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状态,国内各类型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智慧校园建设。不同学校的学生规模、教育对象、资金实力、开设课程等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深入了解该校智慧校园建设在理论认知、建设基础和环境、制度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解决措施及措施实施后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对策;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2-0047-02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教学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育信息化也逐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随着教育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发展,不仅催生了很多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教育教学需要更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智慧校园因此逐步发展起来。
2智慧校园建设背景
学校创建于1984年,建校初期在校生不足千人,之后招生人数逐步增多;近年来,学校的办学规模更是有了历史性的飞跃。当前,学校设有6个专业教学部,涉及加工制造、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信息技术、财经商贸等9个专业大类,成为在校生人数达1万人的综合性中职学校。
学校快速发展时期也恰逢数字化校园的高速发展时期,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一建成了配备有信息化设备的实训室90间,有智能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教室106间,计算机总数达到2022台;建成了拥有30臺DELL服务器的数据中心一个;基本实现千兆以太网络全覆盖;引入了OA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逐步推进,数字化校园“没有体现向最终用户服务的理念”的缺点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软件项目建设中只考虑部门业务需求而没有考虑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和数据共享。结果出现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不仅没有因信息化的推广而得到减轻,反而增加了他们的一些工作量。这种状况引起了教师的不满,学校的努力也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学校信息化建设因此几乎停滞不前。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处于瓶颈期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智慧校园”这个以多种新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被提出来:即在数字化校园基础上引入物联网并逐步规划建设,将终端移向移动设备,将服务引向“以角色为中心”,将“被动应用”转向“决策分析”。相较于数字化校园来说,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更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教育部对智慧校园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从2016-2018连续三年发文提出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内外因素的叠加促使学校调整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目标,并于2018年做出建设智慧校园的决定。
3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智慧校园是以数字校园为基础的下一阶段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形态。因此,智慧校园对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校信息化现状才能避免走弯路。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必须认清和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3.1基础网络薄弱
通畅、稳定的网络是智慧校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学校基础网络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学校的有线网络虽然覆盖了学校所有楼宇,但是在日常使用中存在信号不稳定、终端接入点接触不良和损坏的现象。经排查,学校的网络线路约百分之三十需要重新布线才能保证稳定性。其次,学校至今没有建设移动网络和物联网。最后,互联网出口带宽偏小,目前也仅仅能满足常规的教育教学使用,所以,不彻底解决网络问题,智慧校园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3.2软件基础薄弱
软件项目建设应该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最繁杂的部分。我校在软件项目建设中曾走了很大的弯路,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软件功能有限,推广困难。学校目前使用的OA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涉及学生管理、教务管理、人事管理三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又包含众多小的功能模块。表面上功能完善,实际上只有智能排课、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几个模块符合使用要求,其他大部分的模块无法推广使用。
其二,信息孤岛问题。所有的软件系统都相互孤立,无法共享数据。比如,学校使用OA系统管理成绩,系统中的学生信息来源于招生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生成交费单的名单来源于OA系统。相互孤立的软件系统造成了很多的重复工作。
其三,软件缺口大。学校繁杂的业务很难用一两个软件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人事部、后勤处、就业办、科研处、学生工作处等部门的业务没有软件系统支撑,日常工作只能用word或excel处理。这种方式工作效率低,数据共享困难,还存在数据丢失、非法篡改的隐患。例如,后勤处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只能使用excel电子表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登记、查询、统计等管理。
3.3内在需求强烈
近年来因发展需要,学校大量引入年轻教师,这些年轻都师对新技术的应用非常积极主动。云课堂、慕课、蓝墨云等软件不断被年轻教师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虽然这些软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由老师无序化的引入软件,其不良后果也很难估量。因此,只有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才能满足学校内在的实际需求。
3.4学校管理架构问题
