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研究

来源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紧密相关,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民族地区促进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融合发展,应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共同的理念遵循,建立融合发展的工作体系以及制度体系。
  关键词:网络统战;网络社会治理;融合发展;民族地区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6.008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0)06-0038-05
  网络已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载体和议题,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开展网络社会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互联网 +”的迅速发展运用也对统一战线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展网络统战是互联网时代的现实需要。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2]。网络统战有助于网络社会健康发展,网络统战与网络治理关系紧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有利于实现网络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
  一、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的关系
  (一)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相互契合
  1.要求契合:协同共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3]。加强网络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加强网络治理,从治理主体来看,需要发挥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以及个体在内的多种主体的作用,以合作、协商等方式依法对网络社会事务、社会生活等进行规范和引导,其实质是多元协同共治,要求治理主体范围宽广,联系广泛。
  网络统战是“互联网在统战工作中的作用,对各种资源、力量的优化配置和统筹运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统一战线工作,大大拓展统战工作的覆盖面,占领互联网这块新阵地,大幅提升统战工作的实效性、影响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统一战线工作新形态”[4]。网络统战是统战工作的新方法、新平台、新模式。统一战线对象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开展网络统战,需要充分调动统战对象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的共同要求是“协同共治”,以民主参与、协调关系、创造和谐网络社会环境,形成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
  2.原则契合:求同共赢。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网络社会中价值多元,利益需求差异更为突出。网络社会的和谐既需要政府引导,更需要发动广泛的治理主体采取民主、法治、对话、协商的方式,多元共治,实现多元共赢,以“求同”方式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和谐,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网络统战中,要求统战工作者以协商民主、合作共事、联谊交友的方式开展统战活动,做到包容差异、求同存异,最大限度地激发统战对象活力,既照顾到各主体利益需求,又保障公共利益,以凝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这与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相一致。因此,网络社会治理与网络统战具有原则的一致性。
  (二)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优势互补
  网络社会治理为网络统战的开展营造良好环境,网络统战的开展为网络治理培养高素质的治理主体和提供高效治理方法。长期形成的统战工作经验在网络社会治理中也同样适用,更有助于促进网络善治,实现网络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
  1.网络统战为网络社会治理提供资源优势。网络统战成员分布于社会不同领域,是人才的蓄水池,并且同时拥有线下和线上两种身份,是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尤其是统战成员的代表人士参与到网络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减轻网络治理压力,其中新媒体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网络影响力,在网络社会发挥着倾听民情、收集民意、反映民愿的作用。同时,统一战线中汇集的大批专家学者和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影响力,为网络社会治理提供智力资源优势以及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功能优势。
  2.网络社会治理为网络统战提供良好网络环境。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领域和主阵地。加强网络社会治理有利于正确引导舆论发展趋向,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网络空间始终充满正能量,引领时代主旋律,维护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从而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最大增量,有效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和腐蚀。另外,安全清朗的网络社会环境也为网络统战的开展提供环境保障。
  二、民族地区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机遇
  以广西为例,自2016年广西发布《广西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方案》以来,“互联网+”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及其它领域和方面,“互联网+社会服务”“互联网+教育”等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标志着广西互联网发展的巨大进步。《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指出,“2019年广西数字政务领域多项指标同比去年大幅提升,广西数字政府建设的经验做法将作为数字政务板块典型范例和标杆在全国宣传、推广,成为数字政府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广西通过完善数字政府的建设规划,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打造智慧城市、促进便民惠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效”[5] 。这给广西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网民数量的剧增奠定了群众基础
  2019年,广西移动互联网用户4 450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89.7%;手机上网用户4 439万,同比增长7.9%,增速全国排名第2;即时通信(QQ、微信等)用户规模达2 947万,网民使用率达98.0%,成为广西网民的第一大应用;网上支付用戶规模达2 421万,网民使用率为80.5% ;网上支付已经全面渗透网民日常生活支付场景,成为广西网民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6]。以上数据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广西网民增速较快,网络使用率较高,领域涉及较为宽泛,客观地为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二者融合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习近平2017年4月视察广西时指出:“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各族人民长期以来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7]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多、民族成分复杂。由于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同步发展,广西全区各族人民平等交往,构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命运共同体。在这样的命运共同体之中,各民族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在壮乡蔚然成风”[8]。广西和谐的民族关系,为网络社会治理与网络统战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民族地区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边疆民族地区在推进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融合发展中面临不少问题,既有民族地区的特殊环境,也有工作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的特殊环境
