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乡村生活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yz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暑假,当同学们都在为夏令营做准备的时候,妈妈为了让我体验一下乡村生活,就把我送回了江西农村老家。
  一大早,汽车载着我们离开了喧闹的城市,奔驰在通往乡村的路上。刚进入村庄,一阵花香扑鼻而来,一群群小鸟在茂密的枝叶间叽叽喳喳。①
  我经常听妈妈说我的家乡有独特的美食——芋包子。于是,我一见到奶奶,就嚷嚷着说要吃芋包子。
  奶奶高兴地摸着我的头,眼里满是慈爱地说:“好的,奶奶给你做油炸芋包子。”
  奶奶先把芋仔洗好放入高压锅内,煮了10分钟后把煮熟的芋仔倒出来,把外面那层皮去掉,再放入盆中捣成糊状。然后将面粉倒入盆中,放一些香料、葱、姜和适量的盐进去,用勺子搅拌几下,再加入适量的水,再搅拌均匀,捏成了一个个与丸子差不多大的小团。一切准备就绪,奶奶特意提醒我:“乖孙女,往后挪一挪,芋包子准备下锅了,小心热油溅到你。”只见奶奶往锅中倒了一些香油,等油烧开后,就把芋包子一个一个放入锅中炸。不一会儿,一个个金黄的芋包子就炸好了。嘴馋的我忍不住伸手抓了一个芋包子,也顾不得烫嘴,就往嘴里塞。②
  奶奶着急地说:“小馋猫,慢点,别烫着!”③
  我张大嘴巴咬了一口,“吱——”便觉得香油满口,却油而不腻,倒是有点香甜。芋包子外脆内软,入口极香,回味无穷。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皎洁的月光洒在庭院中,让我感觉分外的美。可是好景不长,成群结队的“蚊子兵团”出动了,给我来了个下马威──我的脸、胳膊、腿,只要是露在外面的皮肤,全成了它们攻击的目标。“哼!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对准目标——“啪、啪、啪……”几下过后,“蚊子兵团”牺牲了不少大将。爷爷见蚊子在欺负我,也过来助阵,拿出了蚊子的克星──杀虫剂,在院子里一喷,蚊子又损失了一大半儿,所剩无几了。我们只好回屋去,可是不能开门,一开门,蚊子的援兵又冲进来不少。④
  乡村生活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我这个来自城市的孩子被深深地陶醉了。⑤
  ①环境描写突出乡村环境的优美。
  ②小作者细心观察奶奶做芋包子的过程,同时凝聚了奶奶对孙女的一片深情。芋包子炸好后,“我”“忍不住”“顾不得”等迫不及待的行为与前文“我一见到奶奶,就嚷嚷说要吃芋包子”相呼应。
  ③奶奶的话,体现着对孙女的爱。
  ④将蚊子拟人化,“出动”“攻击”“牺牲”等词语,生动再现了“人蚊大战”的过程,使人如临其境。
  ⑤结尾点题,表明对家乡的热爱与留恋。
  【点拨】
  1.可以写自己在乡村生活中经历的事,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事。选择一件或几件难忘的事来写,反映乡村特有的生活气息。
  2.景物描写要细腻。抓住乡村特有的景物来写,如田野、竹林、菜园、小河等;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述,如静态特点、动态特点等;按顺序来描述自己眼中的乡村风光,如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按时间顺序写,按景物的类别写,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等。一切景语皆情语,同学们应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表现作文的中心。
  3.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或体会,有了真实体验和真情实感,作文才能以情动人,打动读者。
  (王慧英拟题并指导)
  【片段】
  我们往灶台里生了火,便开始烤玉米了。灶台有两个口,下面的口较大,便于放柴,加火;上面的口较小,便于观察。我从灶台前看见里面的地上有一层烧过的灰,没错,就是因为那层灰在地面,才使玉米的味道闻起来那么香。将玉米放进去,不停地翻转,那玉米粒本是纯白饱满的,被火烧后都一个个炸开了“肚子”。清爽的风儿从门口吹进来,与灶台里的火相撞,形成了两股气流,我的身子一会儿感到热,一会儿又感到冷,仿佛在火海与冰山之间。就这样过了十几分钟,玉米终于烤好了!
  从灶台中取出玉米。玉米的身体全都变黑了,从内而外的黑,我慢慢地咬上一口,软软的玉米粒跟肉渣一样软,又如珍珠“一触即破”。烤玉米的味道真美味!
