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舌战蒋介石:劝降“笔录”再现

来源 :今古传奇·双月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3756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指示尔一条正路,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
  尔一定可以得成功,不然,尔就算完了。”
  “我不能够这样做,请枪毙我吧!”
  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被称为是人民军队的创建开始,而叶挺是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两次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又在广州起义时担任工农红军第一任总司令。毛泽东曾当面评价叶挺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新四军作为人民军队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战史当然也要从叶挺写起。
  在“皖南事变”中,叶挺受党指示下山与国民党谈判被扣押。共产党除用各种渠道揭露真相外,还立即重新组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意即叶挺释放以后仍任军长,这既是对叶挺的肯定,也是对新四军这段历史的肯定。叶挺在狱中回答敌人的诱降时说:“我是新四军军长,如果新四军有什么问题,一切责任应由我来承担。”这是叶挺对新四军的忠诚。
  尽管蒋介石对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深恶痛绝,但对于声名赫赫的叶挺却十分欣赏,想不惜一切代价极力拉拢他。
   1941年1月,蒋介石接到叶挺被扣留的报告之后,随即命人前去劝降。劝降失败后,蒋介石对叶挺“不归顺”极不高兴,但并没有起杀心,还奢望叶挺有一天能够“归顺”他,帮助他“剿共”,于是一直在寻找各种各样的机会对他进行劝降,甚至三次亲自出面“软化”。
  “要砍脑袋,就砍吧!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
  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扣押后,几经辗转,被押到江西上饶集中营七峰岩监狱。在这里,叶挺和他的随员被分开来,他被单独关押在一座庙堂里。随员们则被绳捆索绑,钉上脚镣,投入了暗无天日的山洞。
  蒋介石试图说服叶挺。他派出的第一个劝降者,便是直接制造“皖南事变”的刽子手之一——顾祝同。
   顾祝同是叶挺在保定军校的同学。他把叶挺从七峰岩的庙堂里接出来,安排到离上饶市16华里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李村的一个单独院落里监禁。为了不让叶挺和外界接触,院落四周砌上一人多高的围墙,门口设有持枪的固定哨兵,院内院外都有便衣特务监视。每天,顾祝同都以美酒佳肴连续宴请叶挺,而且彬彬有礼,叙旧交,谈友情,待之以上宾。叶挺虽然满腹厌恶,却没有表露出来,他要看看这些双手沾满抗日将士鲜血的顽固派头目们如何表演。
  不久后,在一次宴席上,顾祝同终于把蒋介石的底牌亮了出来。相关的文字记录可以还原当时的情景:
  顾祝同满脸堆笑地说:“昨天,委员长从重庆拍来电报,专门问候希夷兄的情况。并嘱咐小弟,要给予特殊照顾。小弟深感荣幸……”
  另一个在“皖南事变”中亲自指挥反动军队残杀抗日将士,与叶挺在保定军校也有同窗关系的上官云相配合着说:“是啊,委员长对叶将军这样器重关心,实属罕见!这真是礼贤下士,感人肺腑啊!”
  顾祝同接着说:“希夷兄,委员长十分器重你,这次事变没有你的责任,是项英不听指挥,违反了军令、政令……”
  叶挺禁不住打断他的话问道:“不知墨三(顾祝同字)兄可曾记得,几个月前,我们制定的新四军北移路线的规定?”
  顾祝同当然记得,那次双方协议规定,新四軍走宣城一线去苏南,国军保其沿途安全。双方还在“规定”上签了字。顾祝同尴尬地说:“那次协议……已经取消了。”
  “为什么要取消?”叶挺追问。
  “情况发生变化了嘛。”
  “既然情况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决定走国统区,这违反了什么军令、政令?”
  顾祝同连忙摆手说:“哎,希夷兄,新四军的事,完全是项英听从延安的指挥,与你无关。委员长在电报中说,只要你能说明事变起因在于共产党员项英没有服从统一的军令、政令……”
  叶挺闻言,义愤填膺,断然拒绝,他质问顾祝同道:“新四军是人民抗日军队,共产党是人民抗日党派,你们那么多装备精良的部队,为什么不上前线打日本,却转打艰苦抗战的新四军?我们按照你们指定的路线北撤,怎么是不服从军令?又怎么是‘叛变’?你们做出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又要把责任推到项英身上,岂不是伤天害理?!”