  1.民族性。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语言、生活、文化、习俗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使各民族经济文化等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一致性”与共同因素不断增多。但是也要看到,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各民族固有的历史、文化、语言、习俗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将会继续存在,使得民族地区工作体现了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而且这些多样性随着社会发展也一直在变化中。互联网时代,民族地区群众表达诉求的愿望更加强烈,途径更加宽广,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开展网络统战和网络社会治理,要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嵌入民族特色。
  2.复杂性。民族地区开展网络统战和网络社会治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其一,民族地区多处于边境地区,面临多元化社会思潮和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民族分裂活动的影响,对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乃至国家的稳定发展都带来了挑战。其二,民族地区文化特色鲜明,多元文化交融。交通、网络的发展使得各民族之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密集互动,开展网络统战和网络社会治理内容与形式要求多样化。其三,由于各民族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互联网发达程度存在差距,开展网络统战和网络社会治理需要针对民族具体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
  3.不均衡性。从全国来看,互联网的发展仍存在“东强西弱”现象,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互联网发展程度相对西部较高。民族地区同其他地区以及发达地区相比,互联网发展程度不同,开展网络统战和网络社会治理所具备的各种条件不尽相同,因此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从民族地区自身来看,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也影响了网络统战和网络社会治理的开展。
  (二)“瓶颈”问题相对突出
  1.工作体系未实现融合。其一,工作内容部分融合。网络统战由于是在网络空间开展活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必然引发网络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协调解决,这是一种网络社会治理过程。从内容看,网络社会治理较为宽泛,嵌入网络统战部分领域。其二,主管部门不相同。网络社会治理与网络统战由于分属不同领域的工作类别,其主管部门不一,工作部门职能存在交叉,但整体上还是各自为政。其三,工作方式方法不一致。网络社会治理较大程度依靠政府这单一主体,在面对网络社会问题时,由于一家独大,缺少与网络社会的互动交流经验,反应较为迟钝;各部门容易分头行事,缺乏合作,有时甚至互相推诿。网络统战依托于传统统战工作方式,主管部门较为明确,职责清晰,经验丰富,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工作体系和方法。二者之间存在可供借鉴之处,但尚未建立相关联系制度机制。
  2.工作机制未实现共享。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各自都有独立的工作机制,彼此联系不紧密。从网络统战来看,网络统战的对象固定,特征明显,开展统战工作方法较為丰富,模式较为成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供借鉴。网络社会治理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将现实社会治理方式套用于网络社会治理,与其它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共享,而企业等市场主体在网络社会治理中,由于缺乏公共价值意识,较易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导致不同主体间合作意愿不强。网络社会治理部门之间以及各治理主体之间工作载体、资源分配尚未实现优化。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之间在如何更好发挥治理主体作用,协调有关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方面还没有机制关联。
  四、民族地区促进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路径
  民族地区促进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融合发展,应基于二者的共性部分,协调利用二者固有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优势,促进二者融合协同发展,主要包括以共同的理念遵循构建融合发展的工作体系以及完善的制度体系。
  (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的共同理念遵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必须看到,“新时代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呈易高发态势,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祖国统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受到威胁”[9] 。民族领域的意识形态安全斗争形势异常严峻,民族问题已成为西方国家制约和分化中国的重要手段。因此,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遵循,有助于净化网络空间,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维护好网络空间的公共利益,实现凝心聚力。“只有拥有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各主体才能够在网络空间中自由、平等地参与,才能够在网络空间中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10]。通过增强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促进共同体内部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建立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工作体系
  1.畅通主体互联互通渠道。统一战线成员既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社会治理的客体。网络统战可以利用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参与网络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治理的多元主体优势。网络社会治理要求形成多元参与、多元共治的局面,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多主体参与,运用协调、监督、管理等治理手段,形成网络综合治理格局。从共治主体的角度来看,统一战线与社会治理的参与人员具有内在的交叉性,实现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主体的互联互通,有利于提高多元主体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统战与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2.发挥党委政府的引领作用。党委政府在网络统战和网络社会治理中充当着引领者的角色,要利用新媒体平台,主动积极作为,树立示范典型,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对网络社会民众行为以及网络社会舆论思潮加强引导,尤其在一些社会敏感舆论焦点问题中,党委政府应及时发声,体现官方立场,引导网络社会良性发展。
  3.打造共享平台。打造网络统战和网络社会治理的共享平台,一是打造宣传平台。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网络宣传主阵地对统战工作和网络社会治理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普及,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网络意见领袖,通过新媒体与网民就相关问题直接交流,扩大宣传的覆盖面,提高宣传质量。二是打造治理平台。网络统战的开展需要专业化网络平台,统战活动的安全有效开展以及平台的正常运行,都需要进行网络监管,通过此平台推进统战与治理的融合发展。
  (三)建立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
  1.建立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由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加强同网信、公安等网络社会治理有关部门单位的协同配合,通过共享网络统战信息资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功能定位,在网络统战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迅速调动各部门联合及时有效解决。对于网络社会的治理,也能够充分利用统战优势,联合统战部门,整合资源优势,提高治理水平,形成网络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的协调联动。
  2.完善网络统统战与网络社会治理的监管机制。建立网络舆情的通报和反馈机制,对网络统战平台以及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载体进行实时监测、审查,及时收集、分析和反馈网络舆情信息,既保障统战有关信息的安全性和正面导向性,又为快速处置各类网络舆论问题提供信息支持,同时也可以推动网络代表人士积极参与网络社会治理活动,形成有效监管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2]习近平出席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5-05-21)[2020-09-10].http://pic.people.com.cn/GB/n/2015/0521/c1016-27032234.html.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4]“互联网+”与统一战线工作[EB/OL].(2019-10-21)[2020-09-10].http://www.zytzb.gov.cn/xxhjs/82272.jhtml.
