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份好的作业,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而且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语文 作业
一、小学语文作业体系存在的问题
1、作业设计的目标不明确;各知识点、重难点和有关技能的训练相对零散;作业顺序的安排和分量的多少缺乏科学性;整体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应试色彩浓。
2、机械重复作业多,缺乏思维参与
传统的作业功能被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丢弃了作业应为学生培养多种能力的发展性功能。所以绝大多数教师布置作业时总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学生的能力就越高。
3、学生的作业量过重,作业没有情趣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小学三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不超过45分钟,六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但据了解,不管是低年级还是中年级学生每日完成书面作业要用近1小时,而高年级学生则用去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不少作业题目艰深古怪,有的纯粹是兜圈子折磨人,而答案也较为呆板,缺乏灵活性,这样的作业有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有的则使人觉得味同嚼蜡。
4、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动手操作作业更少
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作业,因为书面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人们眼中,口头作业其实算不上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的也就少了;有些题目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千篇一律,都是“老面孔”,缺乏创新,全靠死记硬背。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能力得不到可持续发展。
5、作业现成内容多,教师自编内容少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段落、课文后面的练习以及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成为小学语文作业的主要内容。多数教师布置作业时,只要翻开配套的练习册,选择其中的几题或全选,然后往黑板上一写就万事大吉了,很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亲手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兴趣,学生乐意完成的作业。久而久之,教师也干脆布置一些简单易改的作业,抛开了选编精良、文质兼美的教材,抛开了审美情趣等方面吸引人的内容,被辅导资料、练习册、模拟试卷等牵着走。
二、优化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策略
1、作业要精选、适量
学生完成的作业只有在保证质量和有一定准确率的前提下才可称得上是有效的作业。那些仅仅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盲目应付的作业,教师设计的再好,对学生来说也是无效的。恰恰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又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适量,要少而精,并确保学生有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时间。就拿巩固生字词的作业来说,不是写得词语多写得遍数多就能记得牢,就有效,而是抓住每课的重点词语,要求学生一次性写对写好才是有效的。
2、作业分层设计
1)作业量的分层。
对作业量增减的依据是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或不布,切忌重复布置简单重复性强的机械性作业,这会极大挫伤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其他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有些学生会知难而进,还有一些学生会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跳一跳,尝试“摘树上的果实”。这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有别。因此,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多梯级作业,充分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承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作业形式的设计应多样化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可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可以根据作业设计的侧重点不同,分类设计:巩固性作业、比较性作业、归纳性作业、思考性作业、创造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等;也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先后作业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不同,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课堂练习作业、课后反馈、检验作业等。
3、作业的评价应多元化
1)从批改走向对话,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如同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更没有相同的智力,他们拥有各自独特 的学习风格。反映在作業活动中,不管学生如何努力,他们都将做出水平各异的作业来。对错、好坏、是否工整都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学生会真正故意地制造错误。学生存在这些差异,需要老师精心呵护和弥补,所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请写上你的微笑、你的赞赏、你的鼓励,你的批判……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也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时的作业本才真正成了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生活、教学相长的工具。
2)评价方式的多元
要打破单一的分数、等级评价方式,形式要活泼多样。如短语评价、图表符号评价、表情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
3)评价层面的多元
我们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4)评价承担者的多元
教师要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家长,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关键词 语文 作业
一、小学语文作业体系存在的问题
1、作业设计的目标不明确;各知识点、重难点和有关技能的训练相对零散;作业顺序的安排和分量的多少缺乏科学性;整体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应试色彩浓。
2、机械重复作业多,缺乏思维参与
传统的作业功能被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丢弃了作业应为学生培养多种能力的发展性功能。所以绝大多数教师布置作业时总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学生的能力就越高。
3、学生的作业量过重,作业没有情趣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小学三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不超过45分钟,六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但据了解,不管是低年级还是中年级学生每日完成书面作业要用近1小时,而高年级学生则用去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不少作业题目艰深古怪,有的纯粹是兜圈子折磨人,而答案也较为呆板,缺乏灵活性,这样的作业有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有的则使人觉得味同嚼蜡。
4、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动手操作作业更少
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作业,因为书面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人们眼中,口头作业其实算不上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的也就少了;有些题目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千篇一律,都是“老面孔”,缺乏创新,全靠死记硬背。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究能力得不到可持续发展。
5、作业现成内容多,教师自编内容少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段落、课文后面的练习以及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成为小学语文作业的主要内容。多数教师布置作业时,只要翻开配套的练习册,选择其中的几题或全选,然后往黑板上一写就万事大吉了,很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亲手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兴趣,学生乐意完成的作业。久而久之,教师也干脆布置一些简单易改的作业,抛开了选编精良、文质兼美的教材,抛开了审美情趣等方面吸引人的内容,被辅导资料、练习册、模拟试卷等牵着走。
二、优化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策略
1、作业要精选、适量
学生完成的作业只有在保证质量和有一定准确率的前提下才可称得上是有效的作业。那些仅仅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盲目应付的作业,教师设计的再好,对学生来说也是无效的。恰恰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又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适量,要少而精,并确保学生有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时间。就拿巩固生字词的作业来说,不是写得词语多写得遍数多就能记得牢,就有效,而是抓住每课的重点词语,要求学生一次性写对写好才是有效的。
2、作业分层设计
1)作业量的分层。
对作业量增减的依据是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内容简单、容易掌握的就少布或不布,切忌重复布置简单重复性强的机械性作业,这会极大挫伤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给这些学生减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其他爱好,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展时间和空间。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由于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有些学生会知难而进,还有一些学生会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跳一跳,尝试“摘树上的果实”。这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层次、有梯度、难易有别。因此,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多梯级作业,充分给学生留出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承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作业形式的设计应多样化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可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可以根据作业设计的侧重点不同,分类设计:巩固性作业、比较性作业、归纳性作业、思考性作业、创造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等;也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先后作业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不同,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课堂练习作业、课后反馈、检验作业等。
3、作业的评价应多元化
1)从批改走向对话,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如同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更没有相同的智力,他们拥有各自独特 的学习风格。反映在作業活动中,不管学生如何努力,他们都将做出水平各异的作业来。对错、好坏、是否工整都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学生会真正故意地制造错误。学生存在这些差异,需要老师精心呵护和弥补,所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请写上你的微笑、你的赞赏、你的鼓励,你的批判……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也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时的作业本才真正成了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生活、教学相长的工具。
2)评价方式的多元
要打破单一的分数、等级评价方式,形式要活泼多样。如短语评价、图表符号评价、表情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
3)评价层面的多元
我们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4)评价承担者的多元
教师要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家长,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