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看到家里的财富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天然的认为是:爸爸妈妈比房子车子更重要。
  家长的态度很重要
  我们在美国曾听到过不少这样的故事:一位亲友住在个富人区,房子在我们看来已经相当好了。但是她对我们说,这样的房子,在这个区还是显得寒酸。一次女儿带同学来家玩。同学好奇地问:“你们家的房子怎么这么小?”以后女儿就再不带同学来玩了。另一朋友的孩子,对自己家的小房子是如此惭愧,乃至每次校车来家门口接送时,他都不用前门用后门,绕着走大房子邻居的过道。无疑,家境打击了这些孩子的自信心。
  其实,这两个家庭在经济上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水平。如今我工作三年,还没有买房,租的是本区最便宜的房子。在我工作前,情况就更糟糕。全家挤在顶层的小阁楼上,女儿根本不可能请小朋友来。女儿三岁多时,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就问她:“你们家怎么没有车呀?”女儿来问我们,我们直截了当地告诉她:“我们没有钱买。”
  这样的境况会不会影响女儿的自信呢?我们并非没有担心。女儿出生前,我们的生活圈子主要是校园,非常单纯。师生们不会以贫富来判断人,我们自然也全无阶层意识。但是,孩子一进幼儿园、特别是一上学,我们也跟着进入了真正的社会,开始碰到许多“势利眼”,当然担心女儿的心理有影响。可是观察了几年,发现她在这方面几乎完全“免疫”,在各种群体中都表现得非常自信,既不嫌家贫,也不羡慕人家的财富。 七岁时,女儿的一个小朋友来家里玩。她看了看我们家,然后问:“你们家是穷的还是富的?”女儿坦然回答:“属于偏穷的。你们家呢?”“属于偏富的。”另有一次是在学校里。当她的一个同学知道我们是租房住后,就直截了当地说:“真是太糟了,你们住的房子也不是自己的。”对此,女儿都能淡然处之,从来不觉得自己比谁低。
  为什么女儿生活在一个很穷的家庭却能这样自信?我以为关键在于家长的态度。一个孩子的幸福感和家里的经济状况其实并无直接的关系。她穿的是旧衣服,不是名牌,但只要很舒服,她就不会介意。小孩子除非你特别去教,否则不会有什么名牌的意识。家里穷,但还是有吃有喝,她并不会挨饿。她真正在乎的,其实是家长花多少时间照顾她、和她玩。很多百万富翁的子弟,因为家长太忙,无心照顾孩子,住在大房子里反而很压抑。对此,任何孩子都不会羡慕。所以,在贫困的环境中,如果家长安贫乐道,并且充满自信,孩子也会如此。家长若是因为少几个钱就人前人后抬不起头,孩子就会跟着自卑。
  提醒孩子看到自己拥有的“财富”
  我们从来不对孩子回避自己的经济问题。房子小,没有车,我们都痛痛快快地告诉女儿:家里暂时没有钱。不过,我们同时提醒女儿:你愿意妈妈出去挣钱,然后买车买房子,但要找个人看你,妈妈没有时间和你玩。五岁以下的孩子一听到这些,马上会选择妈妈而不是房子和车。这是孩子天生的价值观念。但当大人把房子和车看得过分重要时,就会扭曲这种价值观念,给孩子带来许多心理问题。
  一次我们去一位朋友家,那是一个有四百多平方米的豪宅。女儿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房子,一进门吃惊得嘴都有点张开了。主人是个事业成功的生意人,招待很殷勤,家里也有位和女儿同龄的女孩儿。不过我们很快发现,主人把女儿介绍给自己的女儿、让两个孩子去玩儿后,心思全在招待客人上,两个小时居然不管孩子。后来我不放心,到孩子的屋里一看才知道,主人家的女儿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玩电子游戏,并拉着我们的女儿一起玩,我们的女儿则全无兴趣。再仔细观察,那家里儿童书籍和玩具非常少,乃至女儿无聊时找本书看都没有。后来我们在回家的路上问女儿:“喜欢你的新朋友吗?”她淡淡地说:“OK。”我再追问:“OK是什么意思?她有意思吗?”女儿摇摇头。“为什么?”女儿这才告诉我们:那孩子除了电子游戏和电视,什么都不懂。许多自己看的书她都没有看过,谈不出任何有意思的事情。再过几天,她妈妈在谈起相关的事情告诉她:看看,钱不是一切。你可以没有什么钱但很富有;也可以很有钱而很穷困,就像那个孩子一样。
