美洲鼠兔了。这些小兔子的近亲整个夏天都待在山顶布满卵石的地方,蹦蹦跳跳到处收集植物以储藏过冬的食物,还要随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组合成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就高等艺术教育中“平面构成”的讲授提出“构成是基础”的教学理念,由此探讨了它的新的教
一、普京访印签大单"充电之旅"意"突围"12月10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悄然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在没有隆重欢迎仪式和盛大宴会的低调气氛中开始了对印度为期一天的"充电之旅"。12月11日
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个人或团体,能通过获取、改组和运用知识对新思想、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作品进行发明与研究。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
初中数学新课程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即有效数学“活动”。这与老教材有明显的不同。新的数学教材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以实现《标准》的课程目标为最高宗旨。教材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当时记住了但容易忘记。做过的,实践了,则一辈子都记得。“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策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