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和朗读节奏的解答策略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198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考文言文考查趋势是由课内辐射课外,立足基础适当提高。考查的内容大致包括:重点实词的音、形、义,常见虚词用法,句子翻译,理解文意,人物赏析,朗读节奏把握,名句的积累等。一般来讲,如果对文言文的意思能够正确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与现代文的阅读相差无几。所以这里重点谈谈句子翻译和与翻译密切相关的朗读节奏的把握。
  一、 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抓好五个步骤:
  1.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获得对内容的整体感知,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通过通读感知是写景状物,是寓言故事还是人物传记,还是浅显的论辩。了解文体后,根据不同文体特征有利于内容的正确把握。如《郁离子·窃糟充酒》中“今子以佛夸予,可也,吾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一句,根据整体感知,知道是郁离子讲了个寓言故事来嘲讽客,那么对“以佛夸予”的“夸耀”就不会错误的理解为“夸赞”了。
  2. 学以致用,研读考句。有时选文个别句子无法一目了然,在不影响整体感知的情况下,建议如果不关涉考题的准确解答,不妨放置一边。如涉及考题,则需结合提供的注解,结合平时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如《赤壁赋》中“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一句,“舞”“泣”在正常翻译为“舞动”“哭泣”明显不通后,考虑词类活用译为“使……舞动”“使……哭泣”,就迎刃而解了。具体到翻译题中,特别提醒,平时对文言句式的常用虚词,特殊句式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文本中出现的代表性的例句更应了如指掌。如2010的文言文翻译,重庆考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其中“之”,虽不需翻译,但确是“之”的特殊用法;2010年广东考题“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因出现“并提”这种古修辞,而需特别注意将此部分译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正确理解,准确翻译。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首先要求的是“信”,即准确。除了规定可以直译的人名、地名、官职、年号等,翻译句子力求能译的做到一一对应。只有在古今无法对译的情况下才采用意译。如2010年黄冈试题“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一句, 译为“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就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做法。翻译的一一对应和符合文意是得分的保证。这部分如果失分,主要因是词汇的积累不够所致。这里特别强调平时对那些一词多义的词,比较分析,这样对它们在具体某一句中到底讲才能做到从容不迫。如“修”,知道有“修长”“整治”“撰写”等意,那么在“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中,作何解就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与“整治”相近的意思——“培养”。
  4. 调整语序,符合规范。熟悉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数词用法,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的基本句式,根据现在语法习惯进行必要转换。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应以“不知句读,不解惑”的句式翻译。“不如早为之所(《郑伯克段于鄢》)”中“为之所”翻译为“替他安排住处”,若译为“给他安排住处”更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此外还要注意将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予以补足,以符合现在汉语的表达习惯。
  5. 联系上下文,检查校正。翻译完成后,结合上下文看看是否衔接紧凑,并考虑文采。2010年杭州中考题“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苏世长讽谏》)”,译为“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就显得极富文采。
  二、 朗读节奏(句读)
  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dòu)。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因为古书大多是没停顿标志的,句读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划分朗读节奏。
  1. 正确句读首先要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叙事,了解人物关系和行事的先后;写景,把握描写的角度;议论,理顺论点、论据以及论证的层次。如2010年连云港考题,对“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进〈诸葛亮集〉表》)”做两处断句。弄清叙事的先后,把握几个动词就好做出停顿——“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2010年湖北宜昌中考题,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断句。根据写景角度断句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对于一句做句中停顿则首要考虑体现出句子的语法停顿,使语意清楚。也就是体现出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如“舜/发于/畎亩之中”。这和现代汉语大体相当,可以解决大部分句中停顿问题。
  2. 句读要体现出关键词语的管辖范围。这样的词有名词,有动词,有连词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还要注意一些表议论提示的虚词,如“盖、夫、若夫”。例如“盖/四方/必争之地也。(《洛阳名园记》)”。
  3. 正确句读其次抓住文言文一些标志性的东西。如对话标志“曰”,判断句标志“者/……也”,以及其他一些固定结构的句子像“与其……/宁可……”。如对《游虎丘小计》中“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一句做停顿,注意“不……亦不……”这样的否定格式,就很容易做出“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的正确划分。
  4. 此外古人写文章讲究行文整齐,音律和谐,对仗、对称、排比、重叠等修辞格使用相当广泛,多用四字短语。因此可以根据上下文内容的相对或相关,句式的整齐和押韵情况,辨析句读。如2009年连云港中考题要求对“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宋史·赵普传》)”作两处停顿,即可根据语言的整齐,划出“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5. 最后注意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差异,像古代大多为单音节词,当看到似乎是现在常用的双音节词语时,要考虑是否为两个双音节的连用,从而适当停顿。代表性的如“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但同样要主要古汉语同义连用的情况。如“而所杀亡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说疑》)”中,如果对“残破”的意思理解有误,就会出现类似“而所杀亡/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的错误停顿。