  我还讲到女儿的一位同班同学杰克。那孩子家里很富,有几栋房子,平时带着手机,有事情就打电话给父母。女儿一个月一美元的零花钱,都存到银行里;他则一个星期就一百多块,经常到自动售货机上买东西吃。这个孩子的父母,一天到晚忙着自己的房地产生意,电话打个不停,把孩子放在一边玩电子游戏,乃至他的阅读水平还赶不上女儿两年前的程度。因为学习差、能力低,在班里也很少有人气,很少有朋友。女儿一直对他非常同情,两人反而变得挺要好。这个男孩子其实非常懂礼貌,待人很好,这也是女儿喜欢他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直鼓励女儿帮助她。所以,在女儿的眼中,他不仅不 “ 富”,而且一直是个弱者。喜欢为未来操心的女儿有时还替杰克发愁:他长大会找不到工作的,会穷的。
  这一系列的经历,也许多少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还住在很便宜的房子里、女儿却一直很有信心的原因。比如,当听了她告诉小朋友自己属于偏穷的家庭时,我为她的坦然而高兴。不过,有些现实,大人不提醒,孩子未必能注意到。即使如此,我还是要打预防针式地和她讨论贫富的问题。 因此那天在哄她睡觉时我还是问她:“你真觉得咱们家很穷吗?你看看:你学芭蕾、学钢琴、学中文??有多少孩子像你学这么多东西呢?”她马上恍然大悟,告诉我她比她班上的大部分同学课外学的东西都多,她其实很富有,而即使从物质上论,这些也都是要花钱的。我又问她:“你愿意放弃这些课,省下钱来像别的同学家那样买个大房子吗?”她马上说不愿意。最近,我们确实在考虑买房子的事情,全家还一起出去看过房子,不停地讨论学区、价格、地点等等问题。这时女儿特地插进来向我们强调:她宁愿住个小房子,可以省下钱来学芭蕾和钢琴。可见,教育和钱财对她来说都是财富,但她知道在这些不同的财富中做出选择。
  让孩子在父母身上看到:努力总会有结果
  女儿在八岁时为什么就能这么自觉地重视自己的教育呢?一大原因在于我们不断教育她:物质上的贫富都是暂时的,关键要看你自己的素质。而这种素质,又是通过教育获得的。当年我们从纽黑文的小阁楼搬到波士顿近郊的一套两卧的连体式房子中,对女儿震动很大。新居虽然属于当地最便宜的档次,毕竟有两层。那年她五岁,兴奋地跑上跑下,嘴里不停地说:“好梦成真!”她妈妈马上不失时机地教育她:“看看,爸爸工作很努力,受了良好的教育,挣来了钱,所以我们都可以住好一些。”在未来一两年(大概是她十岁左右的时候),我们恐怕会买房,居住条件又会有明显改善。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教育她:“我们能买房子了。因为爸爸工作很努力。努力总会有结果的。”这样,她小小年纪就看到一个努力的人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状况。这种“人生实况转播”,也是富人家不可能做到的。一天,她练了一个小时的琴,晚上我拥抱她道晚安时说:“宝宝,你今天练琴很努力,爸爸很为你骄傲。谢谢你给爸爸当这么好的女儿!”她亲吻我的脸说:“ 爸爸,我也很为你骄傲!”我马上问:“你为爸爸骄傲什么?”她看看我说:“你也很努力,给家里挣了钱回来,让我们过这么好的日子。”看来,她对所有的一切很珍惜。现在她非常自律、用功,对未来非常有信心。这也都和我们在“穷”中发现的财富有关。
  所谓“人穷志不短”,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气话,而是有具体内容的实话。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其他文献
你的孩子是否倾听和了解过家人的故事呢?  爷爷奶奶重男轻女,不喜欢我。  妈妈说:“你出生后,你奶奶也不来照顾我,我没的吃没的喝。”  外婆说:“你出生时,你爷爷一听是个女孩,脸一耷拉,走了。你奶奶也不伺候月子,还是我捎了鸡蛋去看的。”  有次,爸妈不在家,我去爷爷家吃午饭,奶奶不情愿地拿出豆腐卷子给我吃,一边拿一边说:“我们本来还想凑合着下一顿吃的。”我恨不得把吃下去的东西都吐出来。  我不愿去
期刊
雨天是孩子们的狂欢节,有专门的连身雨裤鼓励孩子撒欢儿。  儿子树苗第一次回国时两岁。带他在商场转悠,专柜大婶进言:“给孩子买双鞋吧,可怜啊,天气都这么冷了!” 其时当时是10月,上海的秋天温度等于挪威的暮夏,树苗还光脚穿凉鞋呢,而身侧的小朋友们莫不毛衣外套地裹着,无怪商场里老阿姨们看着“凄惨”。  “穿得厚”,似乎也是老一辈集体潜意识之一。树苗一岁时,我妈来挪威探亲,6月天,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给树苗
期刊
当孩子叫苦喊累时,是希望家长给自己一点动力和支持。  学习如同爬山,有辛苦是正常  一直爱学习的人,与常人看待学习的眼光和角度不同。一般父母尤其是家里的老人会认为学习很苦,很累,如果费时费力地学,就会累着孩子。而那些一直爱学习的人明白,学习是累不着人的,不学比学还累。真正学起来不只体会到学习中的累,更能体会到努力过后的轻松与踏实感,于是明白有一种努力是累并快乐着。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爬山经历,