从2016年起,学校实行二级管理,将教务、学生管理的管理工作放到系部。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的二级管理已经常态化。每个系部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管理规则。这些不同的规则可能会成为智慧校园建设中难以协调的矛盾。比如,每个系部核算班主任津贴的方式都不同,而学校正在开发的软件则要求各系部用统一的核算公式。可是各个系部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核算公式,且一直运转良好,一旦改动就会牵涉到其他相关规则的修改。如果要求软件商为系部开发个性化的功能又涉及资金及后期维护的问题。协商的难度可想而知。 3.5缺乏可参考的建设经验
中职学校建设智慧校园与其他类型学校还是有很大不同。中职学校规模没有大专院校大,资金也没有大专院校充足,招收对象也不同;中职学校相比中小学的又复杂很多,中职学校人数多,专业多,教学注重实践,学生德育管理任务非常重。这些不同意味着中职学校很难从其他类型的学校直接套用建设经验。而同级别的中职学校的建设经验也同样也难以套用,这主要是因为地域、星级学校等原因,学校间获得上级建设资金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智慧校园建设只能在参考别人的基础上探索符合自身需求和现状的建设方案。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面对众多技术公司,这些公司良莠不齐,如果选错建设方案或产品将对智慧校园建设产生反作用。
3.6智慧校园理论的认知问题
目前,社会各界对什么是“智慧校园”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对“智慧校园”的理解也各不同。综合不同领域专家的理解,“智慧校园”是指一个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在一些院校的建设案例中曾出现因对理论的理解有偏差而出现“建到哪算哪”,最后变成没有“智慧”的“智慧校园”的情况。
4智慧校园建设对策
从上面的现状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学校信息化基础较弱,智慧校园建设难度很大。针对这样的状况,可采取的对策有:
1)分批次分步骤推进。教育教学业务建设先行,职能部门业务建设支撑,最后推行到校园环境的智慧化建设。
2)继续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以保障智慧校园建设的顺利开展。从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看,如果没有“一把手”直接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在卓越绩效管理的制度保障下,工作任务得以细分并且量化,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3)全面排查基礎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升网络稳定性;补强硬件设备,特别是数据中心服务器和教学用的必须设备。
4)建设数据中心基础平台。以基础平台为数据仓库储存业务数据,为松散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来源,从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围绕基础平台建设新的软件系统实现单点登录,教育教学智慧化,大数据分析等业务需求;基础平台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后续新建的软件系统必须符合标准,并提供简便、稳定地接入方案,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问题。
5智慧校园阶段性成果
截止本文撰写时,学校已完成网络线路改造,数据中心基础平台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并将OA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接人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围绕基础平台新建了学生实习管理系统、报修管理系统、教学诊改系统、超星在线教学系统。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正按计划逐步展开。
6总结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适应、调整的项目,只有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不急功近利不盲目跟风,最终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成效。
关键词: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对策;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2-0047-02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教学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育信息化也逐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随着教育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发展,不仅催生了很多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教育教学需要更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智慧校园因此逐步发展起来。
2智慧校园建设背景
学校创建于1984年,建校初期在校生不足千人,之后招生人数逐步增多;近年来,学校的办学规模更是有了历史性的飞跃。当前,学校设有6个专业教学部,涉及加工制造、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信息技术、财经商贸等9个专业大类,成为在校生人数达1万人的综合性中职学校。
学校快速发展时期也恰逢数字化校园的高速发展时期,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一建成了配备有信息化设备的实训室90间,有智能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教室106间,计算机总数达到2022台;建成了拥有30臺DELL服务器的数据中心一个;基本实现千兆以太网络全覆盖;引入了OA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软件系统。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逐步推进,数字化校园“没有体现向最终用户服务的理念”的缺点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软件项目建设中只考虑部门业务需求而没有考虑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和数据共享。结果出现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不仅没有因信息化的推广而得到减轻,反而增加了他们的一些工作量。这种状况引起了教师的不满,学校的努力也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学校信息化建设因此几乎停滞不前。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处于瓶颈期时,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智慧校园”这个以多种新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被提出来:即在数字化校园基础上引入物联网并逐步规划建设,将终端移向移动设备,将服务引向“以角色为中心”,将“被动应用”转向“决策分析”。相较于数字化校园来说,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更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教育部对智慧校园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从2016-2018连续三年发文提出加快智慧校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内外因素的叠加促使学校调整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目标,并于2018年做出建设智慧校园的决定。
