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顶针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che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的农村,家家炕上都有一个装针头线脑、顶针剪刀等物品的圆筐或者木盒子,东北人管它叫针线笸箩。
  这年深秋的一天,天空飘着蒙蒙细雨,虎子妈想缝补一件破衣裳,却在针线笸箩里怎么也找不到顶针了,便对八岁的虎子说:“去,到你张婶家借她顶针给我用用。”
  虎子接到妈妈的指令,撒腿就往张家跑。
  张婶在家正忙着做豆腐,听虎子说要借顶针,二话没说,从手指上撸下顶针,都没顾上瞅一眼,就递给了虎子。虎子接过后,抬腿便跑。张婶扯着嗓子喊:“慢点儿跑,别滑倒啦!这孩子,一天毛三鬼四的!”
  虎子一路跑着,突然看到泡子边蹦上来一只大蛤蟆,个头比平时看见的大很多,便收住脚步去抓这只大蛤蟆。他三扑两扑,最后终于抓到了。
  大蛤蟆在虎子手里并不安分,拼命挣扎。虎子一手握着顶针,一手抓着蛤蟆,看到这只蛤蟆的腿很粗,他突然异想天开,想看看手里的顶针能不能套进蛤蟆的腿,然后他就按着蛤蟆的身子,把顶针套上了蛤蟆的一条后腿。顶针卡在了蛤蟆的腿关节,虎子觉得很好玩,想再把顶针拿下来,不料大蛤蟆突然挣脱了他的手,“噌”地一蹿,随即“扑通”一声,蹿进了泡子里。
  虎子空着双手,“哇哇”哭着回了家。
  一个顶针,当时才卖五毛钱,所以虎子妈并没当回事儿,想着过几天赶集时,买个还给张婶便是。可她怎么也没想到,没过多大工夫,张婶竟风风火火地跑来,一进门就说:“你看看我,刚才光忙着做豆腐了,撸顶针时也没看一眼,竟然把手上的金镏子当顶针给了虎子,你看这事儿闹的。”
  虎子妈听后脑袋“嗡”的一声就大了,赶紧喊过虎子问究竟。只有八岁的虎子,哪里说得清金镏子和顶针的区别,事情闹到最后,张婶怀疑虎子妈昧下了她的金镏子,一副不还金镏子绝不罢休的架势。
  虎子爸从外面干活回来,问明情况后,拎起院里的水桶和铁锹说:“就这点事儿,也至于让你们两个娘儿们吵架啊,我去攉泡子,抓出那只大蛤蟆不就真相大白啦!”
  攉泡子就是用水桶将水泡子里的水全部打干,然后把潜在水下准备过冬的蛤蟆抓出来。长白山地区的山里人,春秋两季想吃蛤蟆都是用这个方法抓。虎子爸来到水泡子旁,先用铁锹清理疏通好排水渠道,再把进水口改往别处流水,接着就开始一桶桶地往外攉水。
  可能是虎子爸太心急的缘故,用力过猛,刚攉了没几桶水,他脚下一滑,一个跟头栽进水泡子里。一旁的虎子哭著喊来妈妈,再喊人过来帮忙从水塘里捞出虎子爸,人早就没了气息。出了人命,张婶从此没好意思再提让虎子妈赔金镏子的事情。可虎子妈却恨透了张婶,二人从此结下了仇,都觉得自己占理,每次走碰头,都是用白眼珠打招呼。
  这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候会巧得令人难以置信。两年后,依然是深秋一个飘着细雨的天气,放学回家的虎子,竟然在路上抓到了一只准备跳过路面的大蛤蟆。这只蛤蟆的个头更大了,像个蛤蟆王。虎子抓到这只蛤蟆后,一眼看见蛤蟆的大腿根儿卡着个东西,导致两头的肉都鼓了出来。他仔细一看,顿时兴奋不已,举着蛤蟆,一边往家跑,一边大喊:“妈妈,妈妈,我找到张婶的顶针啦!”
  其实这件事说起来也不算怪事儿,蛤蟆是特别有记性的动物,只要小时候第一年在哪儿过了冬,以后每年都会到这儿过冬。
  再说虎子妈,看到大腿箍着个顶针的大蛤蟆后,是又惊又喜又难过。惊的是,老天开眼,让虎子又抓到了这只越长越大的蛤蟆;喜的是,终于可以洗清她昧下张婶金镏子的冤屈了;难过的是,为一只五毛钱的顶针,让自己没了丈夫,虎子没了爹。虎子妈领上虎子,直奔张婶家。见到张婶后,将手里的蛤蟆扔到她眼前说:“借你个五毛钱的顶针用,愣说俺昧下了你的金镏子,搞得俺家破人亡——今天俺把你的顶针找到了,你说该咋办吧?”
