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维健生于60年代,不惑之年的他有着岁月沉淀的沉稳和谦和,只有眼睛里不时闪现出的智慧和果敢,才让你感觉到眼前站着的就是中国锰业龙头中信大锰的掌舵人。在他的带领下,大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强优工业企业”称号,被评为“全国钢铁工业先进集体”、“广西十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01年的刚过亿元,快速增长到2008年的超30亿元。2009年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行业普遍亏损,但中信大锰的主要产品产量增幅仍在30%以上,实现了逆势增长、逆势盈利。
开拓创新 发展迅猛
是什么让中信大锰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了行业的领头羊?答案是创新。不断开拓创新,让中信大锰实现了战略转身跨越式发展。李维健对此深有体会:“过去,我们是单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但是在锰业被确定为自治区的优势产业后,我们利用资源优势,抓住发展机遇,逐渐转变为深加工、高附加值企业,走上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说到这里,李维健表现出了企业家特有的精明,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们原来卖原矿,卖1吨只能收入几百元,现在的金属锰1吨卖到2万多元,锰酸锂等动力电池新能源材料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创新发展模式让中信大锰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采、冶、炼一体化,拥有国内最丰富的锰产品线和最长的锰产业链。为此,公司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
李维健不但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在锰盐技术学科方面也成绩斐然。2003年起,李维健组织研发精品级硫酸锰,攻克了以碳酸锰原料生产电解金属锰的重大技术难题,对充分利用广西的低贫碳酸锰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电解金属锰、硫酸锰、化工锰粉及天然放电锰粉国家质量标准和行业准入的主要起草、修订、审定人,并著有《锰冶金学》。2008年,他被国际锰协聘为电解产品分会委员,2009年出任国际锰协电解产品分会委员会副主席、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主任。
作为锰业领域的领军人才,李维健带领中信大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他倡导并亲自牵头组织与长沙矿冶研究院合作的“广义分选空间湿式永磁机的研制及大新锰矿碳酸锰工业试验”项目,荣获2006年度全国冶金矿山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在他的带领下,中信大锰 2007、2008年先后被广西科技厅确定为“广西锰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锰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独立建设“广西锰业人才小高地”,2010年获批准独立建设自治区实施千亿元产业的“广西锰业研发中心”。公司承担的锰资源高附加值新材料技术开发——高性能无汞碱锰电池级电解二氧化锰材料开发和热能回收型氧化锰微波还原焙烧技术开发两个课题被科技部列入2008年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部分课题已实现产业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动国家级锰系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工作,努力打造高新技术型企业。
筑巢引凤 炼锰炼人
古语有云:“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如果说开拓创新是中信大锰实现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那大批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则是提供动力的发动机。
对此,与大锰一路成长的李维健深有感触。他满怀深情地说:“中信大锰能走到今天,成为中国锰业的龙头,除了天时、地利等机遇性的外部条件,人和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作为中信大锰的掌舵人,李维健始终秉承“创新创业、炼锰炼人”的精神,恪守“以人为本、以锰为源,创造财富、创造生活”的价值观,大力引进人才,并给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中信大锰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特别是自2009年自治区正式批准中信大锰独立建设广西锰业人才小高地以来,中信大锰严格贯彻自治区《关于建设广西人才小高地的意见》、《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实施办法》和《广西人才小高地项目化管理试行办法》的精神,并结合广西锰业发展特点和企业实际,以锰业人才小高地建设为契机,加快锰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团队建设,以谋划产业科学发展、打造锰业人才高地为目标,着力推进广西锰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目前,中信大锰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灵活引才策略,多种渠道引智。根据国内外项目的发展需要,中信大锰以“柔性引智”方式聘请日本四氧化三锰专家、崇左项目电源材料博士;以公开招聘方式聘用采选矿、测量、工民建、机电、化学工程与工艺、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技术人才共88名,其中博硕士研究生13名。与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大学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教授、专家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
深挖内部人力资源潜力,自主培养人才。公司与厦门大学共同举办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共培训公司管理及技术骨干人员131人。2009年,共培养工程师18名,高级工程师5名。公司已基本形成一支具有高度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团队。
打造品牌 “锰”行天下
大锰在2001年以前只有1亿元的规模,2001年6月,广西大锰锰业有限公司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使大锰成为自治区直属19家重点企业之一。2005年8月,中信集团下属的中信大锰投资有限公司与广西大锰锰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使大锰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公司提出了“中信大锰,锰行天下”的开放合作理念,坚持对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大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了矿产资源控制量和锰行业国际地位的两个提升。如今,中信大锰已发展成为中国锰业的领军企业,拥有13家分公司和控股公司,员工5500人。公司锰矿资源丰富,占全国总储量的22%,位居中国之首。同时还拥有海外高品质矿产资源基地。核心产品生产均通过国家行业准入,并取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全球锰系产品的重要供应商,全球最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商。主要产品畅销中国30多个省市区,并远销美、韩、日、欧等国家和地区。