  尽管我们列举了文言文句读的有关知识,但出现句读错误的情况有时难以避免。造成句读的错误的原因,一是没读懂文言文。如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停顿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就是对“销”“铸”两个意思理解不正确。二是古代文化知识了解不够。如“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柳宗元治柳州》)”的停顿因为不了解“观察使”这个古代官职,而出现划分为“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的情况。
  总之,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积累足够的文言文词汇,多读多了解。这样形成一定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文言文阅读就不会尽量少失分,甚至不失分。
其他文献
文言文阅读考查正越来越成为中考语文的一道“大餐”,如何提高文言素养,积极应对中考文言文阅读,成为中考语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简练、典雅为特点的书面语言,在我国历史上曾经长期使用过。文言文的虚词、实词、句式与现代汉语都有很多不同,但是现代汉语毕竟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只要善于比较,从中掌握一定的规律,阅读文言文就不难了。本文就近几年中考为例,分析试题,
期刊
纵观2011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的应用题,有不少数学问题越来越贴近生活,而且还需要借助于“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下面介绍四种在中考题中常见的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线段长的方法.   一、 一测点和一角度求线段的方法   (2011年潍坊市中考题)今年“五一”假期,某数学活动小组组织一次登山活动,他们从山脚下A点出发沿斜坡AB到达B点,再从B点沿斜坡BC到达山巅C点,路线如图1所示.斜坡BC的长为400
期刊
在众多平面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应该是三角形,因为许多复杂的图形都可以通过做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其中最特殊的、最重要的三角形应该为直角三角形.因此直角三角形在初中数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分内容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命题人的亲睐,成为各地中考的必考内容、热点内容.下面从江苏省2010年几个城市中考数学试题方面探讨一下:  一、 各市考查知识点的分值对照表:  对于上述数据的计算中,需要说明的
期刊
情景交际题就是用交际对话的形式把日常生活的某个方面反映在试卷上,让考生根据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解题。该题型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而且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于情景交际用语简明扼要、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文化性,学生处理这类题目有一定的困难,在历年中考中失分较严重。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英语试卷,情景交际类题目已成为中考的热点,比重逐年增加,题型日趋
期刊
各市中考命题结构早已出台,形式虽有细微的差别,内容却是相通的。现以泰州市中考语文命题结构为例,为广大考生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2011年泰州市中考语文命题结构较以往稍有变化。其中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分析,命题方向更为明确,具体如下:  1. 课外选文;2. 加点文言词语释义:实词解释4个,均出自试卷中的选文,计4分;虚词考查采用选择题形式,课内外兼顾,计2分;3. 断句考查1题,计2分
期刊
乐观使人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提升生活质量,而且对学习、思考、探索等艰苦的劳动也可以具有乐观精神,它是一种极重要的情商,使人不知疲倦、不计付出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轻松成功成就。在人际关系和婚姻家庭领域,乐观也给人启发、慰藉。所以乐观既是养生又是工作的好心态。  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本身没有不适的感觉,只是任务没有完成,问题没有解决,使人不快。排除这个因素,认知活动必然会有进步,这就使认知活动,包括看
期刊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中二级主题“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下的“初步学习运用选择简单装置制取某些气体”内容,是每年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此块内容,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特整理如下: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见装置如下:  
期刊
历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时常出现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题目,而且难度大,得分低,考试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和划分朗读节奏,分值为2分。  我们遇到这样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第一,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
期刊
近年来,有关格点问题已成为中考的热点,这类问题题型多样,形式活泼,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形象推理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格点问题操作性强,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体现了新课标中“观察—发现—归纳—应用”的崭新理念.下面就近年来数学中考中的几类格点问题归纳如下,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启发.  一、 格点中的对称问题  例1如图1,在正方形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请你找出格纸中所有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
期刊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能量”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在《简单机械和功》中提出来的,对于能量的定义是通过“功”这一概念进行的,课本上的定义是:“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这样的定义让许多的初中生在学习这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时感到比较困惑;另一方面纵观历年的中考试题会发现能量类的题目占据很大的比例,这其中的原因也很清楚:能量概念贯穿着整个初中物理教材,从最初的“声能”到最
期刊