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美育中薪火传承番禺非遗文化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番禺的“非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这对小学美术教育而言无疑是一块沃土。美术教育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美育课堂引入传统的民俗文化,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从中追寻本土文化的根与魂。
  关键词:“扒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儿童美育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历史神话典籍《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中国是龙舟的故乡,有两千多年的龙舟竞渡历史。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舟文化。关于龙舟竞渡的起源,民间与学术界众说纷纭,大部分说法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起源于公元前278年,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是端午节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
  番禺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底蕴,龙舟文化既是番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力量。番禺“扒龙舟”的风采不仅是一种民俗活动、民间工艺和民间技艺,更是一种民间艺术。龙舟的式样、龙船景,龙船的制作、龙头装饰、龙舟装饰,龙舟竞技的龙舟鼓点、龙舟旗语等方面,都与民间美术、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杂技相关。它们承载着番禺人的乡土情谊,传扬了一种和谐共处、家庭和睦的文明精神,这种精神能够增强人们的凝聚力。
  中国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密切,渗透着丰富的美学元素,把这些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民间艺术引入儿童美术课堂中来,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文化情操。在美育课堂中引入传统的民俗文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从中追寻本土文化的根与魂。对于番禺的外来户籍的学生而言,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现在的生活环境,更好地认识脚下的这片土地。
  一、感受本土民间文化的艺术之美
  番禺民俗文化兴盛,本土文化异彩纷呈,它们是番禺人不遗余力地秉持活化传承传统文化原则的结晶。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已渗透进了番禺人的骨髓里,在敬畏、热爱、参与、狂欢中,更因勇立潮头、团结协作、力争上游、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的根植,它们早已融入人们生活中,塑造了番禺人积极向上、魅力四射的健康形象,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浸濡下阳光、向上、自信、从容的精神面貌。
  番禺的龙舟文化不仅限于龙舟队的叱咤风云、扬威四海,更在于全民参与下激情洋溢的欢乐共享。从四月初八起龙船,至五月初八,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番禺地区的河涌到处都是来往穿梭的龙舟,到处都是携家带口看龙舟、吃龙船饭的喜气洋洋的人们,一派盛世和谐的景象。
  美术课堂引入龙舟文化,从龙舟的制作工艺,到龙舟的起龍、采青仪式,扒龙舟中的龙舟会、龙舟景、龙舟饭、龙舟斗标,到藏龙仪式,详细地跟学生解说。在课堂上,有学生的家长参与扒龙舟活动,这些学生对龙舟文化相对了解得更深入一些,在邀请他们分享龙舟文化时,脸上自然地洋溢出对龙舟文化浓厚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建构本土龙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
  针对番禺本土龙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深入研究,挖掘其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创新及探究如何让其得以持续发展。通过研究龙舟文化的历史背景、龙舟运动的起源、龙舟习俗、龙舟传说、龙舟歌等方面探究,龙舟竞渡一直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一项集娱乐性与竞技性于一体的水上运动项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活动,几千年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随着广州经济的迅猛发展,龙舟竞渡的气氛不但没有削弱,反而不断注入新鲜的、当代的元素,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龙舟文化。
  在儿童美术课堂中弘扬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和“齐心协力,不甘人后,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在美育课堂中研究龙舟文化有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土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在儿童美育中通过以下几点对龙舟文化进行研究:1. 利用本土人文资源,挖掘其中蕴涵的教育价值,以形成适宜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并形成新的教学模式。2. 创设丰富的、多元的美术教育氛围。3. 从学生的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身心发展出发,开展适宜学生美术发展的新课程模式。4. 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变化,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开展丰富、各有特色、异彩纷呈的本土龙舟文化美术活动,结合课后调查、探究的形式进行。
  三、让优秀的民俗文化植根学生心中
