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路径探析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国情怀的培育是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家国情怀的培育要贯穿整个历史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引导、渗透、内化,真正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本文立足初中历史教学实际,通过价值引领,体悟家国情怀意蕴:通过情境创设,渗透家国情怀意识;通过挖掘史料,拓展家国情怀培育场域。
  【关键词】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初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7-0048-03
  【作者简介】代彦武,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江苏无锡,214045)教师,高级教师。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国情怀的培育是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历史学科的价值追求。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以史料实证为依据,在时空维度内形成历史解释,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和观察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国情怀是价值观的终极追求,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历史教学所必须关注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只有从历史中来,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家国情怀才能更好地在学生心灵中“落地生根”。笔者以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为例,对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进行探析。
  一、价值引领,体悟“家国情怀”意蕴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历史课程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因此,歷史教学必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以成全人的发展、服务社会进步为目标追求。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价值多元的当今时代,如何才能让历史教育中的家国情怀深入人心,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这需要历史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认同“家国情怀”的意蕴。
  例如,在《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教学设计时,笔者在课题导人中对抗日战争总体先做一个简要介绍,然后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教室里鸦雀无声,低沉悲凉的曲调,忧伤的歌词,让人心情沉重——“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歌曲中亲人不能团聚、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和无奈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对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为本课学习定下基调,歌曲的播放渲染了气氛,让学生带着情感来学习这段屈辱与悲壮的历史。荀子在《乐论》中曾说:“夫声乐之人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音乐是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情感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
  在学习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时,教师再次运用歌曲,增强情感色彩,让学生的感受更加丰富而深刻,进而生发出忧国忧民、为国出力的家国情怀。
  师:在1935年的时候,有一首歌传遍中华大地,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号角,想不想听听这首歌?(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就是我们现在的国歌。在歌词中有这么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5年的中国危险不危险?
  生:危险。
  师:怎样危险?
  生:前有东北沦陷,现在华北再次危急。
  师:是的。所以,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在这样的关头,当时全国形势如何?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笔者将音乐作为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工具。其实,在教学中故事、音乐、视频等都可以在家国情怀的价值引领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同身受,实现心灵的洗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积累这类资源,对其巧妙设计加以运用。
  二、情境创设,渗透“家国情怀”意识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验性目标,很难通过简单的知识灌输、直白的要求得到落实,更多的需要经过感受、认同、内化、践行来实现。历史是过去的,但历史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以史为鉴,历史可以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与现实的新角度。如何让家国情怀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真实体验,真正让家国情怀渗透进学生的心灵。
  历史情境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文化传承、历史人物、民族精神得以重现。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时机创设情境,使枯燥乏味的知识产生丰富的附着点和切实的生长点,使学生可以有更好的情感体验,起到强化教育的效果。任何时代的历史风云人物,无不将个人的命运、家庭的命运同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教材中由于篇幅有限,寥寥数笔无法还原出历史人物的血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补充历史小故事等形式,创设情境,还原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增强教学感染力。
  例如,在教学“一二·九运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中“一二·九运动中学生与军警搏斗”的图片,该图片反映的是反动军警用水龙镇压爱国青年学生运动的场景。
  师:这个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12月9日。
  师:今天是12月1日,跟这个时间差不多。今天早上我听到广播里说,北京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最高气温是5℃……大家可以想象,当时这样的情况发生,全国人民是怎样的心情?……
  12月已是天寒地冻,而在当时反动军警用水龙对付爱国学生。1935年学生的爱国行为却遭到这样的待遇,时任政府的反动性昭然若揭。在这样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那种国土沦丧、救国无望的悲愤情绪自然生发,进而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国家兴亡与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通过学习,学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我们更应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除此之外,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抗日英雄人物: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马占山等。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英雄人物的事迹,并在课堂上分小组讲述。这样,一个个历史人物就在学生心中变得真实、鲜活起来。这样的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和他们的真实情感联系起来,家国情怀的培育水到渠成。
  三、挖掘史料,拓展“家国情怀”培育场域
  历史课程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素材,历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史料并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史料是历史精神的重要载体,详实的史料可以拉近历史的距离,让历史有血有肉。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史料来拓展家国情怀培育的场域。在史料挖掘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根据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原则,以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初中生认知水平为依据来选择史料。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乡土资源,挖掘史料,让学生从关注身边开始爱家庭、爱家乡,最后上升为爱国家,这样由近及远逐渐形成对“家国情怀”的认同。
  例如,在学习“一二·九运动”时,教材上有一句话:“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成为当时运动的号角。笔者介绍此话的背景并出示两张照片。
  师:大家看这两张照片。这是上周五,老师刚刚拍的。有人知道这是在哪里拍的吗?
