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盛宴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这是海明威关于巴黎的名言。很可惜,我年轻时连上海都没出过,遑论远西的巴黎了;除非是像人们常说的,上海是所谓“东方的巴黎”。不论我去到哪里,一生与我同在的,总是上海,而非巴黎。
   然而,我还是去过了巴黎,在巴黎住过,虽然早已不再年轻。我在拉丁区找吃的,找来找去,找到了海明威,他也在那里找吃的。在那些日子里,他在巴黎怎么也吃不饱,总是感到饥肠辘辘。“多走了路,加上天冷和写作,总使我感到饥饿。”以致他晚年回忆早先的“巴漂”经历,还用了“流动的盛宴”做书名,一看就知道是饿过的人写的。那种怎么也吃不饱的饥饿感,我在巴黎时虽不曾遇到,年轻时在上海却是体验过的。
   “我一直走过亨利四世公立中学,那古老的圣艾蒂安山教堂,刮着大风的先贤祠广场,然后向右拐去躲避风雨,最后来到圣米歇尔林荫大道背风的一边,沿着大道继续向前经过克吕尼老教堂和圣日耳曼林荫大道,直走到圣米歇尔广场上一家我熟悉的好咖啡馆。”这是海明威刚到巴黎时常走的一段路,从他的住处到他喜欢的咖啡馆(他路过亨利四世中学时,萨特正好在里面读书)。对于住在圣雅克街附近的我来说,这段海明威之路虽也常走,却是以先贤祠广场为中心分两段走的。
   一段往西,通往卢森堡花园一带,两条林荫大道交汇处,是拉丁区的“上只角”,有各式各样的好咖啡馆,温暖、洁净而且友好,令人惬意,海明威喜欢在那儿写作。尤其是在巴黎阴冷的冬天,好咖啡馆外边生着火盆,即便坐在平台上也能取暖,要比他的工作室更加舒适,咖啡钱也不比取暖费更贵(他通常只要一杯奶咖,偶尔才会要酒或食物)。为了抵御街上美食的诱惑,他选择走没有餐馆的路线,让我想起马二先生游西湖。他曾在昂贵的米肖餐厅外面看着乔伊斯一家子在里面吃饭,就像马二先生看着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过去。他也会谎称有人请他在外面吃午饭,然后去卢森堡花园散两小时步,回家后向妻子描述午饭是多么的丰盛。据说他甚至因为饿得发慌,还抓过卢森堡花园里的鸽子。卢森堡花园里鸽子是真多,但我试过,鸽子们都机警得很,它们能靠近你,你却没法靠近它们。海明威大概又是在吹牛,但这个牛吹得让人伤心。也是为了打发午饭时间,他几乎每天都上卢森堡美术馆去看画,看塞尚、马奈、莫奈及其他印象派大师的画(而我在那里只看到过毕沙罗)。他发现饥饿时名画看起来更美,也能更深刻地理解画家的想法。他向往像塞尚绘画那样来写作,试图使自己的小说具有深度。如果卢森堡美术馆关门了,他就去斯泰因家蹭吃喝,就在附近的花园街27号,有美妙的油画、蛋糕和白兰地。正是她对海明威说:“你们是迷惘的一代。”后来他让这话见鬼去。
   一段往东,经过亨利四世中学与圣艾蒂安山教堂,来到狭窄而拥挤的笛卡尔街、穆费塔街,现在已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有世界各地风味的小餐馆。我想那儿就是“流动的盛宴”,当时却几乎没有什么餐馆。笛卡尔街39号,是诗人魏尔伦在那里去世的旅馆,顶楼有一间海明威的工作室。每当他文思艰涩的时候,他就站在窗前,眺望巴黎的屋顶和烟囱。法国所有的好作家,波德莱尔、兰波、萨特,好像都住过巴黎的顶楼,都眺望过屋顶和烟囱。但他一直想退掉它以节省开支。现在他的纪念牌和魏尔伦的一起,挂在底楼一家酒吧门旁的墙上,让人感慨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再稍往东拐就是勒穆瓦納红衣主教街,魏尔伦住过48号,乔伊斯住过71号,海明威则在74号三楼住过近两年,与他首任妻子哈德莉·理查森。当时那是一个不能再穷的街区,他们租了个两居室套间,用煤球取暖,没有热水也没有室内盥洗设施,只有一只消毒的便桶,但可以眺望到美丽的景色,而且房租便宜。贫贱夫妻百事哀,他们贫穷,却有青春和爱,所以仍十分幸福,从未觉得自己穷。他的小说从那里起步。现在当然又挂上了一块纪念牌,写着《流动的盛宴》里的最末一句:“这就是我们年轻时代的巴黎,那时我们很贫穷,很快乐。”我路过那儿好几次,总想停下来拍照。第一次没拍成,因为蓝色大门前煞风景地停了辆汽车;第二次拍成了。
   我就这样走过了一段海明威的“巴漂”之路,感受到“流动的盛宴”背后的心酸和忧伤。
   朱权利荐自《新民晚报》2019年4月1日
其他文献
“上面千條线,下面一根针。”对于基层干部来说,面对上级方方面面布置的任务,虽然有些明显超出负载量,但却不敢不做,因为担心会给上级留下“不好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印象分”是多年来一直困扰为基层减负的病痛之一。   “印象分”有错吗?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基层干部有“印象分”的压力,并不完全是坏事。进一步说,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应该受到上级的
期刊