  张婶正坐在炕上干针线活儿,接过蛤蟆一看,那紧紧箍在蛤蟆大腿中间的顶针,还真是她的顶针,顿时惊得干张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虎子妈见张婶不说话,更加来气,伸手抓过炕上的针线笸箩,狠狠地摔到了地上,然后撂下一句“俺回家等着你给俺说法”!然后一手捂着满面是泪的脸,一手拉着虎子跑回了家。
  张婶家的针线笸箩是用剥了皮的柳树条编成的,为了结实耐磨,编的是双层底。这个用了好多年的笸箩,被虎子妈这么用力一摔,整个都碎了。张婶在收拾散落一地的物件时,竟然在笸箩底的夹层里发现了自己的金镏子。直到这会儿,她都没想起,是啥时候把金镏子摘下放到这里的。她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虎子一家了,等丈夫老张从外面收工回来,就问他该咋办。老张气得用手指头点着张婶的脑瓜盖说:“说过你多少回了,让你放东西长点记性,就是不长脑子!说来说去,虎子爸的死,咱有推不掉的责任呀!”张婶说:“现在光埋怨俺有啥用?咱得想个法子补偿人家孤儿寡母才是呀!”
  老张寻思了一会儿,说:“那就把咱家存的那几千块钱都取出给她送去吧!”张婶虽然心疼省吃俭用积攒下的血汗钱,但还是把钱取了。
  没想到虎子妈不但没要这钱,还把钱摔给了张婶,说钱根本买不回她受的伤害!想让她原谅,除非张婶和老张离婚!
  这也太不讲理了吧!气得张婶回家跟老张一个劲儿地抱怨,说没见过虎子妈这么不讲理的人!谁知老张听后却说:“人家好好的一个家毁了,难道还不兴说几句气话?我别的不怕,就怕时间久了,虎子妈万一气出个啥病来,到那时咱就更亏欠人家了!”张婶一听也害怕了,就问:“那你说该咋办?”老张说:“看来若想让虎子妈消气,也只有按她说的,咱俩去把婚离了!”
  张婶听后把眼睛瞪得跟玻璃球一样圆,掐着腰喊,好你个没良心的,难不成你还想和谁过?老张说:“你胡说啥呢?咱俩就是演个戏,让她把堵在心里的气消了!”
  张婶其实也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又一时想不出更好的主意,最后就答应了老张,第二天便和老张去乡里办了离婚手续。
  俩人回来后,张婶和老张一起去了虎子家。虎子妈得知他们的来意,再一看二人的离婚证,先是掐了把大腿,在确认不是做梦后,抬手就给了老张一个耳光,骂道:“你个没良心的,好好的老婆说不要就不要啦?你这是人干的事吗?你给俺滚出去!”然后抱住张婶,放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他张婶呀,俺也就是心里憋屈才说了句气话,你咋还当真了呢?赶紧和他张叔回家好好过日子,以后,咱两家还是好邻居!”
