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小说教学叙事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ege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的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我在教学之余,不断对此进行反思,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我觉得这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一个适宜的阅读态度。小说是文学作品,它反映着人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我们必须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中所写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说里的人和事作“传记”或“新闻报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给学生读小说方法,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今天我也就《心声》一文的教学谈谈我在教学小说这一文体的文章所做的探究。
  《心声》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它发表于80年代初期,是一篇反映教育问题的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心声,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我想让学生用所学过的小说知识自主学习,老师在当中点拨就行了。根据文章的特点,我打算以“心声”为切入点,以此为中心话题,设计问题:“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对爸爸妈妈说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理的话说出来。”我才刚问完问题,下面的学生就轻声议论开了,我一看,心里就明白,学生还有点害怕,所以不敢讲,于是灵机一动,给学生们讲了我自己的心声,学生们一听就乐了,大胆一点的马上站起来,把平常在家想对父母说但又不敢说的话给说了出来。有人开了头,后面的学生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都借这个机会畅所欲言。我看气氛差不多了,又提问道:“李京京有什么心声?”请各小组讨论交流。有了前面的经验,这回不用我多说学生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小组还把讨论的结果给写下来,跟别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最后选了几个代表来发言,还真别说,他们的讨论结果还真的很好,对课文的分析也很到位。为了加深印象,我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段,体悟人物的心情,感知人物形象。在这个时候我因势利导,问道:“同学们的心声是什么?”这时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在我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了解小说的内容,明白人物的心声,洞察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也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写作文的能力的目的。
  上完这篇课文,我发现学生的脸上是带着笑容的,这说明他们在这节课当中还是有收获的,为了检查我的上课效果,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对父母、同学、或是老师的心声任选一个写下来,从同学们的作业来看,我知道,这些孩子真的是领会了这篇文章的内涵,并能够述说自己的心声,懂得了怎样围绕中心来选材。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为觉得人物形象比较明朗,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把握,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比较简单,这导致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没有够把握好京京的人物形象。
  回顾这节课,我体会到小说的教学首先要懂得创设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大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学习在一种心理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很高亢的状态下进行。当我把自己的例子讲给学生听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在创设一个这样的氛围,让学生消除紧张感。其次要找准切入点。 “切入点”同课文重点的确定密不可分,既相似又不完全等同。教师必须先根据单元课文及小说的体裁特点,确定授课重点。我上《心声》这篇小说的时候,就是找准了文章的切入点“心声”这样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会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这样,整堂课的教学才能够凸显主体,线条简明。总之,语文课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才能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此外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因为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的行为特征的文章,它的主题思想一般都不直说,总是把思想隐藏在形象深处,因此,鉴赏小说要重视人物形象。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人物描写,因为人物形象都是通过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体现出来的。另外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自主學习、合作学习。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把课文中有可争论的东西挖掘出来,设计有思考深度的问题,但又不能过多,防止出现“蜻蜓点水”。只有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由此我明白了小说的教学其实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定重难点,这一点很重要。在小说教学当中,涉及的面很广,如果面面俱到,教师讲得辛苦,学生也听得累,只有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找准文章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他们才会充满激情的去探究、学习、领悟。这比我们直接分析给他们听要好得多。同时也应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
  
  收稿日期:2011-08-18
  
其他文献
【摘要】和谐社会下的教学民主是学生本位的具体体现,是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和课堂氛围的体现,是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乃至创造力的激活的有效途径,结合自己多年在数学教学中的点滴,对数学课堂的民主教学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民主;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当以学为主体,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而教学的民主则是我们学生本位的体现之一。和谐社
期刊
【摘要】在明朝历史上倭寇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明朝的发展好稳定,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其产生、存在的原因主要从国内好日本两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明朝;倭寇;盛行     倭寇一般指13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经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而是路上城市。其相对应的西方入侵者是维京人和海上民族(en:Sea Peoples).在倭寇最强盛
期刊
【摘要】新课伊始,教师应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和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这就要教师紧扣课题,鞭辟入里,富有针对性的开讲,对学生起到了思维定向、内容定旨的作用。好的开讲应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充满情趣的开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使师生间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幽默风趣、别开生面的开讲,自然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听说教学法与翻译教学法的发展及未来进行讨论,提出相互结合,扬长避短才是最好的结合点。  【关键词】听说教学法;翻译教学法;发展;未来     1.“听说教学法”和翻译法的发展及未来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听说教学法”为外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沉浸教学法等的出现,“听说教学法”在一定的程度上被人们所淡忘。但是,我们可以说从
期刊
1.艰难抉择  七月二十五日当天,同事打电话告诉我有关骨干教师培训的事,要我准备参加培训,当时听了不免有丝丝的惊讶,不禁脱口而出:“是不是搞错了,要不就是全体老师培训吧?”但是同事很肯定的告诉我,全校总共就四个数学老师参加,确实没错,吃惊同时心里却抑制不住涌出的喜悦。  想象中,国培,国家培训,是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一次难得的机会,但是事情总是没有想象当中那么顺利的。当我兴奋的把这个消息告诉我老公
期刊
【摘要】二语词汇知识是词汇习得的重要内容。通过英语专业学生的二语词汇知识习得意识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的习得意识显示出不同的特征;而且,这两种习得意识有较强的相关性。文章最后指出了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英语专业;二语词汇知识;习得意识  A Research on English Majors’Awareness of L2 Vocabulary K
期刊
【摘要】文章以流体力学实验考核体系为例,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各个环节,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验考核体系,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关键词】实验考核体系;实验能力;流体力学实验  The Reform Experiment Inspects the System Enhances the Student to Test Ability——Inspects the System Take
期刊
2010年11月,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河南省2010年生物教师国培,在60多天的网络培训学习中,聆听了专家和名师的视频讲解和分析,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一起探讨了不少疑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进一步认识到了不断更新自己知識结构的必要性。  1.“国培”让我更新教学
期刊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对教师培训工作具有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重要作用。各地辅导教师、参训学员克服一切困难,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培训研修,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反思和成长。很荣幸,我也
期刊
在这个秋高气爽,十分宜人季节,让我有幸来到这美丽的古城——南京,参加为期半月的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班学习,甚感荣幸。在这里遇到的都是来自全国同行中的精英,我作为一位普通农村中学一线教师,能有这样一个继续学习,给自己充电的好机会,深感来之不易,在这不寻常的十五天里,受益非浅,感受颇多。  首先是南京师范大学领导及老师对此次工作的悉心周到的准备,班主任陆丽云、董平老师的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