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鸷臻结绳记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遠古时代,结绳就成为一种文明符号。那个时代的生活从此有了朦胧的表现形态。一根绳,打个结,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印记。结绳,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神圣的,它用一根简单的绳,传递着人们的一种美好情感,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
  在大同,有这样一位女子,倾情绳编18年,默默无闻,一心结艺,简单为人,真诚做事。正如她的一件件作品一样,以善结缘,结绳慰心。
  她就是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以及大同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协会会员、有间匠坊堂主冯鸷臻。
  冯鸷臻热爱结绳艺术,源于母亲的耳濡目染。出身于传统制衣之家的她,从小受母亲缝制粗布服饰的影响,一针一线编织着一份温暖,丝丝缕缕融进了一种情谊。每次母亲制作衣服,她都要趴在桌边认真地观看,不时用小手在桌面上画着什么。这让母亲发现了冯鸷臻的艺术因子,便开始有意地培养她。母亲将提前准备好的一把细绳交给冯鸷臻,让她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一起。每次冯鸷臻总会很有“创意”地摆出各种造型。一根绳在冯鸷臻的手中生出了一种趣味,虽然有些稚嫩,但让冯鸷臻很是开心。随着年龄的增大,冯鸷臻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她开始跟随国内一些美术家学习深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成长为一名对艺术有着独立见解的工艺美术家。
  欣赏着她的一些作品,如《对镜贴花黄》《珠圆玉润》《硕果累累》《比翼双飞》《漱玉流珠》《新古风——蝴蝶》《龙凤呈祥》《观音坐莲》,令人十分叹服。冯鸷臻说:“一件作品的出世,要经过好几道工序,从纸上绘制样图,到选择合适的各色彩绳;从蚕丝蜡线的有序搭配,到形成风格各异的图案,总会用上好几天的工夫。有时自己感到不满意,还要彻底推翻重新再来。”在冯鸷臻看来,喜欢一种事业,就要用心去做。正是凭借这种坚持精神和学习劲头,冯鸷臻编织的结艺作品才有了浓浓的文化味道。她的结绳作品融合了金银饰品、珠宝玉器、禅意装饰、生活美学,深刻剖析现代结绳艺术的欣赏价值,从而创造出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相融合的现代结绳艺术风格。
  冯鸷臻对结绳手艺有一种“痴劲”,只要投入创作之中,她就会忘记一切,脑中一直在构思,眼睛一刻不停地在看,手时而在纸上绘制草图,时而拿起几根彩绳在“对结”,偶而还会把旁边的盒饭“涂抹”在作品上,猛然间,她对着作品笑了。正是凭借这种劲头,冯鸷臻的作品受到我市不少工艺美术家和云冈区职业中学师生的好评,“精细,有文化韵味”,是对她的鼓励和鞭策。
  冯鸷臻还把她的技艺制作成“微课”在网上向学员传授。在一次准备课件之时,或许由于过分劳累,或许由于投入太多,她的身体有点吃不消,差点晕倒在工作台上。幸好,旁边的朋友及时提醒,“你应该赶快到医院检查一下。”冯鸷臻马上到医院做了个全面检查,没有大碍。回来之后,她又投入到备课之中。不少朋友感言,冯鸷臻真有种“拼命三郎”的劲头。
  冯鸷臻是个不计名利、执著于艺术的人。只要是她认准的事儿,她就要一门心思全力做好。作为云冈区职业中学特聘的“传统手工艺进校园”教师,她不仅将结艺技术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明白,结艺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做人的学问。一根绳,凝结了一种精神,一种求索的精神,她就是想教会学生用这种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到结绳寄情,“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冯鸷臻的结艺作品素淡有臻,动若清风,静如秋水,心容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种种浮华过眼,犹如石沉大海,瞬间融合于宽和的心境之中,无论是栖居闹市还是深山,皆可收放自如,觅得身心清凉。难怪我市诗人源静看到冯鸷臻的作品《蝶》,有感写下一首小诗:“为了追随你的双羽/我把自己凝固成线/每一层环绕都是痴情/每一丝牵挂都是缠绵/我把思念捋成流苏/我把祝福纹成斑点/流苏随你一路顺风/斑点璀璨为你亮眼/再不会是一夏的浪漫/我们的故事惊地撼天……”
  一结一线一尘缘,一石一珠一世界。冯鸷臻的结绳技艺,用艺术的姿势与态度,开启原创结绳文化之门;用心灵的视觉与美感,解析结绳艺术的独特韵味;用艺术和质朴的情感,传承古老的传统文化。结绳、结扣、结玉……冯鸷臻结绳技艺犹如早晨的太阳,努力为人们带来艺术美、心灵美,带来积极进取,带来阳光温暖,照亮手工结绳世界。
其他文献
