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取和保障核心竞争力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发展供应链金融如果想立于不败之地,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如何获取和保障核心竞争力呢?
  分析案例可知,深发展在创新非常具有优势:①机制灵活;②注重实效;③快速反应。如何保持这个创新的可持续性呢?两大指导原则:①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第一原则;②风险可控、成本可算。深发展现在在这两方面做得不错,但是要注意这两方面有机结合。
  在这两大原则指导下要从三个维度进行创新。第一,产品,要加强产品的整合,要有整体的规划,包括有明晰的产品线以及产品的配套组合,要对产品进行后续化管理,包括对产品进行更深入的完善,以及不断的淘汰老化的产品;第二,服务,要为客户提供更为综合性的增值服务;第三,技术,要达到技术的创新以及产品的创新,要有协同性。
  创立一个优势壁垒,怎么做?第一,行业深挖、风险评级。2005年,深发展通过对不同区域、板块特点进行分析,形成总部经济、港口经济、集中经济、块状经济,深发展要依托差别金融的创新,继续在模块经济当中深挖行业特点,先找出优先发展的行业,然后在重点发展行业当中对中小型企业进行系统的评估和研究,找到这些中小型企业经营的特点,以及金融方面的需求,确定不同行业、不同产业链上中小企业风险的权重,然后建立风险权重评估体系以及模型,这样就实现了银行对风险的被动控制转变为对风险的主动的管理。
  通过以上这些有效手段,可以识别出重点的企业、重点的行业。下一步,关注点应该放在核心企业周边的重点中小企业,要加强与它们的紧密合作,紧密围绕核心企业,最终把这个核心企业抓到手里。现有业务如何吸引这些重点企业呢?首先,建议企业进一步完善流程,对一些优质的客户包括特色的业务建立快速的沟通机制,建立快速的审批通道;其次,建议完全实现线上审批,不仅可以对整个审批流程进行更好的监控,同时也可以减少摩擦,提高效率;第三,网上平台整合,贸易融资和其他业务,平台是相互独立的,贸易中供应链金融这个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同时已经有了线上系统,建议把其他的业务系统整合到供应链金融这一个操作平台当中,对客户形成以供应链金融为起点向代发工资等一系列产品整合的全面的平台,使客户在同一平台上可以操作各项公司业务。
  
  问答精选
  问: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是什么?
  答:供应链金融主要体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三者的相结合,不是简单的资金流的控制。
其他文献
在现实中,德姆塞茨和阿尔钦所说的“中心签约人”对应的是企业的老板,而团队成员对应的则是企业的雇员。老板对于企业的雇员有监督的责任,所有老板能发现的问题就是工人的问题,而所有没有被发现的问题,就是老板的问题。  在经济学的发展中,有一些伟大的名字是绕不过去的。哈罗德·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无疑是这些伟人名字中的一个。他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早期代表之一、著名的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一员,也是管
期刊
自从克里斯滕森提出破坏性创新理论之后,出现在我桌上的每一份提案都自称是“破坏性的”。——比尔·盖茨  克里斯滕森的创新理论源于一个悖论:很多一直以来非常成功的公司,几乎在一夜之间遭受惨败。对这种现象,多数人认为,原因在于这些公司的管理层盲目自大,固步自封,丧失了前进的动力。与此不同,克里斯滕森没有就此止步,他认识到,只有少数公司失败的原因在于管理水平的下降,而其中的多数公司并非如此,相反,这些公司
期刊
研究文化的学者有很多,但在组织文化的研究上,沙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读一读沙因的书,有助于澄清组织文化的许多误解。  相当多热衷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经理人,都寄希望于运用文化手段使企业表现得更好。最一般的,是通过各种文化的外在形式,包括口号、厂训、提升士气的聚会、培训等,来振作员工的精神,增强凝聚力。按照沙因的分类,这种企业文化,仅仅停留在“人造物”阶段。那些企业文化建设做得相当好的企业,则要更进一步,
期刊
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 M.Christensen)是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创新理论大师,与哈佛商学院的同事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约翰·科特(John P.Kotter)等年轻新秀相比,克里斯滕森成名要稍晚一些。波特在32岁时,就荣升哈佛大学的“大学教授”,科特在33岁时亦成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而克里斯滕森则“三年不鸣,一鸣惊人”。默默耕耘多年后,1995年
期刊
因缺乏有效沟通而导致的执行力低下是困扰绝大多数企业的难题,而缺乏有效沟通的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部门之间互相扯皮。在日复一日的日常工作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都会逐渐迷失方向,沉浸在各种管理细节中无法自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努力追求的目标完全代表了企业的最大利益,他们对别的部门的工作从不理解慢慢变成失望,甚至演化为敌视。也就是说,部门之间的争斗是企业管理上的痼疾,一般很难避免。以《团队协
期刊
法约尔是个职业管理者,一生从事工业企业管理。19岁进入企业,47岁当总经理,直至77岁退休,那年是1918年。他身体力行,依靠管理上的努力,改写了所在公司的命运,使之成为法国冶金工业首屈一指的企业。当年古皮耶尔教授对他的评价是——“很难找到第二位像法约尔这样在工业部门有着重要地位又有极高理解力的人了”。他研究管理理论是出于这样一个动机——推动管理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当时的法国冶金工业委员会主席说:
期刊
我们不应该忽视听力范围之外的一切,因为这会妨碍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拘束在一个非常狭窄的世界里    我们的文化推崇专注。我们主观臆断的地认为,当我们面对一个难题的时候,只有集中全部注意力,才能将之突破。为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人们用了很多方法,喝咖啡或者其他刺激性的饮料,将灯光调亮……  但问题是,思维集中就能攻克难关吗?三心二意真的像我们认为的那么可怕吗?答案可能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  哈佛大学神
期刊
面对中国人破解“现代管理”的高招,包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派系抱团、官僚主义与后门特权,经理人该如何做呢?   其实,先进国家都是以人本管理补足“现代管理”之不足。只是人本管理是因文化而异的,所以我们必须回到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企业所需的人本管理。  很不幸,国内的管理思想却走入了误区。第一个普遍误解是以为韦伯加泰罗才是“现代管理”,殊不知,强调理性经济人与强调社会人的理论会相间流行。许多人对人
期刊
组织文化大师埃德加·沙因  文化研究已经有相当多的学术成果,然而,在组织文化的研究上,沙因是真正的开创者。他以自己多年进行管理咨询的积累,对组织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而给人们展示出组织文化最隐秘的内核,以丰富的感知和严密的逻辑构建了分析文化现象的框架,创建了以无意识层次的基本假设来说明文化的研究路径,从个人、团体、环境的关系中探求文化的本质,把扎根方法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从而成为这一领域当之无
期刊
陈光甫(1881年~1976年)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在20世纪初叶便已经意识到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而非仅仅是一个经济或生产组织,这和同时代的管理先驱福列特(MaryParkerFollett)几乎不谋而合。这个观点在数十年后才被学界和社会广泛接受,德鲁克(Peter F.Drucker)的推波助澜之功实不可没,而将德鲁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企业不能找到一种更加丰富的视角,去理解统一企业组织的可行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