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从引入生活化素材,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开展室外实践活动,拓展地理教学场所;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景微课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实践活动;问题情境;实景微课
任何学科都源自于生活,也必将在生活中展现出其价值。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的场景转移到生活中的一种方法,能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故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开展生活化课堂迫在眉睫,教师也需要利用各种策略不断地推进高中地理的生活化进程。
一、引入生活化素材,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
在现代的探究式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建极度重要。然而在过去,教师的问题情境创建多用课本上的素材,理论性较强,所选区域也较为陌生,在缺乏形象化展示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充分理解问题情境,高效地解决问题。生活化素材在让学生将问题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引入生活化素材,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让学生能更加充分地代入场景,高效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逆温”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素材引入探究情境。“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场景吗?”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一幅图片,图片的内容为:火电厂的废气直冲而上,到一定的高度停滞,向四周扩散,像一个伞一样将整个城市笼罩在其中。尽管有些学生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但也见过火电厂,故能对火电厂废气这种奇异的运动方式产生好奇心理。“在我们日常的印象中,烟气的运动无论怎样偏移,其总体都是向上的,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教师可以引入逆温的概念,教授学生烟气向着“高温低压”处运动的原则,而且可以展示出更多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逆温这种现象。之后,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逆温会导致什么后果,而通过图片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也能成功地联想到中国近年来突出的大气问题:霾。这样,通过引入生活化素材,教师形象地创建了探究情境,对学生理解新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室外实践活动,拓展地理教学场所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而地理实践力则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地理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而后两者是立足现实生活的,符合生活化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拓展地理教学的场所,开展室外实践活动,在推进生活化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在“固体废弃物及其污染”這一节,教师就可以开展主题为“我们身边的污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区域,对其中的固体废弃物进行调查和研究。污染源包括点源、线源、面源,而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也需要学生注意这一点。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次碰到污染源都进行拍照和定位、记录,而经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所处城市的固体垃圾污染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下一步,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探究碰到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来源(工业、农业、生活等),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样,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场所转移到了室外,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三、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景微课教学
高中时间短、课业重,而室外的实践活动是一项耗费时间较多的活动,必然不能时常开展。实景微课是教师将微课视屏的录制场景置于生活中的一种微课,它不仅有着微课视屏“激趣”上的优点,还能将生活化场景有效地引入课堂教学中。故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景微课教学,让学生有效地将知识与生活中的场景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水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实景微课。在实景微课的录制过程中,每经过一个典型的水文地貌或者水文现象,教师就可以驻足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如经过河流阶地,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述河流阶地的定义和形成原因。经过离堆山,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述其形成原因并进一步讲解自由曲流的发展过程。在微课引入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河流和河流地貌展开综合性探究,主要分析河流对地貌的各种影响。因为这个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兴致很高。这样,利用实景微课,教师成功地引入了生活化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将水文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地理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生活化素材创建问题情境,开展室外实践活动拓展地理教学场所,并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景微课教学。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将教学的场景置于生活中,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场景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其地理知识并提高其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路建强.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路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81.
[2]季王杰.借助生活化教学构建高中地理智慧课堂探赜[J].成才之路,2019(26):80-81.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实践活动;问题情境;实景微课
任何学科都源自于生活,也必将在生活中展现出其价值。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的场景转移到生活中的一种方法,能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故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开展生活化课堂迫在眉睫,教师也需要利用各种策略不断地推进高中地理的生活化进程。
一、引入生活化素材,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
在现代的探究式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建极度重要。然而在过去,教师的问题情境创建多用课本上的素材,理论性较强,所选区域也较为陌生,在缺乏形象化展示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充分理解问题情境,高效地解决问题。生活化素材在让学生将问题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引入生活化素材,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让学生能更加充分地代入场景,高效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逆温”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素材引入探究情境。“同学们,你们见过这样的场景吗?”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一幅图片,图片的内容为:火电厂的废气直冲而上,到一定的高度停滞,向四周扩散,像一个伞一样将整个城市笼罩在其中。尽管有些学生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但也见过火电厂,故能对火电厂废气这种奇异的运动方式产生好奇心理。“在我们日常的印象中,烟气的运动无论怎样偏移,其总体都是向上的,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教师可以引入逆温的概念,教授学生烟气向着“高温低压”处运动的原则,而且可以展示出更多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逆温这种现象。之后,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逆温会导致什么后果,而通过图片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也能成功地联想到中国近年来突出的大气问题:霾。这样,通过引入生活化素材,教师形象地创建了探究情境,对学生理解新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室外实践活动,拓展地理教学场所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而地理实践力则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地理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而后两者是立足现实生活的,符合生活化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拓展地理教学的场所,开展室外实践活动,在推进生活化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在“固体废弃物及其污染”這一节,教师就可以开展主题为“我们身边的污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区域,对其中的固体废弃物进行调查和研究。污染源包括点源、线源、面源,而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也需要学生注意这一点。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次碰到污染源都进行拍照和定位、记录,而经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所处城市的固体垃圾污染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下一步,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探究碰到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来源(工业、农业、生活等),并就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样,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场所转移到了室外,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三、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景微课教学
高中时间短、课业重,而室外的实践活动是一项耗费时间较多的活动,必然不能时常开展。实景微课是教师将微课视屏的录制场景置于生活中的一种微课,它不仅有着微课视屏“激趣”上的优点,还能将生活化场景有效地引入课堂教学中。故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景微课教学,让学生有效地将知识与生活中的场景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水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实景微课。在实景微课的录制过程中,每经过一个典型的水文地貌或者水文现象,教师就可以驻足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如经过河流阶地,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述河流阶地的定义和形成原因。经过离堆山,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述其形成原因并进一步讲解自由曲流的发展过程。在微课引入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河流和河流地貌展开综合性探究,主要分析河流对地貌的各种影响。因为这个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兴致很高。这样,利用实景微课,教师成功地引入了生活化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将水文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地理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生活化素材创建问题情境,开展室外实践活动拓展地理教学场所,并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景微课教学。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将教学的场景置于生活中,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场景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其地理知识并提高其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路建强.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路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81.
[2]季王杰.借助生活化教学构建高中地理智慧课堂探赜[J].成才之路,2019(2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