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网站做生意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什么论坛比医药论坛更容易吸引广告费了—那些平时想方设法见到医生进行推销的医药公司,这下可找到了出路。但前提是,你必须要让他们呆在那儿—医生可是一群嗅觉灵敏的用户,如果感觉味道不对,他们就会走人了。
  对于丁香园联合创始人李天天和张进来说,这始终是他们过去几年面对的挑战—如何在挖掘收入增长点的同时保护论坛的学术讨论氛围和中立性。
  两个创始人的平衡能力看起来还不错。据张进提供的数据,丁香园现在的用户超过300万,公司去年的收入达到了千万级。2010年第一轮融资的投资方是DCM,在去年的第二轮融资中除了DCM之外还加入了顺为基金,后者曾经投资过小米科技。
  这个2000年做的论坛原本只是用于医学院学生交流文献检索系统使用经验,最初论坛虽然人不多,但讨论氛围还是不错的。那时,两人都还是医学院的研究生。但在2003年,他和张进发现,两人共同创办的论坛丁香园不管是用户增长还是活跃度都急剧降低。
  尽管像美国医学检索系统pubmed.com这样权威而又复杂得让人头痛的网站是医学生完成学业难以回避掉的,但类似“如何使用工具”这样的话题总会有无话可说的那天。李天天决定把论坛的方向设定到医药生物领域的专业讨论上,按照科类来划分讨论组。在他看来,专业讨论常提常新,永不结束。
  当时专业的医学网站并不只有丁香园一家,比如爱爱医、小木虫这些网站也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名气,但那时,这些网站的主要业务基本都集中在资料的下载和上传上—它们很难让用户始终保持热情,因为用户也只在有所求时才登录网站,并且用户也大部分是在读的学生。
  在把讨论话题转移到专业上之后,论坛注册用户数量开始迅速上升,主要的用户来源也从原来的学生过渡到医生。
  2006年,两个创始人正式注册了公司,打算将丁香园商业化。


  夏志敏记得论坛上曾经就能否商业化有过一场激烈的讨论。他现在是杭州中医院骨科的一位医生,也是丁香园论坛的资深用户。尽管李天天和一些资深版主并不把带有公益性质的论坛和商业化当做一组难以调和的矛盾来看,但反对方仍然坚持商业化会影响讨论的学术性和质量—而这是丁香园能吸纳和黏住用户的关键。类似的矛盾常常发生在那些正在商业化的公益性组织身上。
  在公司开始商业运作之前,网站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会员的捐助,但这种资金来源难以应对越来越大的流量,IT系统也亟待优化。为了让服务器不至于被流量压垮,也让论坛有能力继续做下去,张进辞掉了医院的工作,李天天放弃了读博士的机会。他们需要重新思考丁香园的发展方向和盈利模式。
  一家好的医学论坛很难让其他同类的论坛分流自己的用户,一旦这些用户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聚会地点,他们便不愿意找下家。“医生们都倾向于聚集在一起,因为在其中更容易找到那些资历更丰富的医生”,夏志敏说论坛的口碑对于吸收用户非常重要,夏志敏最初就由朋友推荐而来的,他开始使用丁香园的时候还是一位研究生。
  矛盾主要存在于维持论坛独立性和赚钱上,李天天向用户保证丁香园将会进行有区隔化的商业运营,但在一开始,这句承诺仅仅是一个方向,如何才能区隔化地赚钱,创始人并不清楚。
  “除了专业讨论之外,我们通过后台数据发现用户常常搜索‘招聘’这个关键词”,张进说。2007年,他们在论坛之外设立了一个叫做“丁香人才”的招聘版块,通过和相关单位合作,来发布一些职位广告,以及少量的猎头服务—张进说后者的意义更大是在于完善产品线,毕竟丁香园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他们并不愿意像咨询服务类公司那样赚钱,况且当时公司的人数也不允 许。
  当时的医疗市场环境也不错。2006年前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医院进入国内市场,这在医院之间加速了人才的流动,即便是公立医院也比以往更加注重招聘。丁香园逐渐与客户形成了以固定年费和增值费用为结算方式。现在,人才招聘的收入大约占据丁香园年收入的25%。
