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缺失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e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中考物理重视实验的考查已是大势所趋,在实验考查的题目中,有很多是针对物理实验过程的考查,它摒弃了实验知识和原理的简单考查,突出了物理思想方法的应用。这既有利于课标的实施,也有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但从学生答题的方面来看,我们的物理教学做得还远远不够,这也反映出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缺失。那么,我们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哪些缺失,我们又应如何重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过程缺失呢?下面就从实验评价的案例寻找答案。
  1中考物理实验评价的案例分析
  每年的中考物理试卷上,学生回答错误率最高的总是实验题,特别是一些实验探究的题目,就扬州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的成绩分析看,平均分是76分左右(总分为100分),下面将得分率(难度)低于0。65的题目分析如下:
  题号:15满分:4。0平均分:2。034难度:0。51
  题目描述及原因分析:小陈利用牛奶瓶做纸片托水实验后,倒光瓶中水,立即将原纸片盖在瓶口,倒立后纸片不落下,如图(略),这是为什么呢?小陈猜想:A瓶中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大气压使纸片不落下;B瓶口和纸片上有少量水,分子间的引力使纸片不落下。你认为哪种猜想错误,[CD#3](A/B),理由是[CD#3]。(由于平时我们做的覆杯实验都是杯中装满水的,学生没有看过或做过没有装满水也可做成功的实验,更没有涉及对此问题的分析的教学过程,所以,学生不会想到实验中倒光水纸片也能不落下来,也就不会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题号:21满分:3。0平均分:1。916难度:0。64
  题目描述及原因分析:利用吸管,细铁丝和石蜡各制作的一支简易密度计放入液体中,沉到容器底,不好测量液体密度,请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CD#3]。(本题目是由课本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改编的,如果没有进行过本内容的教学,学生分析这一问题也是比较困难的。)
  题号:25-1满分:3。0平均分:1。843难度:0。61
  题目描述及原因分析: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和两只相同的棋子,小明选择两支蜡烛,小华选择两只棋子,请针对其中的一位同学,说出他选择的理由[CD#3]。(由于我们的实验课时间有限,对器材进行评价选择的过程一般没有,总是在遇到题时老师才会给学生进行分析,导致学生评价器材无从下手。)
  题号:27(3)(4)满分:3。0平均分:1。654难度:0。55
  题目描述及原因分析:(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当R1的阻值是2 Ω,电流表示数是1。0 A,要使电流表示数是0。5 A,R1的阻值是[CD#3]Ω;多次测量后,作出的I~R1图象是图乙中的[CD#3]。(由于此图像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学生只有知道此函数的基本图像才能做出选择。)
  (4)该同学为研究可变电阻功率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可变电阻R2从1 Ω逐渐调大到10 Ω,实验数据如下表(略)。当R2消耗的功率最大时,其电阻约为[CD#3](由于此电功率变化规律中存在最大值,一般学生如果不知道也是很难作出判断的。本题这两问对学生数学知识的要求较高,是属于拓展性的内容。)
  题号:28(3)满分:2。0平均分:0。972难度:0。49
  题目描述及原因分析: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中,为了验证感应电流大小与导体的匝数有关,他设计的方案是:分别让两个匝数不同的线圈,在如图(略)所示的磁场中水平向左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请对此方案作出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说出小王最终如何判断猜想三是否正确 。(本实验在初中我们只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不研究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教学中教师一般也不会拓展研究,导致学生研究方法掌握不到位。)
  从以上分析看到,学生对说说原因,讲讲原理,评价对错、判断方法等题目的回答总会出错,或解答不到位。这就说明在平时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失的地方。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缺失
  综合这几年的各地的中考物理实验评价,可以归纳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如下方面的缺失:
  [HTK]2。1实验操作及现象分析的缺失
  课本中有一部分演示实验,例如压力引火、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真空不能传声、红外线的热效应等,存在着演示成功率低,演示现象不明显等问题,在教学中有很多老师要么不做,要么用录相视频代替实验。有的老师即使做这些实验也是经常不成功,[TP7CW05。TIF,Y#]解释说实验器材有问题,不知道要怎么做才可以保证能成功。例如用压力引火仪(如图1)说明做功能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中,如果实验不成功应该拔出活塞,让新鲜空气进入后再向下压,如果棉球太大可换小点的棉球。教学中对为什么有这些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还存在不到位现象。本例中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该实验放手后活塞会反弹,这就属于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减小。
  苏科版物理课本中的一些章节中有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课本WWW中有很多的小实验、小制作,例如上面提到的自制密度计和覆杯实验。由于教学中不重视实验教学,不仅造成了学生得分率较低,也造成了学生思维培养的不完整。
  [HTK]2。2科学探究环节及评价的缺失
  每年的中考物理实验题目中都有对科学探究过程各个环节的考查,其中对实验方案设计的评价及改进成了学生考试中最头痛的问题,如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活动中,如图2所示,是怎样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的?本实验方案有何缺点?[TP7CW06。TIF,Y#]此实验是课本中设计的实验,如果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没有做过对操作过程作出质疑和评价交流,学生回答此题第二问是很困难的。本题方案中是通过观察不同电阻对同种等质量的液体加热时,温度升高的多少,来比较产生内能的多少。此实验的缺点是实验现象等待时间较长,第一次实验后,再进行第二次实验时,温度计恢复到开始状态的时间也较长。如果没有教学过程中交流的启示,学生回答出此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HTK]2。3实验拓展及初高中衔接的缺失
  可以看到,我们的初中物理老师很多没有站在更高的层次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也说明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初高中衔接教育不到位的问题。最后一例从知识原理上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究,从方法上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和如何得到结论的分析过程。本不是一难题,但由于本题从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拓展成对感应电流大小的探究,是高中物理研究的问题,这不是新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方法的迁移,如果教师在课上没有演示或没有演示探究的方法,学生解答的难度就比较大,所以得分率低也就不奇怪了。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顶层思考
  通过以上的案例和教学缺失的分析,突出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改革的今天,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要学会关注物理实验教学的顶层设计,应从三维目标出发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3。1重视实验过程中的质疑与评价
  从三维目标出发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学中要关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加探究能力状态目标和质疑、评价能力状态目标,重视实验过程中的质疑与评价。下面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熔化、凝固》一节为例看我们如何重视质疑与评价。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在探究活动之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思考如下问题:
  (1)在做冰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
  (2)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放多了有什么不好?
