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中:心系中医 传承发扬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f3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父习医二十年,
  尽得真传满腹装。
  父之光芒深在心,
  立志传承父精髓。
  中医国宝神奇在,
  毅然世代永相传。
  苦钻笃学提医术,
  只为救死扶伤者。
  育子从医继家业,
  三代共为耀中医。
  父之精髓在心中
  来到陈耀中先生的诊所,面积不大,但摆设得井井有条。第一次的见面,就被陈耀中先生的亲和所感动。
  陈耀中先生递过一本书,书名是《陈应龙针灸医案医话》,翻开书面,是一张‘1984年2月7日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时与陈应龙院长亲切握手’的合影。“与邓小平同志握手的人是我父亲。”陈耀中先生说。看得出那是一份崇拜和自豪之情。
  “我父亲原先在越南生活,后来因学习中医回到祖国,并在上海拜师在名医鲍芳洲博士门下学习中医的催眠与精神疗法(即用心里暗示的方法)给病人治疗,当时和我父亲一起学习的还有现在台湾著名的催眠大师徐鼎铭教授,之后父亲得到了鲍师祖的真传,学习了精神学催眠术疗法,同时还学到鲍芳洲医师的‘灵子术’气功真传,用来救济世人”。
  精神疗法和灵子术气功疗法无疑让陈耀中先生父亲的医术锦上添花,他活学活用,用自己所学医识救济无数人,这一点让从小就目睹父亲救人场景的陈耀中先生印象深刻,学医之愿望开始在他心中掀起涟漪。陈耀中先生认为父亲医术高明之处还在于针灸医术,“我父亲从事针灸医疗工作半个多世纪,他的针灸手法很独特,有时通过艾灸来打通筋骨。经常给那些失眠、头痛患者以针灸治疗,效果非常显着。正是因为父亲的一手好针法,过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国外病患也闻名而来治病”。正是父亲的精湛医术,不仅让他感觉到了父亲的职业伟大,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深觉国粹需发扬光大。日后的陈耀中先生开始跟随父亲习医,苦苦钻研,竭尽全力于临床与习学中。
  先父无私光荣的一生深深影响了陈耀中先生的人生,对他来说,习医和从医生涯不仅让他继承了父亲的宝贵精髓遗产,也让他继续肩负起父亲救死扶伤的光荣责任,同时也激发了他决心传承中医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耀中即光耀中医
  人如其名,从陈耀中先生的名字里就看到了他的责任与使命,耀中即光耀中医文化,也许这正如其父所想,才会给予他这一特殊意义的名字。陈耀中先生没有让父亲失望,他一直努力的在国内外传播着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即使遇到困难也不妥协。
  出生于越南的陈耀中先生于1965年回到祖国生活。读书期间他开始学习父亲医术,并跟随父亲在厦门中医院共同工作。十年间,他将父亲的三大医术精髓熟练于心,带着父亲遗传的医术和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陈耀中先生1985年来到香港开起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诊所,诊所虽不大却承载了陈耀中先生心中的大抱负。他期望能够在香港这片陌生的环境里用自己所学的传统中医学救济患者,同时也能传播中医医术,这既自豪也任重道远。
  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身怀国医知识的陈耀中先生在香港的传扬路程中困难重重。“香港人思想西化了,觉得西医治疗最好,病人请假看病,中医不能开请假证明,只有西医才能批准请假”。现在香港成立了“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有了注册中医。现在注注册中医也可以给病人开请假证明了。
  香港的历史背景导致香港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深,从而思想一直被西方文化影响着。大的环境背景让陈耀中先生的扬医之路举步维艰,但是路还是得一直向前走,陈耀中先生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既定的决心与行动。“起初来香港,没人认识我,后来就自己教书,慢慢的经常向人们传播中医文化,也参加了香港中医学会,参加各种活动,为的就是让大家知道中医。”陈耀中先生说。
