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粗取精 简而有效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ssd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大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当前农村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病和不足,不能很好地应对阅读量不断增加的新高考,更不能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效衔接。笔者认为,教师应从文本挖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来改进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去粗取精,实现简而有效。笔者所在的西部农村高中,受学校办学条件和学生家庭经济能力、生长学习环境等影响,学生阅读量普遍不足,整体阅读能力偏低,缺少良好的学习品质。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行有效衔接,是摆在广大农村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庞大的课堂阅读教学资源库中去粗取精,探索一套简而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去粗取精,简而有效,首先要挖掘文本内涵,探究文本闪光点,这是实现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朱熹曾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凡是被选入教材的文章,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很多。作為引导者的教师,首先自己要沉下心来,静静地去读,细细地去品,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在细读中找出文本的闪光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获得思维上的发展,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比如高中所学的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与初中所学的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同为回忆自己的老师的写人记事文章,但通过深入探究,我们就会发现,前者侧重于展示梁启超先生的个性品质,即博闻强记、幽默风趣;后者体现的是一种普世情怀,即蔡老师对学生的暖暖关爱、谆谆教诲和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
  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需要语文教师细读文本,获得自己的理解和体悟,对文本的语言乃至思路结构有充分的理解,对文本解读就有话语权,备课时无需在一堆堆资料中摘抄他人生硬的文字,使阅读课堂流于生硬空泛。比如有教师在讲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挖掘文章的闪光点“闲人”一词。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出学生对“闲人”内涵的探究。再联系苏轼的经历,从而悟出那种豁达洒脱的心境,最后对文本主题的把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寻找文本闪光点还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否则就会曲高和寡,变成“伟大的虚无”。在我国西部农村高中,学生阅读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在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时,一定要从学情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比如,有教师在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悲喜之情时,引入了魏晋士人的玄学思想,以此来探究作者的创作目的,这一思想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明白,学生又很生疏,所以学生如坠雾中,这一内容的引入就显得画蛇添足。
  去粗取精,简而有效,必须细化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凸显教学重难点,这是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目标定位准确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向,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著名教育家王荣先生说:“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研读新课标,以提升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为基础,深入理解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化繁为简,去粗取精,化空泛为具体。譬如一位教师讲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时,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通过朗读,体会本文是如何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的,把握本文的情感;揣摩重点语段的含义及感情色彩。情感和价值目标为:体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而设计的教学重难点是“揣摩语段和句式特点,把握演讲词的特点”,教学难点是“背景的认识、非暴力主张的认识”。显然教学重、难点在两大教学目标中没有体现出来,无形中又多了两个教学目标。在短短一节课中要实现六个教学目标是有相当难度的。
   而同一篇课文,陇原名师酒泉中学的霍军老师在一次培训的示范课中是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为训练学生通过搜寻梳理文本典型细节信息,感受并思考作者高超的言说艺术及思想魅力,通过语言练习和鉴赏深刻理解“典型细节就是对人的关怀”这一解读理念;教学重点是通过填空搜寻相关信息,梳理细节,领会演说稿的华美修辞。引入新课后,霍老师始终围绕
  “鉴赏文章内容和表达手段”这一教学内容,设置了“谁在听”“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想听什么”等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完成出示的填空题,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怀和演讲稿的语言特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去粗取精,简而有效,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手段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有效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绿》时,我采用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用生活中的关于绿的图片导入新课,用《绿》的朗读视频引导学生领会感悟,最后用关于秋的图片引导写作。课堂教学的重点始终放在文章写法分析和学生讨论探究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只有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教师要有效使用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中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参与面广,其带来的正面效应显而易见。但在农村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纪律、思维、参与程度,还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更要考虑到所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否则就会造成小组合作的“假、大、空”现象,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前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要一抛出问题就马上进行小组讨论。比如在讲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可以先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去欣赏感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景物特点,再组织小组讨论作者描写景物时运用的表现手法,逐步深入,学生才会有话可说。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农村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从教学实际出发,挖掘文本闪光点,细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去粗取精,使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力求简而有效。教师只有勇于探索,不断反思,找出弊病,疗愈痼疾,才能切实提高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把手”作用。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标下农村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744)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730700)
其他文献
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学习文言文,不是简单地学习字词和翻译,而是学习文中的思想精华,从文章里汲取营养。文言文教学重在朗读,学生在朗读中正音;在朗读中筛选信息、感悟文本;在朗读中理解思想精华;还可以跨越数百年或者数千年和古人对话。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討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语文学习
期刊
高中语文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语文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责任,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建构语言文字、积累言语经验的过程中,加深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提高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升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情趣。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所选的诗词包含多种题材、多样主题、多种风格,且多为名家名作。如果教师能够充分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采用单篇细读的讲授方式,“套板化”“碎片化”教学现象严重,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难以形成。  “群文阅读”应用于高中语文阅
期刊
自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整本书阅读以来,其便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探索的新热点,许多教师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几点肤浅的思考,与各位教育界同仁商榷。  在语文学习中,提升语文核心能力最关键的途径就是阅读。强大的阅读能力才是学生受益一生的财富。作为语文教师,在高中阶段应让学生精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
期刊
【教学内容】  一、把握知识难点  1.語文教材情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必修五教材中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在学习这篇古典小说之前,学生其实已经学习了三篇相关的小说,分别为《祝福》、《老人与海》、《林黛玉进贾府》。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必修三里第一次出现小说题材的文章,学生也是首次触碰到这样的课文,教师会在教学中着重教授学生理解古典小说的叙事手法。之后在必修五出现小说章节,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
期刊
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新生事物,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就包含了“读整本书”的重要内容。整本书阅读的回归正是体现了学生精神层面的发展需求和阅读现状之间存在的矛盾。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基于手机等设备的片段性、碎片化、快餐型阅读对传统纸质阅读造成巨大的冲击。整本书阅读的回归就显得刻不容缓。随着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整本书阅读重新走进了语文教学的视野。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有非常
期刊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文本,走近金岳霖先生,学做一个真性情的人。  2.了解汪氏写人散文的风格,学习其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曾自请和亲。当汉元帝见到即将和亲的王昭君的“庐山真面目”时,惊为天人,懊恼之余龙颜大怒,一气之下斩杀贪心画家毛延寿。  一千多年后,诗人王安石在《明妃曲》中为毛延寿鸣不平,说:“意态(风采神韵)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从修辞、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等方面赏析金陵之景。  2.通过分析关键字词理解词人怀古之情。  3.能从词史文化角度,通过花间词作的对比阅读了解本词“千古绝唱”的内涵。  【课前预习】  片段写作:学生借助书下注释自读词作,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金陵之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金陵为六朝古都,山川形胜,虎踞龙盘,氤氲着王气。台城的草色烟光,秦淮河的红粉佳人
期刊
阅读《唐诗三百首》对于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审美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理解与传承不无裨益。但是该书诗歌篇目多,涉及古文知识多,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唐诗走进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领悟唐诗鉴赏的基本方法,探究更深层次的专题,用学生学习成果促进阅读热情,实现能力的提升,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多维激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根据阅读前的调查,对于唐诗感兴趣的学生不到班级总人数的
期刊
写作是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板块。就高中学生而言,写作的基础方法是形成写作能力的前提,且易于掌握,但如何提升作文的文采性与创新性,就需要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优化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作文能够锦上添花。  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从而使得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