  在岭南,每届端午,龙舟竞渡,万人空巷。对于龙舟的狂热,与当地人的信仰有关。岭南一带的人们认为,每年端午的龙舟竞渡可以驱除瘟疫,消除灾祸,预兆丰年,故当地有“龙船扒得快,今年好世界”的俗谚。龙舟,广府人称之为“龙船”“划龙舟”为书面语,是龙舟竞渡的意思。在粤语中“扒”与“划”同音,“扒龙船”的“扒”就是“划”的意思,一个“扒”字表现出岭南划龙舟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人间施惠泽,海若显灵通”“哟呵”声起,众人齐拉绳索,龙舟“出水”,浪花飞溅,泼水嬉戏,龙舟竞渡……这些精彩瞬间,拼接成了龙舟文化节万人狂欢的画面。每年的龙船景都有五六十艘龙舟参与。龙舟竞渡将水乡的人文情怀,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龙舟文化、龙舟人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龙舟文化凝聚宗族情,“蛟龙”竞艳河涌展风采。在保护番禺传统文化、提升本土文化氛围上,我们的美术教育更应该责无旁贷,大力将番禺人勇于向前、敢于创新、奋勇争先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
  珠三角地区的龙舟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一叫“扒龙船”,一叫“斗龙船”,前者是表演,后者是比赛。通过美术课堂上收集和分享的各种龙舟文化,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扒龙船分为两大类:游龙和赛龙。
  游龙的龙船注重装饰风格上的新颖、华美和表演技巧上的整齐、划一等方面。游龙(也叫文龙)就是只装有龙头龙尾,且都比较大、装饰华丽,高标罗伞,锦旗林立,装饰华丽,插上色彩鲜艳的高标、彩旗、罗伞和龙头、龙尾;在船中处配备铜锣、大鼓、唢呐手和神龛或神楼。龙船按锣鼓节拍一边慢扒游弋,一边吹奏乐曲,还有人在龙船头、尾部挥舞彩旗吸引观众。   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是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广东音乐,也是广东音乐兴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赛龙夺锦》原是一首丝竹乐曲,后来为了表现乐曲的气势,改编为吹打乐合奏形式,增加了唢呐和打击乐器,全曲以曲首的音调为基础,加以不断衍生和发展。并从表现龙舟竞赛的内容出发,借鉴外来作曲技巧,大量使用模进和变形等手法,是我国传统乐曲中较少见的。乐曲开头以唢呐吹出号召性的引子,表示比賽开始。接着是乐曲的主题,逐渐活跃,表现了龙舟竞发,生气勃勃的景象。然后是比赛正式开始,情绪逐渐热烈,并增加了打击乐,刻画了龙舟在水上前进的形象;随后速度进一步加快,节奏多变,犹如龙舟你追我赶,气氛相当热烈。最后吹响唢呐象征比赛结束,结尾再现了前一段的曲调,表现了龙舟在碧波上自由荡漾,令人心旷神怡。
  锣鼓声声,鞭炮阵阵,每年端午开展的龙舟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展现龙舟文化的风采,促进龙舟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近几年,番禺许多乡镇的龙舟竞艳活动现场既有醒狮表演、曲艺展演、游园活动、美食活动,又有龙舟文化展览、龙舟文化文艺展演、游龙竞艳。
  龙舟竞渡,无不以得胜夺标为上,船员皆戮力扒桡,奋勇争先,以致斗罢“汗血满船,油衣尽赤”。其气势、其斗志,无不令人惊诧。每当“龙船景”时,河涌两岸,彩旗飘飘,观众如潮,大家尽情欣赏龙舟竞艳,体验龙舟风情,感受龙舟文化。“敢为人先、齐心协力”是龙舟精神的核心,更是广府文化的内涵。
  吃龙船饭是广东省地区传统民俗,珠三角地区水乡龙船文化的重要一环,每年端午节期间,每每划完龙舟,都会组织在一起吃龙船饭。对于村民来说,划龙舟是对神的敬仰,“食龙船饭”是龙舟活动的重要仪式之一,龙船饭被称为“圣食”。龙船、龙帽、龙船衫、龙船饭都被视为神圣之物,寓意一种好意头。村民认为,吃了龙船饭就是吸纳了“龙气”,使人龙精虎猛、精神振奋、吉利平安,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在端午节期间,分食“龙船饭”,使村民得以惠沾龙气;而围餐则以共食的方式,使村落之外的亲戚朋友亦惠沾龙气,村民借此庆叙亲谊,增进联系。
  珠三角一带,端午龙船节一般从五月初一到五月初十,最迟至五月十五,各地的龙舟渐次偃旗息鼓。龙头、龙尾供奉在祠堂和村主神庙,龙身则陆陆续续深藏于村中的河涌,等待明年的起龙仪式。
  我们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翻阅书籍、百姓口口相传、欣赏龙舟的摄影图片、观赏龙舟文化的视频等方式,让学生重温龙舟文化。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研究龙舟文化:龙舟的历史;龙舟的风俗;龙舟的种类;龙舟的精神。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了解番禺龙舟文化有很强的地域性、群众性、竞技性及民俗信仰,龙舟文化除了体现团队的合作及顽强拼搏的精神外,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种方式,而赋予龙舟文化的灵魂则是龙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龙舟精神。
  四、在赏析作品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在美术课堂上通过小组分工收集有关龙舟文化的材料,教师准备有关龙舟文化的精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回忆、探讨、分享和创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学生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自内心、言之有物的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表现能力。
  在创作龙舟文化的美术作品时,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通过引导学生用记忆速写画龙舟、线描想象画龙舟、儿童装饰画龙舟和手工制作等方式多元化的艺术创作来表现龙舟文化。同时我们也在学校的儿童油画特色课程中引导学生用儿童油画的形式表现龙舟文化。
  在美育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和创作与龙舟文化有关的作品,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消化乡土文化与艺术的内在关系,让艺术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直接与民间的艺术活动进行对话,充分了解了龙舟文化的本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美育课堂中深入学习龙舟文化和创作龙舟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通过了解本土文化的历史、风土人情,充分感受本土文化的情怀,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尹少淳.走进新课堂: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谢丽芳.民间美术进课堂——薪火传承中的“蒲公英行动”[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
  [4]侯令.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王国强.岭南龙舟文化[D].广州:暨南大学,2006.
