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封锁下的竞争“危”与“机”并存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mzg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以来,美国对华为的围猎就没有停止过。对华为身份的质疑、对安全问题的审核;从拒绝华为的5G设备,到切断上游供应链,2019年华为又到了特殊的“战时状态”。
  为何华为、中国市场让美国感到威胁,不惜全力进行技术阻击?回看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之间也有过半导体大战。
  相较而言,日本是一个拥有高技术的小市场,而中国是拥有高技术的大市场。在具备技术的同时,中国的内部市场巨大,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甚至在不拓展外部市场的情况下,也可以活下来。
  这让一直垄断尖端技术的美国感到恐慌。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美国只剩下技术封锁这个路线,同时也是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进行战略试探。有不少半导体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在各种各样的技术封锁中,最关键的还是人才的竞争。
  美国杜克大学终身副教授陈怡然分析道:“美国本来就是要通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来逼迫产业链转移。同时,美国刚出台了新的绿卡改革方案,对中国、伊朗等国家的留学收紧,对技术人才绿卡放宽。”
  在华为被列入清单的同一天,美国绿卡改革方案出台,以技能为基础的移民配额从12%上升至57%。人才的争夺战越发激烈。
  华为能够发展至如此规模,离不开任正非一开始制定的人才策略。创立初始,就高薪招揽人才,用高收入刺激高技术人才。华为的员工持股制度也是独特的,这也是高科技人才现在还源源不断进入华为的重要因素。
  人才的抢夺才是真正的竞争。如今在海外,华为拥有多个研究院,聚集了全球的科技人才。
  在采访中,任正非也说道:“我们国家有五千年文明,有这么好的基础,应该拿出政策来拥抱世界人才来中国创业。” “人类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中,有50%左右是华人,如果他们受到排挤,拥抱他们进入中国,他们就会在底层平台上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我认为,如果能够真真实实把优秀人才引进来,对我们改革是好的。如果还是强调自主创新,就会浪费非常多宝贵时间。”他说。
  事实上,华为很早就学习并引进美国企业的管理制度,任正非也曾带领团队前往美国企业学习。如今“师傅”却来封锁这家穿过“美国鞋”、又“中西结合”的企业。而华为又如何接招并进行反击?
  任正非作为深谋远虑的老一辈企业家,眼光长远。首先,华为很早就在践行IBM管理模式(连续性模式)和备胎策略。
  任正非说道:“第一,业务连续性和‘备胎’是一致的,备胎就是保证在车子抛锚时换一个轮胎还能开。连续性也是一步步实现的,其实很多东西已经投产了。投产的时候不排外,外面的货订一半。我曾经有篇文章说,每年至少买高通5000万套芯片,因此我们从来没有去排斥和抵制。”
  任正非表示,“备胎”现在变成一个新名词,在华为公司是很正常的行为。在美国发禁令的那天晚上,海思总裁何庭波在致员工信中表示,之前的備胎,一夜转正。“她憋不住了。这些年她很难受,做那么多年都不能把脑袋昂起来。”任正非说。
  任正非也提到,海思永远不会独立,它就是主战部队里的“加油车”“担架队”“架桥队”,不是主战部队。
  同时,任正非也在辩证地看待备胎问题:“如果都用‘备胎’,就是体现了你们所说的‘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最主要目的是想做孤家寡人,我们想朋友遍天下。‘备胎好用,为什么不用?’‘备胎、备胎,胎不坏,为什么要用?’”
