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当下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梳理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构建了以“四步阅读法”为框架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与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能力培养;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本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作了探析,并就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以求共同探究。
一.有效阅读教学研究的背景
阅读是读者与作品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只有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时,才会悟得文章的真义。可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大多数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教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再到中心主题的分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重复机械、强行填鸭、满堂灌。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流于形式,课堂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性。
二.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困惑和难点作为研究对象,以高中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整体规划,以及具体办法为研究目标。
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⑴更新阅读教学的教学理念,制定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案;⑵归纳常见文体的阅读思路,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以期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成为这样的课堂:⑴培养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⑵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收集、整理、筛选、交流、评价能力。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体参与的意识,探究问题的意识。
三.有效阅读的内涵及研究内容
(一)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内涵
有效阅读指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效果。
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文本,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调用阅读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过程、并能够客观评价阅读效果。
(二)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的内容
1.从宏观角度出发,“四步阅读法”:初读文本,了解背景,“知人论世”——通读文本,梳理思路,“整体感知”——赏析文本,把握文脉,“条分缕析”——悟读品味,延伸拓展,寻“情”觅“感”。
2.从阅读思路角度出发,梳理思维路径
与四步阅读法环节相匹配,每一个点的训练我们都寻求其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路標可寻,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我归纳了三种常用方法。
(1)剪枝去叶法。通读中可以暂且大段略去文字。在阅读中可以先忽略描写、叙事、举例、引用、解释等内容的句子段落。
(2)抽取主干法。选取段内的关键句,并归纳出关键句常见的类型。从结构章法角度看,居首可以总起引领下文,居中可以过渡,承上启下,居尾可以总结上文。从表达方式角度去看,即在记叙、描写段落中的起画龙点睛的议论句或直抒胸臆的抒情句往往是段落的关键句。这种情况在小说、散文等文学类文本中常见。
(3)归纳概括法。从句子内容与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和概括,逐句归纳,然后概括。
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是体现阅读能力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难点。常常耗时多,错误率高,直接制约阅读的效率。
3.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根据四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练。赏析,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品味,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四.有效阅读教学研究的反思
1.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效的阅读必须是方法正确思维对路的阅读。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就在策略的突破上。从文体特点入手,根据写作的规律,归纳出阅读的思路,让我们找到了把握文章的“穴位”,从“蛮”劲到“巧”劲,就在于方法的把握,从而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2.阅读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要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外,更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真正阅读的权利。
3.引导开放型、探究性阅读。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生不能够再“以本为本”,应该以课本为主干,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
4.文本阅读训练要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引导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和学生一块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能力培养;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本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作了探析,并就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以求共同探究。
一.有效阅读教学研究的背景
阅读是读者与作品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只有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时,才会悟得文章的真义。可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大多数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教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再到中心主题的分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重复机械、强行填鸭、满堂灌。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流于形式,课堂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性。
二.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困惑和难点作为研究对象,以高中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整体规划,以及具体办法为研究目标。
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⑴更新阅读教学的教学理念,制定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案;⑵归纳常见文体的阅读思路,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以期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成为这样的课堂:⑴培养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⑵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收集、整理、筛选、交流、评价能力。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主体参与的意识,探究问题的意识。
三.有效阅读的内涵及研究内容
(一)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内涵
有效阅读指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效果。
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文本,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调用阅读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过程、并能够客观评价阅读效果。
(二)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的内容
1.从宏观角度出发,“四步阅读法”:初读文本,了解背景,“知人论世”——通读文本,梳理思路,“整体感知”——赏析文本,把握文脉,“条分缕析”——悟读品味,延伸拓展,寻“情”觅“感”。
2.从阅读思路角度出发,梳理思维路径
与四步阅读法环节相匹配,每一个点的训练我们都寻求其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路標可寻,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我归纳了三种常用方法。
(1)剪枝去叶法。通读中可以暂且大段略去文字。在阅读中可以先忽略描写、叙事、举例、引用、解释等内容的句子段落。
(2)抽取主干法。选取段内的关键句,并归纳出关键句常见的类型。从结构章法角度看,居首可以总起引领下文,居中可以过渡,承上启下,居尾可以总结上文。从表达方式角度去看,即在记叙、描写段落中的起画龙点睛的议论句或直抒胸臆的抒情句往往是段落的关键句。这种情况在小说、散文等文学类文本中常见。
(3)归纳概括法。从句子内容与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和概括,逐句归纳,然后概括。
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是体现阅读能力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难点。常常耗时多,错误率高,直接制约阅读的效率。
3.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根据四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练。赏析,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品味,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四.有效阅读教学研究的反思
1.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效的阅读必须是方法正确思维对路的阅读。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就在策略的突破上。从文体特点入手,根据写作的规律,归纳出阅读的思路,让我们找到了把握文章的“穴位”,从“蛮”劲到“巧”劲,就在于方法的把握,从而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2.阅读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要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外,更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真正阅读的权利。
3.引导开放型、探究性阅读。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生不能够再“以本为本”,应该以课本为主干,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
4.文本阅读训练要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引导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和学生一块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