  [6]张建世.中国的龙舟与竞渡[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7]李瑞歧,杨培春.中华龙舟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其他文献
2007年11月11日,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本届比赛为“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的资格赛,共吸引了8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参加,是历届世锦赛中参赛国家和地区及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本届比赛共设套路比赛22项、散手比赛18个级别,决出40枚金牌。中国作为东道主,派出19名运动员参加其中的19项角逐。  据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中国
期刊
《致语文教师》一书是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智慧分享,全书从“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方面,提炼出关于语文教师成长的40项基本修炼。细细读之,一位孜孜不倦、乐此不疲的学者形象总会时不时地浮现在脑海中。“见贤思齐”,我想,不少教育者,尤其是年轻教师,渴望自己也能像余映潮老师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教学状况,用炉火纯青的教学技能将教学变为一门赏心悦目的艺术吧。通读《致语文教师》一书,我们不难找到余映潮
期刊
翻开余映潮老师的这本《致语文教师》,书中的文字没有阳春白雪似的华丽辞藻,也没有说教式的高谈阔论,有的只有一位长者以过来人的身份向你娓娓道来他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作为一名颇负盛名的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曾给了无数初入教学生涯的语文教师启发和鼓励。余映潮老师也在书中表达了对语文老师的期望和关心。而现在,我作为一名教师杂志的编辑,慕名而来,打开这本《致语文教师》,那些朴素却有温度的文字同
期刊
冰心奶奶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语文老师对她的影响,她写道:“下课以后我去找他谈话,他还给我介绍许多课外的书籍。那一年,我看的书最多了,课内的古典文学,像《琵琶行》,我到现在还能背。”可以说,语文老师是我们文学兴趣的启蒙者。  余映潮老师所写的《致语文教师》一书,跟读者分享了他做语文老师以来的一些见解跟心得,书本主要分为成长智慧、教学智慧和治学智慧三大部分,正如余映潮老师在主书中所写: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
期刊
余映潮老师在《致语文教师》这本书中真挚地分享关于语文教师成长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阅读交流后,现结合“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章节谈谈阅读体会。  在第一章节“成长智慧”中,余映潮老师谈到“练好基本功”。在编辑工作中,练好基本功是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因素和条件。对此,我们不仅要以《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为依据,在字形、词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遵从通行标准或通用原则,力求规范化。还有从实践
期刊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不断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为自身能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余映潮老师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将真实高效的教师发展之道集于《致语文教师》一书之中,每字每句都充分展示着其对教育事业的透彻了解和深度思考,这些养分亦可帮助我们从中汲取能量,注入教育编辑行业中。  谈教育,亦是在谈论教师成长、教学技能、治学策略。一个人的成长从来离不开坚毅的精神,在掌握正确方法的同
期刊
摘要:针对初中名著阅读复习课针对性不强、目标不明确、方法指导不到位等问题,笔者尝试开展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名著阅读专题复习课。一是分析学习起点:课前小测,批阅统计,明确复习课的学习目标;二是关注学习状态:分析案例,梳理标准,构建模板,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方法;三是评估学习结果:展示交流,对标评价,总结步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学情分析;名著阅读;专题复习  复习课是帮助学生系统复习知识、掌握
期刊
摘 要: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心智活动,能帮助儿童将杂乱无章的外部信息经过比较、分析、推断、归纳等方式处理和加工,并促进其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等思维品质的发展。文章以低年段的故事类绘本阅读教学为例,从运用“观察”这一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信息、绘本插图、文本结构、人物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观察;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思
期刊
摘要: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比较重要的教学地位。文章以课堂实录“赏动词之妙用”教学为例,呈现了初中语文渗透式语法教学方法的研究,课堂的主要环节分为导入新课、任务实施、作业布置。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播放语法微课让学生形成初步的了解,接着结合教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赏析动词之妙,借助中考题型和作业完成巩固练习,增强学生语法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式语法教学;考点链接;动词妙
期刊
摘 要:细细咀嚼《木兰诗》的语言,发现其并非只是简单刻画舍生忘死、英勇善战的女英雄花木兰形象,更立体地刻画了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平民英雄形象——替父从军,果断中又有丝丝担忧;立功后却选择回到家乡,回归平常生活,侍奉双亲。从整体上看,《木兰诗》,语言跳出严谨的格律形式,且语言通俗又形象,贴近生活、朗朗上口;且结构独特、主题鲜明——将更多的笔墨用在从军前和从军后,而非从军中,为的是凸显百姓对和平安宁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