3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智慧校园是以数字校园为基础的下一阶段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形态。因此,智慧校园对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校信息化现状才能避免走弯路。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必须认清和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3.1基础网络薄弱
通畅、稳定的网络是智慧校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学校基础网络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学校的有线网络虽然覆盖了学校所有楼宇,但是在日常使用中存在信号不稳定、终端接入点接触不良和损坏的现象。经排查,学校的网络线路约百分之三十需要重新布线才能保证稳定性。其次,学校至今没有建设移动网络和物联网。最后,互联网出口带宽偏小,目前也仅仅能满足常规的教育教学使用,所以,不彻底解决网络问题,智慧校园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3.2软件基础薄弱
软件项目建设应该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最繁杂的部分。我校在软件项目建设中曾走了很大的弯路,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软件功能有限,推广困难。学校目前使用的OA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涉及学生管理、教务管理、人事管理三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又包含众多小的功能模块。表面上功能完善,实际上只有智能排课、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几个模块符合使用要求,其他大部分的模块无法推广使用。
其二,信息孤岛问题。所有的软件系统都相互孤立,无法共享数据。比如,学校使用OA系统管理成绩,系统中的学生信息来源于招生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生成交费单的名单来源于OA系统。相互孤立的软件系统造成了很多的重复工作。
其三,软件缺口大。学校繁杂的业务很难用一两个软件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人事部、后勤处、就业办、科研处、学生工作处等部门的业务没有软件系统支撑,日常工作只能用word或excel处理。这种方式工作效率低,数据共享困难,还存在数据丢失、非法篡改的隐患。例如,后勤处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只能使用excel电子表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登记、查询、统计等管理。
3.3内在需求强烈
近年来因发展需要,学校大量引入年轻教师,这些年轻都师对新技术的应用非常积极主动。云课堂、慕课、蓝墨云等软件不断被年轻教师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虽然这些软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由老师无序化的引入软件,其不良后果也很难估量。因此,只有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才能满足学校内在的实际需求。
3.4学校管理架构问题
从2016年起,学校实行二级管理,将教务、学生管理的管理工作放到系部。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的二级管理已经常态化。每个系部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管理规则。这些不同的规则可能会成为智慧校园建设中难以协调的矛盾。比如,每个系部核算班主任津贴的方式都不同,而学校正在开发的软件则要求各系部用统一的核算公式。可是各个系部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核算公式,且一直运转良好,一旦改动就会牵涉到其他相关规则的修改。如果要求软件商为系部开发个性化的功能又涉及资金及后期维护的问题。协商的难度可想而知。 3.5缺乏可参考的建设经验
中职学校建设智慧校园与其他类型学校还是有很大不同。中职学校规模没有大专院校大,资金也没有大专院校充足,招收对象也不同;中职学校相比中小学的又复杂很多,中职学校人数多,专业多,教学注重实践,学生德育管理任务非常重。这些不同意味着中职学校很难从其他类型的学校直接套用建设经验。而同级别的中职学校的建设经验也同样也难以套用,这主要是因为地域、星级学校等原因,学校间获得上级建设资金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智慧校园建设只能在参考别人的基础上探索符合自身需求和现状的建设方案。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面对众多技术公司,这些公司良莠不齐,如果选错建设方案或产品将对智慧校园建设产生反作用。
3.6智慧校园理论的认知问题
目前,社会各界对什么是“智慧校园”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对“智慧校园”的理解也各不同。综合不同领域专家的理解,“智慧校园”是指一个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在一些院校的建设案例中曾出现因对理论的理解有偏差而出现“建到哪算哪”,最后变成没有“智慧”的“智慧校园”的情况。
4智慧校园建设对策
从上面的现状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学校信息化基础较弱,智慧校园建设难度很大。针对这样的状况,可采取的对策有:
1)分批次分步骤推进。教育教学业务建设先行,职能部门业务建设支撑,最后推行到校园环境的智慧化建设。
2)继续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以保障智慧校园建设的顺利开展。从以往的经验教训来看,如果没有“一把手”直接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在卓越绩效管理的制度保障下,工作任务得以细分并且量化,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3)全面排查基礎网络存在的问题,提升网络稳定性;补强硬件设备,特别是数据中心服务器和教学用的必须设备。
4)建设数据中心基础平台。以基础平台为数据仓库储存业务数据,为松散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来源,从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围绕基础平台建设新的软件系统实现单点登录,教育教学智慧化,大数据分析等业务需求;基础平台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后续新建的软件系统必须符合标准,并提供简便、稳定地接入方案,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问题。
5智慧校园阶段性成果
截止本文撰写时,学校已完成网络线路改造,数据中心基础平台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并将OA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接人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围绕基础平台新建了学生实习管理系统、报修管理系统、教学诊改系统、超星在线教学系统。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正按计划逐步展开。
6总结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适应、调整的项目,只有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不急功近利不盲目跟风,最终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