  从虎子家出来,张婶对老张说:“老公,你厉害,这一招真绝!一下子就让虎子妈彻底原谅俺了!”老张没理她的话,甩开大步向家里走去。
  选自《民间文学》2020.1
其他文献
有人说,二战时期英国对德情报战的最大成就是破译了德国军队使用的“恩格玛”密码。此语虽有些夸张,却也道出了实情。事实上,在决定英国生死存亡的“不列颠空战”中,如果没有掌握从“恩格玛”中破译出的情报,很难说这场战争的结局会不会变得面目全非。纳粹的“命门”  1919年10月,荷兰人胡戈·科赫发明了一种密码机,德国工程师阿瑟·舍尔比乌斯于1923年将该密码机进行改良并使之市场化。遗憾的是,英国和法国对这
期刊
做父亲的要预知儿子是不是成材,常常用即席賦诗或对对子来考验。  有一个抽大烟的父亲,躺在床上吞云吐雾,过足了烟瘾,看见十岁的儿子蹲在旁边,不免担心他将来也染上烟瘾,败掉了家当,想试试他究竟是块什么料,就对他说:“儿子,爸爸出个对子给你对,看你对不对得出来。”儿子高兴地喊:“你快说吧。”爸爸念道:“百丈潭中千尺水。”心想,这个句子气概大,儿子对的一定也很有气概。儿子却指着烟盘里的一个小小烟盒应道:“
期刊
2014年3月,一则新闻突然开始在媒体网络上流传: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文物──皿方罍,即将回到它的故乡湖南,与它的器盖合二为一。这件被拆散了近100年的文物,终于有机会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并被重新命名为“皿天全方罍”。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  罍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大型礼器,经常被用在王公贵族的宴会中,不过由于青铜罍诞生于商周,而止于战国时期,流行的时间短,因此数量稀少,十分罕见。皿天全方罍,是商周时期
期刊
1939年6月10日,为打击占领南京的侵华日军,国民党军统局组成一个行动小组,准备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实施酒内投毒──  “南京毒酒案”又名“金陵毒酒案”。抗日战争时期,为打击占领南京的侵华日军,1939年6月10日,在国民党军统局的策划下,由尚振声任组长、钱新民任指挥的行动小组,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工作的詹长麟负责具体实施酒内投毒,其兄詹长炳予以配合,结果“日伪官员招待日外务次官清水留三郎宴会之
期刊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深知窮人无立锥之地的窘迫,所以当了皇帝后立马把穷人的住房保障问题提上日程。据《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让南京的官员在龙江找了一块闲置土地,盖了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一个月之后,他又让上海(当时叫华亭县)的官员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人居住。随后,他又下了一道圣旨,“全国范围内,没饭吃的,国家给饭食;没衣服穿的,国家给衣服;没房子住的,国家给
期刊
皇帝主要吃御膳,但有些皇帝嫌弃自家的饭菜不好吃,也会要求京城里的酒楼提供送餐服务,相当于今天的外卖。  唐代皇帝并不赞成官员吃外卖,认为这种行为有失朝廷体面,会给行刺者在饭菜中投毒的机会,所以唐高宗特意为早朝的官员提供工作餐。  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每逢官员升迁,主家都要請客吃饭,但来者都是名流,不便去饭馆或酒肆,于是叫起了外卖。那时,一些较大的馆子在一天之内甚至能接到两三百份外卖订单。  到了宋
期刊
清朝时候,洪山镇有一家姓金的富户人家,金员外偶感风寒,一病不起,遗憾离世。好在儿子金来财已经成年,先前跟着爹学得一手生意经,稳稳当当地撑起了门户。  金家家大业大,除了镇外有一百亩良田外,镇上还有三家店,米店、布店和茶叶行。金来财虽然精明能干,可是太年轻了,没有经过多少世事,一下子掌管着这么大的家业,未免有点心高气傲,加上身边吹牛拍马套近乎的多了,就有点忘乎所以,目空一切。那些平时胡作非为没事也想
期刊
唐代法律对于食品药品安全非常重视。唐朝颁布的相关法令规定,销售假药、假食品致人生病者,判处徒刑一年。销售假食品、药品致人死亡,商家将被判处死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假食品、药品而死亡,食品所有者和涉事人员要按过失杀人罪论处。只要因为食品安全闹出了命案,涉事官员和制假造假者基本上都得被判死刑。《唐律疏议》中就说:“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
期刊
林南是个商人,去乡下考察市场行情时,手机和钱包都被人偷了,他又渴又饿地来到一片瓜地前,看到一个老农正在地里摘西瓜,瓜棚旁边的三轮车差不多装满了。  林南硬着头皮走过去,说:“大叔,能送给我一个瓜吃吗?我的钱包和手机都被人偷了。”  老农上下打量着他,林南忙解释:“我是做生意的,这次下乡来就是为了考察西瓜行情的,您要是不介意,我可以帮您卖瓜。”  老农十分好客,一边给林南切西瓜,一边问:“你丢了多少
期刊
舜江府有个著名的涵元阁,据说旧主是前清的一个大员。少爷是个书痴,收罗了不少海内孤本。暮年,少爷膝下荒凉,曾不止一次对仆人谢玉良说:“不知涵元阁会落在谁手,倘也是个爱书的,我也放心了。”  “老爷,你放心,有我在一天,我就不会让涵元阁丢失一本书。”  少爷曾跟着一个高人,学会了古书修复,谢玉良是书童,自然也懂七八分。少爷过世后,涵元阁捐给了舜江大学的图书馆,他就成了古籍部的修书匠。他有一手当年跟着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