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特色课程中的运用和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shengqi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经济全球化后,各国之间的交往越发密切,我国传统文化遭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多传统手工艺面临危机。我国学生也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淡忘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样会导致传统艺术得不到传承,学生和传统艺术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文章尝试将传统民间艺术引入美术课堂,促使小学美术推出特色课程。这样不仅能够快速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在传统艺术的熏陶下,形成主动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肩负起中国文化传承的责任,从而促使美术教育的本质目标得以达成。
  关键词:小学美术;特色课程;传统;民间艺术;运用策略
  一、 引言
  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特点,蕴藏着中国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增加了有关民间工艺方面的内容。实现知识的生动化、高效化传递,不仅是对小学美术教学主要目的的达成,也是对美术教师教学方法的一种考验。为此,文章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价值和运用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为小学美术特色課程的构建提供一些启示。
  二、 小学美术课堂运用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小学美术特色课程需要民间艺术的补充
  将传统民间艺术相关的内容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中,不仅是构建校本课程的一种体现,也是促进小学美术特色化教学的一种方式。而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有效构建和开发,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美术素养的熏陶下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传统民间艺术的引入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认识,以及对其传承主动意识的提升,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美术技能和素养能力的学生,为祖国今后的发展注满活力。例如,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引入课堂,能够加深学生对其中民族精神的体会和感悟,譬如,我国剪纸艺术作品通常都是具有吉祥寓意的,如鱼、仙桃、鸡等等,这些资源的引入能够调动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对其中蕴藏的民族精神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也是构建美术特色课程难得的教育素材。可见,教师想要构建具有特色化的小学美术课程,必须要有民间艺术资源的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不一样的特色课程来。
  (二)达成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民间艺术资源的融入
  从2001年我国教育正式步入改革后,有很多新课程研究人员曾多次提出民间艺术引入美术课堂的要求,并且他们一致认为这是我国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传承下去的艺术瑰宝。而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提出后,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意识到了民间艺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民间艺术能够提高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因此,想要达到新课改对美术教学的要求,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更是打造了独具一格的传统文化,非常有传承和学习的价值。所以,民间艺术资源的融入是对新课标教学要求的一种践行,也是促使小学美术教学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的主要策略,教师要积极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民间艺术,将其有效地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三)落实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目标需要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资源的引入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具有深刻的促进作用。以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为例,剪纸与其他民间艺术相比,具有纯朴和感性的艺术美感,并且剪纸艺人在剪纸的过程中,会将内在的感情和幻想融入作品中,所以在对剪纸作品进行欣赏时,能够强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认知力。同时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还能对剪纸中蕴藏的多元民族艺术有深刻的理解,这有利于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民间艺术的融入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力和感受力,是艺术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很多剪纸作品还蕴藏了很多德育内容,剪纸艺人通常会将自身的正能量、道德品质融入创作过程中,这使得欣赏者可以深刻体会到作品呈现出来的积极情感,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将相关的剪纸作品引入课堂,能够对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品质起到提升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三、 传统民间艺术在小学美术特色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夯实学生美术基础,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教学之所以能得到重新重视和关注,与其对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塑造价值有密切联系,而发挥这一价值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美术作品进行学习,还要引入一些传统民间艺术资源,以此作为校本课程,对作品进行深入挖掘,从而逐渐得到美术基础知识的积累,实现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培养和训练,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美术“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教学时,为了夯实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措施,使学生拥有剪纸的主动性和兴趣。首先,通过课件为学生展示前面学习过的团花剪纸作品,以及其他有吉祥寓意的剪纸作品,并引导学生猜测相关剪纸作品的寓意,这样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剪纸学习的氛围。然后,展示更多表现手法不同的剪纸作品,如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阳刻和阴刻的表现手法,用提问引出教学主题:你们能看出这两种剪纸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区别吗?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阴刻和阳刻这两种表现形式吧!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剪纸实践活动充满参与欲望,这有助于学生对民间艺术作品内涵的体会和把握。最后,向学生展示教师提前做好的剪纸作品,为学生的动手欲望再加一把“火”,并引导学生模仿书上的剪纸,或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自己想要的剪纸作品。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民间艺术有直观的体会,还能加深对剪纸表现形式的把握,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得到创作力和想象力的提升。
  (二)结合美术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民间艺术资源
  小学美术特色化教学的实现,除了要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结合学科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利用民间艺术资源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民间艺术资源的引入不是教师将内容呈现给学生即可,更需要教师依据民间艺术的特点,以及其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将具有教育意义的部分融入实际教学过程。以“泥玩具”这一节知识内容教学为例。首先,要确定该节教学的主要目标。让学生掌握泥玩具的艺术美和特点,以及学会手捏作品的制作方法是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此笔者引入了相关的民间艺术资源“泥雕”。然后,笔者为学生播放了极具代表性的泥玩具图片,如陕西凤翔的泥玩具,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分析泥玩具的造型和色彩特点,促使学生对泥雕这一民间艺术有初步的认识。由于课堂教学空间和设备的限制,无法让学生对泥巴进行实际操作,但是笔者准备了橡皮泥,让学生试着用橡皮泥制作相应的泥玩具,并且为学生详细讲解了每一种泥塑工具的作用,以及捏泥具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做的作品样式和颜色都不做要求,学生可以尽情的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制作出多彩的泥玩具,这不仅对学生色彩搭配能力的发展有提高,还能够让学生对颜色的作用有深入的体会。然后,再引导学生对颜色的寓意进行讨论学习,并带领学生总结出不同颜色的象征意义,以此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作品内涵和特色的理解和体会。