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艺术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滋养人的秉性,学养造就人的品位。初识田舍郎君的时候是在都市的一个很具田园色彩名称的地方一杭州松木场流水桥。这里原是京杭大运河通往西湖的一条支流春天里浙北、苏南的香客带着各自的民风民俗在这里流淌。我少儿时的“狗侣式”泳姿就是从这里起步的。往事如烟,而今田舍郎君的书斋就枕在这条古河道上。书斋不大,没进门就见门庭上挂着两只鸟笼,进门后又见两只鸟笼挂着硕大的画案居中放着,上面懒散地躺着几幅未作完的画。精彩之处在一个墙角一张极普通的小方桌,一口还在冒着热气的小暖锅盘中无几多小莱,酒瓶却散落一地。据说这一桌酒莱是从早至晚不收摊的,朋友白远近来全天候可以享用。田舍郎君身着一身宽松的大对襟中装脚蹬“粉底皂靴”老布鞋,富态的脸上留着稀疏的长须,让人想起财神或灶王爷的尊容。在繁华的大都市有这小小的一方书斋,就像一朵小小的白莲漂浮在时尚而喧闹的湖上。人们常说“画如其人”如果说这是艺术家自我包装、作秀的做派,不如说田舍郎君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品格的执着追求融化,在一天24小时的生存状态中。这是麦场上蹒跚学步的追忆,豆荚地里仰望星空遐想的延续,这或许就是他儿时的梦。
  艺术品的高下、优劣最好不要用数字化的等级差,聪明的先贤们有一套评判中国画本质的标准——能品、神品、逸品。品位是一定得有的,至于您的作品已经达到何种品级那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事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画传统根系挖掘不穷现代文明光怪陆离,审美时尚与时俱进。“山野之人”走得最踏实的还是一步一个脚印。
其他文献
草人怎么活了?!只见人们围着几个身穿芒草绒衣、头戴木制面具的活蹦乱跳的草人,这场面不知道的一定会以为是在举办化妆舞会。正月初九,我在“百节之乡”广西融水县北部的香粉乡岩脚村,体验了当地苗族独特的芒蒿节风情。  这些草人是在扮演“芒蒿”,也就是苗族民间传说中的祖先神、保护神。据说芒蒿还有公母之分。公芒蒿手持稻草把,面具以黑色为底,上面勾画粗犷的线条:母芒蒿身背鱼篓,面具在黑色底上夹杂着红、黄渚色。在
期刊
对雪顿节的深刻印象,源于这个奇特的名字。望文生义,我猜它是个在冬天举行的和雪有关的节日,后来才知道“雪”不是白雪,而是酸奶的意思,而“顿”是宴会。恍然大悟之后,却对这“酸奶宴”愈发好奇起来。  公历8月9日,我来到了拉萨,专为揭开雪顿节的神秘面纱。据说著名的佛学大师阿底峡在聂当安居时,规定各寺庙僧人在春天万物复苏之时不许出门,以免踩踏生命犯下罪孽。直到夏天来临,喇嘛们才重获自由,所以各寺庙在这个时
期刊
藏历5月是林卡最美妙最舒适的季节。15日被称为卓林吉桑,意思是“南瞻部洲焚香祭祀诸神的美好日子”,就是世界焚香节。相传这个节日始于8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时代,当时神通广大的莲花生大师降伏了西藏雪山冰湖里的妖魔鬼怪,藏地因此变得祥和、洁净。藏王赤松德赞为此在海布日神山之巅砌一巨大香炉,亲自焚烧香草香树,传给天空、大地和江河里的一切神灵,烟云袅袅,艳阳照射,大有弥漫世界之势,故有南瞻部洲焚香日的美誉。  
期刊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上世纪8 O年代由韩天衡执笔,集体讨论的《中围篆刻艺术》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  60多年来,中国篆刻研究院院长、前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收藏的艺术品已不知凡几。  走进韩天衡在上海市中心的寓所,好似跨入一座小型博物馆。收藏之于韩天衡,不仅足金钱的贮藏,更多的是艺术情怀的寄托和延伸。收藏家选择艺术品的标准大都为自己“喜欢”,对于韩天衡来说,这喜欢背后还另
期刊
陆康先生的名字,我是从书法家颐志新那里听说的。那次他从澳门来深圳,跟我谈起澳门的书坛人物,对陆康推崇备至,还转赠我一册陆康的印谱。这是我得到的第一本陆康先生的书。  书前有篆刻大家陈巨来先生的序言,文中说:“陆生康乃吴中文学大师澹安先生之文孙”,由此透露出陆康先生的家学渊源。翻阅其印谱,亦工亦写,亦豪亦婉,亦粗犷亦秀润,既蕴江南之“杏花春雨”,复得北国之“铁马金戈”,这在当今诸多篆刻家中是颇为少见
期刊
篆刻艺术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印面的形式构成美。  世上任何物象都具有一定的外观形式,但不一定都是美的。有的稚拙,有的成熟,有的粗率,有的完美,而有的甚至丑陋。篆刻艺术也一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的作品形式完美,能给人以无限美的感受。这类作品,只要看过一眼之后,虽事隔多年,仍能记忆常新,历历在目;而一般性的作品,则给人以平庸印象;若是劣作,更是不堪入目。因此,历代印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其形式的构成进
期刊
没有电,当今的世界无法运转:没有车,人类的一半时间重新消耗在路途上。如果没水、没粮食、没钱、没法律、没文字、没钥匙,生活都会一塌糊涂。如果没艺术呢?这问题谁想过?我却经验过一次。  20年前,“文革”浩劫扫荡一切艺术。电影院关闭,博物馆被封,书店没书,剧团都在搞批斗会,我被从家中撵出来。在一问七八平米的小屋,用砖块和借来的铺板架起一张床,把一个躺柜砸坏的一边贴着地立起来,当做立柜放衣服。没有窗帘,
期刊
是艺术使北京成为一座宝石一样的城市,一座金碧辉煌的城市;是艺术安排了长长街道、高高门楼,为生活增添了魅力。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还有故宫博物院和琉璃厂的绘画艺术、雕塑艺术、陶瓷艺术、古董艺术、木版印刷的古书  所有这些使北京成为一座重要城市。故宫博物院内有许多世纪以来留下的无价的历史财富,它们被保存在皇宫内,很少被世人看到。它们原被贮藏于中央太和殿左右两侧的文华殿和武英殿中。1933年,由于抗日战争来
期刊
在张仃画展上有一幅《汉柏》,他自题云:“作于文化浩劫之秋,己未年春补题。”我在画前沉思徘徊,这葱笼挺拔的汉柏,历尽风霜,却永葆生命的青春。不难看出,他在十年文化浩劫之后,再题旧画,有着多么深沉的感慨,他的寄托又是何等地虔诚!张仃同志受“四人帮”的迫害如此深重,盈箱累筐的作品被付之一炬家属又备受株连。接二连三的打击使他很快苍老了,他曾抚摸着自己的一头银丝说:“今天我才相信伍子胥是会一夜白发的。”  
期刊
2010年5月2日的清晨,我们从印度的阿格拉出发到粉城斋普尔,斋普尔是印度拉贾斯坦邦的首府。这个城市是在1728年由当时权倾一时的国王斋·辛格二世建造的。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里才被称为斋普尔。而“普尔”则是“城市包围的城市”之意。印度还有许多城市的名称中也有“普尔”。  印度·五月,高温40多度,整个印度仿若西游记中讲到的火焰山。  为了避开中午的炎热,我们去斋普尔那天,依然是早5点,天蒙蒙亮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