  (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液体中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如果放在底部会有什么问题?
  (4)为什么要把冰、石蜡碾碎?
  在学生进行操作时,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操作过程当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操作是否有安全隐患等等。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以后,学生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十分理想,如熔化的温度偏差较大,所画的图像并不能明显地看出熔化过程等一些问题。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考虑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评价:
  (1)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
  (2)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相比有没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有较大的差异原因是什么?
  (3)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
  (4)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的改进?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
  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他就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也可以掌握如何操作可以使得实验结果更准确。通过在实验中提出这样的质疑和评价,就可以来弥补对实验操作过程评价的缺失,长此以往,学生也会自学养成这样的质疑和评价,从而提高自身的物理实验素养。
  [HTK]3。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和小制作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和课后小制作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苏科版初中物理课本中综合实践活动共有8个,课后作业中的小制作共有16个,涉及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技术制作。这类教学活动分课内和课外进行,在课题进行之前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部分,必须要设计每一个活动的评价项目和评分标准,例如将他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体现能力发展的项目纳入其中,也要将制作类作品的成功率,美观等纳入其中。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关注用评价标准来引导自身的活动,反思活动过程,在反思中改进发展。它是我们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物理能力,因此不能忽视。
  [HTK]3。3注重实验拓展关注初高中衔接
  学生升入高一普遍感觉物理难学,在初中做好衔接教育就尤为重要,因此,很多地区命题时常把初高中衔接作为命题原则之一。例如今年我市中考涉及初高中衔接的内容,从知识层面有感应电流的大小、可变电阻的最大功率、静电现象、能量耗散、流体阻力等;从方法层面有转化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比较法等;从能力的层面有推理和判断能力、从图象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图像、图表描述物理规律的能力等。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的是学生方法和能力的迁移。一方面注重在原实验基础上进行实验拓展,例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加上将弹簧测力计斜拉环节的研究、测定值电阻时增加只有一个电表的测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增加将光源换成F形的发光物体进行实验等,来让学生深刻理解原理,使实验结论的得出更具有完整性。一方面注意方法的拓展,例如在自制简易杆秤时,推导杆秤的刻度为什么是均匀;用电流表当作油量表时刻度为什么是不均匀的,变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等,培养学生更高的物理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缺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普遍性问题,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缺失的教学过程会越来越少。
其他文献
1 直角支架两端连接小球,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系统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重力势能减少量最大时,系统动能增加量最大  例1 一质量不计的直角形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和2m的小球A和B.支架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2L和L,支架可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如图1所示.开始时OA边处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则  A.A球的最大速度为2gL  B.A球速度最大时,两小球的总重力势能最
期刊
学生对物理图象的识别与应用是近几年高考热点考查对象之一.而对图象的斜率、截距以及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的正确解读是学生弄清图象的涵义、应用图象的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斜率有切线的斜率和割线的斜率之分,它们在物理环境下的意义也大相径庭.但学生在解题中往往把切线的斜率与割线的斜率混为一谈.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物理常见图象中的斜率进行近一步分析探讨.  1 运动学中的s-t图象与v-t图象  在s-t图象
期刊
舒幼生老师主编的《高中物理竞赛培优教程》一书中第470页有一道运用费马原理解决运动学问题的经典练习题,现摘录如下.  如图1所示,AC是东西走向的马车道,它的北面是一片沙砾地带,人在上面行驶速度只有6 km/h,而马车道上马车的速度为10 km/h.已知BD=12 km,AD=16 km.则一人要从A地走到B地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解 用类比法把AC看成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沿AC方向运动视为一
期刊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目前,在我国教学实践中流行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基于“任务”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基于“任务”的教学设计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以知识记忆为手段,教师在课堂中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价值追求,当
期刊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物理课堂的教学,首先取决我们老师对课堂上应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我们如何实现这些决定,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中也包括对人对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等心理成分.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教
期刊
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以学生为本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在物理生本课堂中,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经历过程,学习方法,得出规律,同时渗透道德、品格与情感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1物理生本课堂的含义 
期刊
本文侧重谈谈“高职”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育对象的情况、教学环节的要求,调整自己的心理,把握好教育、教学的主动权,选择适合教育对象的最好的教学手段,改变和丰富自
在众多的学科中,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范围极其广泛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物理学这门自然学科的主要特征,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展
期刊
物理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现象。物理教学与生活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物理知识能指导生活实践,生活中的情景又能帮助、促进物理教学。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把生活中的情境“移植”到课堂中来,不仅可以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期刊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唤醒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生活阅历及想象能力去认识、开掘、补充作品,以期达到积累知识,锻炼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