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是越来越快。银行利益的获得与银行运营管理关系重大,商业银行实施业务程序重新改造的重要内容即是在银行建立运营管理体系。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体系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以便大家对银行的运营管理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概念;现状;问题;对策
商业银行中的管理系统有很多,但是运营管理系统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实施好运营管理系统是我国商业银行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体系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以便大家对银行的运营管理有一定的了解。
一、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概念
为了适应工业企业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运营管理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并随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实质上是指商业银行为了提供出满足客户需要的服务,在资源投入转化的过程中所实施的组织管理。即商业银行在完成“输入—转化—输出”的服务的流程中,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需要进行选择、设计、组织、控制和更新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它因此成为了商业银行中三大核心职能之一。
二、国内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现状
受我国早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形成了总分行的结构模式,并且带有相当明显的与行政体制融合的特点。这种体制虽然具有方便调配资金,分散风险等优点,但是管理层次多也使银行的管理难度加大了。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还表现出清晰的集中的行业结构特征。
但是随着在组织管理和信息技术双重作用下,运营管理模式越来越完善:它不仅实现了在一个总行后台中心对客户信息进行集中的加工处理,还可以对来自不同业务单元的多种业务提供集中的服务支持。通过对高效率和低成本、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运营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进而形成了重视客户的体验,提供高品质服务给客户的新型运营管理模式,促使银行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进而使国内银行业的整体行业得到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国不断成熟的金融市场和日益加剧的同业竞争,使得商业银行中本身存在的运营短板和流程弊端日渐呈现,所以寻求运营管理的改革是国内商业银行都在积极进行的。但是,受业务规模相当庞大、机构层级特别复杂、数据信息海量等困难存在的影响,使得运营管理体系改革中问题重重。
1.在银行的总体战略中,目前的运营体系还不能与之相适应
我国传统的商业运营管理模式中不仅有不增值现象的存在,甚至还存在负增值的活动现象,因此中国的各大商业银行想要在国际一流银行的行列中拥有一席之位,还有点困难。
2.目前的运营模式使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无法得到行之有效的满足
随着金融市场中对产品日趋同质化的特点,以及客服对银行服务要求的差异化,这些都是目前运营管理模式无法实现的,传统的运营模式只是“全功能的柜员、全流程的网点”,因此“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无法达到的。
3.日益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需要是目前的运营能力难以适应的
现在,人们追求的是便利化、信息化、高效性和时效性等全方位用户体验。而不再是简单追求安全性、流动性。同时,金融市场迅猛增长的新产品,无论交易渠道,还是处理方式和交易规模等都使银行运营的复杂度大大增加了,新的挑战已经出现在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中。
四、商業银行运营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中央银行引导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
商业银行中资金的存量存在一定的额限,因此,这就需要人民银行采取宏观管理的方式,促使不正当竞争得到制止,不必要的筹资支出得到减少,网点布局得到优化,最终使单产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中央银行应对轻重行业采用政策上的差别待遇,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必须给予鼓励。帮助商业银行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促使其自身经营灵活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示,最终形成以品牌化、特色化的产品系列为依托的竞争优势。
2.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银行的运营管理想要得到创新,必须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形成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尽量使低价值、不增值甚至负增值的活动环节消除在银行的运营管理中,使浪费得到降低、效率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实现业务的集约化处理。最终达到集约化的生产要求,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3.提升操作风险的管控能力
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提出的基于物理空间的前后台分离,跨空间的多点审核作业模式,减少了网点人员道德风险和合谋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运营效率。但也产生了原先业务处理风险和累积性风险。因此,在加强对集中的原有风险管控的同时,积极应对新产生的风险。对于第一类风险的管控,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影像工作流,采用人员的轮班制度,刚性的操作规程,促使人员技能多样化水平得到提升。对于第二类风险的管控,一是生产调度管理必须加强,可以防止业务滞留风险的发生;二是加强确认实物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在有序的完善过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在其带领下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快速发展,早日进入国际一流银行的行列。
参考文献:
郭浩达,罗永宁.商业银行运营管理[M].国金融出版社.2012.11.