说到中信大锰的未来,李维健满怀豪情:“中信大锰的企业宗旨是‘领军中国锰业,建设世界重要锰材料基地’。虽然现在我们离真正成为世界锰业旗舰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但这是全体大锰人的美好愿景,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就一定能把中信大锰打造成若干领域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大型锰业集团。”
开拓创新 发展迅猛
是什么让中信大锰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了行业的领头羊?答案是创新。不断开拓创新,让中信大锰实现了战略转身跨越式发展。李维健对此深有体会:“过去,我们是单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但是在锰业被确定为自治区的优势产业后,我们利用资源优势,抓住发展机遇,逐渐转变为深加工、高附加值企业,走上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说到这里,李维健表现出了企业家特有的精明,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们原来卖原矿,卖1吨只能收入几百元,现在的金属锰1吨卖到2万多元,锰酸锂等动力电池新能源材料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创新发展模式让中信大锰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采、冶、炼一体化,拥有国内最丰富的锰产品线和最长的锰产业链。为此,公司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
李维健不但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在锰盐技术学科方面也成绩斐然。2003年起,李维健组织研发精品级硫酸锰,攻克了以碳酸锰原料生产电解金属锰的重大技术难题,对充分利用广西的低贫碳酸锰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电解金属锰、硫酸锰、化工锰粉及天然放电锰粉国家质量标准和行业准入的主要起草、修订、审定人,并著有《锰冶金学》。2008年,他被国际锰协聘为电解产品分会委员,2009年出任国际锰协电解产品分会委员会副主席、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主任。
作为锰业领域的领军人才,李维健带领中信大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他倡导并亲自牵头组织与长沙矿冶研究院合作的“广义分选空间湿式永磁机的研制及大新锰矿碳酸锰工业试验”项目,荣获2006年度全国冶金矿山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在他的带领下,中信大锰 2007、2008年先后被广西科技厅确定为“广西锰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锰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独立建设“广西锰业人才小高地”,2010年获批准独立建设自治区实施千亿元产业的“广西锰业研发中心”。公司承担的锰资源高附加值新材料技术开发——高性能无汞碱锰电池级电解二氧化锰材料开发和热能回收型氧化锰微波还原焙烧技术开发两个课题被科技部列入2008年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部分课题已实现产业化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动国家级锰系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工作,努力打造高新技术型企业。
筑巢引凤 炼锰炼人
古语有云:“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如果说开拓创新是中信大锰实现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那大批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则是提供动力的发动机。
对此,与大锰一路成长的李维健深有感触。他满怀深情地说:“中信大锰能走到今天,成为中国锰业的龙头,除了天时、地利等机遇性的外部条件,人和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作为中信大锰的掌舵人,李维健始终秉承“创新创业、炼锰炼人”的精神,恪守“以人为本、以锰为源,创造财富、创造生活”的价值观,大力引进人才,并给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中信大锰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特别是自2009年自治区正式批准中信大锰独立建设广西锰业人才小高地以来,中信大锰严格贯彻自治区《关于建设广西人才小高地的意见》、《广西人才小高地建设实施办法》和《广西人才小高地项目化管理试行办法》的精神,并结合广西锰业发展特点和企业实际,以锰业人才小高地建设为契机,加快锰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团队建设,以谋划产业科学发展、打造锰业人才高地为目标,着力推进广西锰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目前,中信大锰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灵活引才策略,多种渠道引智。根据国内外项目的发展需要,中信大锰以“柔性引智”方式聘请日本四氧化三锰专家、崇左项目电源材料博士;以公开招聘方式聘用采选矿、测量、工民建、机电、化学工程与工艺、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技术人才共88名,其中博硕士研究生13名。与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大学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教授、专家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
深挖内部人力资源潜力,自主培养人才。公司与厦门大学共同举办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共培训公司管理及技术骨干人员131人。2009年,共培养工程师18名,高级工程师5名。公司已基本形成一支具有高度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团队。
打造品牌 “锰”行天下
大锰在2001年以前只有1亿元的规模,2001年6月,广西大锰锰业有限公司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使大锰成为自治区直属19家重点企业之一。2005年8月,中信集团下属的中信大锰投资有限公司与广西大锰锰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中信大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使大锰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公司提出了“中信大锰,锰行天下”的开放合作理念,坚持对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大深加工项目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了矿产资源控制量和锰行业国际地位的两个提升。如今,中信大锰已发展成为中国锰业的领军企业,拥有13家分公司和控股公司,员工5500人。公司锰矿资源丰富,占全国总储量的22%,位居中国之首。同时还拥有海外高品质矿产资源基地。核心产品生产均通过国家行业准入,并取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全球锰系产品的重要供应商,全球最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商。主要产品畅销中国30多个省市区,并远销美、韩、日、欧等国家和地区。
说到中信大锰的未来,李维健满怀豪情:“中信大锰的企业宗旨是‘领军中国锰业,建设世界重要锰材料基地’。虽然现在我们离真正成为世界锰业旗舰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但这是全体大锰人的美好愿景,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就一定能把中信大锰打造成若干领域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大型锰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