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德育教学浅思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tt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对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加强德育课程的研究,提高该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活动取得实效。本文立足目前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分析和阐述了小学德育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德育課 主要问题 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83-02
  一、当前小学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推动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这是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主体面貌,必须予以充分肯定。然而不可否认,当前的小学德育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材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明确。
  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教学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照本宣科,就教材讲教材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不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联系学生自己及其身边生活的道德现象和事例,使教学失去了学习主体可感受的对象,教学出现针对性缺失的问题。
  2.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认识尚需提升。
  尽管一些教师教学中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了学生自己及身边生活的道德现象和事例,也注意使用了教科书,但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却升华不够,或根本未能升华。失掉了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意义及目标追求。
  3.教学中对学生活动认识理解上的偏差。
  如果我们对教学进行一番认真反思后就会发现,教学中往往看似学生活动,实际是在活动学生。由于学生的活动是流于形式的,尽管学生热热闹闹地参与了活动,但一堂课结束,学生们却收获甚微。
  二、原因分析
  主观原因: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精神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必然会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对课程呈现形态理解上的缺失;个别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工作上缺少紧迫感,缺少责任意识等等。
  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因受资料限制,特别是许多农村教师,手里缺少或根本没有有关的解读资料,也就谈不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素质,这也是影响德育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之一;此外许多教师课时量大,受时间限制,很少或根本没有看书学习的时间,所以充实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也就无从谈起,影响了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对提高小学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1.通过自觉学习德育理论,提升自己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工作的能力
  加强德育理论学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使我们从源头上寻找和获得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工作的真谛,对德育的本质和精神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德育课程标准的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比较理性地认识以往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
  德育课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有关德育方面的具体要求。那么我们应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地予以理解和把握呢,建议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注意处理好多元解读与价值确认的关系。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多元解读,强调学生对教材的反应应当是多元的,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并不是不要价值确认,不要一定的科学的价值观的引导。尽管这种价值观或价值标准也不一定是惟一的,但一定是容易学的、健康的、文明的。
  二是要注意处理好表层的知识性解读与深层的文化性解读的关系。教材内容作为一种学科教学的载体,是知识性与文化性的统一,是表层的知识符号与深层的文化含义的统一。只有很好地认识理解两者的关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功能要求我们能站在文化的角度,以文化的视角和思维来处理与组织教材内容。如果我们只会就事论事,就知识论知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就只能会落空。
  3.明确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驾驭活动内容及过程的能力
  (1)设计活动内容的选取应当注意能让儿童全身心参与。
  (2)注意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的完整性。课前、课后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正是通过观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学生看到、学到了很多东西。
  (3)活动要做足、做透。要把每个活动潜在的教育资源挖掘出来,实实在在做好一到两个活动,注重活动过程、活动反馈及活动再加工,在多向的合作、交流中,经过老师的巧妙引领、点拨,同伴的智慧启迪,真正促进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与完善,技能的形成、巩固和熟练。
  (4)重视活动的生成性。教师应敏锐地捕捉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用活动的真实进程不断丰富和推进课堂教学,使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的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四、总结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注意尽可能地创设来自学生生活中的道德素材模拟情景,让学生在移情体验、讨论感悟中,自主形成相应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徐萍.浅析中学德育的实效性[J].教师.2014(04)
其他文献
“全面从严治党”从完善党的领导出发,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晶。新形势下深刻把握和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审视、优化策略、机制探寻,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
工程中常用磨短叶片的方法来确保足够的叶顶间隙,由此对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尚无研究报道。该文通过实验发现,叶片磨短后最大流量和风扇效率均急剧下降。对风扇内湍流场进行了
板书、行为和普通话,是教师三大基本功.板书是教师最普遍的教学行为,也是教学技术中的“常规武器”.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呈
期刊
由于海上测风非常昂贵,实地测风资料严重不足,而卫星反演海面风场资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对近海风能资源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欧洲太空局2002年3月发射的Env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80-01  素质教育的推行,既是对美育在教学中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使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进行美的艺术熏陶。用美的心灵、美的自然、美的形象、美的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渲染我们的生活。在小学品社课中有很多
【摘要】长期以来,在“对象实践观”的引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关系,一直被理解为“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在此种教育关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易造成“人的失落”问题。马克思交往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交往的性质与特征,是理解人类相关交往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分析马克思交往理论入手,反思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探讨马克思交往理论对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交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构建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有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
【摘要】深化教学改革是“毛概”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构建有效“毛概”教学,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校内实践、社会实践和网络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了优化“毛概”实践教学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毛概 实践教学 优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82-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培养人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是修身养性、完善人格的必要前提,也是作为当今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律意识,在思想层面、理论层面以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