【关键词】概念;现状;问题;对策
商业银行中的管理系统有很多,但是运营管理系统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实施好运营管理系统是我国商业银行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体系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以便大家对银行的运营管理有一定的了解。
一、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概念
为了适应工业企业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运营管理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并随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实质上是指商业银行为了提供出满足客户需要的服务,在资源投入转化的过程中所实施的组织管理。即商业银行在完成“输入—转化—输出”的服务的流程中,商业银行运营管理需要进行选择、设计、组织、控制和更新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它因此成为了商业银行中三大核心职能之一。
二、国内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现状
受我国早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形成了总分行的结构模式,并且带有相当明显的与行政体制融合的特点。这种体制虽然具有方便调配资金,分散风险等优点,但是管理层次多也使银行的管理难度加大了。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还表现出清晰的集中的行业结构特征。
但是随着在组织管理和信息技术双重作用下,运营管理模式越来越完善:它不仅实现了在一个总行后台中心对客户信息进行集中的加工处理,还可以对来自不同业务单元的多种业务提供集中的服务支持。通过对高效率和低成本、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运营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进而形成了重视客户的体验,提供高品质服务给客户的新型运营管理模式,促使银行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进而使国内银行业的整体行业得到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国不断成熟的金融市场和日益加剧的同业竞争,使得商业银行中本身存在的运营短板和流程弊端日渐呈现,所以寻求运营管理的改革是国内商业银行都在积极进行的。但是,受业务规模相当庞大、机构层级特别复杂、数据信息海量等困难存在的影响,使得运营管理体系改革中问题重重。
1.在银行的总体战略中,目前的运营体系还不能与之相适应
我国传统的商业运营管理模式中不仅有不增值现象的存在,甚至还存在负增值的活动现象,因此中国的各大商业银行想要在国际一流银行的行列中拥有一席之位,还有点困难。
2.目前的运营模式使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无法得到行之有效的满足
随着金融市场中对产品日趋同质化的特点,以及客服对银行服务要求的差异化,这些都是目前运营管理模式无法实现的,传统的运营模式只是“全功能的柜员、全流程的网点”,因此“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无法达到的。
3.日益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需要是目前的运营能力难以适应的
现在,人们追求的是便利化、信息化、高效性和时效性等全方位用户体验。而不再是简单追求安全性、流动性。同时,金融市场迅猛增长的新产品,无论交易渠道,还是处理方式和交易规模等都使银行运营的复杂度大大增加了,新的挑战已经出现在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中。
四、商業银行运营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中央银行引导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
商业银行中资金的存量存在一定的额限,因此,这就需要人民银行采取宏观管理的方式,促使不正当竞争得到制止,不必要的筹资支出得到减少,网点布局得到优化,最终使单产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中央银行应对轻重行业采用政策上的差别待遇,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必须给予鼓励。帮助商业银行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促使其自身经营灵活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示,最终形成以品牌化、特色化的产品系列为依托的竞争优势。
2.实施业务流程再造
银行的运营管理想要得到创新,必须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形成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尽量使低价值、不增值甚至负增值的活动环节消除在银行的运营管理中,使浪费得到降低、效率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实现业务的集约化处理。最终达到集约化的生产要求,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3.提升操作风险的管控能力
运营管理体系建设提出的基于物理空间的前后台分离,跨空间的多点审核作业模式,减少了网点人员道德风险和合谋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运营效率。但也产生了原先业务处理风险和累积性风险。因此,在加强对集中的原有风险管控的同时,积极应对新产生的风险。对于第一类风险的管控,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影像工作流,采用人员的轮班制度,刚性的操作规程,促使人员技能多样化水平得到提升。对于第二类风险的管控,一是生产调度管理必须加强,可以防止业务滞留风险的发生;二是加强确认实物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在有序的完善过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在其带领下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快速发展,早日进入国际一流银行的行列。
参考文献:
郭浩达,罗永宁.商业银行运营管理[M].国金融出版社.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