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59-01
布置家庭作业,目的就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它是学生巩固所学、学以致用、形成能力、发展智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自觉地完成家庭作业呢?本文谈谈作业的布置。
一、布置奖励性作业
学生讨厌机械重复的作业,但有些作业却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牢固。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我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和要求,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例如:生字教学结束后,以往我就习惯让学生回家一个抄写一行,加强记忆。但我发现学生不会认真对待这个作业,经常抄错字,第二天进行听写检查时,许多学生记不住字形。后来我改变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认真辨析各个生字,把你认为难记的字一个抄写一行,其余的一个抄写一次,但必须确保听写时一个都不能写错。否则,生字还是要一个抄写一行的。于是学生为了在听写时顺利过关,不用抄写,他们会用心地去读记,认真辨析。这样,不但让学生能记住字形,避免了机械重复的作业,而且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个单元结束后,再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有时布置“读拼音,写字词”的作业,同样是全对的不用抄,不会的、写错的一个抄写三次;有时布置组词,让学生找出生字的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有时让学生改变生字的偏旁部首,重组新的字,看谁组得多;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作业,同学之间互考。学生觉得完成这样的作业轻松有趣,于是都能自觉完成。同时,还要求多看同类作文,积累词汇和语言,这个作业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多看”、“多想”、“多实践”,为堂上作文铺路。教师要检查这个作业,很难把握准则,如何让学生自觉完成这个作业?我着重在评价上刺激其积极性。每次完成习作后,我就把写得好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并挑选几篇学生的佳作,打印好,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堂上朗读,有时还把佳作贴到学习园地上,让学生欣赏、学习,这样,就可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二、布置新奇有趣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业的设计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的形式力求多种多样,既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既有读的,也有听的;既有语言训练,也有思维训练;既有独立思考的,也有集体讨论的;既有读写的,也有实践的。无论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教学目标,力求在“趣”上下功夫。对新奇有趣的作业,学生就会积极完成。在语文教学中,几乎每篇课文,课后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进行知识的积累。但如果教师每次都这样布置作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有些学生就会钻空子,蒙混过关。对于这类作业,我会根据课文的特点,灵活处理。有些文章,戏剧性比较强,我就让学生编课本剧;有些文章,故事性比较强,我就让学生讲故事或复述;有些文章,对话比较多,我就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草船借箭》、《将相和》、《奴隶英雄》、《军神》等戏剧性比较强,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教学《鸟的天堂》时,我就让学生来扮演导游,向游客介绍鸟的天堂。学生为了当好导游这个角色,回家后不但熟读《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还收集有关的资料,做好充分准备。这些作业设置,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设置课文以外的作业
作业的设置,要立足课内。要充分使用好“课本”这例子,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课后的作业,但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巧妙地设计一些课文以外的作业。如:布置预习时,除了让学生自行识字外,还要求搜集一些课外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志趣和文章的写作背景等。每讲授完一篇课文,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如:教学《向往奥运》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延伸作业:1.了解奥运明星,国内外的,简述他们的辉煌业绩。2.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历届奥运会举办的时间、地点、金牌排行榜等情况。此外,还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访问、调查、参加公益活动等,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如:学习了《大瀑布的葬礼》后,我让学生回去进行调查,搜集人们破坏环境的具体材料,然后写一份倡议书,动员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我们的美好家园——地球。使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从而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四、布置分层次的作业
作业的设计,还要兼顾“两头”,分类设置,对优等生,可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大的作业,重在培养其能力,发展其特长。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难度,让其顺利完成,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对课后有“△”的练习,一般我只要求中等生以上的同学做,对学困生,我没有强求。但对这些作业,我都会进行评讲或展示,使学困生也受到启发。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了,知识面拓宽了,语文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但我知道在作业设置上还有许多学问,许多技巧,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布置家庭作业,目的就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它是学生巩固所学、学以致用、形成能力、发展智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自觉地完成家庭作业呢?本文谈谈作业的布置。
一、布置奖励性作业
学生讨厌机械重复的作业,但有些作业却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牢固。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我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和要求,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例如:生字教学结束后,以往我就习惯让学生回家一个抄写一行,加强记忆。但我发现学生不会认真对待这个作业,经常抄错字,第二天进行听写检查时,许多学生记不住字形。后来我改变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认真辨析各个生字,把你认为难记的字一个抄写一行,其余的一个抄写一次,但必须确保听写时一个都不能写错。否则,生字还是要一个抄写一行的。于是学生为了在听写时顺利过关,不用抄写,他们会用心地去读记,认真辨析。这样,不但让学生能记住字形,避免了机械重复的作业,而且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个单元结束后,再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有时布置“读拼音,写字词”的作业,同样是全对的不用抄,不会的、写错的一个抄写三次;有时布置组词,让学生找出生字的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有时让学生改变生字的偏旁部首,重组新的字,看谁组得多;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作业,同学之间互考。学生觉得完成这样的作业轻松有趣,于是都能自觉完成。同时,还要求多看同类作文,积累词汇和语言,这个作业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多看”、“多想”、“多实践”,为堂上作文铺路。教师要检查这个作业,很难把握准则,如何让学生自觉完成这个作业?我着重在评价上刺激其积极性。每次完成习作后,我就把写得好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并挑选几篇学生的佳作,打印好,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堂上朗读,有时还把佳作贴到学习园地上,让学生欣赏、学习,这样,就可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二、布置新奇有趣的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业的设计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的形式力求多种多样,既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既有读的,也有听的;既有语言训练,也有思维训练;既有独立思考的,也有集体讨论的;既有读写的,也有实践的。无论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教学目标,力求在“趣”上下功夫。对新奇有趣的作业,学生就会积极完成。在语文教学中,几乎每篇课文,课后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进行知识的积累。但如果教师每次都这样布置作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有些学生就会钻空子,蒙混过关。对于这类作业,我会根据课文的特点,灵活处理。有些文章,戏剧性比较强,我就让学生编课本剧;有些文章,故事性比较强,我就让学生讲故事或复述;有些文章,对话比较多,我就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如:《草船借箭》、《将相和》、《奴隶英雄》、《军神》等戏剧性比较强,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教学《鸟的天堂》时,我就让学生来扮演导游,向游客介绍鸟的天堂。学生为了当好导游这个角色,回家后不但熟读《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还收集有关的资料,做好充分准备。这些作业设置,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设置课文以外的作业
作业的设置,要立足课内。要充分使用好“课本”这例子,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课后的作业,但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巧妙地设计一些课文以外的作业。如:布置预习时,除了让学生自行识字外,还要求搜集一些课外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志趣和文章的写作背景等。每讲授完一篇课文,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如:教学《向往奥运》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延伸作业:1.了解奥运明星,国内外的,简述他们的辉煌业绩。2.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历届奥运会举办的时间、地点、金牌排行榜等情况。此外,还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访问、调查、参加公益活动等,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如:学习了《大瀑布的葬礼》后,我让学生回去进行调查,搜集人们破坏环境的具体材料,然后写一份倡议书,动员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我们的美好家园——地球。使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从而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四、布置分层次的作业
作业的设计,还要兼顾“两头”,分类设置,对优等生,可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大的作业,重在培养其能力,发展其特长。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难度,让其顺利完成,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对课后有“△”的练习,一般我只要求中等生以上的同学做,对学困生,我没有强求。但对这些作业,我都会进行评讲或展示,使学困生也受到启发。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了,知识面拓宽了,语文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但我知道在作业设置上还有许多学问,许多技巧,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