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大贡献。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逻辑思维,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及其数学创新能力,成为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创新是指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G623.5
一、优化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教师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的动力。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因此在学习生活中,最大限度利用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态,使学生个个精神饱满地投入所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学习的开始。无论儿童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老师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见解,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就会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创新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学习。
三、探究主体型的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是实现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激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同学合作等等学习方式,自主地进行学习。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避免“随意探究,忽视内容的价值性”、“曲解探究,忽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合理性”两个常见问题的发生。随着教学科目逐渐增多和学习任务的繁琐,学生学习的精力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探究性教学要明确探究问题,考虑探究内容价值的大小。教师应当基于教材大纲和辅导资料,对探究内容进行有效的选择、整合,尽量避免那些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数学规律;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组织控制的作用,维持好探究教学的课堂秩序,确保每位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改革教育思想,深化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而言,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主题意识,改变之前的教学理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一个启发思维的过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由灌输者变为启发者,启发学生建立主动思维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另外,还应该适当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应该鼓励学生预习和复习,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带着思考走入课堂,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复习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预习中的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为小学数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深刻理解、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手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第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只有不断完善教学行为,才能使教师不断进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以及学生观等。第二,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并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完善、改进,形成“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教育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之前“填鸭式”的教学手法,积极推进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动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六、设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的确是一门抽象的科學,是一门完全由数字与符号的学问,很多人都会认为数学在我们的身边几乎没有任何的实践可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单纯的语言讲授和抽象的数字描述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于是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需要考虑在形式上进行改进。
教师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单纯数字的加减乘除很容易使学生感觉乏味与无趣,但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应用于学生平时可以接触过的事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事物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师的授课方式需要改变,要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而更重要的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寻找题目,自己出题,再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只有学生自己发现和制作的题目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喜欢。通过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提高会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明显的加强。
七、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愉悦的气氛中,引导质疑,激活思维,探求创新,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因此我们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思考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黄秀玉 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03)。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G623.5
一、优化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老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教师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的动力。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因此在学习生活中,最大限度利用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态,使学生个个精神饱满地投入所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学习的开始。无论儿童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老师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见解,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就会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创新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学习。
三、探究主体型的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是实现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激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同学合作等等学习方式,自主地进行学习。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避免“随意探究,忽视内容的价值性”、“曲解探究,忽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合理性”两个常见问题的发生。随着教学科目逐渐增多和学习任务的繁琐,学生学习的精力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探究性教学要明确探究问题,考虑探究内容价值的大小。教师应当基于教材大纲和辅导资料,对探究内容进行有效的选择、整合,尽量避免那些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数学规律;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组织控制的作用,维持好探究教学的课堂秩序,确保每位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改革教育思想,深化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而言,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主题意识,改变之前的教学理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一个启发思维的过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由灌输者变为启发者,启发学生建立主动思维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当中。另外,还应该适当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应该鼓励学生预习和复习,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带着思考走入课堂,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复习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预习中的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为小学数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深刻理解、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手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第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只有不断完善教学行为,才能使教师不断进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以及学生观等。第二,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并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完善、改进,形成“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教育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之前“填鸭式”的教学手法,积极推进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动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参与,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六、设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的确是一门抽象的科學,是一门完全由数字与符号的学问,很多人都会认为数学在我们的身边几乎没有任何的实践可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单纯的语言讲授和抽象的数字描述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于是在教学方式上,教师需要考虑在形式上进行改进。
教师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单纯数字的加减乘除很容易使学生感觉乏味与无趣,但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应用于学生平时可以接触过的事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事物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师的授课方式需要改变,要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而更重要的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寻找题目,自己出题,再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只有学生自己发现和制作的题目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喜欢。通过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提高会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明显的加强。
七、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愉悦的气氛中,引导质疑,激活思维,探求创新,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因此我们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思考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黄秀玉 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