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饥饿与美食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sx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阳在河南的南部,河南人把它当南方,南方人把它当北方。信阳以北,任何河流冬季都将冰封;信阳以南,即使三九严寒,河水照旧汩汩奔流。
  多年以来,中原文明、楚文化和吴越文化在这里碰撞杂交,终于催生了一个兼容并蓄却又风格独特的淮河文化。其中的饮食文化,更是首屈一指。福建多地的美食,在信阳找到源头;更遥远的东南亚地区,也在信阳找到祖根。
  而今,总人口近千万的信阳,有数十万大军在京津沪穗等全国各地从事餐饮服务。
  这个城市物产丰富,又有着漫长的美食传统,让现代人很难想象,50年前这里会出现大饥荒。而饥饿的记忆,也成为这座美食之城的隐秘而确凿的推动力。


  居民楼里的美食
  信阳的冬天像极了北方的城市,2012年底的一天,瑞雪纷飞。市中心八一步行街小区余富贵家里,3室1厅灯火灿烂,各个房间一片欢声笑语。其中最大的一间屋子里,摆着几台餐桌,几只煮沸的火锅点燃了热烈的气氛,一桌满怀敬意的亲人热情地招呼着69岁的老人何先生,给老人接风洗尘。
  如果你以为这是余富贵在招待亲友,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信阳市大大小小家庭餐馆中的一个。这些家庭餐馆稠密地分布在每个居民楼里。餐馆老板将本来应该用作居住的房间简单装修,摆上餐桌、麻将桌,就可以开张迎宾。
  余家的餐馆是这个小区最早的家庭餐馆,也是信阳全市最早的家庭餐馆之一。虽然经营了将近20年,餐馆却始终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为了方便食客寻找,老余在南北两个窗户都挂上一串大红灯笼。这一做法被后来者沿用。走进信阳任何一个居民楼,如果看到窗户上的灯笼,尽管上门品尝美食。
  客人们酒至半酣,激情被酒精点燃,声调越来越高昂。
  食客们的欢声笑语,冲击着余富贵的耳膜。身材消瘦的他沉默地盯着灶头陶罐里升腾的雾气。这个经营家庭餐馆的老板,在当地被称为信阳菜民间大师,劳作之余,他喜欢眺望街景,想象对面几家大酒店的盛况。
  他家厨房外的城市,灯红酒绿。纷飞的雪花挡不住客人的脚步,这座城市里大小酒店餐馆,像此前的每一个日子一样,家家爆满。
  在余富贵的厨房和库房里,储藏着大量食材,每天还会采买更多的新鲜蔬菜。
  每天,余富贵要经手这么多食物,他把它们制作成精美的美食,可他没法忘记食品最基本的功能——50年前,他的爷爷,一个著名的厨师,因饥饿而死亡。
  余富贵的老家在信阳罗山县定远乡,曾祖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厨师。祖父跟着曾祖父给举办红白喜事的东家干活,耳濡目染,也学了一手烹调的硬功夫。1959年大饥荒时,这个手头没有半粒米的大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老伴饿死后,自己也饿死。
  余富贵命大,度过饥荒后,瘦得像豆芽的他应征入伍,混到了饱饭吃。1990年,他转业进信阳市,在机械厂当车间主任。稳定的生活没过太长时间,和许多国企一样,机械厂陷入萧条。17年前,车间主任余富贵也下了岗。好在家里还有套房子,一群老哥们喜欢吃他做的罗山菜。他就势把家里改造了一下,在家属院里开起了第一个家庭餐馆。后来,八一路改造,攒了不少票子的他在步行街买了一套方便出入的大房子,把家庭餐馆迁到这里。
  余富贵一家再也不会面对饥饿,可50年前的岁月从来没有真正抹去,余富贵总是忍不住去想,当年如果有这么多食物,他的爷爷奶奶,就不会饿死了。
  在信阳,有太多人对食物的态度,还在被那段历史影响。
  饥饿的纪念碑
