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熟 读懂 读化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z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多年小学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一套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可用六个字概括:读熟,读懂,读化。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
  读熟。这是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能熟练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从三年级开始,这一过程就应该训练学生自己去完成。在课前,老师要安排预习,明确预习要求。
  1.初读课文,标记不认识的字及新词。2.拼读课后生字,并用生字组词。3.查词典结合课语文中的句子试着理解新词,并造句。4.再读课文,读到基本熟悉课文内容。
  刚开始时,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去完成,教师进行预习指导,并检查预习完成情况。到学生熟练后,可让学生在课外自行完成。上课时,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并根椐本地方言特点让学生标注易读错的字。而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到流利为止。
  读懂。教师根据课后练习和本课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三年级提倡轻声读,四年级在这时就要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边读边想,读读想想,想想读读,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问题时大都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1.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复述。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要求试着让学生去理解,并试着表达出来。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中心句或最能体现思想感情的句子、段落。4.围绕作文训练,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用得最好的字、词,写得最好的句子勾划出来,并能说明理由。比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等等。
  让学生就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并对学生突破不了的难点,理解不了的重点作讲解。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再次范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领悟。
  朗读技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文的情感基调
  课文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就是课文的情感基调。人有喜、怒、悲、恐、惊、忧、思七情,在一篇课文中,情感往往是不断变化的,但无论怎样变化,它总会有一条情感主线贯穿首尾,这就是课文的情感基调。它决定了朗读这篇文章时的语气,必须首先弄明白。比如,有的文章用欢快的语气去读;有的要用悲痛的语气去读;有的用轻松的语气去读。用什么语气作为基本语气,要从课文的情感基调去考虑,虽然其中会有变化,但基本的语气要把握住。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其情感基调是沉重而忧伤的。虽然其中不少情节冲淡了这种基调,但大体都应该是这样的。特别是文章的结尾,以小女孩跟着奶奶飞到天堂而结束,此处小学生就不易把握,会把语气变得欢乐而轻快。其实这是一种以喜写悲的手法,其基调还是悲伤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要用悲伤的语气来读,但在悲伤之中,带着对小女孩的同情与祝福。
  二、根据情感基调来运用朗读技巧
  1.语速的快慢变化。应该知道的是,人的语速快慢是受情感控制的,而不是以速度来控制情感。这一点,是很容易体会的。
  比如,人高兴时、愤怒时、激动时、兴奋时、受惊时,语速都会变快。而在悲伤时、忧愁时、痛苦时、害怕时、思虑时,语速会变慢。平静时、轻松时、悠闲时,语气是平和的,不快也不慢。
  让学生明白并体会到这一点后,才能根据课文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语速,而不是用语速人为地改变课文的情感。
  2.力度变化。朗读时轻重的变化,称为力度变化。轻重变化亦是受情感趋使的。人在激动时、兴奋时、愤怒时、惊恐时,说话的语气都会加重。而在,轻松时,忧伤时、思虑时,力度会变轻。同样是以情感带力度,而不是以力度来控制情感,那样会改变课文的情感基调,读来让人啼笑皆非。
  3.音调变化。朗读时,声音的高低变化也是受情感的支配的、愤怒时,兴奋时、受惊吓时,音调都会明显变高,而悲伤忧虑时,音调会变得低沉。
  4.停顿。停顿在朗读中也是需要认真处理的,其同样受情感的左右。在朗读时,有标点符号的停顿以及段落之间的停顿,还有因为情感需要而产生的停顿。先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及段落停顿,再让学生体会情感停顿。
  读“化”。化,有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通过反复的读,包括朗读、默读,让课文中的字词句、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融入学生的语言体系中;课文的思想融入学生的观念中;课文的感情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中;课文中的美融入学生的审美情趣中。这是课文被学生所化。二是融入学生知识体系、情感体验、审美情趣中的课文内容,反过来影响学生、改变学生的过程。
  这两方面是同时发生的,其作用是相当奇妙的,其方式是潜移默化的。
  小学作文教学是很多老师头疼的事。其实,并没有必要讲太多的写作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读课文,反复读,坚持读,让课文中的字、词、句在不知不觉间改变学生的语言体系,让课文的思想感情影响学生的思维观念,让课文美的因素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如果老师再适当地加以指点,在字词的用法,句子构成,文章的结构方面作一些指导,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更上层楼。
  除了读课文,课外阅读也是非常有益的补充,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也是极为有用的。一个喜欢读课文,喜欢阅读课外书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一定不会差,这就是读的作用。
  读熟,读懂,读化,围绕一个读字来教学,各种教学中的难点都会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职教改正在大规模进行时,本文就近几年来对《电路识别与电工操作》课程进行教改的思路、方法做了详细地介绍,并提出了其中遇到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改做了相应的总结和探索。  【关键词】电路;教学改革;学习情境  一、教改课程的设计  如今,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问题,也开始做出相应的调整,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入职业教育,以项目式教学贯穿整个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是优美的,但在许多学生的眼中却是一成不变的,很多老师的课堂没有体现出语文课本身的美学。同时,新课程的改革又使一些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过于自由,放任课堂。这一切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标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学原则。笔者从老师身上存在的“匠气”角度分析问题,进而整体提高教学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匠气;改革;灵性  一、方法上的“匠气”——生搬硬套  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于
期刊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育言语应用才能。《新课程规范》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起和培育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构成有效的学习战略;使学生构成一定的综合言语运用才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英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喜爱英语教师和英语课,从而提高英语
期刊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合理运用,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让语文课堂充满阳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而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能引发学生极大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如《桂
期刊
【摘 要】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常常流于形式,而本应承担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主渠道作用的班会课也流于形式,班主任缺乏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忽视了正面教育在学生品德养成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将班会公开课制度化,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把班级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人格,同时造就一支与时俱进的班主任管理队伍,并努力形成校本特色。  【关键词】中职;主题班会;德育;机制  一、开设主
期刊
【摘 要】美国大学的教育越来越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考察美国西北拿撒勒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此为借鉴,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改进。  【关键词】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迪  近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西藏高校创新人才,除了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以外,还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能够学以致用出创新成果的人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世纪以来,美
期刊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探索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嘉应学院举办大学生村官班的实践,提出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从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打造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等方面着手的启示。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概念和作用的阐述,结合企业调研,深入分析了优秀企业具备企业文化的共性;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吸收与融合企业文化的精髓,进而提出校园文化引入企业文化的可用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文化融合途径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与作用  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企业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寻找经济增长落后于日本的原因、反思管理过程中存在的
期刊
【摘 要】政产学研合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和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亦称重庆安全工程学院)为例,搭建合作平台,全方位、多渠道促进政产学研合作,努力实现了社会、学生、学校和企业共赢局面。  【关键词】政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来,中国高校和企业对产学研结合的教育理念、办学实践以及合作过程中,对高校、企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部分高校和
期刊
【摘 要】“互动式教学”是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展教学的领域,培养和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互动中得到快乐的同时,切实提高自身的演奏能力。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器乐选修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