期刊
明天,也许就是明天,孩子就再也不需要我们为他默写生字了。珍惜吧你。  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家长给孩子默写生字。  平时,妻子承担这类工作更多。这个周末,因为我生病,不能工作,反而多出许多时间,这事便由我做。  初冬的上午,阳光洒满了房间。儿子坐在字台前,我半倚在床上,手持他的教材,给他默写生字。  我念一个,他写一个;我再念一个,他又写一个??  有时,他会笑话我念了白字,认真地教我正确的念法;有
期刊
娃与娃是有差别的,看看你的娃是啥气质。  1岁多的小侄儿皓然来家里玩,第一次见这么好养活的孩子:不喝奶粉不要牛奶,只认五谷杂粮,也不挑食,啥都吃,饿了就张着嘴要,直到吃饱;前一秒钟还大口吃着饭呢,后一秒钟,头一扭,睡着了,任凭满屋子的人吆三喝四人家照睡不误,一睡就是两个半小时;睡醒了,已经会走路的他,不让人抱,自己到处跑,东瞅瞅西摸摸,好像对啥都充满了好奇;一屋子人正说着话呢,稍不留神,他自己“嗖
期刊
先听听出去过的孩子是如何说的吧——  打好语言基础,出去多和外国人聊天  刚开始准备出国的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出国挺好的,可以看看国外是什么样子。可后半句大概咽下去了,很多人觉得出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出国之后,我发现,出国好死了,差异完全不是问题。  差异本身不是痛苦的理由,如何看待这些差异才是。英国人以文明礼貌、实事求是著称,他们也很为自己国家的学术氛围、民主法治以及高效率而自豪。出
期刊
这些孩子的可爱及萌,都是给大人看的,为了讨好大人的。然而内心却可能是冷漠的,因为他们真实的想法得不到大人的回应。  一位学生的来信:  成老师你好,我做了一个非常诡异的梦,梦到我们学校大门口外面的一条商业街上,所有的店铺都只卖一种东西,就是玩偶。这些玩偶全部穿着和服,都是剪着童花头的小女孩形象,每个玩偶都装在同样的金色棺材样的包装盒里,这条街上所有店铺的所有娃娃都是一个模样,一个装束,没有一点不一
期刊
心理承受能力是最重要的,不担事的孩子,自控力差的孩子,以及与父母关系非常不好的,都应该谨慎考虑。  有人说,若想让孩子去天堂,就送TA去留学;若想把孩子送往地狱,也让TA留学去吧!其实,国外留学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全看你的孩子是不是适合去留学。  假设你的家庭不差钱儿,或者你的孩子能拿到全额奖学金,把TA送出去留学,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但如果你们家得节衣缩食,或者砸锅卖铁,孩子又没有奖学金,还是
期刊
别在孩子面前骂单位的领导,别教孩子不相信外人,别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混蛋,特别是——  我们要鼓励孩子做三个假定——  我们要假定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其实很多父母会无意识地影响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包括我们对现实的愤怒,对一些不公平现象的语言,包括我们如果身处不太好的情境里,我们往往会忘掉是不是要保护孩子,要给他对美好空间的一种感受。  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人生》讲述了一个爸爸身处纳粹集中营,却不让
期刊
当孩子顶嘴时,不要再说:“如果你再??,我真给你个好果子吃!”  反抗期的孩子为啥爱顶嘴  真相一:也许他在证明自己的成长  经常说“不”,是孩子希望对周围产生影响。孩子能力的增长,也让他急于向别人表达:我长大了,我能行。于是他常常对爸爸妈妈说“不”,然后按自己的意愿行动。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要让孩子与自己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用商量代替命令与强制。例如,在让孩子吃饭时,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不来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