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到沈阳,一切都感到特别新鲜,白天逛了一圈故宫。晚上回来后就守在竞技中心的楼梯口欣赏沈阳美丽的夜景。
这时我看到了赵国荣,他也是来参加这次世界冠军赛的。我注意到他手中拎着一个特大号的行李箱,看样子是刚下飞机还没来得及休息。然后我们就很友好地聊了起来,聊些什么,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是感觉暖暖的,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味道。
我和国荣虽说都是哈尔滨人,可彼此间见面的机会却不太多,平常总是各忙各的,自打上次分手到现在,屈指算来也有半年多了。
组委会的朋友很够哥儿们,听说我是专程采访比赛的,特意安排我和国荣住同一间房,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个礼拜的睡在邻铺的兄弟。
国荣是1991年去日本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受国家体委指派学习日本将棋,同时推广中国象棋,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的身上便被深深地烙上了超越国界的棋使的印记。
□去了这么多年,对日本的印象怎么样?
■日本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人与人的交往很友善,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彬彬有礼,拿摆棋子说吧,前辈与后辈、同辈之间,先摆啥后摆啥,都有说道。
□(真是搞棋的,三句话离不开本行)在日本会下象棋的人多吗?
■现在挺多的,每个月都有比赛,而且每年还有两次大型赛事,一个是向阳杯,一个是全国赛。
□记忆中,日本是1991年才加入世界象棋联合会的。
■是的,象棋在日本起步比较晚,所以头几年每次参加世界杯总是垫底,现在好了,像山崎、所司和晴的水平都有我国女子专业棋手的实力。我们经常在一起下棋,每周大约两次吧,尤其世界杯前,我会跟他们多下一些指导棋,然后再复复盘,他们提高得比较快,不过也仅仅把这当做是一种游戏而已。
□游戏!难道不是艺术?
■在日本人眼里,任何棋种都只是一种游戏,包括他们本国的将棋也是一样,不像我们国家常把一些艺术、文明或是国粹的话挂在嘴边。
□看来两国在棋文化方面的理解是有一定差异的。
■国外都是很现实的,没有职业象棋手,都是业余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做生意,否则仅仅凭着几次比赛的奖金很难生存下去。
□一般象棋比赛的奖金有多高?
■冠军大致在三、四千元人民币。
□那么将棋呢?
■借用中国的说法,将棋应该是日本的国粹,重大比赛时都穿和服,有的和服要好几百万(日元),甚至上千万。当然棋手也没有固定收入,但奖金很高,跟围棋一样,因而学的人特别多。另外,日本人特别崇尚民族文化,只要有人学,就会有赞助商主动找上门来,像朝日新闻社、读卖新闻社,他们并不是搞棋的,可是一般来说,像棋圣、名人这样的大比赛都会做跟踪报道。
□每年赞助商一定要投很多钱吧。
■大约20亿(日元),其中一半用于棋手奖金和大会组织;另一半用作以后的发展基金。
□他们的投资一定有回报吧。
■前面提到过,在日本下将棋的人很多,好多读者就是因为看比赛才买报纸的,一旦报纸没有这方面的报道,销量就会锐减,所以新闻单位经常搞一些独家报道,加之报纸广告收入,应该说投资还是可以收回的。
□你参加过他们的将棋比赛吗?
■首届世界业余将棋赛我参加了,一共40多人,我打了第五。
□成绩还是蛮好的,有没有考虑过在中国推广将棋?
■当然想过,将棋也很有意思,变化很多,中国现在好几万人在学,其中大多数是小孩,这并非偶然,我准备以后时机成熟了,在黑龙江棋院开个将棋班。
小时候看战斗片,最讨厌的就是日本人,总觉得他们都是坏蛋。长大后才知道,日本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至少他们骨子里都充盈着一种“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要发扬”的自尊感。
□问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中国象棋在海外发展得还不是特别火爆,这是什么原因?