  不过在这个业务刚开始的时候,收入难以维持公司的运营。除了初期签约的客户数量有限之外,医生的流动率原本就偏低,并且丁香园向医院的要价也不高。从一开始,这项服务就注定无法为公司创造太多营收。但如果广告投放方是医药生物企业,效果很可能就不同了。
  团队研究后台数据的显示结果,发现用户对于医药试验器材的搜索也相当多,“一款叫做‘westen’的化学试剂搜索频次仅次于招聘,这和购买化学试剂不容易有关”,张进说。在丁香人才之后,团队又开发出了一个叫“丁香通”的独立版块,通过Banner广告的形式,企业可以把想要推广的产品放到丁香通上。
  开发“丁香通”这个电子商务网站除了盈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那就是将广告和论坛隔离开来,所谓的“区隔化的商业运营”也就是如此。但矛盾的是,医生偏偏又需要那些药品、试剂或者耗材的广告信 息。
  “比如医生在讨论一个糖尿病案例时,药厂来告诉你他们又研发了一种新药,这个药有什么疗效,副作用可能会有哪些,跟老的药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定价如何等等”,张进觉得与其在论坛上发布具体的产品广告,还不如告诉论坛的用户到哪里可以找到药品和相关信息。团队会采用关键词的方式将论坛和丁香通经过关键词关联起来。
  对那些经营器材和试剂的厂商来说,花高成本派销售代表去游说医生购买自己的产品之外,在丁香通上挂广告的方式也不失为一个推广的好途径。
  在丁香通上发布硬广告只是丁香园为药企做推广的方案之一,丁香园在随后还针对药厂的特定产品定制推广方案。
  所谓定制推广方案,便是围绕某一款新药做主题策划。“比如,乔布斯当年真的是如媒体所说那样,是患胰腺癌去世的吗?事实上不是的,胰腺癌的死亡速度非常快,乔布斯患的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我们在网站上的专题以乔布斯死因为切入点,推广的内容是一种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药”,这种推广方式常常以继续教育的形式来进行。   很快创始人发现,这个业务远比丁香通带来的收入高。作为专业类网站,丁香园可以发布药品广告,但是医生作为专业人士有较好的判断能力,丁香园更适合做的是为医生和药品(药企)之间提供更好的信息沟通服务。
  丁香园为此成立了专门的信息团队,成员常常前往各地与那些知名的医生交流。“我们会做成专题,编辑文字,具备一定的策划能力。”张进说。
  这类推广方案的售价要远高于丁香通上广告位的价格,但药企们非常乐意为这样的服务埋单—这类数量非常少的“软广告”出现在用户密集的主站上,并且通过关键词匹配能够精准推到相关科室的讨论群 组。
  李天天和张进尝试着让那些原本冷冰冰的广告变得更友好,也更有可读性。张进说为企业定制推广方案现在能为公司创造一半的全年营收。
  然而论坛用户很难做到绝对放心,比如学术氛围和商业广告之间的平衡应该如何把握?为了进一步缓解用户顾虑,李天天在2007年创立了一个“版主管理委员会”,成员由非丁香园公司员工的用户经过选举产生,这些人的职能是,一旦论坛上出现危害学术性和中立性的帖子便可删除,哪怕这样会对广告主不利,公司方也不得干涉。
  2011年,张进开始计划把丁香园的业务往移动互联网上拓展,这顺应了那段时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潮流,而新的业务也能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并且,在他们眼中,那些丁香园的铁杆用户会很容易转移到新的终端上。
  对于医疗健康类应用而言,使用场景非常重要。团队把切入点定在药品查询。在模拟医生工作场景时,团队发现很多医生的习惯都是在口袋里放一本用药手册,在查房时,可能会涉及到调整病人的药物,而翻书并不是一个方便的事情。不仅如此,一本用药手册也不能解决诸如查询适应症、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药品信息的更新也是不可能的,但通过算法和关联,手机App用药助手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向用户收取每年99元的费用,医药类的应用并不便宜,但医生会员愿意埋单,道理很简单,应用便于工作。”