  吴永宽老人有个特殊的习惯,他一直不愿意把一顿饭吃得太饱。“不能糟蹋粮食,要不,老天爷还会报应的!”他这样解释他的古怪行为。他私下告诉人:吃太饱了,对不住那些饿死的亲人。
  吴永宽是信阳光山县十里镇吴围孜村人,他常常来到田间两座石碑前,凝视着石碑上的72个人的名字,默默无语。
  他的亲人,在1959至1962年间,因为饥饿,先后倒在这块石碑附近的房里房外、田间地头。2004年,老人在分给自己的土地上,立下这两块石碑,把因饥饿而死亡的亲人、乡亲的名字一个个刻在石碑上。
  老人所在的吴围孜村,是那个饥饿年代的重灾区。能从那个年代幸存下来,吴永宽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照应着他。他顽强地生活着,并娶妻生子。其中的一个孩子,走出这片沉重的土地,成为定居美国的一个科研人员。
  石碑上的72个名字,一部分存在吴永宽的记忆中;更大的一部分,是他在从村干部位置上退下来后,奔波数年,访遍周边十里八乡后,从同辈人脑子里搜罗的。
  对那个特殊时代的人们,人们心照不宣,刻意不再重提让他们心悸的噩梦,尽量简单地说出死者的姓名、村落。但为了核对信息,他们时不时还要重新提起他们记忆中死者的惨状。这样,几年下来,那些死者的形象在老人心中渐渐复活。吴永宽说,不把他们的名字铭记下来,告诉后来者,他真的无法平静。
  站在他自己立下的石碑前,吴永宽说,我只是想让后人们知道,他们家乡曾经拥有这样一群苦难者。
  每年大年三十,吴永宽老人和吴围孜附近的村民都会盛满几大碗米饭、肉菜,放在石碑前。“让他们也好好吃个饱吧!”
  吴永宽所在的光山县是司马光的故乡,县委招待所里还有据说司马光砸缸时期留下来的一口古井。光山人和司马光一样聪慧精明,这个县因此自称智慧之乡。这里是共和国将军尤太忠、万海峰、钱均等数十位将军的故乡,也是周恩来妻子邓颖超的娘家。
  十里镇是信阳民俗风情里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地方。这里民风热情,好吃、会吃。逢年过节,不管家里再穷,每家每户都会摆上满满一桌菜肴;家里来了客人,主人出门在村里挪借一圈,也要炒出几个像样的菜。至于红白喜事,更是大操大办,杀猪宰羊,大酒大肉。平时的日子,普通人家每顿饭也都要有炒菜。总而言之,再苦,也不能苦着嘴和肚子。   当地人常说:过去都饿怕了。现在日子好了,咋能再委屈自己?人生还不知有多长,吃点喝点是赚的,还不知道哪天眼一闭,什么都完了。
  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成了信阳人的头等大事。
  信阳城区,从东到西,不过10公里;从南到北,也就六七公里。总建成区面积不足60平方公里,总常住人口仅60万人。余富贵曾调研信阳餐饮业现状,他惊讶地发现,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餐馆酒店至少有3000家,算上没名的家庭餐馆,最多可能近万家饭店。
  城里主干道挂着精美招牌的,是这个城市餐饮大军中的“主力部队”。这些酒店位于闹市,房租高昂,证照齐全,高中低档不等,是公务消费、商务消费和大众消费的主力。
  从南湾湖起源,穿城而过直抵25公里外平桥区五里镇最东端的浉河,南北两岸大小酒店星罗棋布。特别是南岸,东有挤得密密麻麻的各式农家山庄,西有肖家河一家挨着一家的“美食街”。
  南湾湖是淮河上游特大型水库,面积是西湖的12倍。环湖公路两边,布满大大小小的农家山庄。数量是多少,根本无法统计。春季秋季,是这些“农家乐”饭店的旺季。
  过去15年,余富贵的家庭餐馆也发展迅速,他在信阳全城共开了5家连锁的家庭餐馆,每个店聘请一个店长,统一采购原料,统一规范菜品,统一经营模式。
  很多外地人来信阳,感叹信阳人会吃、舍得吃。他们疑惑:信阳不是河南省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吗?是不是都是吃穷的?