  父亲教与陈耀中先生的灵子术精神疗法,他苦苦钻研,并亲自去往台湾拜访先父的学友徐鼎铭先生,在徐鼎铭先生身边学习的那段时期里,他亲自实验了这疗法,感受到了病人不用吃药,靠精神治疗的神奇之处,并决心深造学术,回港开始办班,让更多人知道这一特色中医治疗方法。
  在父亲身边学习针灸十多年,陈耀中先生的针灸技术得到父亲真传,他熟练的将针灸技术运用于内外科和妇科疾病中,使得诊所的经营范围全面而专业。这是父亲赐予他的财富,也是他自己宝贵的财富。
  起初来港的陈耀中先生正是靠着这番不放弃的精神,局势开始慢慢发生好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来到陈耀中先生的诊所谘询治病,并且对治疗效果也是非常满意,这让陈耀中先生喜出望外。同时,他的传播对当时的社会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中医优势大,一些发烧和神经系统的病西医治疗还是有点欠缺的,但是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等技术可以疏通脉络,缓解病症,中医未来肯定是光明,路也会越来越宽。发现香港人现在越来越重视中医医术,甚至有些国外人士也在开始学习和研讨中医。”陈耀中先生的言语透露着欣喜,因为传承中医文化之路并非自己一个人在前进,而是有一支强大的队伍并驾齐驱,身上的责任和重担扛的越来越有力。
  与子共承耀中医
  传承中医,陈耀中先生从没有止步,他将自己毕生所学悉心教给自己的儿子陈英晖先生来完成传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带着家族的心愿和责任继续走在中医文化的传播路途上。
  陈耀中先生的儿子陈英晖先生是一名年轻有为的中医师,目前正在攻读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是仁爱堂暨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临乐教研中心高级医师。他会经常出去讲课,为大家传播中医文化,并开始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的责任。
  陈耀中先生为了推广中医学,决心将先父陈应龙先生的经验博学以书册记载,同时自己也将多年行医的工作总结和特色治疗方法刻之书籍,在他们的编撰下,陈耀中先生相继出版了五本中医书籍,其中一本《陈应龙针灸医案医话》不仅是纪念已故先人的书籍,同时还是传播国医医术精髓医书。陈耀中先生之后还亲自编写了《针灸节要》、《针灸讲义》、《浅针疗法》、《灵子术精神疗法》进行出版发行,他的用心可谓良苦,这就是他的责任。
  现如今,陈耀中先生和其子陈英晖共同经营着诊所。有时候,陈耀中先生还会亲自上门问诊,为不方便来诊所的患者送去服务。医者之心仁慈有之。除了日常的工作以外,陈耀中先生还喜欢运动,经常练习先父传授的气功,听听音乐,这些爱好让陈耀中先生身心健康,活力依旧。
  翻阅陈耀中先生编印的书籍,看到了三张既相同又不同的照片,相同的是这三张图片都是医生为患者扎针的记录,相同姿势,相同手法。不同的是,这三张照片的主人公分别是陈应龙先生(陈耀中父亲)、陈耀中先生、陈英晖(陈耀中的儿子)。从中,我们看到的不止是三代医师救死扶伤的场景,还有代代相传,不止步的传承精神,坚持就是他们对中医传承的态度和决心,医者美德尽在此。
  【陈耀中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祖籍福建,现居香港
  香港全科注册中医师
  现任厦门市中医药学会会员
  福建省气功学会会员
  中国针灸学会厦门分会理事
  香港中医学会会员
  厦门越南归侨会会员
  厦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
其他文献
裨益香江杏坛,支持国粹发展;  中西交融合作,共筑健康之道。  叶旭祥博士退休後的再次进取,  细微的分类、跨行业的突破,  进入新的行业,爭取新的荣光。  提出新的观点,促进新的合作。  疗效独特的中医  由化学老师转型为註册中医,既是偶然也是机遇,因为药疗知识建立於化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因此,叶旭祥博士离开讲坛後,又成为香港大学学习中医的学生,加上其家族有中医的背景,於是得心应手习得中医国粹。 
期刊
