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诉法修改后职务犯罪侦查如何应付辩护权的扩张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edaishu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刑诉法对辩护权进行了突破性的规定与调整,辩护权得以扩张,这种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影响已逐渐显现。本文试从职务犯罪侦查实务角度,就辩护权,特别是会见权的相关理解与适用,以及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在司法实践中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谈一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新刑诉法关于侦查阶段辩护权的新要求、新规定
  (一)律师介入侦查时间提前。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即可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至侦查阶段。
  (二)律师会见权得以全方位保障。侦查期间,除特别重大贿赂等特殊案件外,律师可以同在押人、被监视居住人自由会见,会见时可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且会见不被监听。
  (三)律师调查取证权得以扩张。一是赋予律师侦查阶段了解嫌疑人涉案罪名、案件有关情况的权利;二是律师认为侦查部门收集的无罪、罪轻证据未提交的,有权申请检察院、法院调取。
  二、关于律师会见权衍生问题的理解与适用
  (一)会见律师身份审查问题
  新刑诉法并未明文规定由哪个部门负责审查会见律师身份主体,但从新刑诉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的立法本意与司法实践来看,对于被羁押于看守所内的,会见律师身份审查工作应由看守所负责;对于被检察机关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期间,则应由职务犯罪侦查部门负责为宜。
  (二)会见内容问题
  从新刑诉法第三十七条第四款将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会见与审查起诉期间会见所享有的权利进行区分性规定看,侦查期间律师会见时可以了解与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但不能向嫌疑人核实有关证据。
  (三)会见时间及次数问题
  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侦查部门要依法对被羁押的嫌疑人进行首次讯问,因此律师首次会见时间应置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在羁押场所首次讯问之后;律师在侦查讯问期间要求会见的,办案人员有权继续讯问,但可以及时告知律师本次讯问已经完成的时间与可能持续的时间,由律师选择是否等待讯问结束后会见。至于会见的次数,如果侦查讯问与律师会见不发生冲突的,会见次数一般不受限制。
  (四)会见“不被监听”问题
  基于监所秩序管理与刑事程序保全的目的,有必要对律师会见予以正当化的干预监视。在此可借鉴欧洲人权法院裁判的相关作法,采取“眼可见而耳不得闻”的方式予以干预监视。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物理隔离(如在律师与嫌疑人之间增设透明玻璃)的方式,防止律师与嫌疑人之间肢体接触或窃窃私语;由驻所检察干警或者职务犯罪侦查人员采取“视频监视而不监听”的方法进行监督,并由中立第三方(如司法行政部门)对会见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封存。对于出现律师帮助嫌疑人传递纸条、录音等可能存在帮助串供、伪造证据等违法行为的,监视人员应及时制止。
  三、辩护权扩张给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一)有罪供述的获取难度加大。会见权的变化将增加嫌疑人对律师“救援”的心理依赖,达不到立案要求的供述和零口供的现象将增多。会见时律师的“点拨”可能导致嫌疑人翻供,其对未供述的则可能不再供述或少供。
  (二)取证难度将剧增。随着律师获取案件信息的渠道增多,实践中将出现律师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同步取证的局面,部分不良律师甚至可能唆使证人躲避作证、翻证或者作伪证,导致职务犯罪侦查部门难以获取真实的证人证言。
  (三)窝、串案将大幅下降。会见中,律师可以从嫌疑人处先行获得涉案线索、信息,由此先行接触涉案人员,或帮助当事人订立攻守同盟,或惊动其他同案人,导致案件保密期大幅缩短,深挖工作难以开展。
  (四)证据合法性面临严峻挑战。新刑诉法在取证理念、取证方法、程序要求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律师可能针对案件的程序、证据瑕疵进行辩护,部分案件罪名可能因此多变少、犯罪事实从大变小甚至判决无罪。
  四、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应对措施
  面对辩护权的扩张,当前职务犯罪侦查部门除了前移侦查重心、重视初查,提高首次讯问能力,加快侦查节奏等常规性工作外,还要采取新的有效措施,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自身侦查水平,尽量避免和减少辩护权扩张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善用“以事立案”经营案件线索,加快技侦手段的实际运用
  实践中职务犯罪的案件中由事找人再有人到事的侦查模式,和“确定犯罪嫌疑人之后再立案”、“考核零撤案的要求”,严重影响了职务犯罪侦查人员侦办案件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技侦手段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实际效用,因此要以刑诉法“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立案标准为依据,善用“以事立案”立案制度,对于具备“以事立案”的,要将立案时间与首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时间合理分开,充分利用技侦手段,提高获取犯罪信息的准确度,要做好长期经营案件的准备,尽可能以零口供作为首次讯问、采取强制措施的基准。同时,要注意通过技侦手段提高获取再生证据、补强证据的能力,由此增强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发现犯罪、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能力。
  (二)加强与看守所的沟通、配合
  一是在看守所探索职务犯罪犯罪嫌疑人与普通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不同的关押模式,以便于及时掌握在押人的思想动态,减轻或者化解其对抗心理,使其如实供述、争取宽大处理,防止串供、翻供;二是建立“看守所—驻所检察室”律师会见通报制度,便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及时掌握律师会见时间、嫌疑人会见后的思想动态等情况;三是对于拘留后仍有突审或律师介入即严重影响取证工作的,可以商请看守所尽可能拖延律师会见时间,防止律师过早介入导致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审讯或取证的被动;四是在特殊情况下,如在48小时会见时限将至,而赖以定罪的审讯尚未突破的,或者在律师会见后嫌疑人翻供,在原看守所审讯效果不佳的,可与看守所商请更换羁押场所以换取新的“48小时”。
  (三)用好、用活法律新时限、新措施
  一是要充分利用好询问12小时,传唤、拘传12(24)小时,拘留后24小时送押的法律时限。对于接触被调查对象时尚未立案的,可先行询问,合理、合法地制造审讯氛围进行谈话;经询问后未能如实供述的被调查人,若有证据证明其犯罪的,应果断立案对其采取传唤、拘传措施进行讯问;对于符合拘留条件的,但送押前仍需讯问的,可以充分利用好拘留后24小时的送押时间进行讯问;二是要充分利用好会见安排48小时制度。对于送看守所羁押时尚未能如实供述,且有突审需要的,可以在送押后的48小时内,依法在看守所内对其进行讯问;三是对于采取拘留等措施可能影响案件办理的特别重大贿赂案件,可以采取监视居住措施。
  (四)加强与律师及其主管部门的协作,监督律师执业行为
  一是要加强与律师沟通协作,适当为律师执业提供方便,充分听取辩护意见,积极探索与律师的合作渠道,有效运用宽严相济政策,利用嫌疑人对律师的心理信赖,通过律师做犯罪嫌疑人思想工作,促使其认罪伏法、争取宽大处理;二是要与司法行政部门、律协建立律师会见报备、通报制度,及时掌握会见信息。在律师会见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要主动与律师沟通,重点问询、固定律师会见后对审讯合法性的看法、建议,以防审判阶段辩方在审讯合法性上“做文章”;三是要与司法行政部门、律协配合,制定《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通过让个案律师签署《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权利义务告知书》等形式,依法告知律师执业权利及义务,督促律师依法执业;四是建议司法行政部门、律协加强对律师的管理,对律师滥用执业权力、违反法律和执业纪律的,要区分对待。对构成犯罪的,要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尚未构成犯罪的,要建议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者由律协给予惩戒。此外,要定期向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和当地律协通报律师介入侦查的违法违纪情况,督促、协助其加强对律师依法执业的管理和教育。