  [5].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出炉 广西数字政务多项指标快速提升[EB/OL].(2019-09-14)[2020-09-20].http://gx.people.com.cn/n2/2020/0914/c179430-34291053.html.
  [6]即时通信、短視频和网上支付使用率最高,2019年广西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EB/OL].(2019-10-21)[2020-09-10].http://www.ngzb.com.cn/news/83070.html.
  [7]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   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EB/OL].(2017-07-07)[2020-09-10].https://www.neac.gov.cn/seac/mztj/201707/1011815.shtml.
  [8]龚永辉.守正创新 能帮善成 和谐壮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60年的基本经验[J].广西民族研究, 2019(1).
  [9]邓磊,罗欣.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路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8(6).
  [10]周毅,吉顺权.网络空间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研究[J].电子政务,2016(7).
  责任编辑:朱 列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茶树种质资源地理分布比较广泛,且种类繁多,数量较大,对于茶树种质资源应进行科学的收集与保存,同时还应对其进行积极利用,争取提升植株的抗性等,并推出符合人们需求的茶叶新品种。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
期刊
摘要:钦州市有着丰富的荔枝果园资源饲养三黄鸡,为了确保钦州市荔枝果园三黄鸡的健康、快速发展,开展荔枝果园三黄鸡主要疫病防控规范达标示范创建研究。文章以开展“造林-养鸡-鸡粪肥土-促进荔枝果园地土质”种养模式的实践结果为依据,分析钦州市荔枝果园三黄鸡养殖现状及常见疫病的防控及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出建立荔枝果园三黄鸡主要疫病防控规范达标示范场的主要措施:制定与应用实施荔枝果园养鸡主要疫病的免疫、
期刊
摘要:在上恩县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3460个样品统计,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9.93g/kg。高等级仅占总面积10.1%。总体水平较低。分析结果认为:耕地有机肥的投入意识不强和用量极少,耕地质地偏砂、不合理的施用化学氮肥和干湿效应的自然条件等,是造成耕地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建议采用发展冬季绿肥和夏季绿肥,推广秸秆还田,发展间套种粮肥作物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 
期刊
摘要:为分离筛选对毒死蜱具有降解作用的茵株,为微生物修复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农药仓库粉尘和农药生产企业排污沟土壤中进行筛选,并对所筛选出的茵株进行形态学和革兰氏染色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中筛选出茵株97株,其中球状菌株有78株。占80.%。革兰氏阴性58株,占59.8%,菌落以圆形、扁平、边缘整齐、乳白色等形态居多;从农药仓库粉尘筛选出83株,从农药厂排污沟土壤中筛选
期刊
摘要: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是一项创新技术,容县2004年引进该技术,经过试验示范和面上推广,获得成功并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普及。根据容县多年的田间试验和大田生产实践,结合其他地方的成功种植经验,总结出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高产技术。  关键词:冬种;马铃薯;免耕栽培;高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3-0060-02  容县地处广西
期刊
摘要:为摸清桂林市五城区耕地地力现状,以指导五城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改良,促进五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数据,在收集整理相关图件和其它资料的基础上,在GIS支持下,将桂林市五城区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按照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选取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及耕层养分状况等六个方面10个因子,采用模糊评价法、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累加法等对五城区耕地
期刊
摘要:富兰克林·H·金的远东农业调查研究,在国际上影响深远其代表著作《土地管理》至今尚未出中译本,其中对远东三个古老国家(中国、日本、朝鲜)土地管理的调查研究,是他的集大成之作。今将著作精华最后一章连同序言译出。  关键词:富兰克林·H·金;《土地管理》;远东三国;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4-0089-06  巴恩廷在《土壤地
期刊
摘要:以温克等10个葡萄品种为试材,通过结果习性观察,从不同促萌时间等方面研究其一年两熟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早红提、维多利亚、时代1号、夏黑、小贝和温克等6个品种易产二造果;二造促萌剪口粗度应大于0.8cm;结果枝冬芽和一次副梢夏芽二造成花率高,是生产二造果的主要芽类;两代同堂适宜的促萌时间为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两代不同堂适宜的促萌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促萌至二造果成熟,早熟和中熟品种需97d
期刊
摘 要:商协会的党建工作不仅是“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更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部分。基于广西“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的南宁茂名商会的个案研究,分析新时代商协会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其解决路径,对加强商协会党建工作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商协会;党建;地方实践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6.003  [中图分类号]D267;F279.27 [文
期刊
摘 要:提升“两新”组织的治理能力,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柳州市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提升“两新”组织治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理顺“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机制、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制度供给、确保“两新”组织党建的可持续性、激发“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内生动力等方面着力,进一步提升“两新”组织的治理能力。  关键词:党建引领;“两新”组织;治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