  顾祝同和上官云相都愣住了。顾祝同故意不接叶挺的话茬,耐着性子继续劝道:“希夷啊,你又不是共产党员,何必替人受过呢!只要你声明一下事变的责任不在政府而在中共,便可以恢复你的自由,而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相屈,我们合作抗日。”
  叶挺没等顾祝同的话落音,就拍案而起,大声说道:“我替谁受过?共产党有什么过?当今是国家危难存亡之际,我叶挺只想抗日,别无他念。你们反复无常,不顾国共合作抗日的诺言,陷害抗日的新四军,‘合作抗日’怎么说得出口?”
  顾祝同有些沉不住气了,板起面孔说:“希夷,你这样做,就不想一想后果?”
  叶挺说:“后果还用我想吗?你们不是早已宣布我‘叛变’,将我‘革职’,‘交军法审判’了吗?我正等着公开的军法审判呢!我要将真相大白于天下,只要人民了解我叶挺,要杀要关皆由你们。”
  上官云相看顾祝同劝不动叶挺,便威胁说:“叶军长,军令、国法可是无情的啊!”
  叶挺大义凛然地说:“要砍脑袋,就砍吧!我叶挺的为人你们也略知一二,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
  顾祝同只好将“宴请”活动停止下来,另打别的主意。
  “愿以一死为部曲赎命”
  正当叶挺身居斗室,和蒋介石相抗衡的时候,一个叛徒却在新四军被俘干部中鬼鬼祟祟地走来走去。此人就是原新四军军部参谋处长、北移之前调任一纵队副司令员的赵凌波。被俘后,他经不住敌人的威逼利诱,背叛革命,当了集中营的教官,到处找人“谈话”,想拉人下水。他的恶行很快被传开了。叶挺得知后十分生气,他说:“做叛徒是最可耻的,终究要被人民唾弃!”
  一天,赵凌波按照国民党的安排,换上新四军的军装,“看望”叶挺来了。见到叶挺后,他敬礼报告:“军长,我被关押在隔壁,经过再三要求,他们才准许我见你……”   叶挺喝问:“你来见我要做什么?”赵凌波原以为叶挺被单独囚禁,不会知道他投降叛变的事,这时才知道事已败露。叶挺听不得他的谎言,站起来狠狠地抽了他几个耳光,又端起身边的火炉、茶壶劈头盖脸地掷了过去,将他赶了出去。
  对叛徒登门这件事,叶挺非常反感。他后来说:“蒋介石和顾祝同们卑鄙无耻到这步田地,在敌人面前一点办法、一点勇气也没有,但干起陷害抗日忠良的勾当,他们的办法倒是很多。真是欺人太甚,岂有此理!”
  叶挺气病了。他不起床,不散步,连饭也吃得很少。特务们慌了手脚,给他请来了医生,派来了护理员,但叶挺都不要。他说:“我有我自己的医生,你们把他弄到哪里去了?顾祝同曾经答应过我,让他和我关押在一起。”
  为了达到“软化”叶挺的目的,顾祝同不但把原新四军军医处处长王聿先送来,还把叶挺的侄子、原副官处副官叶育青,侄孙叶天流一起送来了。他们每天早晨从七峰岩监狱被押来李村,和叶挺在一起,下午再押回去。如叶挺所料,顾祝同是想利用骨肉親人之情,达到劝降的目的。顾祝同的副官处长茅遒功事前找了叶育青、叶天流谈话,希望他们说服叶挺。但他们见到叶挺后,向他保证:“我们没有忘记长辈的教导,没有辜负党的期望,请您放心吧!”
  顾祝同还把叶挺关在上饶的信息传给已回澳门的叶挺夫人李秀文。李秀文得知叶挺战败入狱,生死未卜,十分担心,就派叶挺的副官梅文鼎来上饶打听消息。梅文鼎几经波折,才抵达上饶,经多方交涉,见到了茅遒功。茅遒功故伎重施,让他劝叶挺写悔过书。
  梅文鼎见到叶挺时,叶挺正向王聿先、叶育青、叶天流了解新四军还有哪些人关押在上饶。当他听说组织部长李子芳、敌工部长林植夫、秘书处长黄诚、三纵队司令员张正坤、二纵队副司令员冯达飞、5团团长徐锦树、5团指导员胡崇德、军部秘书陈子谷等上百人,都被关押在监牢里,经受着严刑拷打和百般凌辱,过着非人的生活时,不禁痛心疾首,备感内疚。
  梅文鼎带来了李秀文的亲笔信,这让叶挺非常吃惊,他知道这又是蒋介石、顾祝同搞的“亲情软化”。他对梅文鼎说:“我的身体还好。我的志愿是坚持抗日救国,请你回去转告各亲友。”
  第二天,梅文鼎又来到囚室,叶挺把写给李秀文的回信交给了他。这封信很短,其中有几句话反映出叶挺当时的真情实感:“你们不要再派人来看我,你们也勿想来。砍头,就砍头好了,你们来看什么!”