  用药助手上线至今销售额超过百万。而第二个应用家庭用药助手在上线之后却反响平平,原因同样在使用场景上。
  家庭用药助手所适用的对象是更广阔的普通用户群体,他们虽然对应用的专业性要求远不如医生群体,但这种大众化的应用给团队造成了困难—团队并不像了解医生那样了解大众消费者,这就导致团队在短时间内不那么容易判断一个正确的应用使用场景。“我们还需要思考,产品也还打磨得不够”,张进说。


  根据美国健康网站Health It No的统计,从2010年到2011年,App Store中医疗类App销量上升了250%。你在应用商店至少能够找到超过一千种相关的应用,但那些行业内更加专业的医生或者研究人员会告诉你,“我们被遗忘了”。
  普通的应用由于专业度较低,难以满足高级用户的需求,而这很大程度上跟团队数据处理方式有关。“比如说妊娠,它是有等级划分的,针对妊娠的药物也会有对应的等级归属,但如果创业团队一开始对医学知识不了解,那么要弥补这个现状对产品可能带来的损失,团队要花费很高成本。从网上获取公开数据并不困难,难的是要做进一步的处理”,张进说。
  为此,丁香园在去年成立了专门的数据团队,他们的任务是后端数据的搜集整理。张进称,丁香园负责产品的团队绝大部分都有医学背景,以确保有更专业的数据处理标准。
  而从数据的来源来看,丁香园也得益于论坛用户。他们尝试众包的工作方式,发挥会员的力量。“我们每天都会从医生用户那儿得到大量的资料,比如一个心脑血管医生可以把他所掌握的数据文件传真给我们,我们收到做处理之后放入丁香园的数据库当中。对于这些医生而言,这只是举手之劳,并且可以通过这些善举得到论坛积分,用这些积分他们可以下载共享的资料”,张进说。激励方式并不算得上高级,但这种志愿色彩强烈的模式直到现在也是有效的。
  和其他医学论坛不同,丁香园一开始就利用医生倾向于“会诊”的特点以论坛的形式聚拢用户。这些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用户成为公司后来盈利的前提。
  团队利用调查网站向用户发起有偿的问卷调查,并且把结果反馈给客户公司。同样出于论坛公益性的考虑,商业运营性质的问卷调查在放置到论坛上之前,需要得到管理委员会的应允和备案。
  对于移动医疗这个眼下炒得火热的概念,两个创始人觉得中国的移动医疗的创业环境跟国外不同,“比如在美国,所有的移动医疗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保险体系,但这个体系在国内是不成熟的”,张进说。
  张进觉得丁香园在未来还是会选择去做那些切口比较小的产品,他说团队现在看中了职业医生考试和医生晋升职称考试的市场—这在他看来是一个刚性需求。“每年有一百万人参加职业医生考试、几十万人参加职称考试”,张进发现这些考试的题目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他觉得可以把这些考试题目放到移动设备上去。
其他文献
在这世上,能够满面笑容地做家务的主妇或许只存在于电视广告中。虽然我们也向往窗明几净,整洁一新的居室,可腰酸背疼的扫除过程总是让我们对大扫除提不起劲儿。不过或许我们也能像广告中的主妇一样为自己配置一些像以下产品那样的扫除“神器”,来让这件事变得不再那么痛苦。当春日阳光洒进你的屋子时,真的不彻彻底底地来次大扫除吗?   Mirra 530  iRobot公司最新推出的泳池清洁机械人Mirra 530拥
期刊
由于在全球最重要的中国市场中落后于主要的竞争对手宝马和奥迪,戴姆勒正试图加强与中国合作伙伴北汽集团的紧密关系,以改变自己在这一市场的落后位 置。  过去一年奔驰在中国市场停滞不前,19.6万辆销量仅实现了1.4%的微增,与销量超过40万辆与30万辆门槛的奥迪、宝马的差距越拉越大。  2月初,戴姆勒在德国斯图加特与北汽集团签署了战略协议,根据约定,戴姆勒将转让1%的北京奔驰股份给北汽集团,北汽集团由
期刊
亨利·卢斯(Henry Luce)的时代似乎又回来了。  《时代》周刊还是为那些忙碌、有文化修养的人提供新闻摘要,《财富》还是为吸引那些生意人的兴趣服务,《体育画报》还是“从运动的角度反映人们对于休闲和幸福的追求”。宗旨和Slogan一如既往,但现在已经不是亨利·卢斯的时代 了。  2月14日,《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称,时代华纳正在与美国杂志出版集团Meredith关于分拆时代公司进行谈判。讨