【本刊讯】2012年11月23日,高氏港澳宗亲联谊会庆祝成立暨第一届理事就职典礼假尖沙咀龙堡国际酒店隆重召开。高克明担任第一届理事会会长,高章义、高永乐担任常务副会长,高聪群、高锦端、高晓荣担任副会长,高铭宣担任理事长。当晚,来自两岸四地及海外的高氏宗亲纷纷聚首,济济一堂。  在就职典礼上,会长高克明先生介绍该会2008年开始酝酿,2009年成立筹备小组,经过大量研究和联系,并于2012年举行了一
期刊
艺术的发展需要土壤、空气和阳光,  身为香港艺发局主席的王英伟先生,  以突破性思维,思考艺术,  以商业性眼光,看待艺术,  以多方位扶持,培育艺术,  从环境、空间、交流活动、政策倡议等出发,  开创全新的发展模式,培育了一大批艺术人才,  大力推动了香港艺术的开拓与创新,  旨在使香港成为一个充满生气、  创意和多元化艺术之国际大都会!  携手艺术 寻求发展  香港艺术发展局(艺发局)创立
期刊
犹是少年时,他将热情的眼光投向了传统中医。  因缘际会的人生舞台,他先后变换着不同的角色。  在担任公职人员时,他忠诚执法,为民服务;  退休后,他拾掇起中医事业,妙手仁心,治病救人。  对梦想的执着,是前行的动力,  他以坚守的姿态延续着杏林佳话,  赠医施药,回馈社会,  他以热诚的奉献播洒福音。  这就是徐泽仁医师,  医德为本,医技为用,  在弘扬中医精粹的路上他始终是鞠躬尽瘁。  燃情中
期刊
【本刊讯】11月9日至12日,吴翼翚六合八法拳国际联盟总部第一届全体会员周年大会在香港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名家、代表等共同见证了此次盛会。期间的周年大会,由国际联盟会长吴英华先生主持。秘书长金彤先生等主礼。  在大会宣布联盟总部揭牌仪式之后,吴英华会长发表了讲话,“希望通过本次年会,将吴翼翚六合八法拳这一集竞技、健身、防身、修身、养生、处世为一体的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展示出来,能被更多的人了解
期刊
生动比喻,趣味教学,  文以载道,寓教于乐。  乐观修身,多姿多彩,  东西融汇,巧妙爱国 。  关伯伦先生的种种努力,  包含着幸福和快乐,  化为一颗颗晶莹的汗珠,  汇入欢乐的海洋。  爱国 坚定不移  关伯伦先生是一位很有感染力的人,经常用幽默的语言、自然的动作让身边的人能感受来自他身上的快乐。他是很多公司的专业管理顾问,拥有“公司医生”的雅号、又是出色的心理谘询师、教育家、中英文演说家…
期刊
游刃于酒店投资开发谘询业,  在业界,他亲力亲为,  成为客户满意的黄金顾问,  生活中,他潇洒乐观,  享受生活;  社会上,他大爱无疆,  默默付出。  传统工科生的华丽变身  上世纪60年代,浓厚的教育氛围渲染着整个社会,读书对那个年代的学生而言是一件人生大事,当时的大众风气认为,男孩子学理工科才会有出息,这样的说法一经流传让许多男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理工科,成为传统的理工科男,而学生时代的石
期刊
排忧,所以大声呼吁,  考察,只为合理建议,  他以最大的诚意,代表一个群体,  以不懈的专注,希求一种共鸣,  十年磨一剑,作为行业的领头人,  他的努力,一旦投入了,就不会停止!  为行业喜 为行业忧  澳门融合堂鲜肉行总商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社团,自澳门开埠以来,已存世近九十年。出于团结、融合之心,最早的一批鲜肉零售者创立了它,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会员权益,促进行业繁荣,从而为澳门居民提供新
期刊
香港亚洲电视日前举行2012感动香港年度人物颁奖礼,曾宪梓等人士以爱心奉献、服务社会、自强不息的事迹和精神,荣获感动香港年度人物。获得2012感动香港年度人物分别是:鲜鱼行学校校长梁纪昌、香港企业家曾宪梓、街头义工周树德、帮助丧亲者的义工杨明燕、骨科医生潘德邻、眼科医生周伯展、苗圃行动创办人蔡兆明、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副主席梁子微、长者夫妻义工吴观清和张喜朋、残疾运动员及展能艺术家杨小芳。  这些
期刊
何来天赋于画艺,  兴趣相随伴一生。  东方国艺渊博在,  苦练多年悟其文。  画品人品兼有之,  精益求精传师承。  花鸟鱼虫赋灵性,  意境玄妙悦人心。  个展联展遍四方,  合家齐力喜融融。  自学立本 拜师学艺  作为岭南派大师杨善深、赵少昂的得意门生,何东爱女士算是杨善深大师众多学子中的独秀之花,既继承了杨善深老师的传统画法,又汲取了赵少昂老师的作画优点,作品新意不断,富有个性。何东爱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