  1941年2月12日,叶挺在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一述其志”的信件,提出“恳准判挺以死刑”,“而将所部被俘干部”“概予释放”;“或判挺以无期徒刑,并准许少数高级干部伴随禁锢,其余概行释放”,是叶挺被扣以后,考虑得最多的事,也是令他最痛苦的事。他觉得自己身为军长,有愧于被投入监狱、无端蒙冤的新四军干部、战士。沉重的负疚之感,促使他多次向顾祝同表示自己“愿以一死为部曲赎命”。信中,他又把这个愿望向蒋介石提出。这是他又一次向国民党反动派申明大义,表明他绝不会按照蒋介石的要求发表反共声明。
  顾祝同屡次劝降都遭到叶挺的反驳,弄得他理亏心虚,感到无能为力。他看了叶挺写给蒋介石的信,立即用加急电报发往重庆,并布置人小心看管照料叶挺,等候上面发落。
  “除了恢复自由,并让我继续担任新四军军长,让我带兵打鬼子,除此之外,任何安排我都不能接受”
  叶挺给蒋介石的信发出5个多月后,1941年7月里的一个早晨,一大群特务、宪兵拥进叶挺的囚室,向他宣布:“委员长请军长到重庆去,现在就走。”
  叶挺借收拾物品的机会,给囚在上饶的新四军干部战士写了几句话,揉成一个小纸团,丢在地下。一个同情新四军的宪兵拾到那张纸条,交给了王聿先和叶育青。纸条上写的是:“我走了。途中可能遭到意外。但他们要想逼我屈服,则万万办不到。”
  说是到重庆去,实际上走到桂林就停了下来,叶挺被移交给军统局桂林办事处,关进了七星岩的一个山洞里。岩洞一带戒备森严,活动范围很小,和外界的联系全被切断。生活水平也下降了,吃的住的都不如从前。叶挺心知肚明,这是蒋介石给他“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惩治,是折服他的另一个步骤。
  叶挺准备长期坐牢。他买了一只羊,每天牵着出去放,挤羊奶补养身体。晚上不准出洞,他就用竹子和铁盒做了一盏小油灯,用来读书看报。
  1942年1月3日,蒋介石觉得叶挺的苦头吃得差不多了,才下令将他解往重庆。
  叶挺在军统特务的押解下,乘班机由桂林到达重庆。他没有被押到重庆郊外专关重犯的渣滓洞,而是被安顿在林森路的一所气派非凡的洋房里,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每顿饭都有佳肴美味。军统局总务处长沈醉还跑来对叶挺说:“叶军长,我们戴笠局长说了,你缺什么少什么,只管提出来,不必客气。”
  如此提高“待遇”,叶挺明白他们想干什么——蒋介石还在算计着收买自己。果然,两天之后,沈醉带着理发师和新衣服来了,要叶挺理发修面,换衣服,改变一下精神面貌。叶挺说:“我的须发已蓄了一年,不获无条件释放绝不理。”
  沈醉说:“重庆夏天极热,不理短些受不了,还会长虱子。”
  叶挺说:“请不必担心,天气热也能忍受。”
  沈醉见自己说服不了叶挺,只得把戴笠交的底牌亮出来:“叶将军,你不知道,委员长和陈长官(陈诚)可能要见你,那种场合你这样子……”
  叶挺说:“那也没有关系,我不会为了见什么人而修理须发的。”
  几天之后,陈诚来了。叶挺和陈诚既是保定军校同学,又是毕业后一起在粤军任职的老“袍泽”,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也是陈诚向蒋介石“保荐”的。所以蒋介石同意叶挺到重庆来,也想利用“荐举勋业名将”陈诚和叶挺的这层关系,说服叶挺“归顺”。
  陈诚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但实际权力比这两个职位大得多。他以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之职引诱叶挺“归顺”,“如不愿意任实职,挂个‘高参’名义,长期休养”。   叶挺回应道:“你真想帮我的话,我请你劝说老蒋,无条件释放新四军被俘官兵。至于对我,除了恢复自由,并让我继续担任新四军军长,让我带兵打鬼子,除此之外,任何安排我都不能接受。”