期刊
苏宁电器希望以一场彻头彻尾的变化来扭转自己的颓势。这场变化涉及到规模庞大的组织架构和人事调整、野心勃勃的品类扩张以及让外界陌生的“云商”模式。  这些大胆的变化都在2月21日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公布。苏宁同时也宣布把使用了9年的名字“苏宁电器”和相应的Logo改掉——去掉“电器”两个字。  与其说是大胆,倒不如认为苏宁是为情势所迫。  无论从国美还是苏宁的财报来看,2012年零售业的状况相比2011
期刊
岁末年初似乎最容易制定计划:今年读书要读100本,明年要天天早起,今年要每周锻炼3次……反正就是通过新计划,我们想象自己在新的一年里非常欢乐活泼,健康美丽。  这种一辞旧迎新就蠢蠢欲动、力量无穷,觉得真是一个全新开始的心态,看似正常—因为它真的就这么一年一年循环往复着—但仔细想想也很微妙,比如最后真正实现的计划到底有几个?假设计划全实现,那个人到底是你希望成为的自己还是别人喜欢的自己?  撇开后一
期刊
当大多数人都认为手机操作系统将被苹果iOS、谷歌Android和微软Windows Phone统治时,更多的公司开始尝试进入。  2013年1月,曾经专注做桌面操作系统的Canonical公司在官网上发布适用于智能手机的Ubuntu操作系统分支,并宣布提供适用于Google Nexus手机的刷机包,将在2014年推出手机硬件。  半个月之后,Mozilla发布Firefox OS系统开发者预览版手
期刊
对于每年两会前例行一次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市场还是给出了非常“配合”的回应。在2月21日新一轮地产调控的“国五条”发布前,A股经历了3个月来的最大跌幅,但这个记录很快被发布后第二天的市场表现刷新了。2月22日,沪指下跌了0.51%,其中金融股的跌幅均超过了3.5%。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但是仔细看看国五条,实际上它什么也没说。或者说,它还是在重复那些每年2月都会重复一遍的事情,只不过被冠上了“
期刊
国税与地税可能合并,这是一个好消息吗?  人民网记者分别向两个部门的人员求证,获得了迥然不同的答案。地税人员显然带着不情愿,称“还未接到相关通知”,并且强调了一下地税部门有存在的必要性,而国税部门的人则带着暗示的态度表示,“可能性很大”。  你已经猜到了什么,不是么?  尽管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但这将只是个结果而已。这一点从去年1月1日,上海开始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新规定开始,就已经十分明确
期刊
在Tate Modern的The Tanks外面站了快一个小时之后,我心里懊悔得要命。  晚上8点钟,这里将上演英国当前最受瞩目的年轻设计师J.W.Anderson的2013秋冬女装秀。门口的队伍排成两排,一队是坐席,一队是我这样的站席。我提前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坐席的队伍慢慢进了秀场,而站席纹丝未动。  这个时候已经过了8点,但是也没人着急。旁边两个人在热烈地讨论J.W.Anderson一个月前发
期刊
前来观看这场展览的人们摩肩接踵,就像是空降了一个旅行团,其实他们围观的只是一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建筑模型。  正在纽约市立博物馆内举办的展览“Making Room:纽约人新居住模式”中的这些作品关乎这个城市中大多数人的生活与未来。这一活动发端于2012年7月,当时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发起了一场竞赛,向社会征集最佳方案,来建造一种新型的“微型公寓”,同时测试人们对这种房子的接受程度。这一展览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