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10米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wq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济桥,浙江省金华市的一条交通要道。它横跨滔滔的婺江,把金华南北市区连为一体。桥上人来车往,络绎不绝。在滚滚的人流车流中,有一个瘦弱的女子,正奋力蹬着自行车向桥顶冲刺。她,就是胡继红。(图1)(图2)(图3)
  1988年,从合肥工业大学硕士毕业的胡继红,在许多人羡慕的目光里,分配到一所大学教书。但没想到,仅时隔一年,她却悄然离开,和自己的丈夫共同进了一家乡镇企业。这让人们大为惊讶。在大多数人眼里,大学教师是一个令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而前途未卜的乡镇企业显然是个“泥饭碗”。那么,胡继红为什么放着金饭碗不要,偏偏去捧泥饭碗呢?
  胡继红:我那时最大的理想、最感到荣耀的事,就是当一个电厂的总工程师。到大学当教师,感觉还不是最大的一个梦想。
  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出身的胡继红来说,做一名工程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这家乡镇企业就遭遇重重危机,被迫宣告破产。胡继红失业了,到处找不到工作,只好呆在家里。后来,在一个朋友介绍下,做上了保险推销员。为了跑业务,风里来雨里去,疲于奔命。而每天必经之路,就是通济桥。
  胡继红:正好公司在江北,我家住江南,必须要通过这座桥。上班要过,下班也要过,有时跑业务中间还要过。每次过桥,我都感到像过一个无法逾越的关口。
  这座桥看起来坡度并不大,从桥下到坡顶,只有二三百米,年轻小伙子一鼓作气,就能轻松骑上去。但对身单力薄的胡继红来说,它却是一道怎么也过不去的坎。经常是拼命往上蹬,累得气喘吁吁,可最终还是不得不下车,推着上坡。
  胡继红:如果是风平浪静,还能踩得过去,一旦遇到风雨天,肯定踩不过去,离桥顶还有十米左右,就要下来推。
  那时候,跑业务唯一能依靠的交通工具,就是两轮自行车。按当时的经济状况,胡继红这辈子都买不起汽车。摩托车跑起来速度快,又不稳,别说是骑,就连坐在上面,她都觉得害怕。但要是骑自行车,一天下来实在太累。工作也很让她烦心,费了很大的力气,保险业务却没有多少进展。难道自己真的没用吗?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呢?
  倪捷(胡继红之夫):她非常失落。我觉得她实质上还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离开工程技术岗位会感觉不舒服。
  胡继红:因为没有自信,没有兴趣,自然没有什么成就,心里比较疲惫,再加上踩自行车,每天都是身心疲惫。下班后别说去烧饭、带孩子,什么都不想,连饭都不想吃,就是感到迷茫。
  不过,在胡继红的脑海里,一直有着一个童话般的梦想。什么时候,世界 上能有一辆不用脚蹬的自行车呢?
  自行车的发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第一辆自行车是法国人希拉克发明的。但那时的自行车,跟现在完全不同。现在的自行车,有链条,能让轮子转起来,而那时没有链条这个概念;现在的自行车,用橡胶轮胎,那时是纯木质结构;另外,现在自行车的车把,可以帮我们控制方向,当年的自行车不能控制方向。与其说它是帮助人往前走的一个工具,倒不如说它是一个让人受累的、很时髦的、但又很糟糕的一个发明。(图4)
  经过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一次次发明的推动,自行车在材料的选用,传动系统的改良,车轮的改进上,一天比一天更成熟。20世纪,这项诞生于欧洲的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中国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从城市到乡村,滚滚的车流,成为一道最为壮观的风景。凤凰、永久这些名牌自行车,是无数人的追求。
  倪捷:在北京看到一个企业在做镍氢电池,想用在汽车上。我说为时尚早。中国很多人骑自行车非常辛苦,这个电池如用在自行车上,会有非常大的市场。
  这番话后不到一个月,倪捷就接到一个电话,告诉他不用脚蹬的自行车已经有了,清华大学马贵龙教授,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辆电动自行车。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中国有5亿人骑自行车,如果电池动力上有突破,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当时在风险投资公司任职的倪捷,从中嗅到商机,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北京。
