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数学教材,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m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对教材恰当、合理的运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能提升数学的实用价值,促进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 因此,教师既要尊重教材,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学生的发展. 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教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立足教学素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知现实世界与成人是不一样的. 就学习材料而言,儿童需要趣味化的教材. 现行教材大多是静态的、成人化的,缺乏儿童情趣. 因此,在“再加工”教材时,要力求立足学生“视野”,变“成人化”为“儿童化”的呈现,增强趣味性,促进学生参与性.
  例如,教授“7的乘法口诀”时,先用动画引出小朋友喜欢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矮人给白雪公主过生日,美丽的画面立即吸引了学生. 再让学生计算小矮人手中一共有几个气球. 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在课尾设计七个小矮人的一首小诗,活动的画面,配上好听的声音,更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利用教学内容的生活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教师应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授“元、角、分”时,可以让学生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在游戏中学习. 在活动开始时,我要求每名学生准备了许多玩具、文具、食品,并把这些东西分类,在上面标出这些食品的价格,让学生每人准备足够的人民币进行购物,要求:(1)在进行购物时,要计算出自己买的东西一共用了多少钱?(2)全班比赛,交流,看谁能用最少的钱买最多的东西. 活动结束后,让每名学生说说自己都买了哪些商品,在进行购物时都学会了什么. 通过活动,学生不但学会了正确付款,会进行换算,也明白了在进行购物时要讲礼貌. 就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关系密切,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学生通过表演,学会了知识,锻炼了心理素质,也活跃了课堂.
  又如在教授“确定位置”时,可以设计找火车上的座位,给楼房编门牌号码的学习活动. 再通过模拟影院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有关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三、抓住教材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构筑学生学习数学的广阔平台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的、能动的、有意义的构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材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线索,而不是只呈现现成的结论,教材的呈现方式应该适应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为此,我时常采用图画、对话、表格、活动、文字叙述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地开展数学学习.
  如教授“有余数的除法”时,可先让学生分铅笔. 要求每人分得同样多,在小组里研究怎样分,并把分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在这样的活动中产生了与以往平均分东西时不同的情况,不是正好分完,而是有剩余. 例如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 面对这种新的情况,教材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即10 ÷ 3 = 3(人)……1(支),其实这个算式中的大部分学生是理解的,只有“……1(支)”是第一次见到,这时注明“余数”. 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了一系列活动,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又如在教授“不进位乘法”时,可先出示例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提出问题. 为了解决“3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的问题,需要计算20 × 3 = (根). 学生探索的算法多种多样,这些算法都有学生自己的思考,都有自己的策略,都有自己的创造,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的角度来讲都是十分有价值的,从解决这个具体问题来讲,这些方法都得到了正确的计算结果. 因此对每种算法都是应该肯定的. 但教材安排这道例题,显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帮助大象算出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而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四、把握教材问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提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能更好地满足每名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那如何把握什么时候提开放性问题呢?我的做法是:根据新教材有许多开放性问题的特点,关注学生的需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教材中的问题恰当地安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提出.
  这类提问一般可在导入新课环节中提出,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授“平均分”时,可创设两只猴子分8个桃子的情境,教师问:每只猴子可能吃几个?为什么?学生纷纷发挥想象并回答:一只猴子可能才分到一个桃子,因为它在摘桃子时偷懒,它应该分得少,剩下的给另一只猴子……学生能把8种可能的分法都说到了. 学生有了分的各种情况,认识“平均分”十分顺利,在学生思考问题的高潮中,把握好契机,适时进行总结:哪种分法分到的一样多?教师以学生猜测猴子可能吃几个桃子为中心进行开放,充分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其次这类提问通常放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进行,它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回顾反思,又是对课堂重点内容的强化. 例如,在教授“认识角”时,学生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作出角. 开放性提问:你能从生活中找出更多的角吗?这一提问,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课程改革以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我们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适度的“裁剪”与“拼接”,取其精华,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思维的发展以及数学思想的渗透等,以追求教学的最优效果.
其他文献
根据探测一号科学探测卫星的结构形式,建立卫星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模态、动力响应及稳定性计算,结合理论分析和以往的设计经验,实现对卫星结构的合理改进,最终得到了较为满意
<正>不等式选讲作为高考选考内容之一,是对以前所学不等式内容的加强、延伸和深化,通过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不等式的背景,从不等式的数学本质上加以剖析,从而提
【正】新课程理念下"解决问题的低效性"已经成为一个棘手问题困扰着一线教师们,尤其是低年级教材解决问题的呈现以图画式、图文结合式为主,造成一些缺乏经验的年轻老师也难以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运行2年多来,已在农业、林业、水利、地矿、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等20余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在西部大开发中,CBERS-1数据产品能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不仅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稳定的问题。随着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财务公开、村账乡代管、民主理
本文的方法是针对像卫星这样的大型复杂结构而提出的。它既包含了对物理参数的修正又包含了对矩阵元素的修正。除了可以修正刚度矩阵[K]和质量矩阵[M]外,它还可以修正阻尼矩阵
现代会计对人才的需要已由过去的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会计学科应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原则,建立一个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复合型、通用型和应
神舟-7携带的特殊固体润滑材料有4大类共7种,实验目的是为了把这些经过太空暴露的材料带回地面实验室进行化学研究,观察空间环境对材料的作用,同时将它们与地面模拟实验的材料进
【摘要】研究知识点的“前世今生”,有效地衔接问题,将知识点组建成体系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以正弦函数有界性为例尝试探讨这样一种学习方法.  【关键词】问题探究;有界性;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知识点具有“多重价值”——通过对其产生过程的深入探究可以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通过对其表现形式进行直接使用可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将其与其他知识综合应用可以派生出多样的题型,通过对其表达形式的发散
2007年6月21日,阿里安公司称,非洲区域卫星通信组织(Rascom Star-QAF)的Rascom-1卫星将于2007年第四季度搭乘阿里安-5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