  话说到这份上,陈诚也不好再劝了,他只好说“请希夷兄再考虑”,等他向蒋介石报告以后,再作商议。陈诚离开前,叶挺表示想见到周恩来和郭沫若,希望能帮助安排来这里见一面。陈诚答应代为报告,然后怏怏而返。
  时过不久,陈诚又来一次,主要转达蒋介石的态度,驳回了叶挺对释放新四军被俘人员的请求。对叶挺想见周恩来、郭沫若的要求,蒋介石也未回复。陈诚再三表示,他也同情在押人员的境遇,还要帮助交涉。同时还请叶挺考虑蒋介石的良苦用心,转到国民党方面去工作。双方自然谈不拢,又一次不欢而散。
  蒋介石三次劝降;叶挺:“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2年5月12日晚,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陈诚的心腹郭忏意外地登门拜访。见到叶挺时,郭忏赶紧申明来意:“叶军长,委员长赐见,特派兄弟我来接叶军长,请收拾一下上车吧。”晚上8时半,蒋介石“接见”了叶挺。
  1996年在延安参加纪念“四八烈士”殉难五十周年活动时,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对叶挺长子叶正大说:“正大同志,我想起一件事,说明你爸爸真不愧是北伐时率部打出‘铁军’威风的硬汉。‘皖南事變’后他被关押,连老蒋亲自劝降,威逼利诱,他也巧妙地顶回去了。这件事的过程,你爸爸亲笔追记了一个‘笔录’。我那时就在党中央办公厅工作,看见过这个‘笔录’。后来转到哪里去了,我就记不清了!”经过多方查找,2007年,叶正大终于在中央档案馆找到这份“笔录”的真迹,还原了当年鲜为人知的历史一幕。
  当时,叶挺料定蒋介石不敢公开报道这次会见。所以,事后他用文字追记下来,以便将来向党中央汇报。为了不被人识破,便于传出,笔录以甲(蒋介石)乙(叶挺)对话的形式记录两人之间的谈话内容,并以“△△△”代表新四军,“△△党”代表共产党,回避了这两个在当时犯忌讳的词。文中的“三人”,就是指蒋介石、叶挺和郭忏。下文为笔录全文:
  (民国)三一年五月十二日晚上八时半
  甲步入客厅频点首,口哼哼不止。三人三角对坐。
  甲:身体很好?乙:还好!
  甲:一年来修养怎样?有什么反省觉悟的地方?这几年没有很好让尔做点事。
  乙:屡经挫折失败,自觉能力薄弱,无法应付环境。
  甲:尔这人太老实,上了人家的当还不觉悟,人家叫尔回去尔就回去,叫尔打就打,人家利用尔完了还会杀了尔。去年(实是前年)为什么不来见我就跑回去,人家要尔回去,尔就回去。
  乙:因为辞职没批准,只好回去,△△△案子我已尽了自己的能力,第一次给我们移动的命令是我到上饶去商议决定的。大意是:因皖南敌情和地形关系无法渡江,必须走苏南渡江过苏北,在移动期间苏南皖南各军部署不变动。假如调几师迫在我们周围则我是不能负责的,我预早已说过了,又渡江必须经过重重封锁线,必然会对敌作战,所以弹药须酌量发给。但到后来这个命令完全变更了,第二次命令要我们依期限由皖南渡江,又新调来了三个师连原有的共七个师,在我们一百里路内的周围,弹药又不发给,这个时候我打电去辞职,又没有批准。我只好带着部下去逃命,孝经上有这样说:小杖则受大杖则逃,我们不善逃命而至遭受灭亡,则是我对部下不起。现在上饶还监禁几百干部,我对他们应该负责。我处置失当,我愿受军法裁判。
  甲(大声):尔的部下就是△△党,他们破坏抗战,搅乱后方,尔上了当还不觉悟,还对他们负责,这样我关起一百多人是我错了吗?
  乙:如果这样说,△△△开始就不应该成立了。
  甲:话就说到这里止!再说就不好听,尔是不是△△党?
