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操作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以班级为对象进行授课的模式已逐渐显得不适用了。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差异来考虑,是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差异 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材的调整,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从传统的讲授法、示范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到近几年来的流行的“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和“任务驱动法”等,我认为“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值得提倡。因为不管哪个学校都存在学生个体的差异,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存在差异,同一个班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差异。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下面是我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和体会:
学生层次的分层
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我主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A、B、C三个组。A组为优等生,即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感兴趣,学习较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B组为中等生,会简单的电脑操作,有一定的基础,理解接受能力较好,学习努力。C组为差生,理解接受能力一般或电脑基础差或是学习不努力。因为信息技术课是在计算机机房进行上课的,所以我排位置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位置,方便老师经常对这些同学进行指导。B组同学挨着C组同学,坐在靠中间的位置。A组同学坐在两边的位置。这样分组的目的是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特别关注差生,有利于上课辅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吸收最多的知识。对高层学生来说,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应巧妙设计,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中层学生,给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还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低层学生,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耐心辅导,多加训练。
例如:在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教学内容中,就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对A组的学生提出“熟练掌握‘复制、剪切、粘贴’的菜单命令及用鼠标拖动,并会使用快捷键操作完成”,B组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复制、剪切、粘贴’的菜单命令,尝试用鼠标拖动完成”,C组的学生只要求“能够利用‘复制、剪切、粘贴’的菜单命令完成”。
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得。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分层教学的目标,准备难易程度的练习。对高等水平学生进行适当扩展和补充,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并进行谈论;对低等学生在练习时进行个别辅导,还要手把手指导;对中等学生来说,更应注意他们的学习动机,落实好大纲。
例如,在练习用Frontpage2000制作网页时,A组的学生采用自己从网上下载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网页,内容和主题自拟,页面布局合理,美观大方,链接的网页要求在6张以上;B组的学生采用自己从网上下载图片和文字资料,内容和主题自拟,链接的网页要求在4张以上;C组学生采用“制作网页的资料由教师提供,内容和主题也由教师给定,学生进行选择,链接的网页只要求2~3张”。
通过分层教学,我发现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更为积极、浓厚。各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的热情大为高涨。操作训练始终使教师和学生紧密结合,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增强。不仅如此,一些性格内向羞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现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同时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作业评价的分层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某一模块或某几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的制作。作业要求可分三个层次,一种就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给另一种学生布置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可以让有余力的同学多进行思考;还有一种,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在“创建图表”这一课中,在讲解完柱形图的创建后,对C组学生要求能模仿完成柱形图的创建;B组学生要求能完成饼图的创建;A组学生要求充分发挥所学知识,制作的图表能更精确详细的反应表格数据,更符合美学。又如在文件属性的教学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理解只读和隐藏的含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要求探索将隐藏的文件找出来的方法和修改只读文件的做法,促类旁通,探索逆向操作。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谨慎、谦虚、不断优越自我。
综上所述, 分层教学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最合理的施教方法和内容。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让每个学生达到极致。
参考文献:
[1]吴凤芬.《分层教学在信息学中的一点偿试》
[2]王涛斌.《分层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3]张学明.《浅谈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差异 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材的调整,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从传统的讲授法、示范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到近几年来的流行的“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和“任务驱动法”等,我认为“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值得提倡。因为不管哪个学校都存在学生个体的差异,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存在差异,同一个班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差异。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下面是我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和体会:
学生层次的分层
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我主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A、B、C三个组。A组为优等生,即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感兴趣,学习较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B组为中等生,会简单的电脑操作,有一定的基础,理解接受能力较好,学习努力。C组为差生,理解接受能力一般或电脑基础差或是学习不努力。因为信息技术课是在计算机机房进行上课的,所以我排位置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位置,方便老师经常对这些同学进行指导。B组同学挨着C组同学,坐在靠中间的位置。A组同学坐在两边的位置。这样分组的目的是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特别关注差生,有利于上课辅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吸收最多的知识。对高层学生来说,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应巧妙设计,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中层学生,给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还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低层学生,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耐心辅导,多加训练。
例如:在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教学内容中,就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对A组的学生提出“熟练掌握‘复制、剪切、粘贴’的菜单命令及用鼠标拖动,并会使用快捷键操作完成”,B组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复制、剪切、粘贴’的菜单命令,尝试用鼠标拖动完成”,C组的学生只要求“能够利用‘复制、剪切、粘贴’的菜单命令完成”。
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得。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分层教学的目标,准备难易程度的练习。对高等水平学生进行适当扩展和补充,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并进行谈论;对低等学生在练习时进行个别辅导,还要手把手指导;对中等学生来说,更应注意他们的学习动机,落实好大纲。
例如,在练习用Frontpage2000制作网页时,A组的学生采用自己从网上下载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网页,内容和主题自拟,页面布局合理,美观大方,链接的网页要求在6张以上;B组的学生采用自己从网上下载图片和文字资料,内容和主题自拟,链接的网页要求在4张以上;C组学生采用“制作网页的资料由教师提供,内容和主题也由教师给定,学生进行选择,链接的网页只要求2~3张”。
通过分层教学,我发现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更为积极、浓厚。各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的热情大为高涨。操作训练始终使教师和学生紧密结合,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增强。不仅如此,一些性格内向羞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现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同时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作业评价的分层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某一模块或某几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的制作。作业要求可分三个层次,一种就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给另一种学生布置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可以让有余力的同学多进行思考;还有一种,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在“创建图表”这一课中,在讲解完柱形图的创建后,对C组学生要求能模仿完成柱形图的创建;B组学生要求能完成饼图的创建;A组学生要求充分发挥所学知识,制作的图表能更精确详细的反应表格数据,更符合美学。又如在文件属性的教学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理解只读和隐藏的含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要求探索将隐藏的文件找出来的方法和修改只读文件的做法,促类旁通,探索逆向操作。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谨慎、谦虚、不断优越自我。
综上所述, 分层教学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最合理的施教方法和内容。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让每个学生达到极致。
参考文献:
[1]吴凤芬.《分层教学在信息学中的一点偿试》
[2]王涛斌.《分层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3]张学明.《浅谈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