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效课堂应突出“三性一味”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ouo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角色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浮于表面,没有实实在在地深入进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现在似乎过于强调它的人文性,而淡薄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课堂依旧是“高耗低效”,师生付出甚多,而收效甚微。近几年,我校围绕语文“有效课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我们认为,要打造语文有效课堂,必须突出“三性一味”。
  一、强化基础性
  语文有效课堂一定是着力双基的教学。新课标关于课堂三维目标的界定,首先就是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所有教学目标达成、实现的基础,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则是基础的基础。为此,我们务必毫不动摇地抓“双基”,把“双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有人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而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语文老师似乎什么都要教,学生什么都要学。语文课老师到底教什么?学生到底学什么?我认为,我们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有语文意识,知道哪些是语文老师必须做的,课堂上必须教的,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其次,语文老师必须有语言意识,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言语学习,它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必须借助于语言训练。有专家说:“不进行语言教学的语文课,不是真正的语文课;教了语言而不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也不是完整、完美的语文课。”语言实践是语文教学的特性。课堂应该关注学生言语训练与实践,关注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训练,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突出双主性
  所谓“双主性”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效课堂一定是体现主体性的教学,本质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师生课堂角色要变:教师应变大包大揽为循循善诱,变保姆为向导,变主演为导演;而学生则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由课堂摆设变成课堂主人。学习形式要变:由学生的独自学习,变成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要变:勇于告别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大胆采用朗读感悟、诱思探究、交流辩论、资料展示等适应新课改需求的教学方法。突出主体性,就是凸显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学而教。有效课堂一定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关注学习过程,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引导、调控;知识梳理清晰,总结反思简约,讲解、点拨、引领适时、适度、适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现有效引导,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为立足点,通过导向、导法、导思,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三、追求实效性
  有效课堂的目标追求就是提高课堂实效性。一节有效课,应以教会学生学习,实现智能贯通为根本,努力使学生做到基础知识达标、基本技能达标,课课有得,课课有思,课课有悟。“实效性”的目标追求必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的参与,在参与中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课堂教学中必须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每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就没有教学的整体效率。
  四、彰显语文味
  语文味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主要或核心的特色,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课。语文课要上出独有的“语文味”来,我们必须重视“多读”“细品”“精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更要获得“美感”和“情感”,使语文课不仅有“趣味”“文味”,而且有“情味”“韵味”。如何彰显语文味?首先,要重视语言训练,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语言教学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体,为归宿,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言训练强调多读、多说、多写,并且读写结合。学生在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咬文嚼字,反复体味文本内涵和文字意蕴,使学生读有所悟,读有所获。没有语言训练的语文课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其次,要重视思维训练,小学生思维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是想象和联想,也包括分析、推理、概括、评价等。教师在备课时,要从文本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提取最具学习价值的部分,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理出一条“线”,画成一个“圆”。课堂上教师如果有了 “问题意识”,就不会出现“满堂问”的现象,也不会因为无效的课堂提问占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没有思维训练的语文课堂是没有深度的。最后要重视人文教育,语文在用来交际时,是充满着思想感情、负载着文化的,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不是孤立的语音符号系统,而是在其中积淀了民族的语言、文化、精神、情感,语文味则可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没有人文教育的语文课是没有生命的。
其他文献
【正】 冯梦龙除编辑创作了《三言》外,还编辑创作了另一部为世罕见的小说集——《三教偶拈》。《三教偶拈》合三种小说而成:《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济颠罗汉
【正】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正确地运用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践,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合理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出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让学生在快乐的数学生活情境中去理解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一、利用生活情境,化抽象为形象    学生对身边的事件不仅好奇而且乐于去思考,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需要借助于生活中的经验与常识去理解掌握,这样能够加深对所学的抽象概念或公式的理解和应用。笔者
在多年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个班的学生总是存在着一些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的A组学生(优等生),也存在一些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B组学生(学困生),还有大多数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一般的C组学生(中等生)。这三组学生在学习上是不同步的。根据新课程理念,对同一班级内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进行班内分组递进教学,能促进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下面就此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标准》还强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针对这些
生本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转型时期的先进理念,其基本思想主要有:(1)人的潜能无限,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2)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自身成长。(3)人有发展的需要,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一个人成长的主要内在动力。(4)尊重、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这些思想在具体教育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认为学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的精神生命是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提出了教育要全面依靠学生等观点,并
【正】 寻根究底深入开掘同样的题材由不同的作者来写,所显示的思想意义是颇有深浅之别的。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对于题材开掘的程度有所不同。就象面对同一座矿山而采
供应链本身的缺陷、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噪声等导致供应链风险产生,使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变得很复杂.选择有效的方法,控制供应链风险,成为供应链管理中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
【正】 货币供需均衡问题是近年来得到我国经济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同志已经或正在作认真的理论探讨。但是,目前理论界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有一个偏向:都把注意力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