  对于研发的投入,是华为的另一条护城河。
  对于备胎的资金投入情况,任正非表示:“实在是太多了,我说不清楚。‘正胎’和‘备胎’的预算和人力编制是一起拨给他们的,以前预算分配以‘正胎’为主,现在以‘备胎’为主。”
  今年以来,不仅任正非多次走向台前和外界对话,阐述华为的立场和策略,华为也邀请了更多各界人士前往参观,甚至开放股权屋供记者查询。
  从整体来看,华为正处于事业的高峰。2018年,总营收跨过了1000亿美元,手机业务在全球稳定在前三,5G技术也处于全球第一梯队。相比以往遇到的挑战,此时的外部环境背景虽然复杂,但公司内部来说,大盘稳健。
  虽然华为有各种备案,但是半导体产业是全球性产业链,所有环节都要自己掌握不太可能的。ICT产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过,在美国的重压下,随着国内产业链的崛起,或会迎来ICT产业链的全球洗牌。
  华为技术不断提升并达至国际领先地位,是依靠全球市场,对全球资源进行配置,尤其是吸收大量国际人才参与研发的结果。因此,华为的成功是全球化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华为在全球主要地区都有大量的研究基地、销售公司以及本地化的管理团队。如果在西方围堵的大背景下,强化其国家属性,搞狭隘的民族主义,反而更令华为的潜在客户不安,也会妨碍国际人才的流入。
  尽管改革开放40年有余,但一些国人对开放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外开放”的层面,即引进外资企业以及增加出口。强调开放的工具价值,即通过开放发展经济。事实上,开放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不仅要让外面的人走进来投资,还要我们的人和货物走出去,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多维度的交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等。
其他文献
上班族每天对着电脑,时间一长,就会发现眼睛肿胀疼痛;老年人因为年龄原因,视觉功能下降,眼睛容易疲劳;小学生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视力减弱速度让人担忧。为了缓解眼疲劳,设置绿色屏幕、蒸汽眼罩热敷、洗眼液洗眼、佩戴防蓝光眼镜等方法纷纷登场,但其中的操作误区你了解吗?  最近,为缓解眼疲劳,李女士购买了一种配有中药药包的电热眼罩。但连续4天晚上使用眼罩后,李女士双眼角膜被灼伤,且产生过敏反应,最终不得
期刊
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ED,近年来多次出现在猝死事件的报道当中。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能够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通过电击除颤,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  作为非医务专业人员也可使用的急救设备,AED在生死攸关之际屡显神威,其作用与价值得到了更多重视。然而,在城市的公共场所,AED的“数量”和“能量”还远远不够。  今年4月14日,在2019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比赛上,出现了选手猝死
期刊
一名59岁的中国游客突发心脏骤停,韩国消防员路遇施以急救,日本店家及时拿来急救设备,最终中国游客平安回国。  这是今年6月14日发生在冲绳那霸市的惊险一幕,幸而有一个暖心的结局。如果仔细翻看当地媒体报道,这条新闻中最具紧张意味的无疑是那个决定性的瞬间:施以援手的韩国消防员一边做心肺复苏,一边高喊:“AED!”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传说中的“救命神器”。谁都不希望遇险,但当危急时刻降临,这个小
期刊
2008年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以来,我国的生物医药研发全面发力,已由此前的国家“第三方阵”迈入“第二方阵”,正由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大国加快转型。  下一个10中国新药研发的态势如何?  生物医药一头连着国计,一头连着民生,已成为许多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秘书长谢久忠指出,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环境持续改善。但是,对标
期刊
11月25日傍晚,网红美妆博主宇芽发长微博称,在过去的半年多里,自己一直遭受着男友的家暴。就在网友还沉浸在震惊和愤怒中没回过神的时候,蒋劲夫又被曝出一年之后再次家暴女友。很难想象在看不到的角落,有多少人正在遭受着家庭暴力的伤害。据全国妇联统计显示,30%的中国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还有数据显示,家暴致死占妇女他杀原因的40%以上。对于家暴,为什么总在暴力施行很长时间才被发现?  有人以为是爱的表现,
期刊
北京時间11月15日清晨,中国创新药企百济神州正式对外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抗癌药物泽布替尼 (英文商品名Brukinsa)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自主研发抗癌新药。  这条消息迅速刷爆了医药圈,到了早上10点这条消息稳居新浪微博热搜前十。孩子出生了  美国时间的11月12日,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闫小军和她的团队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邮件确认了泽布
期刊
双肩包、格子衫,在多数场合,王坚看上去更像一名中年程序员。但在11月22日,2019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王坚成为中国首批从民营企业推选出的两院院士之一。  此次增选启动之初,中国科协办公厅发文着重强调民企科研力量的重要性,明确提出鼓励从民营企业中推选院士。王坚的当选,便是这一历史性变化的结果。  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国企的科学家,一直是两院院士的绝对主流。王坚当选院士,源于他带领团
期刊
2017年夏天,《我不是药神》这部与医药相关的电影爆火,曾引起“药品短缺、看病贵、吃药难”等话题的广泛热议。那么,我国药品为何严重跟不上老百姓需要?未来的解决之路又在哪里?人们为什么期待“药神”  据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有7000多家规模以上制药企业,拥有16万个药品批号,按理说,本不应出现药品短缺现象。  但现实的状况是不仅药品种类少、天价药多,部分临床药品还出现了供应不足甚至断供的现象。
期刊
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泽布替尼获批上市当天,百济神州在港股和美股的股价暴涨,较一个月前几乎翻倍。短短两个月内,这家专注于抗肿瘤新药研发的企业仿佛坐了一趟“过山车”——先是9月遭到沽空机构“狙击”,市值蒸发逾61亿港元;又在11月迎来爆发——医药巨头安进(Amgen)以27亿美元收购其两成股份。在此之前,成立9年的百济神州一直在烧钱,没有一款自研新药上市,主要依靠融资输血。最近4年的净亏损已达1
期刊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创新药长期以来依赖进口,导致很多创新药以国际最高价格进入中国市场,严重制约了其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可见,中国人民健康福祉和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药工业的支撑,这也事关国家经济利益乃至国家安全。  可喜的是,在过去几年,特别是自 2015年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以来,国家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助力,加之人才红利爆发,中国创新药正在崛起与发展,有一批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