石家庄市出台“零门槛”落户制度,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石家庄又一次成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关注的焦点。   回顾石家庄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每一次改革的深化都经历了改革者的思索和实践的考验。2001年,石家庄市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作为省会城市率先实施了“务工迁入”式户籍制度改革,不仅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户籍制度计划模式,落户石家庄不再按照计划指标,而是实行“条件制”落户。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当时
期刊
“治疗日趋显现的’大城市病’,向地下要空间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将带来适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必要纳人国家战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媒体热点话题。在“高度”“广度”不断拓展的今天,地下空间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   有研究将21世纪称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的世纪”,也有国家将地下空间归为“新型
期刊
評卷,通常用减分的方法,会快一些、简捷一些,毕竟想在考试中丢分的学生少之又少。香港老师改考卷总用加法,却有系统而实在的道理,学习后不免感到学海无涯处处在、书山有路每每存。   近读苗向东的《给人生加分》一文,引起一番思索的兴趣,信马由缰,也有受益和启迪。   评卷用加法,就是把答题正确的得分加在一块。反之,用减法则是把错误的失分加起来。速度与效率,用在事上往往是正确的,而,用在人上难免有失偏颇。香
期刊
在生活中,不少人,只知一味前进,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且振振有词。比如,有人说,我没存款,不敢说累;我没车没房,不敢偷懒。他们生活变得异常煎熬,忘记何时出发、抵达何处,生命的一切,变成悲剧的绝望。我认为,当前,在上述人群中,很有必要引入“慢生活”概念。   “慢生活”,就是加入退的因素,让加力前进和蓄力后退节奏科学化、工作和休息安排合理化。许多生活规律告诉我们,不懂得退,就不能进。退,在某节点考量,
期刊
最近在读孙犁先生的书,孙犁一生淡泊名利,执著创作,他特立独行的性格,自我放逐的生存方式,我非常欣赏。他女儿在书中回忆,有一次市长来探望父亲,对他嘘寒问暖,父亲却站在屋子一角,显得拘谨无奈。一位亲.戚说:“不管什么场合,你爸爸都不爱掺和,更不爱巴结哪个当官的。   孙犁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以为文人宜散不宜聚,一集中,一结为团体,就必然分去很多精力,影响写作。”孙犁晚年深居简出,放
期刊
父母亲在生活中大抵有一个固化的角色定位,叫严父慈母,我们向别人称自己的父母即为“家严家慈”。慈母有孟郊的诗《游子吟》为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严父的形象以《红楼梦》中的贾政为最,不仅是严格,简直是严酷了,-顿板子密密抽,将贾宝玉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差点一命归西。严父慈母的定位,有天然的性别差异,更有社会的“人设”因素,虽然偶有相异者,但主流大体如此。男人嘛,儿
期刊
近日,一条“中国丈母娘将别墅花园变菜地,看懵洋女婿”的短视频,因反差萌引起不少人关注。这条走红网络的视频里,一位老太太坐在种满蔬菜的花园里,正在打理杂草。但是镜头一转,一名外国男子正看着没有一朵花、全是蔬菜的花园一言不发,非常茫然。据报道,发布视频的是一位嫁到澳大利亚的中国人,老公是英国人。夫妻二人6年前来到悉尼,买下一套别墅,原来别墅花园里都是丈夫种的各种花,但丈母娘到了澳大利亚以后,“把花都拔
期刊
4月22日,针对有传闻称新版征信报告将于5月上线,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相关负责人公开回应称,二代征信系统建设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并无明确的上线时间表。并明确表示,征信系统目前尚未采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   央行的表态让关心征信问题的人们松了口气,尤其是关于个人水电费信息尚未纳入采集的消息,更是赞成者多而反对者少,这既体现出民意对央行在搭建征信体系中所持谨慎立场的认同,也反映出人们对个人征信有可
期刊
在雁荡山的灵峰游览区,有一个风景点是一块大石头。它有270米高,游人围绕着它走上一圈,可以看出近十个态势。可以把它看成夫妻峰,即一男一女相依相望的样子;走到不同的地方,还可以把它看成是憨态可掬的大狗熊、一只硕大无比的雄鹰、一对曲线优美的乳房、一个婀娜多姿翘首等情人的少女、一个老婆婆、放牧的牧童……完全是同一块石头,是不同的我们站在不同的方位就把它们看成不同的东西。石头真实地纹丝未动,我们也真实地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