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发现”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执教生涯中不懈努力的目标。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及观念更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我作为 “引导—发现”语文教学法的参与者,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浅说如下。
  “引导—发现”教学法是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积极性,以学生的“发现”为目的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也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并获得新知识的一个过程。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认识、探索客观事物的引导者。在“引导—发现”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主线,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尝试、发现、体验、探究、讨论等形式发现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引导—发现”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学习→总结提高→拓展巩固。
  1.创设情境:教师要在备好课的前提下,依据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或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语文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它强调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唯一的听众》这课时,我是这样进行引导的: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首尾两段的内容,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呢?
  生:为什么作者在之前是个音乐方面的白痴,但后来,就能当着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师:你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作者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这个问题提得好。
  生:在作者拉小提琴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而且那个“耳聋”打了引号。
  师:对呀,“耳聋”这个词打了引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们说,这位老人是真正的耳聋吗?
  全体学生:不是。
  师:对啊。那你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生:为什么那位老人要说自己耳聋?
  师:非常好!接着说,你们还想探究什么?
  生:那位老人都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变成了 “小提琴演奏家”?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也就是说,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是怎样做唯一的听众的呢?她为什么要称自己耳聋呢?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细读课文。
  2.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引导—发现”教学法的核心部分。我把发现问题、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问题较难,需要讨论的问题就应让学生讨论,需要探究的问题就要探究,探究可能是实验操作,也可能是资料分析,还可能是知识的综合应用。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探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学生能围绕目标进行探究,解决问题。
  3.总结提高:探究结束后,要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学过的内容、梳理思维过程、总结概括出所学的知识。比如《亡羊补牢》一课结束后,我在让学生总结归纳前,先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学了这课你懂得了什么?生活中、学习上有没有犯亡羊补牢的错误?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当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共同提高。
  4.拓展巩固:通过相关练习,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通过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生就能进一步了解环保的重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觉保护环境的行动。
  “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多年的实验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该教学法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创设问题情境,能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大大集中学习注意力;学生在学习探究中,动脑、动口,讨论总结,并把自己发现获取的知识通过语言交流质疑问难,达成共识,不但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信心和合作精神;通过拓展巩固,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其充分认识到知识的价值,这不但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得到及时反馈,以便教学中查漏补缺。
  “引导—发现”教学法需要教师熟知课文、认真备课,能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愉悦、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总结提高,同时,教师布置的拓展巩固也要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样,我们就能在教学中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可见,校长在学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关键是管理理念,好的管理理念,会打造一支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出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办出一所名校,赢得社会、家长、同行的一致好评。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说:“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学校的竞争,关键就是管理的竞争,任何一位校长要领导一所学校在这场竞争中胜出,作为学校发展的
期刊
课堂教学应该是在用神奇的力量点化课堂的美丽,在给学生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快乐。所以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常在一堂课中要追求“四味”,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而要达成这“四味”,就必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研究的数据显示,在信息的传达中,有百分之五十五是通过我们教师的姿态、表情和动作来完成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肢体语言是吸引
期刊
每学期开始,各小学就要安排课程表,一学期下来教师就按照这个课程表来工作,可见这个课程表是多么的意义重大。在农村小学,教导主任给教师安排课程的时候,笔者发现存在着一些误区:忽略了教师的年龄特征,忽略了教师的兴趣特长,忽略了教师的工作能力大小,忽略了教师工作量的大小,忽略了教师的身体状况等等,总之没有全面的考虑到客观和主观因素,而是凭着教导主任“官本位”思想的主观臆断来随意分课。  给教师安排课程,可
期刊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人类生活的一场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对教育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把图像、声音、文字等教学材料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   一、应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改大潮已经在全国铺开,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新教材同老教材相比,从编写体例到内容设置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同时,新的理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接踵而来。因此,每一名历史教师又都站在了崭新的教学起点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才能上好历史课呢?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 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讲解艺术方面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不成熟的认识。   关键词:历史教学;讲解艺术;好课堂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对学
期刊
一、以人为本  1.树立学生的自信,增强学习动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 使人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要善于创造机会, 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赏识自己, 寻找前进的驱动力。数学课程由于其独特的知识体系, 内容稍显枯燥, 多数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课不好学, 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甚至失去学习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少批评学生做得不好, 而是尽可能地肯定他
期刊
完形填空是综合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阅读能力和总体语言水平,检查学生在有信息空缺的前提下理解整篇文章的能力的一种题型,它要求通过上下文判断,选择恰当的单词或词组填入空格中,使之成为合乎逻辑、语言通顺、意义连贯的文章。  从近几年各地高考的完形填空来看, 已经不再单纯考查语法方面的知识了,而是从语义搭配、结构搭配、惯用搭配及逻辑知识等方面来测试考生词汇的掌握及运用;而且有些词的选择,必须在理解整篇文章
期刊
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是教师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的一种教学形式。新课程标准在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前提下,特别强调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地位,明确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并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中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材
期刊
鲁迅先生对孔乙己、阿Q之流的评价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就其社会遭遇来说,的确要“哀其不幸”;就其个人灵魂说,却又要“怒其不争”。改造社会,必先改造国民。如果说“狂人”是一个开始自觉的“真正的人”的典型,那么,孔乙己就是一个麻木的需要拯救的灵魂的典型。深刻认识孔乙己,就是深刻认识国民的“愚弱精神”,最终达到“立国先立人”的目的。  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是其性格矛盾的悲剧性冲突。  1.
期刊
对幼儿来说,因其年龄小,活动和思维的独立性还很弱,还不会主动地自觉地选择周围的环境,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会更大。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时间最多、最长,与父母、教师、同伴等的接触也最多、最密切,这是对幼儿最有直接影响的两个小系统环境。因此,关注家庭、幼儿园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本文就家庭、幼儿园人际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作一些探讨。  一、家庭人际环境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每一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