  (重庆市徐悲鸿中学初二 张佳豪《烤玉米的味道》)
  庭院中的布局非常简单,只有一棵树,一口井,一张古朴的小桌子。相反,环绕在庭院周围的田地显得那样繁茂。每当春季到来时,我就来帮奶奶干农活。这块地是前几天耕好的,春雨过后,奶奶便在那一条条垄上刨埯,我就跟在后面向埯里点花生米,还不时地往嘴里送兩颗。大热天的,奶奶和我的头上都冒出了汗珠,从额角边一粒一粒地滴在地里,这时,我才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才知道那勤劳和节俭的真正含义了。
  当然,除了种一些花生外,还种了些小瓜。每当瓜果飘香时,我便越过奶奶家的围栏,直奔地里。用手弹一弹,闻一闻。看哪个符合我心意就摘走。每次我都摘最大的,而回去往往都不怎么熟。我不明白,不是大的就熟得快吗?就问奶奶。奶奶说道:“你就落个贪吃,连个常识都不懂。大的瓜当然也能熟,但是需要的太阳和水分也多。摘瓜要看色泽和花瓣,色泽显白则熟了,白而青的则要再长一段时间,花瓣落了才算熟透了。”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回去时什么都忘了,只记得一个“白”字。从此以后,我便用这个“白”字来炫耀选瓜技术了。
  (安徽五河县临北中学初二 许浩男《奶奶的农家小院》)
其他文献
江西婺源的東北部有一个古村落——篁岭。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自然条件的局限却激发了先民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绝无仅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春晒水笋、夏晒山珍、秋晒果蔬、冬晒乡俗,篁岭绘就出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不愧最美乡村的符号。
期刊
西弗吉尼亚,简直像天堂  有蓝岭群山,雪兰多河  那里的生命年代久远,比树木要悠久  比群山年轻,像和风一样慢慢生长  乡村路,带我回家  到我生长的地方  西弗吉尼亚,大山妈妈  乡村路,带我回家  我所有的记忆,全是关于她  矿工的太太,连海也没见过  天空灰蒙蒙一片  月光朦朦胧胧,眼泪涌上我眼窝  乡村路,带我回家  到我生长的地方  西弗吉尼亚,大山妈妈  乡村路,带我回家  清晨我听见
期刊
燕归巢,燕离去。  ——题记  燕子是我对故乡的唯一记忆,有燕儿们的地方,才是我的故乡。  昔时,燕子在每岁初春时,总会准时在我家屋檐上发出新春的第一聲鸣叫,叫醒了一家人,也叫醒了一个春。  那时,稚嫩的我总是第一个被燕儿唤醒,兴高采烈地推开门,赤脚跑出家,开心地喊叫:“我的燕子们回来了!我的燕子们回来了!”  那时的我看到燕子时比吃到棒棒糖还要兴奋。  燕子们回来后,便在我家屋檐下开始筑巢。而我
期刊
那是春天的一个清晨,我在校园的石子路上漫不经心地走着,绕过两棵正在吐芽的大树时,一道敏捷的黑影从我眼前掠过,在房屋拐角处拐了个弯,消失不见了。  我急忙追了上去,一只鸟停在屋顶上,全身乌黑,后面拖着长长的燕尾服——燕子!我不会认错的。这只可爱的小精灵立在檐上,低着头,用那黑宝石般灵动的眼睛看着我。  我不禁陷入了回忆。  小时候,每到春天,就会有大批燕子飞到我的老家来,安家落户,生儿育女。  儿时
期刊
集上的骚动,吵吵闹闹,凡是到过南方(湖湘以西)乡下的人,是都会知道的。  倘若你是由远远的另一处地方听着,那种喧嚣的起伏,你会疑心到是滩水流动的声音了!  这种洪壮的潮声,还只是一般做生意人在讨论价钱时很和平的每个论调而起。就中虽也有遇到卖牛的场上几个人像唱戏黑花脸出台时那么大喊大嚷找经纪人,也有因秤上不公允而起口角——你骂我一句娘,我又骂你一句娘,你又骂我一句娘……然而究竟还是因为人太多,一两桩
期刊
在乡间,蜜蜂这小精灵是极受欢迎的。人们坚信只有家庭平安、和顺,蜂群才会嘤嘤嗡嗡地飞到哪家定居下来。蜂群会让主人家好几天都眉开眼笑的,一则可以取蜜,有一份口福,而更重要的是那些飞舞的小精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份热闹、一份希望、一些艰辛生活之外的憧憬。  到了分蜂时节,自家木屋板壁的缝隙处有了拖长后腿慢慢悠悠探查的“向蜂”时,乡人就会放下那一天的活计,匆忙从楼上取下一个半米高的圆木桶来。那些圆桶多已年
期刊
陆冬雪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上面有个能干的大姐春兰,下面有个聪敏的小弟夏淼。只有冬雪是呆愣愚笨的,所以她常被村里人当作打闹嬉笑的靶子,而冬雪却从来不会生气。  这天,冬雪坐在门槛上,头顶是一窝燕子,风吹得狠了,窝里的小禽鸟儿们就叫得格外躁。冬雪对头顶的交响乐充耳不闻,双眼呆呆地盯着远处,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大燕子飞回来了,衔了虫子喂给小燕子。冬雪抬头看了一眼,眼里似乎藏了一丝羡慕。  忽地,一只毛
期刊
外婆坐在门前剥着豆子。她眯着眼晴,举着毛豆角,用满是污垢的大拇指吃力地把豆角分开。显然她刚从地里回来,旧布鞋上满是雨后的泥土。每一次用力地剥豆,她的身子都会向前一倾,于是小竹椅就“吱吱呀呀”地呻吟,她的身子也跟着一揺一晃的。  这是我刚回到外婆家所看到的情景。往屋里看,所有家具似乎都蒙上了一层油膩的灰尘,显得那么陈旧。自从十年前外公去世后,外婆就一直一个人住在乡下。  外婆看到我,嘴角抽动着,伸出
期刊
猴年说猴,是因为——家有猴夫。(“猴夫”?令人好奇,急欲一读。)  初见猴夫,是在单位食堂。正和女伴吃吃笑笑之时,忽见食堂多了几张陌生的面孔。其中一个男青年,瘦骨嶙峋,头发蓬乱,额头突出,让人想起历史书上关于人类起源的图片——很棒,我居然一眼看出他的本质。(几笔勾勒,“猴性”初现,亮出全文线索;“人类起源的图片”暗扣“猴”字,语言幽默。)若干日子之后才知那年暑假他父亲一直生病,猴夫一个假期没睡过几
期刊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在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千百年来,邻居始终捍卫“关怀”二字,忠于责任,为历史的相框装上了永不褪色的照片。  邻居,这个无需过多解释的词语,随着城市化的进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还有4G、5G时代的到来,似乎变得苍白无力,失去了发言权,但事实的确如此吗?  緩闭双眼,任思绪乱飞,脑海中闪现无数过往的画面,猛地就来到了25年前……  25年前,旧街、胡同、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