  马贵龙:海湾战争触动了欧美、日本能源上的神经,想要搞电动交通工具。中国在八十年代出现一件大事,就是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脱贫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中国有五亿人骑自行车。在这个大背景下,欧美、日本包括中国都启动搞电动自行车。(图5)
  第一辆电动自行车被带回到金华做路面试验。胡继红成了第一个以身试车的志愿者。一直以来的梦想,居然变成现实!胡继红非常高兴,但第一眼看到这辆车,心里又凉了半截。它实在太简陋,就是把一块电池绑在车上,连通上轮毂内的电机。可怕的是,它没有速度控制,只要打开简易开关,车子就会突然蹿出去,即使没摔倒,也要吓人一跳。
  胡继红:男同志胆子大一些,可以开一下。女同志80﹪以上的人肯定不适合。它非常原始,就是一个开关,没法调速。
  这辆还在萌芽期的电动自行车,胡继红花费了很大气力学习驾骑。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逐渐不再害怕,敢骑着上路了。这时候,她忽然发现,骑这辆车竟有意想不到的轻松。
  胡继红:那车一天只能跑五公里,江南江北有十几公里,不舍得用,平路上自己花点力气踩,到了上桥时,把开关打开,呼一下就冲过去了。人就这样,精神受物质制约,身体一旦轻松,就有一种理想展翅飞翔的感觉。
  这辆车实在太简陋了,经受不起频繁的实验。电机和控制开关烧毁了。没有了电力,这辆车又变成普通的脚踏车。但尝到甜头的胡继红,这时已无法忍受再用两腿蹬车爬坡了。一个火花,点亮了她的脑海。为什么不能动手,开发一款属于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呢?
  胡继红:这对于我来讲,正好是大学的一个梦想,实现电和机的结合。把像我这样的女性解放出来,我就要干这个活,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电动自行车项目迟迟不能通过审批,拿不到启动经费,怎么办呢?她决定,破釜沉舟,卖掉自己刚买的一套房子,在一个地下室里,找了几个工人,开始干起来。身边的人都为她捏把汗。看似简单的电动自行车,包含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数十项高端技术。国内一些厂家纷纷上马,开发电动自行车,但一个个都败下阵来。胡继红单枪匹马,一个弱女子,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自行车生产技术,她能行吗?
  胡继红:那个年代我们不仅有理想,有抱负,热血沸腾,还有点狂妄,认为可以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在我们心目中,谁是理想目标?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我们不怕别人没干过。
  电动自行车出现的年头并不长。但查一查书,发现早在1895年,就有人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包括奔驰公司、哈雷公司。一开始它们做的两轮车,用蓄电池驱动。跟现在的电动车,没有本质区别。后来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人们发现用蓄电池不如使用汽油、柴油省钱。在这种情况下,电动两轮车自然就退出了市场。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人们意识到,石油早晚有被用尽的一天,而使用汽油也不环保,所以欧美国家率先重新回到老路,纷纷尝试用电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为什么欧美国家起步很早,电动自行车却不是流行的交通工具呢?
  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发展电动自行车,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叫作“电力助动,脚停断电”。首先用脚踏,把自行车启动起来,然后再通过控制器,把电机发动起来,推动自行车前行。一旦脚踏停下来,电源就会自动切断。这种电动自行车制作水平很高,骑起来也很轻松,但是市场偏偏不买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马贵龙:欧美、日本的电动自行车必须脚蹬,非脚蹬不通电,影响了使用。购买者的欲望不强烈,与其多花几倍、十倍的价钱,还不如买个自行车。
  中国的电动自行车,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最早的研发者,没有死守自行车必须脚蹬这一信条,而是逐摸怎么造出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修得起的电动自行车。一要省力,二要省时,三要省钱,四要安全,缺一不可。要设计出这样的电动自行车,该从哪里下手呢?