  乙:到现在止,我没有任何党籍。
  甲:尔觉得△△党对,尔就到那里去,尔觉得国民党对,尔就到国民党来,没有中立的地方。我指示尔一条正路,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尔一定可以得成功,不然,尔就算完了。
  乙:我早已决定我已经完了。
  甲:也不是那样意思,我叫尔到第二战区去好好休养,尔的前途是光明的。
  乙:如果照这样做,大家一定说我自私,怕法律处置,我不能这样做。
  甲:回去好好想一想,同郭司令商量好了答复我。
  乙:起立鞠躬:谢谢委员长。
  乙回来还同郭谈话约一时,最后结语:我不能够这样做,请枪毙我吧!
  原本蒋介石以为自己亲自出马劝降,叶挺一定会屈服,没想到还是没有成功。不久之后,他又把叶挺囚禁在重庆郊外的一个小山沟里,与世隔绝。也就是在这里,叶挺写下了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尽管蒋介石第一次亲自劝降叶挺没有成功,但他还是不死心,又以宴请的名义来劝降,但叶挺不愿意去,他托来请他的人转告蒋介石:“我和你没有什么好见面、好吃饭的,如果非要见面吃饭也可以,你得先把关在集中营里我的新四军部下给放了,否则我不会去见你。”
  最后,几个特务强行架着叶挺参加了所谓的宴席。一见面,蒋介石就说:“希夷,只要你公开承认‘皖南事变’的一切问题在共产党,我就放你出去,包括上饶集中营的那些人。”
  蒋介石的要求遭到了叶挺的严词拒绝。蒋介石再来一招,许诺给叶挺高官厚禄。叶挺要蒋介石先释放被监禁的部下,自己听凭处置。蒋介石不同意。于是叶挺说:“要是我不能对自己的部下负责任,我怎么还配去当委员长的高官?”
  这样一来,蒋介石大怒,当场掀翻了桌子,第二次劝降不欢而散。
  1942年底,叶挺被陈诚从重庆带到湖北恩施,此时的恩施既是武汉沦陷之后的临时省城,也是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的驻地。刚到恩施,叶挺被安顿在城东门“民享社招待所”。三个月后,为避免日机轰炸危险,由陈诚亲自选址,将叶挺夫妇迁移到西门外背靠梁子山的后山湾一栋民居,那儿地处偏僻,可以开荒种菜,饲养畜禽,相对自由和宽松。
  1943年6月29日,蒋介石来恩施视察,其间再次召见叶挺。蒋介石对叶挺满口赞赏,夸他是难得的军事人才,准备委派他到其他军任军长,并给叶挺介绍这些军的地理位置和人员构成情况,表示出对叶挺的“信任”。
  叶挺对此并不以为然,他说:“我现在还没有自由,怎么会考虑任职的问题。如果真的信任我,就请你先妥善解决‘皖南事变’,并无条件地释放全部被俘的新四军将士。”听了叶挺的话,蒋介石再次恼羞成怒,败兴而去。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叶挺重获自由,出狱后第二天即电告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天后,中共中央电告叶挺,毛泽东亲自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4月8日,叶挺与李秀文及博古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遭遇空难不幸逝世。一代英雄名将,从此陨落。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1988年,叶挺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参考资料:《叶挺舌战蒋介石:叶挺长子解读劝降“笔录”》《解放军报》2007年3月29日;《“北伐名将”叶挺在狱中与国民党蒋介石的斗争》《党史纵览》2007年第7期;《皖南事变后叶挺将军舌战蒋介石劝降“笔录”露面》《大家故事(天下事)》2007年第8期;作者:叶正大、胡居成、陈世基)
其他文献
日军中国军总司令哀鸣:“国民党军乃是手下败将,  唯共产党乃是皇军之大敌,  看来要在共产党手中夺取繁昌城是不可能的。”  “我们要用作战胜利来回答这些假抗战、真投降的先生们!”  “皖南门户,长江边上,平静的繁昌,成了烽火连天的战场……峨山头的搏斗,塘口坝的血战,我们用雪亮的刺刀,暴烈的手榴弹,火力猛烈的机关枪,前仆后继的冲锋,把敌人打下山岗……”1940年春天,一曲铿锵有力的《繁昌之战》传唱开
期刊
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是曾经让蒋介石头疼的“乱匪”,也是后来新四军的全部家底。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突然单方面委任叶挺为新四军军长。他想乘机把叶挺拉过去,通过叶挺把新四军抓在自己手里。叶挺怀揣蒋介石的委任状,身穿国民党的将军服,但一直怀有一颗红心,对共产党忠贞不渝,受到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闻立  让蒋介石头疼的“乱匪”,后来成为新四军的全部家底  “西安事变”结束了国共