  吃不穷的信阳
  了解信阳的人都知道,信阳是吃不穷的,而且本应该越吃越富。
  信阳古属申国,旧称义阳,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淮河在城北20公里,中原与南方分界线的大别山主脉在城南40公里。有史以来,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分,降雨充沛,农业条件极好。以2012年为例,虽然连续遭遇3年旱灾,信阳仍然生产出中国百分之一的粮食,出产了河南百分之八十的水产,“鱼米之乡”,名至实归。大别山更是中国植物博物馆,北方的植物能生长,南方的植物也能生长,山里物产极其丰富。可以说,只要天下太平,信阳人就能吃饱喝好,过个小康生活。
  问题是,信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是中原南下的战略要冲,更是楚国攻伐中原的桥头堡。封建帝王抢夺天下,这里是主战场。日寇侵略,信阳是重灾区,更是武汉会战的主战场。解放战争,刘邓挥师南下,第一步就是抢占大别山。
  只要有战乱,信阳就很难逃脱蹂躏和摧残。唐末,黄巢、王仙之对申州(信阳)疯狂杀伐;明末,李自成再开杀戒。这两次屠杀,几乎都让信阳当时的人口锐减三分之二。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让信阳人口再次锐减。其中,新县的箭厂河乡,现在的人口仍未恢复到1920年代的水平。建城2500多年的信阳,被毁了无数次,重建了无数次。到1949年,城区仍不过10平方公里。
  生命如此轻薄,命运如此叵测,信阳人情何以堪?与其盼望基本没什么希望的明天,还不如过好眼前的分分秒秒。那就吃吧,喝吧,痛快一时是一时,舒服一会是一会——这,大概就是信阳人集体潜意识里对人生最一致的感悟。这样一片土地上的一群人,最终,人人都成了美食的追求者。
  而50年前那场大饥荒更是与众不同,它没有发生在战乱时期,也不因为天灾饥馑,那场饥荒过后,人们对吃更看重了。
  很多老人回忆,到了1962年,在饿了多天之后,迎来了收获,有了粮食,不少人欢欣鼓舞,生火做饭,一下子吃了好几碗,结果,不少人肠胃被胀破,撑死了。
  更多的食物拥进粮仓后,家家户户把原来腊卤煎晒的传统技术捡起来,美食之乡重新家家飘香。改革开放后,物质更加丰富,分工也开始细化,信阳各个县区的独特美食汇集到信阳城,动脑子的餐馆、酒店以本地菜做主打品牌,终于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信阳菜。
  “当初当兵,是为了填饱肚子。后来开餐馆,还是为了吃饭。饿怕了啊!人活着,先得吃饱吃好。”余富贵说。




  用《1942》纪念
  2012下半年,很多食客来吃饭时,都在谈一部叫《1942》的电影。在这部表现河南大饥荒的电影中,信阳并没有出现,河南北部西部是当年饥饿的重灾区。可相同的饥饿的历史,让信阳人对这部电影尤其关注。
  有一次,一位客人问余富贵:老板,1959年您多大?记不记得那时候饿死人的事情?
  老人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神色黯然,说,怎么不记得,我的祖父、祖母都是活活饿死的,我自己侥幸,活了下来。
  饭桌上经历过“粮食关”的,还有几位老人。这个话题激活了老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记忆,老人们放下筷子。
  “说是天灾,其实更多是人祸。当时还属于信阳管辖的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带头放卫星搞粮食高产的浮夸风,埋下祸根。后来自然灾害发生了,信阳整个地区农民家里断粮。那么多粮食堆在仓库里,农民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谁也不敢动用。当时的信阳官员不仅瞒报灾情,而且依然催缴公粮,最终造成大量人员饿死。”一个曾经当过乡干部的老人说。
  在信阳很多县区,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干部中1959年至1962年出生的,很少。因为饥饿,当时的生育率超低,即使有少数婴儿侥幸出生,也很难存活。
  官方至今没有公布1959—1961年间信阳饿死的具体人数。经历过那个岁月的老人们说起自己当年被饿的经历,说起那些被饿死的邻居和亲人,很少能不哽咽。
  在一个不那么忙碌的夜晚,余富贵一个人去了电影院,看了《1942》。这部电影里没有信阳,可这个美食店的老板还是忍不住想起来自己和亲人经历的那段岁月。
  饥饿与美食,已经被牢牢地钉在了一起。
其他文献
老《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特殊产物,是共产党在国统区合法、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一份党报。  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在重庆被封,《新华日报》存在了9年1个月零18天(1952年复刊改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  这期间,国民党碍于联合抗日和新闻自由的遮羞布,一边容忍这份共产党报在其统治区的存在,一边又出台了严苛的新闻检查制度予以打压。  如何让《新华日报》绕
期刊