  胡继红: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适配电机,然后要有一组电池,再要有一个能够便捷操作的控制器,最后还要有一个电池充电器,这四大件是最要考虑的事,也是最具有技术含量的构件。
  电池首当其冲。胡继红最早采用的是镍氢电池,但很快发现,镍氢电池不仅污染厉害,而且使用寿命太短,根本无法使用。而性能优良的锂电池,价格太高,不敢问津。最后,只剩下铅酸电池,技术上比较成熟,性价比也高。但当时没有人敢把维护保养要求较高的铅酸电池用在自行车上。胡继红就拿出当初跑保险的功夫,挨个打电话,实地考察,终于成功说服一家供货商,愿意提供铅酸电池质量保障。(图6)
  供货商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但也付出了代价。最初提供的电池,没用多久,就纷纷瘫痪,几乎全军覆没。为什么电池这么容易损坏呢?胡继红动起了脑筋。她拆开几块电池,认真研究,最终发现了一个秘密。
  胡继红:就是失水这么简单的故障,进行补水,就能恢复容量。原来的电池全密封,不清楚里面出了什么问题。改变结构,变成可维护,问题迎刃而解。(图7)
  接下来,就是控制系统。关键时刻,马贵龙教授雪中送炭,把自己研制成功的手挡调速技术无偿献出。这种调速模式用电路信号控制。这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出身的胡继红来说,轻车熟路,很快,新的控制系统完成了。(图8)
  马贵龙:尽管电动自行车速度较低,最高三十公里,但驾者找到了骑摩托车的感觉。产品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都要考虑用户的感觉。小小的调速转把,极大地满足了用户使用兴趣。
  电机,是电动自行车的核心部件。电机要装在轮毂里,这么小的一个电机,要驱动一个成年人的体重,机械结构能不能承受得起?齿轮会不会打掉?万一后座带人超重怎么办?过桥过坎如何驱动?这是天天在马路上跑的交通工具,出一丁点质量问题,都可能危及生命!
  倪捷:当时是有刷电机,它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如果管子烧了,电机直通,控制系统不起作用,会出现飞车,刹不住车。
  


  


  


  为防止飞车,胡继红绞尽脑汁,想了各种办法。先是把高速电机改成低速电机,不使用齿轮变速,通过线圈和磁场,变换所需要的速度。磨损减小了,噪音也降低了,但故障率依然居高不下。最后,她尝试采用新技术,把有刷电机改成无刷电机。这一下,胡继红惊喜地发现,故障率直线下降,飞车现象终于解决了,又一个坎迈过去了。(图9)
  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攻关,第一辆自己亲手打造的电动自行车终于诞生了。这辆在地下室几个人手工捣鼓出来的电动自行车,能让人放心吗?它的各项技术标准,能达到预期效果吗?胡继红心里没有底,要亲自测试。
  胡继红:自己做出来的,肯定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定要去抱一抱,欣喜地在路上桥上好好地过了一把瘾。
  还是这座桥,还是这个长长的桥坡。但这一次,胡继红骑着自己的电动自行车,毫不费力地就到了坡顶。
  胡继红:每一次沟沟坎坎时,都用一句话安慰自己: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是取不到真经的,特别是电动自行车这样一个行业,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也是国外没有做过的。咱中国人一手把它做大,这是我最感到荣耀的事情。
其他文献
2007年,澳大利亚。  埃娃·维兹涅斯卡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飞上了蓝天。  当时,在场的任何人都没有预料到一场致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埃娃(德国滑翔运动员):所有人都认为不会出险,能凭借急速飞行,逃离风暴。  杰拉德·阿梅赛德( 奥地利滑翔运动员):那是我这辈子见到过的最猛烈最狂躁的风暴。  埃娃:人们突然意识到,我们是在引火上身!  2006年8月,世界顶级滑翔运动员埃娃·维兹涅斯卡,在瑞
期刊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叫罗圈里的村庄,村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悠闲宁静的生活。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在这片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下,竟然隐藏着数万年前一个惊人的秘密。  站在山顶向下俯瞰,村庄静卧在群山之中,而通过航空或卫星拍摄的照片来看,罗圈坑仿佛一只大碗,村子正好在碗底。(图1)  罗圈坑里,生活着70多户人家。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息繁衍,靠着脚下肥沃的土地,日子过得安稳惬