  (作者通讯地址:丰县人民检察院,江苏 徐州 221700)
其他文献
少年犯罪种因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恶化于社会。其背后,必定有特殊的因素在支撑着罪因的延续。在当今国际社会关于未成年罪犯刑事处遇政策非刑罚化的转向以及中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少年刑事司法理念之下,我们的社会和人民应该给予未成年犯罪人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一些宽容,帮教制度便应运而生了。这项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工程,它需要社会每位负有责任的公民以及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综合治理。其中,未成年人检察帮教工作更
期刊
摘要: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形成了独立的网络信息产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个体的权利从现实社会延伸到了虚拟空间,形成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权利,由此产生了多种类型的虚拟财产,因为其法律属性符合我国关于财产的界定,理应受到相关法律的调整,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关于虚拟财产的法律调整方面仍处于空白。本文通过对虚拟财产的概述、海外地区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现状、我国虚拟财产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完善我国虚拟财产法律保护的
期刊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1世纪的主力军,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培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青少年犯罪特点;青少年犯罪预防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呈现在青少年面前的是一个纷
期刊
摘要:在司法实践中,对行贿罪中“不正当利益”的界定比较模糊,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查办行贿犯罪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困惑;对“感情投资”与行贿目的的把握也不统一;实践中对经济行贿也存在误用的情况。导致司法实践中不得不因为这些客观原因,立案侦查的行贿犯罪案件寥寥无几,对这类犯罪存在着打击不力的问题。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践,对行贿罪的不正当利益问题作如下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行贿罪;不正当利
期刊
摘要: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新刑诉法以及《人民法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对逮捕后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作出了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公民人身权利的切实保护,也强化了人民检察院对逮捕以后诉讼活动的监督。但是,刑诉法以及《规则》对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有些问题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实践中需要以相关配套的程序和机制对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本文将以检察机关在实际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
期刊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为提高诉讼效率、节省司法资源而设立的,在设立之后,在司法实践中对缓解民事案件压力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弊端慢慢的凸显出来,尤其是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我国法律规定的过于狭窄,无法充分保护刑事案件被害人的合法民事权益,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因而,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必须进行改革,维护司法公正,保护被害人的合法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早已自发形成,并表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符合农村发展需求的。同时,我国多部法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均有涉及,强调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是可以流转的,所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在立法上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法律规范  一、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情况及问题  《中
期刊
摘要: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羁押的必要性及这种羁押状态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提供经验。本文拟以检察机关的视角,将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限定在审查逮捕阶段至提起公诉之前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羁押必要性进行评估审查。  关键词: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  一、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审查相关概念  羁押作为持续限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置
期刊
摘要:农民因土地被征用所获得的征地补偿费用是新财产类型,法律未明确规定在离婚诉讼中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征地补偿费是农民的重要财产,征地补偿费是否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直接关系夫妻的切身利益。本文从审判实务中对征地补偿费用性质的论争入手,从婚姻法的立法宗旨、现行立法漏洞填补方法、征地补偿费的构成等角度进行分析认定征地补偿费用在离婚诉讼中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以求审判实务有关征地补偿费用在离婚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社区矫治,已经纳入了法律人士的研讨范围。我国法律实务界对此已经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一些国家,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管理是由法院系统来承担的,我国也出现了由检察机关管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探索,这说明由检察院管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拟就对上饶县人民检察院近年来批捕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分析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