这有助于民间艺术魅力的凸显,使学生拥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提高民间艺术的熏染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技术成为了呈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也是促使学生对抽象内容有直观体会和理解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而言,民间艺术这一词语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够高,兴趣不够浓烈。因此,在引入民间艺术内容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新媒体进行辅助,促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快速的吸引到课堂中,从而使学生对民间艺术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例如,上文中讲到的“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泥雕”,不同区域的作品特色会存在一定的差别。陕西的剪纸颜色多样,样式也多种多样,而陕北的剪纸颜色比较单一,并且形象比较夸张;但是孝感的剪纸不重视这一点,更注重情感和品质的流露。还有“泥雕”民间艺术的引入,学生还有很多教师都无法区别泥雕和泥塑的区别,其本质区别就是在泥雕工具的使用上,泥塑是靠手捏制而成的工艺品,泥雕是对作品的进一步精细化。所以想要学生充分的理解民间艺术作品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拉近学生与民间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才能让学生对其中蕴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有直观的体会和感受。因此,教师要借助新媒体对民间艺术的内涵进行补充,以此促进学生对相应民间艺术的把握。例如,教师引入的是陕西特色的剪纸工艺,可能在南方生活的学生就无法深刻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些具有陕西民族特色的内容,如窑洞,以及窑洞中五彩斑斓的剪纸作品,这样就能让学生体会到陕西剪纸的特点,快速地把握相应的民间艺术作品内涵。再例如,在讲解中国民间建筑时,学生可能无法准确地找出建筑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视频,如《大鱼海棠》中的福建永定楼视频片段,还有桃溪涂库相关的视频,都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民间建设设计的高超技艺。这些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结语
  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构建和开发,还能满足新课改、学生内在发展等多方面的需求,有百利无一害。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多个方面对民间艺术的应用进行有效的探究,以此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和提升,进而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文章从传统民间艺术对新课改要求的实现、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开发的需要,以及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需求三个方面,讲述了民间艺术融入美术课堂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教学,从利用民间艺术巩固学生的美术基礎,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宜民间艺术资源,以及借助新媒体促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把握,希望实现小学美术课堂对民间艺术资源的有效应用,希望能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宁,鲍小健.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93.
  [2]李小花.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地方民间艺术资源的意义与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22):255-256.
  作者简介:吴丽梅,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面对日益紧密的全球联系和需要共同应对的全球危机,如何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进行审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值得思索.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
摘 要:随着中国新课标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当中,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而由于考虑到生物学科的基本性质与要求,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积极通过采用恰当的手段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以此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与素质,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关键词:理性思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一、
摘 要:初中生物知识理论性较强,容易使學生产生复杂抽象之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影响学习效果。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学生生物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已经成为生物教学研究主要方向。为此,文章展开教学研究,提出了关于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展开丰富想象
对高中物理教学来说,高三复习是对物理系统性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广大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重点研究课题就是怎样才能在高三复习阶段,开展有效的物理抽象概念及规律相关内容的教学.
摘 要: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和新版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新的教学方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物理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是学生形成、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立足物理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联系教学需要,应用多样的策略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文章以物理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为切入点,详细阐述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广大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将物理探究与理论实际结合更是学生物理素养培养的一大关键。实验在物理学科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还能提升初中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文章结合当前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际,针对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
摘 要:物理是一门提升学生对外界物体构成与运动原理认知的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和原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物理知识都是科学家们通过多次实验探究而得出的,没有探究活动的支撑,就不会有如此缜密庞大的物理体系,所以实践活动对于物理研究和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还原物理的本质,有利于加深
摘 要:如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显然已经步入了“互联网 ”时代。在此背景下,高中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行着革新,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手段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来。这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启示,那就是要立足于新的时代教育形势,加强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教学渗透,积极构建“互联网 ”化学的信息化教育新常态,从而丰富高中化学的内涵和形式,为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提供良好助力。
摘 要:高中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伴随着教育多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开始普及。议题式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实际教学主要立足课本教学资源,以“议”为教学媒介,拉近学生和学科知识的距离,在学生的深度参与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深化學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带动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主
摘 要: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是当前小学阶段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可以营造出全新的教育生态。小学音乐教师也需要秉持核心素养培育的原则,分析当前合作教学中合作效率低,教师组织效能没有发挥出来的原因,寻求改善之道。因此,要关注小组讨论流程,小组演唱流程,小组乐器演奏流程,小组游戏流程的优化,继而确保核心素养与合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融合。  关键词: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育;合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