期刊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所发动的反共高潮中所犯下的最大的一次罪行。迄今为止,仍然留下许多难解、待解之谜。半个多世纪后,叶挺之子叶正大在中央档案馆找到一份“笔录”的真迹,还原了当年鲜为人知的历史一幕。项英等人突围过程中,军部副官刘厚总趁其熟睡之际,开枪将他们打死。这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又一历史惨剧。像这样的反革命暗害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皖南事变”的
期刊
早在公元纪年开始,中国的商人和帆船便已经往来于东亚沿海,而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往来记录,殊为可观。公元7世纪时,经由中国南部沿海的广州,到苏门答腊、马来西亚的香料港,再到锡兰和印度,最后到达波斯湾的锡拉弗和阿曼,还存在着一条海上“瓷器之路”。   南宋时期则掀起了中国航海活动的第二次浪潮。由于北宋被女真人所侵扰征服,被迫放弃都城开封而迁至南方杭州的大宋政权,为弥补税收财政
期刊
整个战斗只用了短短的8分钟,就胜利结束。  日军说:“新四军是个神,  你打他时一个也没有,他打你时都出来了。”  “我们要像鹰抓兔子一样才行”  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陷,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逐步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后,日军一面停止了正面战场的进攻,加紧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一面把重点转向华北、华中战场,专心对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蒋介石虽说表面上放弃了“攘外
期刊
如果连队埋伏不动,是有可能跳出敌人包围圈的。  可敌人在这里扑了空,必定拼命追击,淮海区机关怎么办?  为了争取时间,4连82名军人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创造一个神话  几百米长的交通沟和七八十条破旧的步枪成为4连的全部依靠  1943年春,日军为挽救失败的命运,加紧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和“清乡”,挨家挨户编户口,成立伪保甲。苏北平原上,敌人据点星罗棋布,日伪军四处骚扰。  自3月起,日军步骑兵3
期刊
对军长人选的最后确定中,是将听党指挥作为必备条件的  “当兵要当新四军,跟着胡服去东征”  民运队从老革命人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希望  代軍长陈毅:开辟茅山根据地,打开苏北抗战局面  关于选择陈毅担任新四军代军长的决定因素,可从毛泽东在1956年召开的八大预备会议上,说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中看出端倪。   毛泽东说:“那时候,一个八路军,一个新四军,党的两支队伍,可是不完全是听指挥的,八路军有时候
期刊
戚继光,这位在冷兵器时代曾创造了奇迹的灭倭战神,有一外号叫“戚老虎”。但在普通百姓那里,他还有一外号,叫“戚我爷”,因为他替百姓剿灭了倭寇,带来了一方安宁,所以百姓们将其视作再生父母。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1528年11月12日,戚继光出生于山东济宁一个叫鲁桥的小镇上。在戚家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戚继光从小就培养了正直的人品和远大的理想。   戚继光18岁那年,就曾写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
期刊
明朝嘉靖年间,困扰明朝百余年的老大难问题“南倭北虏”再度爆发激化。北方的鞑靼骑兵屡次南下侵扰中原,东南沿海的倭寇与海盗团伙也日益猖獗。嘉靖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调用名将俞大猷、戚继光等人才算稳住局面,东南沿海的倭寇与海盗问题渐渐平息。   在与戚继光交过手的海盗中,有一个名叫李阿旺的人物。李阿旺,祖籍广东饶平,除了本名之外还有李马奔、李马芳、林阿凤等多个化名。李阿旺出身贫苦渔家,后加入海盗团伙,因
期刊
俞大猷是明代与戚继光齐名的名将,有“俞龙戚虎”的称呼。正如戚继光的部队被称为“戚家军”,俞大猷的部队也有“俞家军”的美誉。不过,“俞家军”与“戚家军”有很大不同。“戚家军”基本上是戚继光训练出来的一支新军,私家军的色彩浓厚。俞大猷早年的官运起起落落,尽管久经沙场,但并没有一支很固定的军队。“俞家军”的叫法,大概是从他担任惠潮总兵之后才有的。  当时广东有几股势力颇强的海盗与山贼,海盗以吴平为巨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