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f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中发现本校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第一,说得多写得少。学生很少自我研读,深入思考,动笔写体会。第二,缺乏独立思考,缺少对语言文字独立的品味。第三,欠缺良好的阅读习惯。实践中发现 “1 1”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1 1”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一篇书本上的课文,再提供一篇与本文相近的课外文章,引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进行独立阅读和批注,再进行交流,最后由老师小结。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一、学生作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文本充分对话,不断反复亲历阅读实践,学习并运用这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能及时得到训练及巩固,很好地实现能力的迁移,最终提高阅读水平。具体而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一、批注的方法
  首先,要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
  1. 清障式批注。学生阅读文本时主要是勾画生字、生词,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要利用工具书查明白,写在相应的空白处,为与文本对话扫清障碍。
  2. 质疑式批注。学生能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才能真正进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文本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将问题写下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机会交流问题的机会。
  3. 感悟式批注。如果一个人用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要培养边读边想的习惯,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感悟课文内涵,品析语言的独特魅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 补充式批注。补充式阅读其实是学习的课外延伸和拓展。补充式批注也有两种,一种是在文章留白处进行想象补写;一种是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的课外知识。
  二、批注的层次
  在学生掌握了批注的方法后,老师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的批注。一次批注:主要是在预习阶段进行。对文章字词、句段以及文章总体的感悟。二次批注:主要是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围绕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批注。对语言修辞手法及文章写作手法的赏析,侧重于对语言特色的鉴赏与品味,要求学生懂得些基本的修辞或写作手法等语文常识,并理解其作用。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案例
  了解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方法及层次后,下面将以《跑进家来的松鼠》为例阐述该模式。
  (一)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认读词语;明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任务。
  第二板块: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情感
  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写了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喜爱)
  作者是如何把自己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写具体的?请再次走进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板书:具体事例)
  第三板塊:体会表达方法,拓展运用
  首先,快速默读,找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深的部分,分析作者的表达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接着,阅读短文《我家的小乌龟》,运用批注的方式进行阅读,思考。最后,小结: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去阅读沈石溪的《狼王梦》。
  (二)案例点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节课的教学,笔者非常注重学生与文本间的深度对话,从而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要求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自己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写具体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学生在静静地默读中,品出文中的作者一家与松鼠之间的情感,并工整地写下自己的感受。此环节,让学生在默读中,通过批注的方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学生深深体会到,作者一家对松鼠浓厚的喜爱之情。在学完课文后,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我家的小乌龟》,学生把自己从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批注式阅读”的能力得到当堂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一直所追求的吗?非但“教是为了不教”,而且“教”本身,也往往就是“不教”。
  孟子云:“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只要我们坚持深入研究“1 1”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使学生“课内得法,课外活用”,一定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任编辑邹韵文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这是我们指导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因此,单单靠教材中的有限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采取“课外阅读指导三部曲”来达到这个核心目标:  第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的召开,倡导环保节能,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让低碳教育走进校园文化,走进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应率先提倡低碳教育。  一、科学课堂教学是渗透低碳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教材中的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都是与人类紧密联系,其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利用与
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感悟、体验与学习过程之后结出的“果”同樣重要。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更要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人格独立、个性丰富、思维活跃的个体,灌输型的教学很难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浪潮呼唤“感悟”型的教学。  一、问题导学,在挑战中感悟  学生没有迸发出思维火花的数学课不是一节好课,因此教师必须以问题为引领,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不断
新课改以来,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创新与进步:能用全英文课堂教学,配有精美的课件,能开展热闹多样的活动。但是,一节课下来,总觉得缺点什么,少了灵动、生动和深度。究其原因,这跟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策略有很大关系。巧妙应用提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了学生积极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现了教师行云流水的教学艺术,令人拍案叫绝。  一、善用提问激发兴趣  小学生有渴望新知,爱好表现的特点,善
“亲社会行为”通常指人们符合社会期待的积极行为 。“亲社会行为”亦称“利他行为”。与“反社会行为”相对。对他人或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 或其他更为广泛的行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他们有时候的行为表现常常令我们头疼、抓狂、愤怒到不知所措,对他们有付出有说教,但很多时候却收效甚微,有时甚至成为彼此心灵的伤害。浩,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他多动且自控能力弱,父母离异。他会在课堂上随意走动,随意地发出各种怪叫引人注意,有时甚至会躺在地上打滚。  自从接触了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后,让我找到了与孩子们相处的方法,也能更好地察觉、倾听、接纳孩子,
20世纪50、60年代,英国学校历史教育为摆脱教育危机进行改革,提倡一种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史料教学,李稚勇老师认为史料教学“即把史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及探究历史的证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收集、解读、甄别史料的能力  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史料教学法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组织能力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花费更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相关的史料进行收集、消化和再
“试学试用”是小学高年级“学用式”数学教学方法的前奏,学生在课前预习新知识,一边看书一边提出问题,并思考、了解所学知识有什么作用,进而尝试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有针对性的实际问题。“试学试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凸显以学促用、以用促学,为课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用融合的效果。 
大历史观指通过对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达到对未来的社会走向做出一定的预测,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大历史观视角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培养。  本文以岳麓版必修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课为例,旨在教学立意的高屋建瓴层寻接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地气的方法。主要以三种路径切入:一是教师以基本道德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視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结合实例,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广阔的人,表现为博学多才,思路广阔,能抓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