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CT影像对比探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zhonghua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CT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患者诊断标准分为2组,100例新发组和100例复发组。观察范围从肺尖至肺底,记录活动性或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的检出率。结果: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厚壁空洞、小灶性小空洞征象、支气管扭曲、肺气肿在新发组和复发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玻璃影、小叶样实变影、段或叶性肺实变在新发组和复发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厚壁空洞、小灶性小空洞征象、支气管扭曲、肺气肿征象可作为区别新发或复发活动性肺结核的表现。
  关键词:新发;复发;活动性肺结核;ct影像
  WTO在200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指出每年在全球约有1000万例新发结核病,全球约有20亿人正在遭受结核菌威胁,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其中绝大多数人口来自亚洲、非洲等贫穷国家[1].胸部X线对诊断和判断肺结核的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但有学者认为X线在判断肺结核活动性有存在假阳性。随着临床医院CT的普及,临床医生逐步发现CT也可作为肺结核活动性判定的标准。因此我们拟收集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探讨CT对诊断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新发与复发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患者诊断标准分为2组,100例新发组和100例复发组。新发组平均年龄(36.7±10.4)岁,男性53人,女性47人;复发组平均年龄(40.5±12.3)岁,男性59人,女性41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 (1)年龄大于18周岁。(2)肺结核的诊断符合第8版实用内科学关于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每个研究对象能配合医务人员,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 (1)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2)肝炎病毒携带者,活动性感染,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囊性肺纤维化患者。
  1.4 肺部CT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Emotion16排CT仪,检查时,嘱患者仰卧,对患者全程进行心电监护,检测血压、脉搏、血样饱和度。调整CT机位置,设置螺距,最高转速,测试最佳扫描分辨率,CT机扫描设置:球管电压约120kv-150kv,球管电流800mA-1000 mA,准直器的设置宽度128×0.875mm,每层扫描厚度约1mm,每次球管环绕时间0.4 s/r,暴露视野范围 125×125 mm。每次扫描时,患者每次扫描耗费所要屏气时间5-10秒。将所有扫描数据传入Varto电脑工作室进行重建以及分析。
  1.5 评价方法 由3名取得副主任级别影像学医师共同进行CT阅片,观察范围从肺尖至肺底,记录活动性或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的检出率。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小叶中心结节和分支线影、树芽征、毛玻璃影、小叶样实变影、厚壁空洞和肺实变。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纤维条索影、钙化、支气管聚拢迂曲、肺气肿。
  1.6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对活动性或非活动性肺结核征象的检出情况 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厚壁空洞、小灶性小空洞征象、支气管扭曲、肺气肿在新发组和复发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玻璃影、小叶样实变影、段或叶性肺实变在新发组和复发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疾病,以肺结核最常见,目前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流动人口的增多,使得结核病患病人数迅速增加,结核病又死灰复燃。一旦感染肺结核后,患者对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制约经济的发展[2]。
  树芽征表现为直径为2一4 mm的小叶中心结节影和分枝线样阴影,是结核菌经支气管播散的特征性CT征象。树芽征病理表现为细支气管壁浸润增厚,腔内充满干酪坏死样物质[1]。有学者[2]指出树芽征结节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增大和融合趋势。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代表肺结核经支气管播散,而且是肺结核最为常见的征象,有学者[3]进行对12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新发肺结核患者中节段分布小叶中心结节的检出率高达95%。小灶空洞多由小叶样阴影或结节中心发生溶解坏死而形成,但发生机理尚不明确。
  厚壁空洞洞壁厚度大于3 mm,是慢性肺结核的主要特点,厚壁空洞发生的原因多为肺结核未及时发现或治疗不当,空洞长期不愈,空洞壁增厚形成。此外本研究发现小灶性空洞为慢性肺结核的显著特点,此外还在发现支气管扭曲、肺气肿是是判断慢性肺结核的征象[4]。
  毛玻璃阴影多分布于肺实变和树芽征分布区内,是结核的典型特点,而毛玻璃阴影代表活动性肺结核渗出,因此在新发或复发肺结核患者中均可发现,可定义为肺结核活动性的CT征象。小叶样实变影或段或叶性肺实变也同样是活动性肺结核的特点,有学者对新发和复发肺结核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新发组和复发组中小叶样实变影检出率分别为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肺结核者。考虑慢性迁延性肺结核患者肺易发生坏死,导致肺叶萎缩,因此大叶性实变少见[5]。
  参考文献:
  [1] 伍建林,路希伟,刘薇.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CT征象转归的对照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3(2): 69-70.
  [2] 路希伟,朱丽君,权占盛. 31例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及治愈后的CT征象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2012,9(6): 396 -397.
  [3] 谈高,柳学国,张庆文. 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和(或)活动性肺结核[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23(2):72.
  [4] 杨钧,张海青,周新华. 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 67.
  [5] 路希伟,伍建林.新发、复发及慢性肺结核CT征象的比较研究[J]. 中国防痨杂志2011,23(1): 54-55.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使疾病谱发生较大变化,大约80%老年人口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其中以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而老年人作为特殊的群体,脑梗死后出现的躯体障碍往往容易让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因此,本文从脑梗死后忧郁情绪产生的机制、原因、心理干预的形式和措施进行综述,以便病人配合治疗,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 脑梗死 抑郁情绪 研究进展
期刊
摘要:电击伤致心脏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高压电更易导致心脏损害,电流可损伤心肌纤维和传导系统,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以及弥漫性心肌损害等,表现为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异常,以及器质性病变。但心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电流,电压,电阻,及持续时间及电流流通路径等相关,没有专一性的标准,这对心脏损伤的诊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电击伤后,心脏损伤后血生化标准物动态变化,电生理情况等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对正常家兔循环及不同组织中不同亚型AngII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氯沙坦对正常家兔循环及不同组织RAS系统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家兔18只,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及盐水对照组,氯沙坦组予15mg.Kg-1.d-1灌胃法饲养,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10ml饲养,4周后用RT-PCR法测定心房、心室、胸主动脉、肾脏组织AT1、AT2、AT4 mRNA表达水平。结果:AT1受体m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坦度螺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伴发焦虑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劳拉西泮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与对照组60%的治愈率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不同椎管内麻醉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腰背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行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9例,硬膜外与脊麻联合阻滞麻醉),B组(49例,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痛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d、7d腰背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98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腰背痛者17例(34.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TOAST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急性脑梗死患者272名,根据患者血浆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及尿酸增高组;根据患者颈动脉超声结果及性质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根据患者的卒中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对所有患者行TOAST分型。结果:(1) 尿酸增高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率明显高于尿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MRI与X线平片检查对于原发四肢骨肿瘤良恶性、病型判断的准确性,探讨四肢骨肿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检查方式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我院骨科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接受手术治疗并经过病理学确诊的15例各种类型的原发四肢骨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以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比较MRI、X线平片检查在良恶性、病型判断的准确性和诊断特点。结果: MRI对患者肿瘤良恶性判断结果与病理确诊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颅骨缝(以下简称“颅针”)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80例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颅针,于发病后第4天介入针刺,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按脑血管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S100B浓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血清S100B蛋白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均显著降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以提高其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择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本院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患儿与身体健康的患儿各90例,分为脓毒症组与正常组,为两组患儿抽取2ml血液,并对患儿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进行动态检测。结果:经过检测,脓毒症组的90例患儿,其WBC、PC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