期刊
4亿年来,所有生物链顶端的掠食动物,都需要一张锋利而凶恶的嘴。  在生命无休止的较量中,随着掠食动物的出现,相应的防御手段也出现了,之后是最凶猛的掠食动物出场。  这是个血腥的杀戮和被杀戮、逃亡和追捕的故事,也是与嘴相关的故事。  食肉动物猎获食物的各个环节,都运用其强有力的下颚和锋利的牙齿。在动物家族中,哪种动物长有最强大的下颚呢?动物的下颚和牙齿的变化,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发生着哪些变化呢?  现
期刊
1950年初,一支30余人的国民党逃窜部队闯进黑竹沟,最终无一人生还。  1966年3月,一支勘探部队的两名解放军战士进沟测绘,从此不见踪影,搜寻的人们只在溪水边找到了他们留下的两支步枪。  1977年9月,四川省林业勘探大队两名技术员进沟调查,也是一去不复返。沟内不见尸体,也不见血迹,只发现一张他们包馒头的报纸。  除了骇人听闻的失踪事件,黑竹沟内种种诡异的现象也让人望而却步。  这些失踪事件是
期刊
近年来,我们都亲身感受到,气候似乎有些反常。天气会突然变化,从干旱到洪水、从寒冷到高温,让人难以适应。有关天气、气候的话题越来越多,其中全球变暖,被很多人所熟知。那么,什么是地球变暖,它与我们有多大关系呢?  危机开始  青藏高原,地球上最年轻、也是最广阔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它耸立于地球之巅,发育了众多冰川与河流,拥有牵动全球气候的惊人力量。然而,远古的青藏高原如今却显得更加青气氤氲——从印度
期刊
数千年以来,天花到处肆虐逞凶,造成世界大量人口死亡和不幸,中国人也深受其害。唐宋以来,中国的天花发病人数逐渐增多。15世纪之后,由于交通便利,人员来往更加频繁,天花开始在中国广泛流行。因此,关于天花的记载,史书上也逐渐多了起来。唐代官宦世家出身的王焘,经过数十年努力,编纂成医学巨著《外台密要》,其中记载:天行发斑疮,须臾遍身,皆带白浆。被清代皇帝赐名“高尚先生”的名医刘完素,在他的医书中这样写道:
期刊
湖南工程学院306宿舍发生了一件怪事儿,3个女孩子同时发现,室友魏秧子突然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而在此之前,秧子可是她们眼中的减肥楷模。(图1)  一、吃“三高”食品增肥  以往不管室友们怎样诱惑,秧子都不为美食所动。现在却突然专拣那些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的“三高”食物吃。几个小姐妹猜想,难道秧子受到了什么打击?秧子是个很乐观的人,即使遇到再烦心的事儿,也不该糟蹋自己的胃呀,在小姐妹的追问下,秧子
期刊
1935年,一位出身贫寒的广东少年,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南开大学化学系,其间因战乱辗转加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从一名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无机化学教育和教育改革。70多年时光中,当年风华正茂的少年成为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但他依然奋斗在教育岗位的第一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承着南开精神。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院教授申泮文。(图1)  2006年冬天,互联
期刊
美国旧金山银行保险库中有一颗巨大的珍珠叫老子之珠,也叫圣珠。该珠长241毫米,宽139毫米,重达14磅,它不是圆形,而像老人的头,这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海水珍珠。价值高达400万美元。(图1)  在“老子珠”未发现之前,有一颗珍珠叫“亚洲之珠”,它长约100毫米,重121克,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当时的波斯国王把“亚洲之珠”送给了中国清代皇帝乾隆,后来它被慈禧珍藏。(图2)  自古以来,珍珠以其洁白
期刊
香港自有电影以来,喜剧一直是主流。喜剧电影创作意识的真正兴起及规模的扩大,还是近30年间的事。此间,出现了一大批突破地域界限,让观众开怀大笑的喜剧影片,成了推动香港电影业繁荣的关键之一。  1973年,楚原执导了《七十二家房客》,电影改编自展现旧上海小市民百态的战前话剧,却巧妙地反映了香港时弊。影片票房收入远远超过李小龙的《龙争虎斗》,名列当年的票房冠军,更成功地让粤语片起死回生,堪称经典喜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