曾几何时,“追星”一词成了热词,一时间,堪比今日网络上遍布的游戏或是视频。想当年,一些年轻人把歌星当成偶像,把歌星的照片挂满卧室。甚至整出了为了追星不惜生命的“笑话”。一段时期,《狼爱上了羊》《老鼠爱大米》等毫无激励作用的“靡靡之音”,竟在大街小巷响彻不已。  这种媚俗的大众文化,不仅仅侵害的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在“毒害”着堪当中华民族重任的国之栋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自己的人生
期刊
云冈舞,作为云冈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走过了从照搬石窟造像到与时代同呼吸的艰辛历程,为“云冈舞”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2020年6月18日云冈舞创作研究中心的成立,“云冈舞”学科建设正式启动,从整体规划、创作实践、理论研究等不同层面稳固推进,不仅是每个云冈舞研究者、创作者、实践者的使命,更对建设“云冈学”、推动文旅融合、建设文化强市等具有重要意义。  倡导引领  从整体规划中推进  “
期刊
大同,因其所处蒙古高原南端和黄土高原东北边缘以及北半球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上的特殊地理位置,自然成为北纬38度-北纬43度范围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碰撞、摩擦的拉锯地带,成为中原汉民族所建王朝的边防和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的重要关口,同时也成为民族交流融合的平台和纽带。   “大同”寓意“大融合”  从地缘学上讲,大同地区是历史上中原汉民族与草原民族争战拉锯之地,因而也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共生共存
期刊
雁门关外,长城脚下的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北梁上,76岁的张连印穿着迷彩服,肩扛一把铁锹,忙碌地奔走在树木之间。  给樟子松的树坑里一锹锹铲上土,用脚压实了,再浇上水,一遍又一遍。他正在与春天“赛跑”——把苗木基地里的树苗都移栽到荒地上。  这个干活娴熟的农民,早已看不出曾经是河北省军区的副司令员,一名共和国少将。  2003年,张连印退休,向军旗敬了最后一个礼后,他就思索自己还能干些什么。  他想
期刊
他又来找我了。他总是轻轻地敲我办公室的门,轻轻地走进来。一进来就抱歉地笑着,说,我又来烦扰你了。  我看见他来,赶快站起来去迎接。让他坐。他却只在沙发上轻轻地坐下,并不是深坐的样子。口里念叨着:“几句话,几句话,扰烦你,你忙,你忙。”他真是太客气,倒让我很不自在。  我给他敬烟,他不抽。也没有什么好招待他的,便给他倒了一杯白开水。而他常常是忙忙地和我说话和说事,简明扼要,说完了,水还热着,他就走了
期刊
认识白凤鸣那还是 1968 年的事儿。  那时我正在贾虎臣门下学艺,而且正学得如痴如醉。听师父讲,要想提高技艺,就得“经高师,访名友,多经广见”。正好师兄王德有个表舅叫白凤鸣,是个一生练武的老把式。在市里挺有名,功夫可以。于是,我央求王德帶我去拜访他表舅。  第一次见面,正值金秋送爽,气候宜人。在大同城东北角的东十府街 9 号院内,正锣鼓喧天,一派热闹气氛。一群孩子们在当院练武。可练武何须锣鼓?原
期刊
北京飞大同的航班是如此之早,航程又是如此之短,以至于我们竟然赶上了下榻酒店的自助早餐。我迫不及待地单点了一份刀削面,吃了起来。这次大同之行的主题是三代京华的历史与文化,但既然一来就闯进了餐厅,就让我们对大同的探索愉快地从舌尖开始吧。  我不记得是哪位大家曾如此断言,对一位游客来说,只有飞满苍蝇和卫生间不干净的餐馆才值得一试。对于这话,我虽然存保留意见,但作为“美食在民间”理论的信奉者,我坚信在城市
期刊
我不懂绘画的技巧,看画的时候,我只看画面给我的直观感受。  看东旺的画,想起马尔克斯说的:为命运所决定,作家必须尽少地求助于想象。东旺的画是写实的,我喜欢他画的白菜。小时候每到冬季家家户户都要储存大白菜,它有着枯叶,有着虫眼,但是,它与漫长的冬季相关,它与你的现实生活相连,所以你看它,不会觉得它只是一棵简单的植物,它有着生命的倔强。  东旺的肖像画为大家所称道。他有极强的写生能力,但是他的油画给我
期刊
“打我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电影《你好,李焕英》中,这句台词戳中了许多观众的泪点。  我的母亲也并不例外。打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为一家人的生活而操劳忙碌着。岁月在母亲的脸上,留下了细碎的斑痕。我的记忆,似乎还停留在孩童时期,还停留在母亲三十多岁,年轻力盛的时期。可不知何时起,母亲的双鬓已泛起了霜花。  孩提时期,每到横穿马路时,母亲总是伸出左手,
期刊
冰雪消融,溪水潺潺,看到远山渐绿的颜色,那是春的语言;  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看到枝头重现的雀跃,那是春的呢喃;  向阳草木青,明媚春光暖,春天有太多的面目。  李白眼中的春天是:“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白居易描摹的春天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而韩愈笔下的春天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那么在苏轼的眼中,春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