如果用喝酒的状态来形容中国当下的白酒市场,可能有这么几种版本的解读:  一,浅酌状态——尽管白酒历史悠久,但真正的市场化也仅是开始,全国市场仍是散沙一盘。  二,微熏状态——不少酒企有了品牌意识,开始倡导酒文化,并陆续推出知名品牌。外资也开始进入这个传统行当。  三,大醉状态——白酒和社会一样浮躁,高价酒动辄几千上万,甚至被称作奢侈品。消费者开始琢磨不透,白酒疯了?  三种主观解读各有道理,但无论
期刊
你要是今天趾高气扬,明天你就要跪倒在别人脚下。你今天在别人脚下,但明天就有可能站起来。  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  泸州一直有酒城的称号,酒在泸州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白酒金三角中,泸州的定位是什么?  从历史上讲,泸州就是一个酒城。改革开放以来更有了长足发展,从产量上来讲,今年已达到了114万千升。这个数量在全省酒类产量中占50%。销售收入达到467亿元,在全国占到25%。这样大的
期刊
现在社会进程很快,但是发展太快也会死掉,太慢则会落后。作为酒企,要沉下心来把产品做到极致。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  中国白酒市场这几年发生了很多变化,未来发展态势会是什么样的?  白酒行业的趋势现在基本上已经明确了。我觉得未来主要是几大品牌占据中国的主要产量和销量。同时在一个地区还会有局部的区域性品牌生成。也就是说白酒会越来越集中。  就白酒金三角来说,几大名酒之间本身存在竞争关系,那怎么才能让
期刊
品质、价格、营销,这三者一个不能少,什么时候也不能忽略品质。决不能去秦池的老路!  泸州市市长刘强  泸州将自己视力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怎样理解这样的定位?  白酒是一个生物工程,它和特定的气候、海拔等有密切关系。它不像一般的企业可以搬走,白酒品牌无法搬走。比如经专家鉴定,好的酱香型的酒,在赤水河三百米到五百米的海拔建窖池是最好的,其他地方建厂就不行。  这是白酒金三角拥有的独特的地理优势,
期刊
从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地理路线”到带动川黔白酒产业的“产业路线”,中国白酒金三角寻求的方向是成为东方酿酒业的“波尔多”。  中国地图上有个黄金区域,少有人知。它位于长江上游,北纬28°附近的川黔交界处。  央视上有个黄金时段,无人不晓。在新闻联播前后,茅台、五粮液、国客1573、郎酒、沱牌舍得等白酒广告密集,以致有人调侃,“央视的表,离开白酒就不会走了”。  其实,这些白酒品牌大多来自地图上的
期刊
从河北普通农民到中国古典家具大佬,刘传生走了28年。  现在,他越来越看不懂古典家具不断飙升的价格了。  不管是无心还是有意,刘传生一直都与时代前进中的节点产生呼应。恢复高考后。他成为专门带毕业班的王牌教师;改革开放后,整个国家创富的热情被点燃,他又成为百里之内旧家具收购的最成功者;亚洲金融危机袭来,古董市场一度陷入谷底,刘传生又实现从沧州到北京的腾挪,并及时从原来领域抽身,进入刚刚兴起的柴木家具
期刊
单靠孔子学院和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牌,是宣传不出去的,软实力一定是中国人的生活文化。  泸州老窖董事长谢明  有人说泸州的名气,不如泸州老窖这个企业,泸州老窖的名气,又不如国窖1573这个品牌。这说明国窖1573的品牌营销十分成功,其中最大的成功点在哪里?  泸州是酒以城名、城以酒兴的城市。城市与名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体。泸州老客这个品牌来自1573年的老窖池,这个窖池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来没有间断过。这
期刊
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资产。马化腾的“二次创业”,能从数据里掘得多少财富?  在很多媒体的报道中,经常会讲到,马化腾像一个文弱的白面书生,但他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书生。这次上演的腾讯“变身术”,就是一个注脚。  有关他聪明的故事很多,但他的大聪明,在业内有个共识,就是看清方向,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用户,并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这一点,他与刚刚上市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有些相似。  扎克伯格说过
期刊
这个小小的安全蔬菜供应链条,实在太过脆弱。  要不是不会用化肥,老张也不会去种什么“有机蔬菜”。凭着口碑,他卖的菜在北京回龙观社区颇打出了些知名度,可苦恼也随之而来。  “三不卖”  只需闻着一股气味,便能在这片临近沙河的林地里寻到老张的菜园。  味道越来越浓烈,不远处的四条大狗齐声而吠,几乎要扑上来。“去!去!”老张从屋子出来喝退了狗,一面解释说,“有人半夜偷菜,没它们还真不行。”  他的菜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