■我个人以为,首先应该着眼于国内,象棋要发展,首先要树立一种“象棋可以谋生”的观念。就说奖金吧,与围棋、将棋、国际象棋相比,简直少得可怜,奖金少,自然以此为生计的人就少,即使我国会下象棋的人再多,也仅仅是“游戏游戏”,这一点,我们真应该好好向日本学习,如果换到日本,早就有人投资了。
此刻,我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时针已指到了凌晨1点,明天国荣还要打比赛,我真不忍心再打扰他了,于是试探地问他最后一个问题:“今年个人赛马上就要举行了,有没有想过第四次捧杯?”国荣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宿命的观点:“1990年你首次夺冠,接下来是1992年和1995年,间隔的时间分别是1年、2年,如果按照这种思维惯性追寻下去的话,今年应该有好戏了。”国荣笑而不答,不过从他那转瞬即逝的神情中,我似乎悟出了什么……□
这时我看到了赵国荣,他也是来参加这次世界冠军赛的。我注意到他手中拎着一个特大号的行李箱,看样子是刚下飞机还没来得及休息。然后我们就很友好地聊了起来,聊些什么,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是感觉暖暖的,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味道。
我和国荣虽说都是哈尔滨人,可彼此间见面的机会却不太多,平常总是各忙各的,自打上次分手到现在,屈指算来也有半年多了。
组委会的朋友很够哥儿们,听说我是专程采访比赛的,特意安排我和国荣住同一间房,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个礼拜的睡在邻铺的兄弟。
国荣是1991年去日本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受国家体委指派学习日本将棋,同时推广中国象棋,也就是从那时起,他的身上便被深深地烙上了超越国界的棋使的印记。
□去了这么多年,对日本的印象怎么样?
■日本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人与人的交往很友善,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彬彬有礼,拿摆棋子说吧,前辈与后辈、同辈之间,先摆啥后摆啥,都有说道。
□(真是搞棋的,三句话离不开本行)在日本会下象棋的人多吗?
■现在挺多的,每个月都有比赛,而且每年还有两次大型赛事,一个是向阳杯,一个是全国赛。
□记忆中,日本是1991年才加入世界象棋联合会的。
■是的,象棋在日本起步比较晚,所以头几年每次参加世界杯总是垫底,现在好了,像山崎、所司和晴的水平都有我国女子专业棋手的实力。我们经常在一起下棋,每周大约两次吧,尤其世界杯前,我会跟他们多下一些指导棋,然后再复复盘,他们提高得比较快,不过也仅仅把这当做是一种游戏而已。
□游戏!难道不是艺术?
■在日本人眼里,任何棋种都只是一种游戏,包括他们本国的将棋也是一样,不像我们国家常把一些艺术、文明或是国粹的话挂在嘴边。
□看来两国在棋文化方面的理解是有一定差异的。
■国外都是很现实的,没有职业象棋手,都是业余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做生意,否则仅仅凭着几次比赛的奖金很难生存下去。
□一般象棋比赛的奖金有多高?
■冠军大致在三、四千元人民币。
□那么将棋呢?
■借用中国的说法,将棋应该是日本的国粹,重大比赛时都穿和服,有的和服要好几百万(日元),甚至上千万。当然棋手也没有固定收入,但奖金很高,跟围棋一样,因而学的人特别多。另外,日本人特别崇尚民族文化,只要有人学,就会有赞助商主动找上门来,像朝日新闻社、读卖新闻社,他们并不是搞棋的,可是一般来说,像棋圣、名人这样的大比赛都会做跟踪报道。
□每年赞助商一定要投很多钱吧。
■大约20亿(日元),其中一半用于棋手奖金和大会组织;另一半用作以后的发展基金。
□他们的投资一定有回报吧。
■前面提到过,在日本下将棋的人很多,好多读者就是因为看比赛才买报纸的,一旦报纸没有这方面的报道,销量就会锐减,所以新闻单位经常搞一些独家报道,加之报纸广告收入,应该说投资还是可以收回的。
□你参加过他们的将棋比赛吗?
■首届世界业余将棋赛我参加了,一共40多人,我打了第五。
□成绩还是蛮好的,有没有考虑过在中国推广将棋?
■当然想过,将棋也很有意思,变化很多,中国现在好几万人在学,其中大多数是小孩,这并非偶然,我准备以后时机成熟了,在黑龙江棋院开个将棋班。
小时候看战斗片,最讨厌的就是日本人,总觉得他们都是坏蛋。长大后才知道,日本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至少他们骨子里都充盈着一种“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要发扬”的自尊感。
□问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中国象棋在海外发展得还不是特别火爆,这是什么原因?
■我个人以为,首先应该着眼于国内,象棋要发展,首先要树立一种“象棋可以谋生”的观念。就说奖金吧,与围棋、将棋、国际象棋相比,简直少得可怜,奖金少,自然以此为生计的人就少,即使我国会下象棋的人再多,也仅仅是“游戏游戏”,这一点,我们真应该好好向日本学习,如果换到日本,早就有人投资了。
此刻,我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时针已指到了凌晨1点,明天国荣还要打比赛,我真不忍心再打扰他了,于是试探地问他最后一个问题:“今年个人赛马上就要举行了,有没有想过第四次捧杯?”国荣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灵机一动,提出了一个宿命的观点:“1990年你首次夺冠,接下来是1992年和1995年,间隔的时间分别是1年、2年,如果按照这种思维惯性追寻下去的话,今年应该有好戏了。”国荣笑而不答,不过从他那转瞬即逝的神情中,我似乎悟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