  生:无锡博物院。
  师:对,就是无锡博物院,上周我们历史社团的同学去参观了,这个人就是蒋南翔。(PPT展示蒋南翔的生平介绍)
  课堂上教师通过讲述无锡人蒋南翔的事迹,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了真实感和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教育效果。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史料分析有助于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每个地方在历史长河中都有自己家乡的典型事迹,教师要善于挖掘、合理使用、积极引导,进而拓展“家国情怀”培育的场域。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价值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脚点。在具体教学中,不同的课程内容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历史教师一定要把家国情怀的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使家国情怀得到渗透、内化,实现学生心灵和情感升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人生服务。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春意挂上了树梢》是《现代散文选读》中“是什么使我们感动”这一专题的一篇散文,文本渗透了作家萧红对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的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因是选修课教学,所以要充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一、沟通,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学是一个师生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也是师生在沟通合作中共同成长的过程。沟通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教学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来实现。萧红辞世已有七十多年,现
【摘 要】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典型课型,在一个阶段的新知学习之后,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需要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梳理。以初中“轴对称图形”一章的复习课为素材,从“垂直平分线”出发进行问题变式,在驱动学生重塑认知结构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度认识、理解轴对称图形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推理能力。  【关键词】结构化复习;轴对称;推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热烈祝贺《江苏教育》四度入选“复印报刊资料”  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2017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研制的重大学术评价成果《201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权威发布。《江苏教育》第四次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这是《江苏教育》继年初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学术期刊”后获得的又一项殊荣。  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排名榜依
·主持人语·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重要话题,也是学校教育实践领域的“攻坚战”。但长期以来,我们在谈论课堂教学改革时常常陷入一维思考,寻求单因素变革,即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某个要素来进行改变,这样的改革固然有其针对性和突破点,但这样的改革在迎来成效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其中主要原因是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忽略了课堂教学要素之间的复合结构和互动互变关系。  良好、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各
主持人语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政治哲学、法学和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这本书中,罗尔斯提出了“重叠共识”的概念,他认为“重叠共识”是指不同的人们在承认观点上存在分歧的同时,在态度上却具有共识,即持不同观点的人们都愿意以合理的态度彼此相待。“重叠共识”对我们今天发展班级共同体而言,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这里至少包含有三方面的价值观和意义:其一
【摘 要】目前高中对数列的教学主要采取紧扣教材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策略,精选隐含重要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大道理的典型习题,立足小问题,讲明大道理,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进而能够解出高考中的数列试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列;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2-0030-02  【作者简介】张志超,南京第
【摘 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教学适当的内容才是好方法。用什么方法教学,不仅要适合具体的内容,还要适合教师自己,而最根本的是要适合学生,往往简单的方法才是最有用的方法。开发学科价值是学科教学的主要增长点,要把一节课上得饱满,上得更有意思,充分发现教学内容的学科价值是前提。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科价值;学生学力;《江城子·记梦》;教学增长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 要】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现状与效果不容乐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阅读技巧、策略的忽略以及阅读兴趣的缺乏。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学科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也充实并完善了教师的教学策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英语阅读;高中生;思维导图;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
【摘 要】以一節美文读写课为例,探讨高中英语教师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如何以主题为中轴,开展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和内化,进而在读后写作中迁移和应用,实现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逐步提升学生的读写素养。  【关键词】主题意义;读写结合;读写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7-0033-04 
【摘 要】“We Day”是“Me to We”和“Free the children”组织主办的年度大型青少年公益活动。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在培育青少年公益慈善意识方面的一些做法,建立和完善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长效机制,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关键词】青少年公益活动;现代公民;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